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欲養而親不在

(2009-05-07 20:22:01) 下一個
對我來說,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在了。父母在10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裏喪生,這場車禍改變了我們全家的命運…而這10多年來,我對我父母的思念沒有一天在減少。今天乘著母親節,讓我來紀念一下我的媽媽。

媽媽農村出身,外公祖輩都是書香世家,可惜到了媽媽這一代生不逢時,沒能念幾年書。由於生在農村,媽媽一口氣連生了4個女兒,才有了一個弟弟。這麽做的原因可能還是我爺爺奶奶的因素多於他們自己的意願,畢竟在農村,沒有兒子好像就是說不過去。

爸爸在1981年中國剛剛對外開放不久就來到了美國,媽媽一個人帶著我們5姐弟。那時的我才6歲,三個姐姐也都是兩歲之隔。弟弟也隻有4歲。當時我們都太小,不能理解夫妻倆地分離的痛苦。隻記得每次媽媽給爸爸寫信(當時還沒有電話)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好幾個小時,大工程似地寫好幾頁。媽媽的字工工整整。

雖然父母的教育都不高,可是他們是我見過的那一代最民主的父母。在沒有爸爸的日子,媽媽沒有特別溺愛弟弟,在我的印象當中好像更加嚴厲一些。在後來的日子裏,爸媽有什麽重大決定,都會提出來和我們姐弟幾個共同商量了才決定。

1987年爸爸第一次回去中國,和全家相聚了短暫的日子又回到了美國。最後1991年我們全家來美國加入了爸爸的生活。我們開著一個並不賺錢的外賣中餐館。剛開始的日子很辛苦,除了語言的不通,還要賺錢過日子。這裏麵的辛酸實在不是一兩句都能說完的。爸媽受的教育不多,但是堅信知識的偉大,教育的重要。無論怎麽辛苦,他們堅持讓我們念書,而不是去賺錢。

和外婆一樣,媽媽燒得一手好菜。上大學時,在學校裏吃不到媽媽燒的菜,所以周末都是迫不及待要回家。周末弟弟開車來接我回家時,媽媽都會燒一些我喜歡的菜給弟弟帶著上路好讓我在回家的路上吃。

爸爸老說等他老了要回中國老家過日子,媽媽說她的小孩在哪裏她也會在哪裏。媽媽和爸爸聚少離多,經過10年的分離,全家好不容易在一起,本以為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可是一個車禍奪去了爸媽的生命。當時,我在念大三。處理完家裏的事,當我回到學校宿舍,看到冰箱裏還有一大盤媽媽做的大餅,錐心的痛無法用言語形容…過了幾個星期,在學校洗衣服不夠Quarter在著急找時,我在我的背包裏找到一卷媽媽給我準備的Quarter…世界上沒有比媽媽更知道自己孩子的了。

Chinesebun說子女不欠父母。可是我覺得我就是欠了,欠了卻再也沒有機會償還。如果時光能倒流,我的第一個願望就是能讓我再和我媽媽相處幾天。

P.S. 我的文筆很不好,被跨壇裏的才女寫的文章嚇到不敢亂寫。可是今天看了人家寫媽媽,我也忍不住了。在我失去勇氣之前,給貼出去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dcd 回複 悄悄話 感慨,願你父母在那邊過得好.
你的文筆很好,繼續多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