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投資方法可能有很多,正確的思維方法卻應該是唯一的,自從有了上麵的思考以後,我開始對自己的每次交易都製訂交易計劃並嚴格按計劃進行交易了。按計劃交易使我受益很多:交易計劃能夠促使我們在進行一定思考後才進行交易,從而有助於我們減少隨意的即興的買賣、減少我們在市場犯錯誤的概率;交易計劃有助於我們以更加中性、更加客觀的態度看待市場,從而防止我們思維的偏向和執著,使我們更加靈活與客觀;交易計劃有助於使我們認識到市場的複雜和多變,從而製訂出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應對措施,如此,當市場萬一出現不利走勢的時候,就能夠使我們更加從容地進行處理;交易計劃還能夠使我們處理交易更加果斷、更加幹脆,有助於我們減少外在環境、市場雜波和自身情緒對交易的幹擾,從而也就能使我們更加冷靜和自信。
股市的實際走勢才是我們作出買賣決定的唯一依據,不能讓先入的自我之見左右我們的頭腦;當操盤結果不盡人意,並進而對自己有所懷疑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對自己說:就象賺錢是整個操盤表現的一部分,小額的陪錢也是兵家常事,它並不影響我的整體操盤技能,每次交易都獲利非人力所為,我們能做到的隻能是持續穩定地賺錢;當做得順手、自己感到有點飄飄然的時候,我們應該這樣告戒自己:操盤隻是一個符合概率論的遊戲,在順利的時候要想一想當不順利出現時該怎麽辦,要時刻提醒自己,不管現在做得多麽好,但總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因此自己沒有什麽值得得意的地方,而如果自以為是的話,就很有可能導致自己犯下不應犯的錯誤,到時候付出的將是金錢的代價。市場交易本質上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而不是自己與別人、自己與市場的較量。
要麽來源於情感,要麽受製於欲望,無論善惡,人們其實都是靠“願力”在生活著:母親期盼兒子的成長、商人期盼財源的廣進、農夫期盼作物的豐收、軍人期盼戰鬥的勝利。在投機市場,人們的 “願力”就是賺錢、就是成為贏家。如果人們總是虧損、總是看不到希望,那麽又有誰會在市場長期地參與下去呢?能夠成為贏家的希望,不停地激勵著人們樂此不疲地混跡於市場,相反,為了能夠將市場的遊戲持續不斷地演繹下去,市場本身也會不斷地製造各種級別的波動、不斷地製造贏家和輸家的互換,以便吸引人們繼續留在市場之中,心甘情願地繼續參與下去。在熊市市場中,除了“次級逆向波”能夠給人們帶來贏利的希望外,市場的“日間雜波”更多地擔當了這一製造希望和幻想的重任。
這一方麵是因為“日間雜波”總是能夠給投資人看到賺錢的希望,能夠給投資人誘餌和幻想,其不確定性也能夠給投資人一些偶然賺錢的“ 甜頭”,讓投資人最終不停地參與下去,希望、失望、再希望,無休無止。另一方麵是因為投資人無法拋棄無所不能的幻想,一味地追求完美,一味地試圖把握市場的所有波動,無法客觀地承認自己在某些時候的無能為力,無法在投機過程中間或地追求“無為”。
“日間雜波”這一概念來自於偉大的道氏理論,道氏理論將市場的運動分為三個級別或三個層次:一是主流正向波,俗稱牛市或熊市,對主流正向波的把握能夠使投資人獲取戰略性利潤或規避戰略性風險,與主流正向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應該是“買入---持有”策略或戰略性退出策略;二是次級逆向波,它就是熊市中的中級(次中級)反彈或牛市中的中級(次中級)調整,次級逆向波是市場對主流正向波的幹擾,對次級逆向波的識別是投資人獲利的現實基礎,與次級逆向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是“波段投資”策略;三是日間雜波,它包含次中級行情以下的全部市場波動,道氏理論認為日間雜波是最無意義的價格波動,具有最大的隨意性、不確定性和可人為操縱性,是市場誘惑投資者不斷參與的誘餌,與日間雜波相對應的投資策略是短線投資策略,當然,作為市場實戰者,我個人在市場實踐過程中還感到,日間雜波雖無絕對規律可尋,卻有市場實戰者們自己體驗市場所總結出的一些經驗,盡管對這些經驗的把握和靈活運用具有極大的藝術性成分,而這種藝術性成分反過來也決定了它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絕大多數投資人所追求的投資策略和投資風格,我在江湖行走多年,這方麵也是聽到的神話太多,見到的實例太少!