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Peach的視角

BigPeach, 生活在美國的純爺們也。
正文

ZT 奧巴馬呼喚的 “美國精神”在哪裏?

(2009-10-22 00:10:55) 下一個
ZT楓苑夢客: 奧巴馬呼喚的 “美國精神”在哪裏?–清教徒與美國精神

2008年,一部名為《老無所依》(No County For Old Men)的電影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編劇四項大獎。這部影片改編自美國作家康邁克麥肯錫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 1980年,前越戰老兵莫斯在德克薩斯州西部,美墨邊界一次打獵中偶然發現了幾具屍體和2000萬美金,那是一次毒品走私黑幫火拚的結果。沒想到,飛來橫財使得莫斯從此噩夢纏身,踏上了亡命之旅,在墨西哥人圍截、追殺中惶惶不可終日,最後仍未逃脫墨西哥人的追殺,死在槍口之下。

這並不是一部簡單的警匪片,恐怖片,而是一部反思美國精神和美國社會的的影片,寓意相當深刻。影片中無邊的荒野隱喻現代人心靈的迷茫和失落。在這個社會中,法律與道德被藐視,正義與公理歸於虛無。影片中的“老人”意指一種沒落的價值觀或生活狀態。這和小說的背景有關。在20世紀70、80年代,美國經濟在經曆了二戰後到60年代空前繁榮以後,正處於衰退之中。年輕一代發現,不管他們付出多麽大的努力,他們的前途都將是灰暗的。大量的失業使人們對生活喪失信心,當初的種種理想抱負在現實中顯得荒謬可笑,很多美國人發現自己“處境尷尬”,再也做不起“美國夢”了。

今天,美國在金融危機打擊之下,陷入了更為嚴重的經濟危機。伊拉克戰爭帶來的創傷、不斷增加的政府債務、日益嚴重的經濟衰退使美國實力大受虧損,美國霸權迅速走向衰退。美國人又一次陷入了迷茫之中。他們借《老無所依》又一次發問,美國到底出了什麽問題?美國“老”了嗎?美國病了嗎?

美國立國僅僅二百多年,相對於世界上眾多數千年曆史的古老國家,美國根本不算老。但是,美國的肌體的確出了問題,首先是因為精神出了問題。

走在美國城市大街上,你會看到各種膚色的極為肥胖步履蹣跚的男男女女,更有倒臥街頭的形形色色的癮君子,構成一道美國獨有的景觀。在拉斯韋加斯的下水道裏,竟然存在著一個令人震驚的地下社會,這大概隻有在美國這種國家才會發生。

昔日清教徒篳路藍縷,曆盡千辛萬苦建立的美國已經變得過於富足了,這個巨人的軀體營養過剩,過於龐大,運轉不靈,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的“富貴病”。當美元作為世界通用貨幣,大肆為美國聚斂財富的時候,美國人坐在家裏不動就能賺錢,吃喝無慮,當然沒有必要努力工作了。美國人花錢雇用世界頂尖科技人才來美國的實驗室作研究,自己隻用從事管理就足夠了,美國人自己的創造能力焉能不萎縮?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讚美聲透過各種媒體展示在美國人麵前,美國人怎能不產生舍我其誰的自滿和優越感?美國人堅信明天會更美好,上帝會無條件眷顧美國,怎能不從個人到國家寅吃卯糧,透支信用卡,高築債台?

美國的所有危機都是由精神危機造成的。因此,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獨立日”呼喚 “美國精神”回歸。奧巴馬希望通過改革來挽救美國的經濟,提升國民信心,同舟共濟,渡過難關。雖然今天的危機並不意味著“美利堅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時刻”,但是,美國人的確麵臨著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從上到下行事為人方式都需要改變。

美國人寄希望於奧巴馬,奧巴馬則寄希望於美國人民。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美國,看這個世界上最富於傳奇色彩的國度能否重新煥發青春活力,戰勝困難,再創輝煌。

美國總統奧巴馬呼喚的“美國精神”就是清教徒精神,而這種精神正在被越來越多美國人淡忘,拋棄。引領美國走向輝煌的正是這種清教徒精神,美國的衰落也是由於清教徒精神的衰落。

著名的思想史專家佩裏-米勒說,“不理解清教主義,就無法理解美國”。清教徒(Puritan)在殖民拓荒和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雖然清教徒主義發源於 16世紀的英國,但是清教徒精神是借著乘坐“五月花號”的清教徒,在美利堅的土地上才得以發揚光大的。清教徒崇尚自由、勤勞務實、開拓進取,並把這種精神代代相傳,綿延不絕,激勵著美國人民建立起令世人豔羨的“山顛之城”。

清教徒倫理、精神和信念對美國的主流文化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清教徒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把它看作是上帝的呼召(Calling)。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榮耀上帝。他們深信,上帝呼召她們來到北美的蠻荒之地開疆拓土,艱苦創業。清教徒肯定現實生活,決不悲觀厭世。他們認為:“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加爾文)。而塵世中的工作就是修道的方式,因此每個信徒都應該把自己在世上的工作做好。他們肯定正當的經營活動,認為人是上帝財富的托管人,因此,有責任將上帝的財富增值。清教徒崇尚一往無前的的創新精神,他們敢於冒險,探索未知。他們認為,創業要求人們適當禁欲和節儉。他們限製縱欲、過度享樂和消費行為,而將消費性投入和支出用在生產性投資和擴大再生產上,因此導致資本的積累和產業的發展。清教徒積極開展商業和工業活動,講究商業道德,重視信譽。在追求利潤增加財富的同時,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維護社會公正,回饋社會,讚助社會公益事業。

但是,資本主義在美國經過220 多年的發展,使得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上國力最強大的超級大國;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弊病也在美國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這些弊病逐漸侵蝕了美國的優秀政治文化。在後工業時代,美國主流文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競爭和成功的無限推崇使得美國成了一個鼓勵個人奮鬥、竭力追逐財富的戰場,市場競爭規則取代了各種神聖的道德教條;憲法和政治製度保障了每個美國公民反傳統的自由,導致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叛運動,女權主義運動,以及同性戀權利運動;商品不再是僅僅為了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是成了人生價值的炫耀符號。清教徒量入為出的節儉生活方式早已被消費主義所取代,美國人物質欲望不斷膨脹,追求新潮和時尚,影視廣告不斷喚醒、刺激、激發大眾消費欲望,中產階級嚐試著富人們濫用信用卡隨心所欲的消費方式,豪宅、名車成為理所當然的消費品,有些人甚至購買了遊艇、私人小型飛機和度假房產。人們在互相攀比,競相消費,超前消費。

隨著互聯網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華爾街金融海嘯和經濟衰退出現,無數人的“美國夢”頓時變成了一場噩夢。在失業大潮中,越來越多中產階級入不敷出,跌落到貧民階層,豪宅、名車被次級債風暴“刮飛了”,許多人積攢了一輩子的養老金在金融“海嘯”中大幅縮水,甚至化為烏有。

痛定思痛,嚴重的經濟危機促使美國人反省,奧巴馬在呼喚 “美國精神”的回歸。美國人不能再跟著感覺走了,必須拋棄虛幻的夢想,讓崇尚自由、勤勞務實、開拓進取的清教徒精神為美國社會重新注入活力。這個世界因美國而精彩,美國能否盡早擺脫危機,再造輝煌,人們拭目以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