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秀秀煮夫的寶貝古董(4)-掐絲琺琅瓶 (圖)

(2009-04-12 19:17:42) 下一個



名稱:明晚期掐絲琺琅花鳥瓶
鑒賞要點:高40厘米、口徑13厘米、胸徑20厘米、足徑11厘米。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製作景泰藍先要用銅製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麵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的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色彩不同的琺琅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複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是我國金屬工藝品中的重要品種。製造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最為盛行,又因當時多用藍色,故名景泰藍。景泰藍以紫銅作坯,製成各種造型,再用金線或銅絲掐成各種花,中充琺琅釉,經燒製、磨光、鍍金等工序製成。

明代的景泰藍胎的銅質較好,多為黃銅胎,體略顯厚重,故造型仿古的多,主要仿青銅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質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鬆石綠。彩釉上大多有砂眼。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多為紫銅胎、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

由於曆史原因,景泰藍多流失國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