我認為,如何將投資活動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地結合是曆代投資大師們所追求的夢想,而在沒有解決好科學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以前,在市場實戰過程中,如何控製日間雜波的幹擾和殺傷標明投資人專業功底的高低,決定其最終投資成就的大小。
識別不同級別的市場趨勢運動,排除日間雜波的幹擾,順應市場潮流,與市場和諧相處,是每個投資人都麵臨的課題。記得有本書上說過,“隻有謙虛地與市場和諧相處的投資人,才能最終成為市場的真正贏家,那些試圖總是不斷地不知疲倦地戰勝市場、超越市場的所謂聰明人,最終都將被市場教訓,迄今為止,無人例外。”
我們生活在一個“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混合的世界”中,人們每作出一項決策時本質上都要有意無意地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行度量,人們最終本質上都要直接承擔其作出的每一項決策所帶來的結果,但“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不願意承擔自我行為引致的結果是人性的潛在心理本能 ”,在投機市場,這種潛在的心理本能要麽表現為盲目自信,要麽表現為權威崇拜(權威崇拜的心理本質其實就是不願意自我承擔責任)。在我國股票市場盛行多年的“莊家崇拜”或“機構崇拜”就是一種典型的權威崇拜,有的投資人甚至就是單憑機構的動向來猜測市場的趨勢、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盡管機構自有其優勢,但曆史經驗表明,過分“崇拜”機構、迷信機構,危害大矣!
機構的投資行為受更多的外界因素所製約:由於製度因素和人文因素,機構的業務人員往往存在知識結構、業務背景、思維方式等趨同的傾向,長久地看,這種趨同使機構難以在投機市場中真正取勝,因為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股市投資決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學所能單純涵蓋的問題;機構的資金多是融資而來,其市場運作往往壓力更大,資金鏈更容易斷裂;機構在項目的運作過程中難免有很多“灰色地帶”,更容易出現政策風險;機構的項目運作往往牽涉人員較多,對項目的幹擾因素也就較大,其決策效率也往往較低,對市場的反應就不夠靈敏;機構的業績既有年度的壓力,更有其經營層任期的壓力,這種壓力也製約著某些機構的投資水準。
機構的投資行為還存在著所謂的“委托代理風險”:是指被委托人的行為不符合委托人最大利益原則和根本利益原則而產生的風險,從理論上來講,隻要有委托代理關係存在,就必然有委托代理風險,通俗地說,機構投資過程中的委托代理風險就是指機構的投資運作人員運作的資金往往不是自己的資金,這些錢要麽是委托人的錢,要麽是股東的錢,這樣其投資行為就不一定符合委托人的根本利益,基金黑幕所揭露出的一些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典型的委托代理風險。
我國證券市場的絕大部分機構還是國有機構,因此,其運作過程中也就難免有國有企業的一些弊端存在,而這種弊端也直接製約著其投資水準、投資效益,有些甚至還有高位接盤洗錢而流失國有資產的嫌疑。
機構對行情趨勢的判斷並不一定都準確:國內外投機市場的發展曆史過程中,機構投資失敗甚至破產的案例比比皆是,每次市場的大幅波動就能夠導致一批機構巨虧、重組甚至破產就是明證,而開放式基金更是主動在其網站上就其成立以來淨值大跌等情況披露問題,底部判斷失誤倉位甚少而踏空,繼而貿然追高而慘遭套牢,這種宏觀分析水準和市場大趨勢的判斷能力就甚至遠遠不如一些民間個體高手了。
