正文

青藏鐵路

(2010-02-16 16:58:50) 下一個
上次去西藏是為青藏鐵路做貢獻去了,所以今天就談談青藏鐵路。


青藏鐵路是個奇跡,它是第一條凍土帶上建造的鐵路。凍土帶的生態環境很脆弱, 非常容易被破壞。 而且這種破壞無法逆轉。曾經有個研究單位考察凍土帶, 在一個小山坡上挖了一個洞取樣。第二年再去, 這個洞周圍的凍土已經融化,並且漫延到整個山坡。融化的凍土帶一片泥濘,在這上麵通火車是天方夜譚。因此,在凍土帶上建造的鐵路就必須保證凍土帶不融化。這是個難題。後來看到鐵路兩旁相隔不遠就是一個柱子,據說是散熱器, 而且是單向散熱。地下的熱量被吸收散發到空中。而空中的熱不會傳到地下。具體是什麽材料和工藝製造的不得而知。但成本肯定不低。所以我覺得, 青藏鐵路的經濟意義遠小於其政治及軍事意義。西藏號稱雪域,最大的資源就是水。雅魯藏布江發源於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傑馬央宗冰川。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進入印度後稱布拉馬普特拉河。在雅魯藏布江上遊建個壩,印度就沒水喝了。好像孫中山有個計劃,叫劈開西藏取水。崇山峻嶺間形成的天然河道讓這個計劃越發誘人。

青藏鐵路上行駛的列車也不是普通的列車。列車上的玻璃窗都是特製的。它要符合兩個條件。第一,內外溫差不會導致玻璃結冰。所以玻璃窗采取雙層結構, 類似於飛機舷窗。第二,隨外界氣壓變化兩層玻璃間的氣壓自動調整。有個玻璃專家還專門介紹了設計過程。

托青藏鐵路的福,我也遊覽了幾個地方。拉薩附近有三個湖,納木措,羊卓雍,還有一個忘了名字。朋友說去過納木措就不用看羊卓雍了。所以一致決定去納木措。雇了一輛切諾基,藏族司機開。早上出發,路過當雄, 那是個兵站。以後進入山路,偶爾見到犛牛在草甸上悠閑地吃草。到達一片草地時,居然有個帳篷小學。十幾個藏族小學生圍了上來,我們掏出準備好的鉛筆,一人給一根。到了納木措,天色將晚。遠處雪山的積雪融化匯集的湖水清澈見底。不過這裏海拔大概有6000米了,本來已經適應了拉薩的環境,現在又有高山反應了。趕緊撤,我強烈要求撤退。回來的路上趕上下雨,西藏的雨跟我們往常見的雨不同。 就像一個個雨柱,汽車在路上行駛,一會紮入雨柱,幾分鍾後又衝出來,再過幾分鍾又進入另一個雨柱。據說藏民兩家不合有時請法師驅雷,將雷趕到對方頭頂。如果法師的法力旗鼓相當,雷就會在兩家之間遊走。一旦分出勝負,功力弱的就要挨劈了。下回有機會再去的時候, 我多背幾個窩頭。找個法力高深的師傅學學驅雷, 這可是門高超的手藝,沒準用得著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