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乎放乎?淺談羊的圈養和放養

(2009-04-27 14:31:58) 下一個
牧羊可以分為圈養和放養。圈養一般在白雪覆蓋的季節,如冬季。放養則在綠草遍野的春夏秋季。

圈養時,羊隻能被動接受飼養者的食物,給什麽吃什麽,沒有什麽可選擇的。喂養的成效也因飼養者的個人素質,技術水平及經濟條件所決定。同時,圈養時因空間的限製,羊們隻能在一定的範圍內活動,不管是喜歡或不喜歡的環境,隻能如此。顯然,如此喂養有一定的局限。

放養則不同了。由於大自然的豐富多彩,羊可以吃到和見到各種奇花異草。由於大自然的多樣性,羊就有了各種選擇,就有了嚐試各種花草滋味的機會,就有了辨別香花與毒草的能力。放養於大自然,天地廣闊,心境自然寬闊,意氣自然風發。說不定還能遇到別的羊群而鬧點緋聞什麽的。

圈養要安全許多。放養雖然有危險,但隻要牧羊人負責任,采用得力的安全保障措施,定無大礙。

圈養所需的勞動強度要大大高於放養。圈養需準備足夠的草食,建造圈養場所,定時給食物及清潔圈場,等等。放養則相當簡單。把羊趕到草場,做好安全保護措施,就可以怡然自得地或哼唱小曲或引吭高歌。多麽自由自在、悠哉悠哉。

由此可見,放養時,放養者輕鬆自在,被養者也無拘無束,有盡情發揮的環境和條件。圈養可能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放養亦因羊的數量多寡而有區別。如果放養的羊多,因要照顧到整體的利益,一般在選擇牧放地點時就有所限製。同時因羊的數目大,牧羊人不可能知道每一隻羊的習性特點,隻能關注到特別且領頭的少數。反之,如羊的數量少,可供選擇的放養地方就有了很大的選擇餘地。同時也能關注和了解到每一隻羊的習性特點。

如果把子女教育比喻為牧羊的話,愚以為推意味著圈養,放意味著放養。

在公立學校,可看作是養大群羊。在私立學校,可看作是養小群羊。公立學校的一個糠色拉要管好幾百號人,而私立學校的則隻管二十來號人。由此可見,兩種學校的糠色拉對小孩的關注了解程度的差別是很大的。要知道,小孩上大學是要糠色拉寫推薦信的,而且是相當重要的參考依據。顯然,公立學校的糠色拉的推薦信很可能流於泛泛而談。人太多,了解不過來,也寫不過來呀。反之,私立學校的糠色拉從九年級起就跟學生一起製定學習計劃,經常了解學習情況。發現問題,立馬作出調整。另外,私立學校的糠色拉跟名校有定期地接觸。他們可以向名校推薦他們的學生,了解名校的招生政策、要求以及變化。試想,普通公立學校的一般學生怎麽跟私校的學生競爭?他們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這樣說來,在普通公校就毫無指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就要求讀公校的學生不僅在學業功課上,而且在其他各項課外活動中出類拔萃。光這樣肯定還不夠。要同他(她)所在年級的糠色拉經常溝通,讓糠色拉了解你以及你的成就。

要與人溝通,就要學會社交及其技巧。參加集體項目及各種聚會(不僅僅隻限於LZ的聚會)是鍛煉的好方法。有了良好的社交能力,也為找任課老師寫推薦信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將會終身受益。

愚以為沒有純粹的放派。放是相對的。放也許是在特定階段的父母職責的轉換。當孩子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建立起來後,父母就放了。但孩子在學校,任課老師和糠色拉並沒有放,反而是管得更嚴更緊,尤其是在私校和好的公校(如磁校)。孩子在學走路時還是要扶一把的哦。

倉促行文,謬誤百出。灌水忽悠,防護自備。一孔之見,不足為據。無以示人,聊以自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