在投機市場上,真正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隻能是投資人自身,認真地客觀地觀察市場,細致地長期地反省自身,放棄任何外在虛幻的希冀,勇敢地承擔自身行為的責任,是遠比機構動向或機構崇拜等更值得投資人所應該關注的和重視的。
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有什麽異同?這是每個交易員都麵臨的問題。
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肯定有著交易的共性,但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卻也是時間級別不同的兩種交易。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的所有異同都由此衍生而成。交易的共性決定了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都要選擇交易對象處於其所處時間級別的上升循環過程中買入、所處時間級別的下跌循環過程賣出,都要遵守交易的一般原則,比如都要對交易的風險收益的進行評估、要對交易紀律進行嚴格執行等等。但由於對交易時間級別的不同選擇,導致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在操作層麵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交易對象的選擇方法方麵有著極大的不同:對波段交易來說,對交易對象的選擇一般是用“分析的方法”進行選擇,即在交易之前要對交易對象進行仔細的基本麵分析和技術麵分析,然後才決定對交易對象進行取舍,這種交易方法要求交易員有較強的分析能力;而短線交易則有所不同,對有些短線交易對象可以用“分析的方法”進行選擇,但對很大部分的交易對象則隻能采用“反應的方法”進行選擇,如嚴格條件製約下的追擊戰術就是一種反應的方法,這種反應的方法對交易對象的選擇往往是根據盤中市場的實時走勢結合交易員的短線交易規則來決定的,這種選擇方法要求交易員有較敏捷的反應能力、對市場相當熟悉、對交易對象有直覺般的識別能力。
其次是對交易對象的特征要求上有不同側重:如對短線交易對象的選擇必須是交易活躍的品種,波段交易對象在建立倉位的時候就不一定要求交易對象非交易活躍不可;又如對波段交易對象來說,一定要在進行技術分析的同時進行嚴格的基本麵分析,而短線交易則很難對交易對象進行嚴格的基本麵分析;等等。
再次是對大盤運行環境有不同的要求:進行波段交易一般至少要求大盤有中級或者次中級行情出現,即至少在周線層麵有持續的上升,大盤的單邊下跌和橫向盤整市態都不適合於波段交易;短線交易則有所不同,橫向整理的大盤態勢下也是可以適當進行短線交易的。
第四是分析的時間級別和對獲利平倉的處理不同:波段交易一般是以周線為基本的分析時間級別並結合日線來進行,而短線交易則是以日線為基本的分析時間級別並結合15分鍾、30分鍾、60分鍾等分時圖表來進行;波段交易一般將止損放得比較寬,對獲利倉位一般持續保留,隻到交易對象出現中期趨勢逆轉跡象為止,“讓你的利潤奔跑”是其處理獲利平倉盤的戒條,其基本思路是試圖通過單筆交易獲得較大利潤,而短線交易一般都將止損放得比較窄,對獲利倉位一般來說可以按照分時級別的圖表來處理,也可以按照事先設定的單筆利潤目標平倉,其基本思路是試圖通過資金的快速運動積小利成大利。
第五是在處理交易的某些技巧有些不同講究:如短線操作是以快速贏利為目的,不能快速贏利的都是與短線交易的初衷相違背的,良好的短線交易應該在xx已經達到循環低位的第一根大陽線買進,短線操作絕對不能僅僅以預期交易目標將會大幅反彈為買進條件,短線交易一般不能進行攤低成本式的加倉,買進短線xx最安全的,是在你的操作時間級別上不斷創新高的品種,持有現在正在上漲的,才能快速獲利……等等。
