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知道盧浮宮。記得第一次讀介紹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文章,就知道這幅名畫存放在巴黎的盧浮宮內。除了“蒙娜麗莎”,盧浮宮內還展出了從世界各國收集來的珍貴文物多達三萬五千多件。沒有展出的文物收藏更多,據說在四十萬件以上,其中包括雕塑、繪畫、工藝品、珠寶等古文物。盡管我們出發前在家中做了大量的功課,看過不少盧浮宮的照片,但當我們身臨其境,來到盧浮宮各個展廳裏時,還是感到相當的震撼。左上圖是LD在展出“夢娜麗薩”大廳裏拍的照片,當天裏麵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都爭相目睹這幅世界名畫。
不少朋友去盧浮宮,隻安排半天的時間,有的甚至隻安排兩個小時,實際上從買票到排隊入場已經花了很長時間,進到裏麵匆匆忙忙幾眼就到時間需要往回走,談不上走馬觀花,更談不上細仔品味裏麵的寶貴文物,十分可惜。LD 對曆史、文物、繪畫等有興趣,因此我們安排了一整天在呆在盧浮宮裏。在巴黎的最後一天,由於下雨我們改變了原計劃,又去盧浮宮呆了大半天,直到閉館才離開。即便如此還是感到隻看了盧浮宮的冰山一角。左上這張照片是LD在一個展廳裏拍的,裏麵是位女學生,幹脆帶上小椅子在盧浮宮裏作起了臨摹,肯定是這裏的常客,點擊可以看大圖。大家知道,藝術的發展要靠創新也要靠傳承。能在盧浮宮內直接學習和臨摹世界上最優秀的畫作,無疑是藝術學習和創作的好方法,巴黎這些學藝術的學生真是太幸運了。
世界上有四大博物館,既“大不列顛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冬宮博物館”、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很多人認為僅從藏品的數量和質量上看,盧浮宮應該居四大博物館之首。盧浮宮建於1204年,由法國國王菲利普二世下令建造,當年是一座軍事城堡,用於抵禦英國人的入侵。16世紀中葉,法國弗朗西斯一世國王下令將這座城堡拆毀,並在原城堡的基礎上重建一座宮殿。弗朗西斯國王還從意大利請來了最著名的畫家達芬奇來到巴黎,並帶來了那幅最著名的肖像畫“夢娜麗莎”。隨著收藏的藝術品逐漸增多,盧浮宮逐漸成為了一座國王的藝術宮殿。到了現代,大約在三四十年前,人們在盧浮宮的下麵發現了中世紀留下的早期盧浮宮堡壘的基座,這使我們今天能接觸到的最早盧浮宮的殘留部分。左上圖是LD在盧浮宮地下層拍的,有早期盧浮宮的城牆、堡壘基座等,點擊可以看大圖。我們在現場還觀察到一處破損的牆基,可以看到磚縫中殘留著很多的粉灰。我猜想當年沒有水泥,巴黎的工匠們用某種泥漿,將一塊塊磚塊粘成一個整體,建成了最初的盧浮宮。這些粉塵應該是這些泥漿的一部分,是名符其實的八百年的塵埃。
盧浮宮成為王宮後,先後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直到1670年,國王路易十四決定放棄這座王宮,搬到凡爾賽去。好好的王宮放著不住為什麽要搬?原來那個時候歐洲進入到了人稱“啟蒙運動”的時代,國王越來越感覺住在巴黎不安全,於是要搬到遠離巴黎的郊外去。1788年法國發生大旱災造成全國性饑荒,加上當時的國王路易十六要向法國老百姓強製加稅,引發了法國大革命。巴黎巴士底獄被攻占,國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到了1799年的11月9日也就是共和八年霧月18日,拿破侖將軍發動了史稱的“霧月政變”,成為法國新的最高統治者。盧浮宮作為這段曆史的見證者,也留下了精彩的一頁。盧浮宮裏的著名畫作《拿破侖加冕》,就是描寫拿破侖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稱帝的輝煌曆史時刻。為了創作出這副曆史畫作,畫家大衛親臨加冕現場做素描,其後又同拿破侖將軍多次討論,畫作的很多部分滲透了拿破侖本人的想法。比如拿破侖的母親並未參加加冕典禮,而畫作中按拿破侖的旨意將其母加了進去。整個畫作場麵宏大,人物眾多,細節逼真,特別是畫中的許多情節,比如拿破侖自己將皇冠戴在頭上等,十分耐人尋味,是一幅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都非常高的畫作。左上圖就是在現場拍攝的,點擊可以看大圖。
時光在流逝,盧浮宮也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1981年密特朗被選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總統對盧浮宮的老態龍鍾十分不滿,要讓盧浮宮來個華麗轉身,由古老的宮殿變為一座現代博物館。密特朗總統邀請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了新的玻璃“金字塔”,並於1989年建成。左上的照片就是這座“金字塔”,點擊可以看大圖。這座用鋼和玻璃製造的金字塔給盧浮宮注入了現代氣息,也使遊客參訪盧浮宮更加方便。觀眾從金字塔進入,可以直接去自己喜歡的展廳,而不必像過去那樣要繞行七八百米。金字塔中的接待大廳、售票處、郵局、小賣部、更衣室、休息室等,使盧浮宮服務功能更加齊全。在下一篇“巴黎遊記(12):盧浮宮40幅圖解”,我打算通過圖解的方式對盧浮宮作更多的介紹,使讀者能對盧浮宮有個大致的理解。如果打算去巴黎,去盧浮宮參訪,建議事先多做功課,多看網友的遊記,也建議把我的這篇遊記看一遍,這樣去巴黎旅遊可能更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