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以家人之名 對他們的人設和故事結局很讓人擔心!
先說淩霄。他除了長期嚴重失眠外,還經常性的出現幻視幻聽。他自己對李尖尖說,他已經喪失了同陌生人交往的能力,如果尖尖不抓住他的手,他就會沉下去。 李尖尖對於他,就像他對於陳婷一樣,是心靈裏最後一根稻草。他覺得如果他牢牢抓住尖尖和尖尖結婚,他就不會變成他媽媽那樣。可惜,尖尖並不是他心病的症結,也不是他的心藥。尖尖隻是他在無助之下的一點點依靠。如果不加任何治療,淩霄隻會拖著尖尖一起沉下去,就像他被媽媽拖下水一樣。他真正的心結是妹妹雲雲的死,是自愧媽媽痛苦的造成者,是害怕媽媽因他死去。。。很多觀眾把淩霄說成媽寶男,那是錯誤的解讀。從他失去妹妹的那一刻,從媽媽責罵他害死妹妹的那一刻,他就在這種煎熬中掙紮。從那一刻起,他爸爸就應該帶他和媽媽一起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谘詢。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編劇安排淩爸和尖尖都意識到淩霄病了,但他們都沒有采取有效的解決方式。淩爸在中醫建議帶淩霄看精神科時,就強烈反對,認為那樣會毀掉孩子的名聲。他寧可讓孩子繼續痛苦,而不願意去診斷孩子到底哪裏有了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大家總認為精神疾病是非常可怕的。其實,精神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沒有任何差別,都是一種常見的和必須治療的疾病。今天看到人民日報 微博裏寫到 全球共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電視劇以家人之名 本可以在這個很好的題材下號召大家正麵 麵對精神疾病,可惜最後又把它變成人性和親情可以解決的問題了。比如尖尖,她以為用自己的愛,可以幫助淩霄走出痛苦,可是當陳婷再次自殺,淩霄找不到媽媽痛苦時,真的尖尖的愛可以幫助他完全走出來嗎?為什麽發現戀人病了,不能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或者精神科大夫呢?
陳婷的病更重。很多觀眾和演員都給她解讀為原生家庭的自私自利造成她對兒子的控製。可為什麽大家不能看到她是一個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呢?她的很多表現都是不能自我控製的。不管是誰的錯誤造成女兒雲雲的死亡,女兒的死是陳婷發病的開始。同淩霄變成從不說話”鬼附身“的樣子不同,她是歇斯底裏地責怪兒子,責怪丈夫。在那一時刻,她的丈夫就應該帶她看心理醫生。這個劇中淩和平也提到過。她那時離婚拋下兒子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就像她說的,她那時的精神狀態不可能帶著兒子。就想想如果淩霄當年跟著媽媽,他現在的精神狀態會有多糟!多年後,因為當時的家庭幸福,陳婷相對心理正常些,能夠麵對兒子,所以她會回來找兒子,想彌補自己的錯誤。可惜,很快丈夫死於事故,她自己癱瘓,幾重打擊,讓她心理徹底失去平衡。後麵的幾年裏,她多次自殘自殺,為什麽沒有人建議她去進行精神治療?她周圍所有成年人最不負責任的表現是,完全把這麽一個精神有嚴重疾病的人扔給一個剛成年的兒子和一個不到10歲的女兒,這些人是不是在殺人?說淩霄媽寶的人,難道不能設身處地的想想,一個剛剛成人的兒子,怎麽可能離開成天自殺的母親,留下一個未成年的妹妹去跟這樣的母親獨處?這要多自私多無人性?!最可悲的是結局,陳婷自以為想著彌補對兒子的虧欠,自以為是為了兒子好,卻又一次換來所有人的責罵,她再一次自殺。她並不是想以死去威脅任何人,而是痛苦中找不到其他解脫的方法。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是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為什麽那麽些觀眾和編劇把她的自殺看成另一次自私自利的表現?一個人要多絕望才會經常自殺呢?為什麽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後,在她被救後,她隻是被送到醫院去看肺感染,而不是精神治療?為什麽她的親人又一次把她推得遠遠地去新加坡,讓一個未成年的女兒與她獨處?為什麽他們一次又一次重複著錯誤?因為我們的社會隻知道對於精神病患者的方式:讓他們死,或者讓他們離開的遠遠的。我們對任何精神疾病的患者束手無策。我們害怕談論精神疾病,我們更害怕麵對它。
其實,精神疾病非常常見,非常正常。大部分患者在大部分時間都非常正常。隻是對某些事情有不同的表現。如果及時疏導或者治療,都不會對生活造成任何影響。逃避不可能解決問題。責罵他們更隻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