實際上,進行波段交易時也可借用短線交易的技巧來決定具體的買入價位和時機,進行短線交易的時候,也可結合波段交易的方法來對交易對象作進一步更精細的挑選。而我認為,關於波段交易和短線交易,最最重要的是,交易員絕對不能將兩種交易模糊處理,即交易之前就必須明確所建倉位的性質是短線交易倉位還是波段交易倉位,同時,必須明確短線交易所建的倉位一定要按照短線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波段交易所建的倉位一定要按照波段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即不能短線中做,中線短做。
在下跌市道中,很多投資人總是在不斷地猜測市場會反彈,此時我們聽到最多的問題往往是“市場能夠下跌到哪裏去?”,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投資人在重複著“抄底、被套、斬倉、再抄底”的故事。相反,在上升市道中,很多投資人總是在不斷地猜測市場會調整,我們聽到最多的問題是“市場會漲到哪裏去?”,我們往往也可以看到很多投資人在進行著“賣出、追高買入、止損出場、再追高買入”的循環。看來,猜測市場拐點並據此進行交易是投資大眾的一種普遍心理。
為什麽猜測市場拐點會成為投資大眾的一種普遍心理?這是由人所特有的諸多心理本性所共同決定的。人們的內在心理是講究機巧的,由於講究機巧的心理,很多投資人慢慢地就自覺不自覺地忘記了他們自己來到市場的根本目的--賺錢,他們的交易行為已經或多或少地異化成為在市場尋找自己比較聰明的心理慰藉工具,他們已經把追求對市場拐點的成功猜測視為自己比市場中多數人聰明或專業的依據,並最終自覺不自覺地走進了一個他們自得其樂卻迷失於其中的心理迷宮;貪圖利潤最大化、盲目追求暴利更是人的心理本性,從理論上來講,對市場大小拐點的成功猜測能夠使投資人的利潤增加更快,這種可能的暴利就很容易成為人們樂此不疲地猜測市場拐點的內在動因。
殊不知,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牛頓晚年就迷失於宇宙神學而不能自拔,愛因斯坦晚年也留戀於統一場論卻也不能成正果。缺乏必要的定力亦為人性使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市場“日間雜波”的幹擾、輿論推波助瀾的渲染、周圍朋友的看法、“手癢愛動”的賭性本能,都往往容易動搖人們本就不強的“定力”並成為引發人們樂於尋找市場拐點的外在緣由;投資人對價或指數的心理定勢也容易成為人們急於抄底、逃頂的原因,這種心理定勢主要是指人們對短時間內市場較大的上升或較大的下跌所形成的“不習慣”心理,這種心理定勢很容易使人們相信價或指數要向其上升或下跌前的位置靠攏,卻不料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一個在市場分析中刻舟求劍的錯誤。
我個人就不喜歡將猜測市場拐點的交易方式作為自己常常采用的主要交易方式,因為,我認為這種交易方式所依據的是對市場走勢的主觀判斷或主觀猜測、而不是一種客觀的市場趨勢,它非常容易導致投資人自身的交易方向和市場的客觀大趨勢相對立,稍有不慎,就可能產生較大風險或導致對較大市場機會的喪失。我以為,識別市場大趨勢,識別正在進行的市場客觀大趨勢,順應市場的客觀大趨勢、根據市場的客觀大趨勢進行交易,常常是一種比猜測市場拐點更妥帖的交易方式。
投資人應如何淡化猜測市場拐點的心理?一要調整自己內在的心理結構,二要增強自己外在的觀察能力。具體來說,我們要少一些追求機巧之心,多一點平實之道;要少一些和市場、與別人爭強鬥勝、比誰更高明的幼稚思維,多一點真正大智若愚的修為;要少一些追求短期內暴利的思想,多一些追求持續穩定地賺錢並將暴利看作在市場可遇而不可求的交易理念;要減少一些對市場價或指數在特定期間內產生變化後常常容易導致投資人出現的心理定勢,增強一些對市場中期趨勢的觀察和識別能力。
盡管尋找市場拐點的交易方式可能在某些時候間或會出現一些短期內取得暴利的交易案例,但這種交易方式卻常常在更多的時候導致投資人虧損交易的頻繁出現,因此,這種交易方式不應該成為一種投資人經常采用的主流交易方式,因為,奇巧的交易方式固然有時能夠使人們賞心悅目,但平實的交易方式卻肯定能夠更多地使我們持續地穩定地平穩地賺錢!
