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懺悔與寬恕(大齋第四主日)

(2010-04-21 19:36:31) 下一個

 書5:9-12; 詩32; 林後5:16-21; 路15:1-3, 11b-32

 奉上帝,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們。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信息是《懺悔與寬恕》。

   今天的福音經課選自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我在神學院的新約教授,把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稱爲“福音中的福音”;因爲這一章突出而生動地啓示了上帝對罪人的慈愛、憐憫與寬恕。在爲今天的講道禱告的時候,我想到一個問題:爲什麽中國文化沒有寬恕的傳統。因爲在美國很難找到中文書,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中國古代文獻中真的很少有寬恕的記載;但卻充滿了復仇的記載。(可見,復仇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有人可能會說,中國人也講寬恕啊,孔子不是講“恕道”嗎?是的,孔子也講“恕”。但是,孔子講的“恕”隻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因此,這個“恕”與聖經所講的寬恕,完全不一樣。聖經所說的寬恕,是上帝對我們這些罪人的慈愛、憐憫和寬恕;上帝也要我們把這樣的寬恕,擴展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去,讓我們彼此相愛,彼此寬恕。

   很多聖經研究者把今天的這段福音經課稱作“浪子的比喻”。他們把重點放在表揚“浪子”的悔改;就像中國人所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但也有不少人說,這段經文應當稱爲“慈愛父親的比喻”(或“寬恕父親的比喻”)。因爲今天福音的核心信息,是上帝對罪人的寬恕和赦免;上帝要人與祂和好,也要人與人之間彼此和好。

   今天福音的背景,是“卸惱艉妥鍶碩及そ??d,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路15:1-2)於是,耶穌講了這個比喻。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向父親提出分家的要求,並且要拿走屬於他的那一份。按照猶太人的習慣(其實中國人的習俗也差不多是這樣),父親沒死的時候,可以預先分家,但是家産的所有收入,還是歸父親所有;等到父親死後,兒子們才可以各自取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但是,這位父親居然同意了小兒子分家、並且取走財産的要求,這表明這位父親是非常的寬容。不久,小兒子變賣了分得的産業,帶著錢,到遙遠的地方去,在那裏任意揮霍,過放蕩的生活。這就像有許多人,常常利用上帝對人的寬容,拿到了上帝給人恩典,就遠離了上帝。人既然故意不認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不法的事。(羅8:28)

   聖經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人一定會爲貪婪和罪惡付出沈重代價。這個小兒子有貪婪的心,不僅貪財,而且貪色;不久就花光了所有的財産,一貧如洗。當時那地方發生大饑荒,他隻好爲當地的一個人養豬。(猶太人把豬看作非常肮髒的東西;一個猶太人爲別人養豬,是極大的恥辱)可是,他還是饑餓難忍,隻好拿剩下的豬食充饑。這時,他想起父親的家裏有那麽多的雇工,糧食充足有餘,自己決不能餓死在這裏。與其在這裏等死,不如回家去作雇工。他計劃要對父親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作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

   許多神學家和傳道人都認爲這表明這個浪子悔改了。但是,他真的悔罪了嗎?我想他並沒有悔罪。他之所以想回家,是因爲他快餓死了。他此刻隻是“胃”的悔改,不是心的悔改。他沒有羞愧、沒有痛悔、沒有自責。回家隻是他的又一個計劃。他的第一個計劃是分到家産,然後盡情享樂、胡作非爲。但是,第一個計劃可怕地完結了。他知道,作爲一個兒子,他已經死了;回去作雇工,是他唯一的活路,這是他第二個計劃。

   回去的路上,離家還遠的時候,父親看見他了。當時,沒有郵政係統,沒有電報傳真,更沒有Email,父親根本不知道在兒子身上發生了什麽事,隻是覺得這個鬧分家的兒子,這樣滿麵憔悴、一無所有地回來,很不尋常。但無論發生什麽,都是自己的兒子。於是,父親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歡迎兒子回家。小兒子感動了,說:“父親啊,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作你的兒子。”這時,我們聽到的,像是一次真正的悔罪;此時他沒有按回家前的計劃提出請求,要做父親的雇工來賺取麵包填飽肚子。

   兒子的歸來,讓父親高興萬分;他於是舉行盛宴,慶祝兒子的死而復活,失而又得。但是,在許多人看來,父親用這樣的方式歡迎那迷失、犯罪的兒子,如此恩待他,真是不太公平。他的大兒子就是這麽認爲。大兒子從田裏回來,對著父親大喊大叫:“聽著!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産業,爲什麽你還爲他舉辦這麽盛大的宴會?”在這裏,他對父親不是說“我弟兄”,而是說“你兒子”。他可能完全忘記了,當他弟弟分得産業的時候,他也分得自己的産業,而且比他弟弟多一倍。(根據《申命記》21:17,分家時,長子應得三分之二,次子應得三分之一財産)這時,他在嫉妒、憤怒和仇恨之中迷失了自己,同樣犯了罪。

   父親提醒他,那可是他的兄弟啊,說:“兒啊,你這個弟兄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這個故事就至此結束了。耶穌沒有告訴我們後來發生的事。但是,從這故事裏,我們看到上帝尋找迷路的羊,喚醒垂死的人。許多人認爲,懺悔是得到上帝寬恕的先決條件;也就是說,隻有先懺悔,上帝才會寬恕你;或者說,上帝的寬恕是對人懺悔的獎賞。這種觀點對不對?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是父親先用擁抱顯示他的憐憫,再用親吻表明他的寬恕;在這以後,兒子才向他懺悔。所以,上帝的慈愛、憐憫和寬恕是主動的、在先的;不是我們先愛上帝,而是上帝先愛我們。

   我們也看到,上帝愛人、憐憫人、寬恕人,而人卻不憐憫別人、不寬恕別人,甚至要置別人於死地,連自己的兄弟也不例外。嫉妒、憤怒和仇恨,阻攔我們進入上帝爲死而復生、失而又得的人舉辦的盛大宴席。這使我想起主禱文教導我們的:求主“饒恕我們的罪,如同我們饒恕得罪我們的人。”在大齋節期,也在所有的時候,我們都要記住,我們不單是要祈求上帝的饒恕,而且要把寬恕帶給腥耍瑪U展到所有的人。這樣我們才配被稱爲上帝的兒女。

   現在讓我們禱告。

   親愛的天父,你的憐憫、你的信實廣大。我們滿心感謝你對我們的慈愛,差遣你配得讚美的聖子耶穌基督成爲照亮世界的真光。這光照亮我們的心,也帶領那些曾經遠離你的兒女重新回到你的身旁。求你使我們住在他的光中,就像三位一體的主你住在我們裏麵一樣。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2010年3月14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