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藏是一種緣分 zt. (有意思的故事)

(2009-12-17 21:50:05) 下一個
近年來朋友聚餐,常會有人在席間掏出一塊玉來炫耀,也常發現座中不止一人佩玉,你一塊他一塊。竟相掏出互相比較,一時琅琅鐺鐺,四壁生輝,把一頓飯局變成中央電視台的“鑒寶欄目”。想不到竟有這麽多人喜歡玉,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興起的風氣。有道是“玉佩君子”,於是乎好像大家都高雅了起來,君子之風起來。人們當然少不了問我為什麽不佩塊玉,仿佛沒有玉便不是君子,不能登大雅之堂。我說,我的玉別說“佩”,扛都扛不動,於是向座中人比劃:這麽大,這麽高,說得人人咋舌,自愧弗如。我才悟到,原來,玉的主要功能就是滿足人的虛榮心。
我確實有塊大瑪瑙。我本不是憐玉憐玉的高雅人士,我喜歡搜集明清家具、古代建築構件和古老的生產工具。這塊大石頭得來很偶然。大家知道現在每家酒店的大堂都有工藝品商店,而幾乎每家商店門口都貼著“清倉甩賣,全場五折”甚至“三折”“二折”的廣告。說是“清倉”,兩年後你去那家酒店,廣告還在那兒,令人不得不置疑這類商品的價格。
一次我去南方某大城市開會,入住的酒店裏就有這麽一個商店。等車時我進去逛,老板閑得無聊,攀談間他指著櫥窗說,給三千塊錢,就把一麵牆的十幾件工藝品都賣給我!雖然櫥窗裏每件東西的標價都上千,其實水分大得淹死人,隻是其中有一件石雕,造型別致,雕工也可以說精湛,我覺得僅這件東西,也值千把塊吧。老板一口咬定,要麽全要,單件不賣。行,我說,你把它們都裝了箱,委托長途零擔貨車直接運送到銀川。老板大概從沒做過這麽痛快的買賣,殷勤得手忙腳亂,一瞥眼就成交了。
第二天我下樓,老板早就守候在那兒,交給我托運單,並且非要請我到他廠裏看一看,好象不去看,會是我終生遺憾。他的話天花亂墜,引起我好奇,開會不缺我一個,路又不遠,權當作旅遊吧,我竟就跟他去了。
他的廠房不小,但雜亂無章,成品和半成品,原料、工具堆得到處都是。一時間他四處翻騰,獻寶似地一樣樣找出給我看。我和他說話,砍價,弄得口幹燥,最後他把一件要價三十萬的東西,降到三萬,條件是他要現錢。既然老板有這樣具體條件,我也提出條件。我說,可以嗬,我可以馬上把錢打到你賬號上,但你得搭一件東西給我。老板向四周一指說:“要什麽你說吧。”我說:“我說要放在門旁邊的這塊石頭。”
這事說來蹊蹺,進廠門時,我在一塊大石頭上絆了一腳,踢下一塊泥,我發現,泥裏露出樹皮的模樣,覺得這石頭特別。老板痛快地答應了這個要求。然後我們刷卡、對帳,開發票、談包裝、講運費,老板和夥計忙得不亦樂乎。等他們忙完了,我說你這裏有刨床,幹脆,你們把這塊石頭搬上去,給我刨一下,鏟掉泥巴,也好包裝嘛。老板立刻指揮四個打工仔,把石頭搬上刨床,開動機器,刨下的碴屑像碎玻璃一樣閃閃發光,真麵目露出來了,橫切麵透明晶瑩,剖麵光滑,呈現一圈圈清晰的年輪。打工仔十分驚奇,悄悄跟老板說,這不是石頭。不是石頭是什麽?老板也說不清楚。他隻是生意人,並不是玉石專家。錢已經收了,票也開了,也許那三萬元的東西,根本不值三萬,雖然遲疑,給我裝了箱。
也許事後他找了個內行谘詢,在第二天,他領了一個開著本田車的人,跑到賓館見我,他說那三萬元的東西就算白送給我,錢不要了,但要把那塊大石頭贖回去。我當然不願意,而那位開本田的也許是內行,他表示願花十倍的價錢,從我手裏買回那塊石頭---事情往往這樣,不開價還不清楚,一開價,這石頭身價百倍,讓我覺得它的神秘,我當然不答應賣。老板還算老實,仍然很講信用,這石頭終於平平安安地運到銀川。
一般來說,瑪瑙的價值並不高,貴重在於它的體量是否巨大,尤其是通體是瑪瑙化的樹木,必須經過兩億年以上的轉化過程,比人類形成的曆史還長,並且,樹木處在地質變化時期,還必須恰是被埋在地質條件符合轉化的地點。
這塊瑪瑙,高五十厘米,切麵長五十厘米,厚三十八厘米,仿佛是被壓扁了的大樹中的一截,重達一百二十公斤。我給它配了個底座,上麵刻詩一首:“壽高三億年,與我結善緣。萬劫摧不毀,化為石更堅。”
確實,收藏是一種緣分,不全是花錢才能得到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