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
股票 |
分類: 向SOSME深刻學習投資精髓 |
我從1992年入市,至今22年。親曆810事件,見證327事件,旁觀816事件等股市風雲變幻;什麽519行情,530大跌,風裏來,雨裏去;上證330點、6124點,炮火裏洗禮;個股,萬科從4元滿倉拿到40元,又從40元半倉拿到4元,血腥風雨中成長......
從1993-2003年,我投資20W入市:通過 一級市場申購新股獲利,然後在二級市場把獲利虧損,反複循環直到2003年我依然是20W。從2004-2007年,靠全倉投資萬科的運氣,資產從20W 增長到600W,獲利30倍。2008年,我在萬科一隻股票上虧損250W。從2009-2012年,萬科的虧損讓我改弦易轍,轉投大消費股,資產創出新高,盤中曾經達到850W。 2012年8月之後,我再一次在茅台等酒類股票上虧損掉250W。2013年,好在投資港股,賺了100%,扳回了全部損失;2014年,又投資美股,再賺100%,資產已經創出曆史新高。
我最大的兩次虧損,竟然都是發生在我最看好的明星股上。一個是萬科,一個是茅台。兩次虧損的總額幾乎與我全部的獲利相當。
我年年寫投資總結,思考投資,現在來看,都是在表麵進行簡單思考,始終沒有觸及到投資的本質。
當我以巴菲特為師的時候(代表作萬科、茅台),感覺是由於運氣好,才賺了大錢;當我以李佛摩爾為師的時候(代表作金山、複旦),感覺我生來就應該賺錢,但卻不明就裏;當我看了索羅斯的幾句話(代表作聯邦、新華),我豁然開朗,開始觸摸到投資的本質。
投資的本質是PE或者PB嗎?
一
讓我們來PK一下2014年2月底的比亞迪和深萬科:比亞迪,當月收盤價格56.91元,總股本23.5億,總市值1337億;深萬科,當月收盤價格6.72元,總股本110億,總市值740億元。比亞迪的市值,幾乎是萬科的兩倍。
再來看看,兩個公司2013年的盈利:比亞迪上年隻賺了5.5億元,PE為243倍;深萬科,上年大賺151億元,PE不到5倍。深萬科賺的錢,幾乎是比亞迪的30倍。
如果按PE投資,該選擇誰,一目了然。
但奇怪的是,巴菲特持有的是貴的比亞迪,而不是買入便宜的萬科B。巴菲特要買萬科B,太容易了。而且在香港市場上,PE為3—5的地產公司股票一大把,巴菲特並不是因為流動性不足,買不到足夠的而不買。
顯然,PE不是投資的本質。
再來看看,PB,萬科的PB不到1,比亞迪的PB超過6。
顯然,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1和6的區別太大了,完全可以說已經達到質的區別。
二
如果說,比亞迪和萬科,還處在不同的行業,估值本來不太好對比的話,那我們來看看茅台吧。公司還是原來的公司,PK 茅台的2007和2013。
2007年1月8日,貴州茅台收盤84.86元,上年業績1.64元,PE=52倍,很高,但股價卻在此基礎上,當年上漲到最高230元,漲幅接近200%,驚人。
2013年1月8日,貴州茅台收盤210.84元,上年業績12.82元,PE=16倍,中等,但股價卻在此基礎上,當年下跌到最低122元,跌幅接近50%,同樣驚人。
這就奇了怪了,同一個股票代碼,原來52倍高PE的時候,股價一年裏還能上漲200%;而七年之後,PE降低到了16倍,股價反而在年內下跌接近50%!
而且,七年裏,每股業績從1.64元增加到14.58元,幾乎上漲10倍!股價呢?從2007年的年末收盤價格230元,下跌到2013年的年末收盤價格128元,幾乎腰斬一半!
顯然,對於貴州茅台這樣同一一個個股來說,PE,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
三
是不是中國股市不成熟?那讓我們來看看美國股市吧。
特斯拉電動車:2012年每股虧損,2013年股價從33.87美元上漲到最高265美元,一年之內,上漲幅度接近7倍。公司至今虧損。
再來看看巴菲特的富國銀行:2012年每股業績大約3.89美元,2012年年末的收盤價比特斯拉電動車還高,但2013年從34.18美元隻上漲到至今49.29美元,漲幅在美股大牛市的背景下隻有區區45%。與特斯拉電動車的7倍相比,情何以堪?
特斯拉虧損,無法計算PE;富國銀行盈利,PE隻有12倍,並且有明星經理管理。
看來,在美國股市,PE和PB也不是投資的本質。
四
讓我們來看看我的老師是怎麽做的?
