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均線操作法 (ZT)
(2009-06-04 02:55:01)
下一個
十日均線是股票十天的平均收盤價。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股價跌破十天平均線時,必須賣出股票。簡易操作, 隻做中級行情
十日均線法的詳解
十日均線的提法是: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收盤價在十天平均線下必須賣出股票。
比如你現在空倉,準備買入股票,必須等到股價上升到十日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股票。有的股民馬上就問某某股票已在十日均線上,是否可以買了。還有人問股票最高價通常在十日均線上,買入豈非套住?
請注意沒說在十日均線上買入必賺。其實這隻是前提條件之一。另一個隱含的條件是該股須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在我看來至少有20%的獲利空間才行。但有無上升空間恐怕是最難回答的問題。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大勢如何(牛市,熊市,調整市),有無題材,莊家實力,離十日均線,曆史套牢位的距離...且在不同的階段,各種因素的影響比重是不同的。這裏難以一一贅述。
最後的決定將取決於你個人的經驗和感覺,有時甚至還要靠點運氣。買入的決定應該是最難下的。這就是我說的買入要謹慎。實際上沒有任何買入是穩賺的,隻有贏麵大小。
一但買入,情況就簡單了(其實要做到也不簡單)。如果你買對了,該股繼續上升,你就一直等到該股最後跌破十日均線才獲利了結,否則就一直持有。這就是我說的買對了要守得住。如果買錯了,該股沒幾天就跌破十日均線,你也必須斬倉或平倉了結。也就是賣出要堅決。其實此簡易十日均線法背後蘊含不少股市的訣竅。
十日均線法的依據
十日均線法的理論根據,或者說為什麽十日均線法贏麵較大?
先分析一下為什麽要在十日均線以上買入。你可以觀察一下,一隻股票的上升和下跌過程,顯然在股票上升過程中買入,隻有一點是錯誤的(最高點),在股票下跌的過程中買入,隻有一點是對的(最低點)。因此我們認為股票上升過程中買入贏麵較大(假定為90%),而股價在十日均線上的技術意義是該股正在上升,因此在十日均線上買入股票贏麵較大(90%),而如有的股民那樣專在十日均線下買入的贏麵就很小(10%),至少短期被套的概率很大。
再分析一下為什麽要等到股價跌破十日均線才賣呢?多數股民一見手中的股票漲了20%-30%,甚至隻有10%,不等破十日均線就趕緊拋出。如果一下套住,就是破了十日均線也舍不得斬倉認賠。做法與十日均線法正好相反。
不妨比較一下,假定在十元買進一隻股票,有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該股繼續上升,直至15元後破十日均線向下;二是繼續下跌至5元,兩種情況的概率假定相當(如你在十日均線下買入上升概率更低)。以十日均線法,情況壞時一破位就賣出,我賠一點(如1元),好的時候我賺5元,總的來說我每股賺4元;他們的方法呢,情況不好賠5元,情況好也隻能賺2元,加起來還要賠3元。十日均線法顯然優勝。這其實是強調要懂得控製風險,一旦買對了就要賺到盡,以彌補一旦買錯可能招致的損失。這樣兩步綜合起來,十天平均線法的贏麵就更大了。
有的股民股價下跌時覺得股價便宜就去買,一上漲,稍有贏利又很擔心再跌回來,就想賣,套住了又舍不得賣,最後必然多賠少賺,這都是人的心理弱點。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除了有必要的理論修養,修心也非常重要。要賺大錢又能不理會一時的金錢得失,理性地分析,平常心看市,何嚐不是炒手追求的最高境界呢?