我們已經習慣性於積極尋找市場運行的規律、模式或定理、總是力圖采用它們來解釋我們所麵對的世界、處理所麵臨的事務。在人類發展的曆史進程中,為了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人們摸索出一個又一個規律,在投資的探索曆程中,人們也發展出諸多的理論和定理,是啊,如何探求一個個具體解決問題的法已經成為我們既有的思維習性。
這種求法的思維習慣是符合思考問題的慣有特性的,人的思維方法無非隻有兩類,一曰歸納法,二曰演繹法,歸納法的最終結果就是所謂規律,演繹法的最終結果就是所謂定理;這種求法的思維習慣還是符合效率原則的,規律和定理的確有助於人們更有效率地處理同類事務、可以對出現的事務進行著類似條件反射式的處理。在投資中,我們就常常聽到有人癡迷於形形色色的規律或模式,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人利用某種他自認為的規律或者模式在進行著或成功、或失敗的交易。
正如科學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生產力的進步一樣,在求法也可以使投資人的投資水準大大提高,但世事無絕對、事物總是相對的,科學的進步不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眾所周知的諸如戰爭中大規模殺戮、環保、倫理甚至精神等的困惑嗎(西方經濟學中就早已出現了重要的“零增長理論”流派)?同樣,市場投機中如果一味依賴某種模式或規律,也常常會出現大問題(就如美國著名的對衝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所揭示的那樣)。
這是為什麽呢?首要的原因在於,正如不可能發明出可以使人一勞永逸的永動機一樣,並非市場的所有奧妙都是人力所能規律得了的,因為,正是芸芸眾生本身而不是其他任何別的什麽東西組成了市場。其次的原因在於,由於客觀條件和主觀認識的製約,無論歸納法還是演繹法都有其自身的樣本局限和前提局限,因此,正如牛頓定理在地球範圍內是絕對真理但在更大範圍卻可能是謬誤一樣,任何總結出來的市場規律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都存在一個對交易環境的識別問題。難怪人們在哲學層麵要討論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問題,在玄學層麵人們要說“法無定法”,何況還有大德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的棒喝!
那麽,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的體會有兩個:一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不能浪費上天所饋贈給我們的思辨能力和感覺靈性,我認為,結合市場具體階段的具體情況對市場所進行的獨立慎密思考,投資人交易時自身對市場的真實感受(有投資大師在下注前就總是要用小單對市場強弱進行“測試”),是比任何規律都有效的規律;二是我們在思辨之餘要對市場進行觀照、記錄和遵循,也就是說,要將市場的客觀走勢盡量全麵地、客觀地拍攝或映射到自己的頭腦中來,對市場走勢不辯解、不爭執、甚至不思考,除了記錄、遵循和作為資金管理風險控製的後備處理外沒有任何其他的處理,也就是說,要由市場的客觀走勢而不是其他什麽人們自己定義或歸納的規律、指標或模式來最終決定自己的操作。
積極探索和尋求市場的運行規律和模式是正常的,更是有益的,但我們也不要太執著、癡迷和迷信規律。我想要說的是:我們不要貪求得到一個能夠解決所有市場問題的規律,那種規律是不存在的;明了規律的前提條件和適用範圍比了解規律本身更重要;在我們試圖用規律分析市場的時候,結合市場具體階段的具體問題和具體特征進行獨立的認真的思考有時更為有效;如果規律所推導的結果與市場的實際走勢不盡相符的時候,客觀地“觀照、記錄和遵循”市場的實際走勢是壓倒一切的,作為市場實戰交易者,我們確實應該盡可能多地探索和掌握市場各種不同側麵的不同級別的規律,但如何由有招到無招”、如何由“有為的法”到“法無定法 ”,卻可能更是我們所應該追求的!