小小辛巴老師,在重劍無鋒裏,列出了格雷厄姆的估值公司,並提出對於“合理價值”,安全邊際的折扣越大越好。
果真如此嗎?我仔細研究了辛巴老師對於京東方一票的操作。
辛巴老師是在2.13元買的京東方A。當時的京東方B,股價隻有1.87元港幣,相當於人民幣1.48元。比京東方A低44%。
京東方B,股價相對於“價值”的折扣,顯然比京東方A要大多了,安全邊際就大多了。
難道辛巴老師會看不出來嗎?於是,有人問:“價值投資者應該買它的B股!”
下麵是辛巴老師的精彩回答:“我從來都不是價值投資者,我隻是一個長線交易者。”(2013-12-12 14:09)
顯然,辛巴老師並不把PE作為價值投資的本質。
五
再來看SOSME老師是如何做的。
SOSME在港股買的幾乎清一色的是垃圾股。聯邦製藥,是SOSME老師投資的一個重倉股,買入的時候是虧損的。而且至今虧損。
難道SOSME不知道,在港股裏民生銀行的股價隻有7.5元港幣(人民幣6元),隻相當於A股價格的3/4,公司業績一直增長,2013年的PE隻有4倍。
聯邦製藥虧損,無法計算PE;民生銀行大賺,PE低至4倍。
然而,老師買入的聯邦製藥已經大漲60%,而民生銀行仍然在原地踏步。
我最敬重的——中國價值投資者的典範SOSME老師,並沒有迷信地把PE當成投資的本質。
六
轉了一大圈,讓我們最後來看看大師們是怎麽說的?
歐奈爾:
對於低PE股票的評價:“……人們認為收入型股票比較穩妥,因此隻要安穩地持有股票,坐收紅利就可以了。1984年,伊利諾伊大陸銀行的股價從25美元跳水至2美元;2009年年初,美國銀行從55美元跌至5美元。”
對於高PE股票的評價:“……以上分析表明,如果不想以高於25-50倍的價格買入成長股,那麽,你就自動剔除了大多數可供選擇的最佳投資機會!(錯過美股曆史上絕大多數的大牛股,如微軟、思科、蘋果、臉譜、亞馬遜、穀歌等)”
索羅斯:
“如果把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當作是某個數學公式中的一部分來把握,是不會奏效的。數學不能控製金融市場,而心理因素才是控製市場的關鍵。”
投資的本質就是賭博,又不是賭博
一
首先,這裏所謂的投資,是指股票二級市場的投資。
我傾向於將“投資”的本質,視為“賭博”。
盡管“賭博”一詞不太好聽,而且也許投資並不能完全等同於賭博,但我認為,賭博一詞,非常接近於投資的本質。而且,能夠將投資還原為賭博的人,更容易賺錢,更難得虧損。
另外,我想了一個好聽的優雅的詞,來代替“賭博”,那就是“博弈”。但我更願意使用賭博一詞。
二
“股票”的本質,就是一個代碼;“大盤”的本質,就是一個賭場;“公司”,即不能吃,也不能喝。
其實,公司賺錢了,投資人能得到什麽?公司虧損了,投資人又會失去什麽?如果市場對公司的盈虧不做反映,不漲不跌,投資人什麽也得不到,什麽也不失去。
公司本身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甚至分紅也不會。現金分紅和送股一樣都是遊戲,因為最終都要強製除權的。如果市場不填權,現金分紅又能怎樣?
因此,投資人的盈利完全來自於市場,而非來自於公司。
公司就是一個特殊的骰子;骰子多了,就編了號碼,就是股票代碼;每天將一大把骰子,在一個大盤子裏一撒,大家去猜其紅綠,紅是漲,綠是跌。
是紅?是綠?都無所謂。關鍵是要猜中。做多的,猜中了“紅”,就賺;做空的,猜中了“綠”,照樣賺。所以,在一個成熟的有做空機製的市場,公司本身是無所謂的。公司賺錢,股民可能虧損;公司虧損,股民可能反而賺錢。
三
“股市就是一個賭場,任何一筆投資,除非是完全確定的套利,否則都是徹底的賭博。”——摘自我的《2013年投資反思》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賴的,因而,如果在華爾街地區你跟隨別人趕時髦,那麽,你的股票經營注定是十分慘淡的。”索羅斯的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股市即賭場,隻有少數人能獲利。
“中國股市連一個規範的賭場都不如。”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他在接受中央電視台采訪時,提出了以上的著名論斷。很遺憾,吳老隻看清了中國股市是一個賭場,卻不知道美國股市也是一個賭場,世界各國的股市都是一個賭場而已。(因為我在中國股市、香港股市、美國股市都有投資,我基本有這個話語權。)
四
如果隻看到投資是賭博,是不夠的。還必須看到,投資又不完全是賭博。
賭博的時候,骰子朝上還是朝下,都是1/2的機會,由老“天”來公平決定。
但公司是一個特殊的骰子。他的朝向,在不同的時期,朝上或朝下的機會是不均衡的,而且總體上朝上的機會大於朝下的機會,由“人”的心理因素決定。
而人的心理因素,又受一係列外在客觀因素和自我主觀因素決定。
五
投資的本質,到底是什麽。賭博?我又肯定,又否定,搖擺不定。其實,內核的東西,本身隻能逐步接近,而無法確定。
投資的本質,是否這樣:股市的諧音是什麽?是“故事”。股市是否一個講經濟故事的地方?