十日均線法與魚身理論
不少朋友問,如果按十日平均法,非要等到股價漲到十日均線上才買,往往已經損失了從最低價上來這一段盈利;在跌破十日均線後才賣,又損失了從最高價下來這一段盈利。其實這正體現了著名的魚身理論的精華。
即在股價底價區,情況不太明朗,風險較大。屬於魚頭,不好啃。還是避避為好。直至到發現股票進入明確的上升階段後,風險較小,贏麵較大時(魚身)才買入。在股價上升的後段,雖然仍可能有上升空間,但風險已較大,就象魚尾,也不宜介入。許多人都知道此道理,都要吃魚身。
但如何知道哪是魚身呢?十天均線法正是提供一個客觀的判斷魚身的方法。當股價從底部上來穿越十日均線時,我們可以假定魚頭已現,後麵想必就是魚身,隻不過是魚身大小的問題,所以可以買入。股價在十日均線上繼續上升,魚身在不斷地展現,但未能看見魚身的全部,當然不能賣。直到股價最後跌破十日均線,我們可以認為魚尾已現。那一塊是魚身已經很清楚了,焉有不走之理。
有一種錯誤的做法是:當手中的股票漲了一段後,就覺得差不多了,把股票賣掉,說後麵的魚尾讓別人去吃吧。但你說漲30%算魚身,萬一最後漲了一倍呢?你說漲了一倍算魚身,如果最後漲了十倍呢?香港的紅籌股最近有的漲到十幾倍,讓你做一定守不到最後。其實道理很簡單,魚身必須等到魚尾露出來才能確認!可見做股票,隻要能堅持正確的原則,不須有很強的想象力,一樣能賺大錢。
十日均線法與長短線投資
十日均線法的一個言外之音是不主張炒短線。
做短差大致有三種情形:
一是牛市漲升過程中的正常回檔,也就是當指標超買時賣出,回檔以後再買回。這樣做其實踩空的風險較大,因為牛市中的漲升有時會猛烈得出人意料。超買再超買得情況屢見不鮮。即使你出對了,何時把貨撿回來也成問題。因為調整力度每次不可能相同,較難把握。
二是熊市下跌過程中的反彈。也就是當指標超賣時買入,反彈以後再賣出。這種情況也類似於上一種。即使反彈起來,差價也有限。逆市操作風險大,有如刀口舔血。了結不果斷的話,僅有的一點贏利便會化為烏有甚至被套,損失慘重。而十日均線法則不為短線波動所動,以不變應萬變。
三是多空平衡階段的調整震蕩行情。逢高出貨,逢低吸納。但一旦多空分出勝負,形成突破。其結果不是踩空便是套牢。十日均線法的處理是在此區域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後,先賣掉出來再說,靜觀其變。如果最後是向下突破,當然你可以慶幸逃過此劫。如果確認向上突破,你仍然可以再度追上。損失的不過是一點小差價。
總的來說,股市走勢越是短期,越難掌握。短線做得越多,犯錯的機會越大。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冒大風險實在不值得。還不如立足中長線做大勢。有人問中長線投資是否非得持股一,兩年才算?非也。十日均線法著眼於大的差價而不是持股時間長短。隻不過通常來說,股價的大幅上揚需要較長時間的換手盤上。實際上在高投機市場長時間持股風險更高。試問如果能幾天賺幾倍,何必要等十年,八年呢?
十日均線法與趨吉避凶
如何在股市中趨吉避凶是每個股民的必修科目。
股市(尤其是中國股市)中充滿了機會,同時也充滿了陷井。一個較為合理的市場,其概率應為各半。如何在股市中賺錢,其實歸結於如何抓住機會和規避陷井。十天平均線法正是提供了一種趨吉避凶的手段。
先說避凶。在熊市階段,大市下跌可能呈不同的方式,盤跌,急跌,反彈,再跌。經驗稍淺的股民一見反彈就以為見底就去追,不想卻買到了反彈的頂點,成為下一波下跌的犧牲品;高明一些的就趁指標超賣時買入做反彈,但這些差價一般不大,風險很高。而使用十日均線法,僅一條十日均線上才可以考慮買入就可以濾掉 80%以上的此類錯誤買入的風險,其餘20%多半可以綜合其他因素濾掉,即使萬一買錯了,你也可以用第二條原則及時止損。所以此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嚴格執行十日均線法,世界上任何一次股災你都攤不上。
再說趨吉。一旦你買對了股票,上了吉船,就不能輕易放過。有些股民看見股票漲了一段或到了心理價位就拋,還有的股民在上漲過程的震蕩調整中,把持不住,被洗盤洗了出來,而十日均線提供一種客觀看市的方法,使我們不易受市場氣氛的影響,不破線則不賣,不容易被洗出來。當然你要想坐得更穩,你還可以選 15,30天線等,隻不過在頂部多損失一些贏利而已。十天實際上是一個取舍的結果。
縱觀中國股市,由於體製的深層次問題,大部分股票很難說有投資價值,因此長期投資資金不足,但也要看到外圍短線熱錢非常充裕,造成股市非牛即熊,上不見頂,下不見底。中國的股票又具有很高的投機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十日線法既能賺取高額的投機差價,又能避開高度的投機風險。屬於一種適合一般股民的偏於穩健的投資策略。
當然不能完全否定一些股民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較為進取的策略,他們願意冒更大的風險,如果能賺更多的錢是合理的。否則的話,如果每個人都按十日均線法去做,股票一跌破十日均線就不會有成交了,我們又如何出貨呢?我們的券商,交易所,上市公司又誰來呢?這就是市場的魅力所在。
十日均線法與技術分析
十日平均線法實際上是強調技術分析為主,基本分析為輔。
