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大汽車成瀕危動物還有救嗎
(2009-04-25 08:50:02)
下一個
根據網站數據顯示,美國三大汽車企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3月份銷量大幅下滑,其中通用汽車與同期相比下跌44.7%,其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20.7%滑落到18.1%;克萊斯勒下降了39.3%,市場份額從12.3%下降到了11.8%;福特下降了40.8%,市場份額繼續縮減一個百分點。專家指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今日陷入深淵,隻能檢討自己,沉積多年的體製弊病不除,再多的納稅人資金流入都無法挽救。
美國時間3月30日,奧巴馬召開了記者會,指出他的汽車業特別工作組否決了通用和克萊斯勒兩家公司提交的改組計劃,認為該計劃沒有說服力。奧巴馬強調汽車業是美國經濟的支柱之一,美國不應該讓該產業就此消失,但是美國不能通過無止境地注入納稅人的錢來救助汽車業,汽車公司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實現生存。美國政府沒有意願和興趣直接管理通用,並且暗示了兩大汽車巨頭破產重組的可能性。
4月,通用汽車的掌門人瓦格納終於走人了。美國政府是想表明一種態度,那就是接受援助的前提是“三大”徹底洗心革麵,徹底地改變現有的美國模式。“三大”必須解決自身的架構問題,包括工資水平高於競爭對手以及付給退休員工的養老金和醫療補助等問題。
趕走一個瓦格納,當然不能解決這兩大問題,更不能改變美國汽車幾十年來的痼疾。盡管“三大”紛紛作出承諾,要研發和生產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車,但這些承諾,更多是為了獲得援助。
病症之一:高能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美國三大汽車廠商的弊病即已經很明顯。隻是金融危機的發生,加速拖垮企業。2008年,美國汽車銷量為1320萬輛,這一數字比2007年整整少了近300萬輛。根據2009年1、2月份的銷量,預測全年汽車產量將跌破1000萬輛。這是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美國汽車行業最為低迷的時刻。
危難至此,美國汽車工業至今有多大程度正視自己的問題,外人還是難以判斷。美國汽車工業今天的困境是掌門人的短視所造成的。如果要概括美國汽車廠的“罪”,那就是一味發展皮卡和旅行車,忽視小型車市場的潮流、做工品質缺乏精細化、新能源技術開發滯後。
三大汽車企業麵臨的困境還有一個大背景,即全球性能源緊張,而汽車公司多年來對能源戰略的研究不夠。 美係汽車最大的特點是設計寬敞、大方,尤其以SUV和皮卡為特征,屬於中高端市場的產品。可通用汽車這次麵臨的困難,恰恰同公司長年堅持高端市場不變的思路有關。
上世紀90年代,當原油價格低廉的時候,美國車企無不熱衷於生產大功率的越野車、SUV和卡車,以獲取高利潤,把經濟型和混合動力型節油汽車的市場拱手讓給了日本人。後來由於石油供應緊張,通用汽車沒有中低端、油耗小的產品,市場占有量下降。目前,美國混合動力型汽車的市場基本上掌握在日本公司手中。2007年在美國市場銷售的各類新型節能汽車中92%是日本豐田和本田公司的產品。現在油價飛漲,消費者愈來愈傾向購買小型節油汽車。三大汽車企業的反應為時已晚了。
病症之二:高成本
美國整車業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除了由於生產出來的車型不符合市場的要求,根本還在於美國汽車產業工人的勞動成本過高。美國規定大的壟斷性企業主要由企業自身來負擔職工的福利待遇。通用汽車員工眾多,擁有美國最完善的員工退休製度、醫療保險計劃。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勞動力成本較高,公司要為雇員支付巨額的醫療保險、養老金。因此,在汽車產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消化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就比較困難。
據報道,美國汽車產業工人的每小時薪酬成本在75美元左右,這一數字幾乎是中國汽車產業工人一周的報酬,美國車的生產成本比在美國生產的日本車成本要多出2500美元左右,在美國本土市場,美國車被日本車打敗也就不難理解了。
病症之三:大恐龍
過去6年來,在瓦格納的領導下,通用汽車已經把寶越來越多地押在了中國、印度和其它新興市場上,並試圖慢慢精簡其無利可圖的北美業務。
然而,當去年通用的新汽車和卡車的銷售量降到了2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後,美國政府要求,通用必須大幅削減其小汽車公司所提供的最廣泛的係列產品。美國政府特別工作小組在報告中指出:“通用汽車公司保留了太多無利可圖的名牌,這不僅損害了它的品牌聲譽,還使其管理團隊力量分散,動用更多日益不足的市場資金,並嚴重拖累了消費觀念、市場份額和利潤。”
通用汽車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年產量在800萬輛以上,曾一度超過1000萬輛。通用汽車與汽車企業一樣患上了“跨國公司病”。通用汽車為了加快對市場壟斷的步伐,規模擴張太快,連續多年虧損。作為跨國公司巨頭,通用汽車每年為股東支付的紅利一直較高,因此稅後利潤積累就少一些。在連續虧損情況下,通用汽車自我積累還要進行研發投入,無力彌補虧損,製約了企業擺脫困境的能力。
從通用汽車現在遭遇的危機來看,全球企業架構也是問題叢生。當初盲目擴大規模而買進的品牌,在金融危機的陣痛時又不得不低價變賣。品牌和平台不斷擴張,隨之而設立的各種部門數量也在增加。即便高級管理層也很難對其他平台和品牌的產品進行管理,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任何一個決策,除非各部門的最高頭頭都在,否則都難以解決。對於瞬息萬變的市場,這一管理模式顯然不合時宜了。
在美國業界,有一種聲音一直在回響,這就是要求美國總統對整個美國汽車行業做一個大手術,把臃腫的部分全部切掉,或者打包出售。必要的時候,甚至要求通用、克萊斯勒拆分成許多個小公司,舍棄沒有前途的品牌。這次金融危機證明大公司弊端更多,小公司靈活,更容易因應市場變化作出調整,當然,前提是這些小公司要有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