“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經濟史的演繹從不基於真實的劇本,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索羅斯的這一論斷,讓我感覺自己已經無限接近股市的真諦,接近投資的本質。
六
從1000點到6124點,股市講了一個城市化的故事,是一個打死也不賣的故事;
從6124點到1664點,股市講了一個次貸危的故事,是一個打死不能買的故事;
從1664點到3478點,股市講了一個四萬億的故事;
從3478點到1949點,股市在講誰將為四萬億買單的故事。結果是,都不想買。銀行,也不想買單,拚命公布亮麗的業績,甚至不惜加大現金分紅來證明業績是真的。於是,市場就僵住了。
前麵提到的萬科,在城市化的故事裏是主角,因此3年上漲了30倍。2007年萬科的每股業績0.45元,股價最高40.78元,市盈率可以達到91倍!——這就是一個劃時代偉大故事的主角該有的市盈率。這個故事雖然已經講完了,但“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
現在,萬科的PE不到6倍。為什麽?因為,萬科是一個全國性房地產公司,全國城市化的主要過程已經過去了,萬科的故事已經不吃香了。那城市化,還有故事嗎?有的。那就是後城市化,或者說區域城市化。比如,海南地產的故事,比如上海免稅區的故事,以及現在保定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的猛烈程度,不亞於萬科。外高橋,從6塊多到60多塊,隻花了九個月!
所有的房地產公司最終的市值,都將歸0。萬科也不例外。萬科,去美國開發房地產,就是在向股民宣布:一,我賺的錢,你想得到?二,股民痛不欲生,老王卻娶了電影演員,在劍橋浪漫;三,我要繼續講故事,不管你愛不愛聽。
萬 科暫且按下不表。那比亞迪又是怎麽回事?城市化之後,會出現什麽問題?人口多了,汽車就會多,汽車尾氣必然多,城市的空氣會怎樣?房地產公司中國不缺,但 能解決汽車尾氣的電動車公司並不多。於是,比亞迪成了新故事的主角,新的電影上演。所以,你不得不佩服巴菲特,他老人家在好幾年前就布局了高PE的比亞 迪,講起了新故事。
比亞迪,最終也一定是一地雞毛,沒關係——“它鋪平了累積巨額財富的道路”。
新的故事又會開講。
其實,PE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或者說一個版本、一種風格。講這個故事的人在說:“我什麽都不做,長期持有就行了,到時候靠分紅就收回了成本。”也許真的能成,有些股票。所以,講PE,也是講故事。隻是曆史上真的鮮有成功案例。
說一千,道一萬:該怎樣做?
一
買什麽?
什麽都可以買。隻要能賺錢。而且千萬不要畫地為牢。比如說,隻買PE低的;比如說,隻買消費類的;比如說,隻買互聯網股;比如說,隻投資創業板;比如說,隻買小盤股;比如說,隻買藍籌股;比如說,隻買高增長的……這都是在畫地為牢。
關鍵是猜中某個標的的價格方向和對應時間。你猜中了一隻股票的上漲,可以通過買入獲利;你猜中了一隻股票的下跌,可以通過融券賣出,照樣可以獲利。
我曾經專注於地產股(萬科),後來專注於消費股(茅台),再後來專注於醫藥股(複旦張江),現在讓自己堅定不移地尋找可以成為偉大公司的小公司。我感覺,這都是在畫地為牢。投資,應該是海納百川的。
SOSME曾經教導我說:“能力圈是一個偽概念。……至於說到具體行業、公司類型、市場(A股、B股或H股)都不應成為構築能力圈的限製,哪個地方你覺得有潛在的反轉幾率就可以投資到那個領域。”
但索羅斯也說過:“市場是愚蠢的,你也用不著太聰明。你不用什麽都懂,但你必須在某一方麵懂得比別人多。”
綜合來講,我認為:一,投資應該海納百川;二,有些行業、有些現象,你更容易把握,可以更多的關注。在投資的廣度和深度上,都要適可而止。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