首先我們不妨研究一下股價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股價是由股票投資者的買賣行為的總和所決定的。一段時間內買量=賣量,股價大致不變;買量 >賣量,股價向上;買量<賣量,股價向下。那麽問題歸結於一個投資者如何作出買入或賣出的決定。首先投資者分析這隻股的基本因素。微觀的如每股贏利,淨資產,市盈率,利潤預測等等,宏觀的如行業分析,經濟大環境,股市環境。這些因素中有些是有利於股價上漲的,有些則不利於股價上漲。我們在分析時無形中是根據當時情況給這些正負麵因素加入心理上的權衡比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可能去買一隻大牛市中的劣質股,而去賣一隻大熊市中的優質股。這是因為你對市場環境的權衡比重遠大於個股微觀因素的權衡比重。一個數量化的表達就是:
股價=買賣行為=(基本因素I*心理權衡比重I)
一個基本麵分析者很可能是通過上述方法來判斷股價走勢的。但其缺陷是明顯的。
1.要掌握在某一個時間的全部基本因素是很困難的。舉一個例子。在國內股票的莊家情況可能是股民比較關心的一個基本因素。有的股民一聽說某股票有莊家就往裏殺,以為跟著莊家就能賺錢。其實莊家還分大小,有五千萬的莊,還有一,兩億的莊。莊家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有的慢吃慢拉(慢收集慢拉高),有的快吃快拉,也有的光吃不拉。有的人一定會問難道還有光吃不拉的莊家嗎?不瞞你說,筆者就做過此類莊。這類莊國外也有,一段時間裏,股價堅挺,接盤巨大,等你跟進去不久,突然間接盤全無,股價下滑。究其由是某機構想增持該股一定股份,買完了自然就不買了。這樣的情況外人實際上是很難知曉的。又比筆者以前做的一隻股,前後上漲了70%,曆時幾個月,基本麵並沒有什麽變化。到目前為止,經紀有兩種說法,一是收購,二是該公司在發權證,所以要拉股價。但都未證實。而在國內炒風更盛,莊家隨便製造一個題材就可以借題發揮。甚至實在沒有題材,也搞一個幹炒題材,因為有莊家本身就是一個題材!顯然如你非要找到一個明確股價上漲的基本因素才去買股的話,你很可能會錯過很多賺錢機會。
2.即使你在一個時間內能掌握全部因素,但這些因素是在不斷變化的,你不可能完全掌握其變化。比如你根據一隻股票的盈利情況判斷它應值10-15元,但最近它卻上漲到25元。一個可能的因素是該公司利潤有較大增長。
3.即使你能掌握任何時間段的基本因素,你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各因素對投資大眾的心理權重,因為此權重隨時間,地點不同而不同,比如在國內一段時間“浦東概念股”走紅,而最近又變成“績優股”的天下。又比如最近一段國際市場的焦點在於亞洲股票市場,那麽香港股票市場走勢對世界股票投資者的心理權重顯然比以往要大得多。因此你很容易理解為什麽在任何同樣的基本麵下,都總存在著多,空方分歧,這是因此多空雙方對相同的基本因素有著不同的心理權重。而技術分析並非從分析基本因素著手,而是避重就輕,較為單純地分析股價運動本身。實際上它並不分析股價運動的內因,它隻是對股價運動的一個描述而已。相對於基本因素,心理因素等諸多不明確的一麵來說,股價運動本身卻是非常明確的,可在圖表上清楚地顯示出來。而所有內在因素的綜合結果最終都會從股價中體現出來。技術分析其實承認股價在任何時候都有其一定合理性,如果你認為某隻股票價格不合理,很可能你忽略了某些基本因素。
當然我這裏並不是完全否定基本分析,我隻是說基本分析不能作為買賣的第一判斷工具。在以技術麵為主的前提,基本分析可以是一個很好輔助工具。或者你可以在前麵的公式中插入一個技術麵因素,並在任何時候賦以最大權重,這樣也可以把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十日均線法與順勢而為
許多人都知道順勢而為的理論。它強調做股票不能太主觀,要順從大勢的方向。而十日均線法正是體現順勢而為的精神。當股價在十日均線下時,可以認為大市是向下的,不能買,還要賣。當股價在十日均線上時,可以認為大市是向上的,可以買。
很多人都說我也看圖表,也懂技術分析,屬於技術派。熟不知對技術理論的運用有順勢和逆勢兩種用法。就拿十天平均線這個指標來說,一種用法就如十日均線法,屬順勢操作。另一種典型的用法(你們可以在任何一本技術分析的書上找到)就是當股價遠低於十日均線(比如10%)時可以買入,當股價遠高於十日均線 (比如10%)時可以賣出,這種做超買超賣的方法明顯屬逆市而為。
再舉一個例子,趨勢線理論。我對它的運用是當股價在一個上升軌道中運行時,可以認為股票在走上升趨勢;當股價在一個下降軌道中運行時,可以認為股票在走下降趨勢。這理論可以作為研判大勢的一種方法。但我從不用來作具體買賣的依據。但我認識的一些圖表派人士,很喜歡隨身帶一些曆史圖表,在上麵畫出各種的上軌,下軌,支撐線,阻力線,且傾向於在股價回落到支撐線時買入,上升到阻力線時賣出,其實這已不知不覺墮入了逆市操作的範疇了。
其實這種死摳圖表的方法實在機械,有點走火入魔。先不說每一根各個高,低點連起來的支撐線,阻力線的可*性有多大,即便其有技術意義,在每個特定的情形,其作用有多大也很難估計。事實上,在大市向上時,任何一個技術阻力位最終都會被突破;在大市向下時,任何一個技術位最終都會被跌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