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燃燒

冰雪能夠燃燒嗎?誰也沒有想到!
正文

高曉鬆今日淩晨獲釋 此前因醉駕被判6個月拘役

(2011-11-07 17:55:23) 下一個

高曉鬆今日淩晨獲釋 此前因醉駕被判6個月拘役

2011年11月08日00:42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266)
字號:T|T

今日(11月8日)淩晨0點,因醉駕被判六個月拘役的高曉鬆從北京東城區看守所獲釋。他由一輛白色轎車接走直接駛出看守所,未理睬蹲守在看守所外的媒體,驅車直接離開。0點15分,沉寂了半年的高曉鬆微博再度開始更新,他發微博稱:“11月8日,立冬,期滿,歸。184天,最長的半年。大家都好嗎?外麵蹉跎嗎?”

高曉鬆下周出獄 已有選秀借機搭車高曉鬆下周出獄 已有選秀借機搭車

社會話題一:頂格判最高刑期震懾醉駕

據今年8月31日的《人民日報》報道,高曉鬆醉駕判刑事件極大震懾了久禁不止的酒後駕駛,大幅降低了此類案件的發案率,據稱自“高曉鬆醉駕入刑”至今年8月底,全國醉駕同比下降了39%。因此,算是一件成功的執法警示案件。據悉,與高曉鬆被頂格判罰的同時,各地某些相似的醉駕情況卻獲得了輕判,甚至還出現了幾起判緩刑、廣東三起不判刑的案例,高曉鬆也成為“醉駕入刑”的第一例被頂格判最高刑期案例。判罰標準的模糊,引發了“法律麵前是否人人平等”,“名人是否應重判”,“運動式執法是否可取”的社會爭論。當年“醉駕入刑”提案的提交者、全國政協委員施傑對此發表看法稱:“高曉鬆案雖然完全符合定罪條例,但被以“危險駕駛罪”拘役6個月的上限量刑確實相對較重。在事故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下,高曉鬆在事發後第一時間迅速報警、且認罪態度好、事後積極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其行為符合我國司法酌情定罪規定,理應從輕處罰。”

雖然法律上討論未停,但從高曉鬆妻子今年中秋節探視歸來所發的微博看,高曉鬆本人並未感覺不公,他說他“認罪也認刑,與別人無關”。從法庭上“酒令智昏,以我為戒”到判決後不上訴,到得知全國隻有極少數被判最高刑時說“與別人無關”,到最後服滿184天刑期,未謀求任何提前釋放,都說明高曉鬆是真誠地在認罪反省。作為社會名人,高曉鬆曾獲取比普通人更多的社會資源與利益,在犯錯時他也付出了比普通人更多的代價。

社會話題二:全程缺席新片《大武生》宣傳

沒有導演麵對媒體采訪,電影能有一個好票房嗎?還是說,反而能成為宣傳的“噱頭”?這也是高曉鬆服刑期間的熱門話題。高曉鬆的新片《大武生》是他嚐試轉型商業片導演的第一部影片。9月9日,在導演缺席全部宣傳的情況下《大武生》上映。高曉鬆惟一能為自己電影做的是——在獄中創作了《大武生》主題歌《如夢令》、插曲《想問你》。在當月在映的十多部華語片中,《大武生》雖然口碑平平,但仍以5000多萬的票房成績位列9月全月華語片票房亞軍(當月冠軍為《全球熱戀》)。據片方透露,該片海外版權賣斷以及國內視頻網站和電視版權銷售額,總計超過7000萬的成績。可以說,在近年大量文藝片導演轉型拍商業片的大潮中,“缺席”的高曉鬆卻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社會話題三:獄中修身養性讀書譯書

服刑期間,高曉鬆在獄中讀《大英百科全書》、翻譯馬爾克斯小說的消息一度被多家媒體刊載。今年8月,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的郵件訪問時,高曉鬆自稱之前的生活是“日日為浮雲奔波”,反而在看守所閱覽室見到《大英百科全書》時如遇“神啟”,自此邊記筆記邊潛心閱讀。此外,他還開始翻譯馬爾克斯晚年的小說《昔年種柳》。高曉鬆的助理在高曉鬆博客上發表了他的譯作第一章後,有網友調侃他“監獄中的生活更充實了”,專業作家卻給出好評。作家蘇童 (微博)評論稱“看見高曉鬆在獄中翻譯小說,悄悄為他鼓掌,這是個我不認識但很尊敬的音樂人,在做了不該做的事情後,做了所有該做的事。”也許正如高曉鬆自己所說,這次服刑:“生活上穿越回從前過一過父輩清貧清淡清靜的日子”,精神上也獲得了一個安靜反思自己的機會。

自今日淩晨高曉鬆出獄,持續了半年的高曉鬆醉駕事件落幕。截止發稿時,高曉鬆的手機一直呼轉到經紀人處,經紀人表示高曉鬆近期不希望接受任何采訪,“請媒體把版麵留給值得的人和作品。謝謝大家。”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