形態分析是技術分析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為了分析市場,人們總結出很多典型的價格變化形態,但諸多的形態歸結起來卻隻有兩種大的類別,一是持續性形態,二是轉折性形態,前者表示價格將繼續形態形成前的方向,後者表示價格運動方向將發生逆轉,而連接形態與形態之間的價格變化就是市場價格趨勢,由此,我們不難把所有的市場價格變化過程歸結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趨勢,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大、流速快的價格波動過程,另外一種是形態,即所有的非趨勢市,主要是指那些落差小、流速慢的價格波動過程。如此看來,令人們如癡如醉、竭精盡智卻又使人們感到變幻莫測難以把握的市場價格走勢不過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罷了。
在市場交易過程中,如何去謀取價格變化的價差?這是任何一個進入市場的人都夢寐以求地追求正確答案的問題。從“市場價格變化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這一觀念出發進行一些思考,可以使我們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可以使我們對交易思路、市場脈絡和市場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我們處理好趨勢與形態之間的價格轉換,從而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改善交易績效!
首先,要識別市場的價格波動是處於趨勢還是處於形態中,並采取對應的交易方法,如果市場價格是處於趨勢中,對應的交易方法就主要應該是順勢交易,俗稱“追漲”、“買高賣更高”,這時的主要技術分析工具應該是趨勢類工具,相反,如果市場價格處於形態中,對應的交易方法就主要應該是逆市交易,俗稱“高拋低吸”、“買低賣高”,這時的主要技術分析工具就應該是反映市場價格乖離程度的一些指標類工具;其次,我們要明確我們自己所進行交易的時間級別,因為對一個時間級別而言(如以30分鍾為單位的時間級別)的價格變化可能表現為趨勢,但對另外一個時間級別而言(如以交易周為單位的時間級別)可能表現為形態,因此,我們隻有明確自己交易的時間級別,才能明確支持這種交易思路的條件是什麽?什麽是這些條件成立的標誌?什麽是這些條件被破壞的標誌?相應的應對策略分別又是什麽?這有助於我們對交易目標、交易方法和風險控製等有更清晰認識;第三,“市場價格變化是趨勢與形態的排列組合”這一觀念還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將所有曾學習過的市場分析方法的落腳點圍繞這一觀念進行展開的話,是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我們在交易中所出現的很多問題的,如果說奔騰的江河是趨勢的話,那麽靜謐的湖泊就是形態,老耶曾叮嚀“上善若水”,人們常感歎“水往低處流”,投資大師在告戒“價格沿最小阻力方向運動,它們總是怎麽容易就怎麽來”,是啊,“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總是與外在環境自然地、和諧地共存著,“故幾於道”,我們討論趨勢和形態,就是要力圖使自己達到“動善時”、“上善若水”的投資投機境界啊!
任何市場交易中人,都應該曾有過一段如此的市場經曆:你對市場的分析判斷很準確,可是你交易的整體結果卻仍然虧損!我們也不難發現周圍常常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有趣的市場現象:一些交易員的理論功底不可謂不深、知識麵不可謂不廣、對市場的鑽研不可謂不深、在市場中浸泡的歲月也不可謂不長,可是他們的實際交易結果卻還是不盡人意,較大幅度的虧損還是“經常地”、“係統地”襲擊著他們,其交易並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狀態!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作為一個市場實際交易者,為了進一步改善自己交易績效,為了能保持穩定地持續地係統地贏利的交易狀態,我理所當然應該對這種典型的市場現象進行思辨和剖析。通過思考,我個人得到了對這個問題的如斯解答:“知識、思維、技巧和經驗等可以決定一個人對市場判斷的準確程度,但長期地看,交易的最終績效還是取決於交易員自身的心性特征”!
