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走馬上任與落馬退場:仕途中不能承受的反差之大

(2018-02-14 15:54:40) 下一個

近日,中宣部原副部長、中央網信辦原主任魯煒被雙開,這是一枚重磅炸彈,尤其是在春節到來時公布,更讓輿論有震驚之感。

 

我把新聞轉發給新華社同事,她說,此前已聽到傳言。魯煒在出任中宣部副部長和中央網信辦主任之前,曾為新華社副社長,後擔任過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

 

魯煒曾是新華社的少壯派,是地方分社上來的幹部。當初就聽說廣西分社有個“很能幹”的社長,所謂能幹,是從升遷快得來的自然結論,這種邏輯在機關和事業單位,是人所共知的。等我從國外回來,魯煒已升任新華社黨組成員,副社長,兼秘書長。

 

當時的社內新聞,幾乎處處都能看到魯煒的名字,且因為魯煒是60後,很是讓一些人眼熱,羨慕者嘖嘖讚歎,看人家那仕途走的!嫉妒者思忖,我怎麽就沒有他那樣的官運?

 

總之,當年的魯煒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後來出任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更讓人覺得其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去年11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魯煒被組織調查。在春節來臨之際,魯煒的處理決定被公開宣布,而且用詞之嚴非常罕見:理想信念缺失,毫無黨性原則,對黨中央極端不忠誠,“四個意識”個個皆無,“六大紀律”項項違反,是典型的“兩麵人”……

 

 

 

百度百科是個有趣的東西,人物詞條經常會出現前後差別巨大的狀況,比如,落馬的高官。魯煒出事的新聞公布後,我再去看魯煒的詞條,發現隻有人物簡曆,而沒有關於人物的一些擴展性介紹。

 

大家應該都有感覺,一個新官上任後,比如原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經常看到有關他的人物介紹文章,比如能力、品德、性格,等等,總之都是讚美之詞,可是,在落馬之後,各種問題被揭露出來之後,各種截然相反的言詞也隨之出來。

 

前後反差之大,令人乍舌。

 

 

 

這前後的文章,說的是同一個人嗎?一個思維正常的人,頭腦中產生如此疑問,也是再正常不過。魯煒就是這種情況。這之前的描述,和之後的描述,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這兩者之間到底存在不存在矛盾?

 

當然,也許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前麵的好是真,後麵的壞也是真,腐敗了,由好變壞了嘛,這當然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可是,不能總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吧?我們提拔的難道都是這樣的人?或許,他原來就不怎麽樣,提拔嘛,總要揀好的說,於是不怎麽樣的也變成了出類拔萃。

 

這恐怕才是問題所在,就好像把一個人推到你麵前,明明是個奄奄一息的人,卻愣要告訴大家,此人紅光滿麵,健壯如牛。這確實有點杯具了。

 

上大學時,大約是80年代中期,首次接觸到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覺得明明是寫一男兩女的情感故事,書名卻頗像一部哲學著作的名字,為此疑惑了很久。

 

看過很多人意氣風發地上任,又看到許多人灰頭土臉地落馬,我又想起米蘭·昆德拉的這本書: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眾多官員的黯然退場,身敗名裂,不是也讓人產生這樣的感覺嗎?前後反差之大,也令人難以承受。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自然的真相。社會領域裏,也同樣不能停止對“真”的追求。我們提拔的幹部,應該是真正德才兼備的,而不是以次充好,甚至帶病上崗。如果能得到這樣的“真”,我們的幹部隊伍才能越來越好。

 

作者:楓葉君, 前新華社資深編輯,駐外記者,所著長篇小說《移民》在精致小號(ID: lovejzxh)連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