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文學評論家,讀書和寫東西一樣,也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讀. 當然對於現代詩歌,還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我從來不認為朦朧詩是詩歌的方向. 能流傳的詩,多是大家都能懂的詩,把語言搞的自己糊塗,別人不懂的詩,肯定不是好詩,也絕難流傳. 至於說李商隱有些朦朧詩, 但是,基本上還是可以懂的,而且有意境的.
所以,詩的語言一定不要晦澀,晦澀的肯定不是好詩.
詩的語言一定要流暢優美,典型的例子是戴望舒的雨巷和徐誌摩的那個再別康橋.
就個人而言,我覺得,那個汪國真的東西,太白話,不象詩. 詩歌這個東西,寫好了,不容易.
現代體裁的詩,不好寫,所以,去年之前,我從來不嚐試寫現代詩, 自從偶爾在網上回帖, 寫了那首最初的愛和最初的傷之後,才偶爾寫寫.
詩歌要有內容,還要有意境,有情感,比如席慕容,我認為,那些小詩,我就比較喜歡.
至於朦朧詩,偶爾為之即可.久則成問題.
至於讀詩, 說句不好聽的話,別看我自己寫,我甚少看別人寫的現代詩,因為我不想浪費那麽多的時間去鑒別人家的詩,當然,偶爾也會讀讀別人寫的詩.
讀書,一定要讀經典, 既然是經典,是經過了無數代人驗證過的東西,比如詩經,唐詩,宋詞,八大家的散文. 這些東西可以成誦,甚至反複背誦. 我就特別喜歡王勃的滕王閣序和蘇軾的赤壁賦. 唐人的詩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名家外,我覺得劉禹錫的詩是非常的好的. 不是名家的,則盡量讀其名作.
好的詩歌和文章,能給人帶來美感. 精神上和心靈上的美感. 而且對於提升自己的文字水平和寫作思路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覺得,要想讓自己的文字好,多讀經典非常重要.比如史記,魯迅曾經評價"無韻之離騷", 讀過之後,確是發現,裏麵的文字,非常精彩.
雖然我是個普通的閑人,但是我覺得, 文如其人,沒有心胸和境界,是寫不出相應的東西來的.尤其是純文學的東西. 象邊塞詩,吳三桂的人品,絕對寫不出王昌齡的詩.即使他有那個才氣.陸遊不愛國,就不會有那麽感人的示兒詩問世.
說白了,寫東西,不是為寫而寫,而是有感而寫.有積累,有感悟,有情懷,有胸懷,才能寫出好東西. 另外,還的看大環境. 隻有昂揚的時代,才有昂揚的詩.比如李白的時代.癟癟屈屈的文字獄和文化專製時代,也不會有好的作品問世.
人家說,這不是一個詩歌和文學的時代,是一個世俗的時代.一個世俗的時代,是不會繁榮太久的.
非君子不足以論道. 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