是啊,性格決定著命運,性格同樣也決定著交易的最終結果!這是因為:盡管“知識、思維和經驗”等有助於我們認知世界和認知市場,但它們還隻是在較為表象的層麵決定著我們的行動,而更深刻地更細微地自覺不自覺地支配和主宰著我們行動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性!當年,當我知道巴菲特並沒有為納斯達克的瘋狂上升所動的時候,我所敬佩的已經不再單純是其選擇股票的能力,而是其心性層麵處變不驚、沉穩堅固、穩定不移的大家風範!由此對照一些我們常常不難見到的一些要冒很大風險而為短暫的“日間雜波”所誘惑的交易行為。
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個對市場沒有形成係統思維的交易員,一個形成了係統思維但缺乏堅持“個人主見”性格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不穩固以至常常為“市場雜波”所誘惑而賭博式地頻繁下注總是試圖去捕捉那些並不屬於自己機會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容易激動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盲目固執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過於優柔寡斷的交易員、一個性格上急於求成的交易員,又如何可以達到“巴菲特 ”的投資投機境界呢?看來,作為交易員,我們必須加強自身心性的修煉!
為了提高投資業績,很多投資人都在認真鑽研著有關投資的理論、探索著有關投資的技巧、總結著有關投資的規則,無疑,這些都是有益的,但我感到,長期地看,要提高自己的交易績效,最根本的還是要持續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心性!交易的寶藏不在外在的書本上,交易的寶藏不在別的什麽高手那裏,甚至,交易的寶藏也不在市場中間,交易的寶藏其實是藏在我們自己的內在當中!是啊,我深深地相信,是性格而決不是什麽其他最終決定著我們的長期交易績效,“穩定的性格決定著穩定的交易成績”,而“改變自己的內在,外在的境遇遲早會隨之改變”!
或出於對金錢的追逐,或基於對奧秘的探索,自從有了投機市場,人們就一直在孜孜地追尋:如何才能正確地預測市場趨勢?通過探尋,人們將分析市場趨勢的方法大致歸結為兩大類,一曰基本分析,二曰技術分析,當然,由於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的運行環境,因此,這兩類方法在不同的市場運用起來也就表現出不同的側重和不同的特征。
作為市場實戰交易者,我也曾沉湎於這兩方麵知識的係統學習和自我總結,並由此深深地感受到這種努力對市場交易的幫助(如政策分析和宏觀經濟分析有助於我們對市場整體格局和交易戰略進行把握,而波浪理論和江恩理論則常常可以在敏感的時間和敏感的位置提醒交易者“市場趨勢或許會發生改變”),但是,市場的交易實踐卻也使我自己得到一個這樣的個人結論:“對市場走勢特征的觀察與感悟,是進行趨勢預測和交易布局的更加有效的方法”,因為,“市場走勢特征”常常在更客觀、更實在、更直接、更具體地訴說著市場的趨勢方向,相反,我個人卻感到:基本分析“長於戰略而短於戰術、精於全局整體的布局而拙於具體進出的安排”,而“波浪理論與江恩理論測市”盡管大師輩出,但由於其立論基礎“自然法則”是基於“市場之外”的玄妙因素,這就使我隻敢將它們作為趨勢預測和市場交易的輔助工具,而不敢作為自己進出市場的決定性依據!
如果說傳統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當於培養武術中劍手內功的話,那麽,對“市場走勢特征的觀察與感悟”則更多地決定了劍手出劍與防守的技巧、角度、方向、力度等更具體更實際更臨戰的內容。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炒手,需要我們多方位、多角度地磨練自己,而“對市場走勢特征進行觀察與感悟”無疑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敏捷、更加客觀、更為實際、也更有戰鬥力!
或為長期的思維習慣所固化,或為過強的自我意識所作用,我們習慣於對事物作一個“非此即彼”的判斷,我們甚至有意無意地將自己對事物演變結果的判斷力想象為“ 無所不能”,我們不習慣坦然地自然地承認自己某些時候對事物判斷的“無能為力”,當我們對事物的演變結果、對市場的具體趨向無甚把握的時候,我們羞於真實地回答:“我不知道”!盡管,相對於神秘自然的諸多奧秘、相對於神奇市場的難解詭秘,作為芸芸眾生的你我他,我們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很多地方有著太多的“ 不知道”。
無疑,這種“無所不能”的的思維錯覺或意識幻覺,的確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精神“愉悅”或情感“滿足”,甚至,還可以讓別人對自己產生某種程度的短暫“信任”,但是,作為一個實戰交易人,真正發乎內心自然地坦然地實事求是地承認自己某些時候的“無能為力”和“認知局限”,對市場交易的實際結果卻大有裨益:
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常常可以有效地防止我們輕率地對市場作一個“非此即彼”的草率判斷,從而可以使我們時刻對市場保持一種“中性的情感”,而不至於讓自己原有的觀點“異化”成為自己對市場作出進一步判斷的“情感障礙”,如此,我們就可以以一種更加靈活的心態來麵對市場演變,不至於使自己陷入“死多”或“死空”的尷尬境地;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還可以有效地減少我們市場交易中的“賭性”成分、減少“噪聲交易”的出現頻率,如此,我們就可以更深刻、更有效地認識和實踐“看不懂就不做”這一市場交易的基本戒律,我們的交易就會因此而更加“有的放矢”、更具良好的紀律性,那種“頻繁進出市場而盲目交易的狀況”就將和我們漸行漸遠;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更可以使我們時刻以真正謙虛謹慎的正確心態對待市場、對待別人,從而可以幫助我們在市場潮起潮落的循環輪回之中時刻保持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定穩固的清涼心,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客觀地更加嚴格地正視自己交易中的缺點和不足,如此,我們就可以更少地遭受一些市場交易的重大挫折,可以以更開放的心態向市場、向別人學習從而使我們交易水準的不斷提升.....
當然,正視這種“認知局限”並不意味著我們“看不清市場的時候”就毫無作為而什麽都不能做,也並不意味著我們這時候就會因此而茫然不知所措,相反,我們或許可以采取一些更加明智、更加清醒的行動!我們可以進一步觀察、思索和感悟市場以便發現值得信賴的市場跡象,我們也可以用更寬廣的視野去考察一些市場外圍的重大因素,我們甚至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休息......,我們可以作出很多選擇,但無論如何,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我們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市場信息之前,或者我們自己在沒有得到明確的邏輯結論之前,我們要清醒地保持觀望而不盲目行動!而市場經驗告訴我:市場的重大交易機會,往往是“等”出來的而不是預測出來的!
眾所周知,牛頓是人類傑出的科學家,可是“牛頓定理”的有效作用範圍卻是有局限的;愛因斯坦是人類偉大的思想家,可是其創立的“相對論”之有效作用範圍還是有局限的;索羅斯是人類成功的金融家,可我們也不難發現他某些時候也不能不坦然地承認自己對特定階段的特定市場“茫然無知”......,可見,人類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求索過程。無論作為群體、還是作為個體,我們都不可能不麵對自己的“認知局限 ”!自然探索如此,市場交易亦然!作為市場交易者,我深深地感到:清醒地認識這種“認知局限”,可以使我們的心量更圓融、更靈活、更寬廣、更包容、更客觀、更現實、也更自然!可以使我們的市場交易更具自然的理性、更具自然的紀律性、從而也更具自然的持續贏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