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最美麗的女性
任何受過幾天教育的人大概都知道居裏夫人——瑪麗 8226; 居裏的大名。她是偉大的科學家。
在我的眼中,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性。
她創造了若幹個前無古人的結果:她是第一個得諾貝爾獎(我這裏的諾獎是指自然科學的,不包括文學、經濟和和平等方麵的,更不包括什麽數學諾獎之類的東西)的女性;她是第一個兩次得諾獎的人(到目前為止,共有三人得過兩次諾獎,另二人是發明晶體管的巴丁及測定胰島素結構的桑格);她和其長女母女二人先後得諾獎的人。雖然,諾獎不能代表對科學成就的全部評價,但至少是一項很重要的評價。若某種理論被接受時需要的時間很長,那理論的創作者很難獲獎。當人們認識到該理論的價值時,該提出者早就去世了。可以這樣說,諾獎通常是給最偉大的理論創造以外的某些科學成就的。當然,另一個人物是愛因斯坦,從今天的角度看,他也許“該”得到另兩次諾獎。當然,愛氏本人對此並不介意。居裏夫人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使得任何想發表女性在科學上的能力如何的人在發話前,必須三思後再開口了。
她是異常美麗的。雖然,她的雙眼中充滿了幾分抑鬱,幾分孤獨,那正是她美麗無比的所在。
她那抑鬱是科學沉思所必須的;她的孤獨是科學家精心鑽研、免於被世俗幹擾的屏障。
她生活的時代多災多難。她出生在被沙俄統治的波蘭,那時波蘭人已是亡國奴了。她在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因患肺結核而離她而去。當中學教師的父親工資微薄,養家糊口已很難了。她中學畢業後,夢想去巴黎讀書。自由傳統濃厚的巴黎對一個亡國奴來說,就是向往的天堂了。她和姐姐倆約定:她去當家庭教師來幫助姐姐去留學。待姐姐成為醫生後再資助她出去。
她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
為了多掙幾個工資,她選擇了去遠離華沙的鄉下的一家製糖工廠的一個合夥人——一個小地主家去做家庭教師。她攢的所有錢都寄給在巴黎讀醫學的姐姐。
人生總有關鍵的幾步。對與錯的選擇是決定性的。
在那期間,她愛上了小地主在華沙讀書的兒子。那時,錢對她來說是決定命運的東西,也許在她當時的潛意識裏,那個小地主家的財富對她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當那位白馬王子告訴他家庭他愛上了家庭女教師時,他的父親大加反對;他的母親幾乎暈倒。
那樣的愛情自然是沒有結果的。她對愛情和人生心灰意冷。她給朋友的信中隱隱約約地透露出渺茫自殺的念頭。
如果那個小地主家庭不反對她的愛情,結果會怎樣?曆史不能假設,但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如果她嫁給了那個小地主的兒子,世界上就少了一個,不,是兩個偉大的科學家。她大概會生幾個小小地主。她會經常地到人麵前去展示她的小小地主的“聰明”,或者去展示小地主兒子給她買的帶在手上或脖子上的C12,唯一不同的點是碳原子的空間結構和電池中的碳棒不一樣罷了。
當後來她的姐姐答應可以提供她在巴黎的食宿時,她竟拒絕了姐姐的建議。因為她的心中還殘存了對那個小地主兒子的“愛”。當她回到華沙後,還藕斷絲連地去找過那個小地主的兒子。當他明確表示不再愛她時,她才絕望了。
我們應當感謝那個小地主和兒子看不起她。
她被人看不起,應是她離開波蘭的強烈動機。
在留學期間,她是極端的貧窮。她那已退休的父親每月寄給她很少的錢。當她從她姐姐家搬出後,已是醫生的姐姐和姐夫好像也很少資助過她。她在貧民區租最便宜的頂層樓住。冬天裏,屋子裏的水會結冰。她不得不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來,壓在被上,最後用一把椅子壓在上麵,試圖保暖。
她每天隻吃很少的食物,以致於幾次因貧血而暈倒。
這些極端的艱難困苦造就了她堅韌不拔的品性。
當她嫁給居裏後,她極端的節儉,不怕任何困苦的性格在和居裏共同研究的生涯裏起了巨大的作用。她和居裏為了提煉鐳,在一個被廢棄的、冬冷夏熱棚屋裏,手持人高的鐵棒,不停地去攪拌爐子。煙熏火燎,風吹日曬。這和那些刷了幾天盤子就大叫不得了的人來比,那是天上地下之分。
別人為她掙取來一份六百盧布的獎學金。後來她設法攢了錢後,立即去歸還那筆錢。那個獎金委員會的秘書大吃一驚,因為該委員會的記錄中從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因為瑪麗在接受那筆款時認為那是對自己的信用貸款,她覺得把那筆款欠的太久是不誠實的。
居裏夫婦的生活是很困苦的。那個已有許多重大發現的居裏,幾次申請教授位置的希望都落空。真正的教授位置被那些發現子虛烏有的“N”射線一類的人把持著。他的教授位置在他夫婦二人獲得了諾獎後的第二年才得到。而他夢寐以求的實驗室至到他在1906年不幸的車禍死時也沒得到。居裏的二女兒說:“在人與人的競爭中,天才總會在別人的心裏激起一種難以消除的隱痛。”這真是一針見血。不像某些人,自認為是天才,別人都應圍著他轉,每天捧他。在現實中,就是對真正的天才而言,這樣的事也是很少發生的。
1902年,那時的居裏已作出了重大科學發現,可當申請那個隻有名譽性的法國科學院院士時,他卻落選了。隻有在他們夫婦二人獲得了諾獎後,他才“混”了進去。1911年,居裏夫人在她獲得第二次諾獎前,她申請院士僅因一票之差而落選了。她終生都不是那個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反對她的人叫囂的是“婦女不能進科學院”。
居裏夫人對此從未叫苦過。
她的美麗不光是外表上的,更重要的是她那偉大的人格和品性。
居裏夫婦在費事數年之久而千辛萬苦得來的提煉鐳的方法,後來許多商人需要。他們隻要在專利文件上簽個字,豐厚的回報就滾滾而來,那時他們還很需要錢。但他們拒絕了,認為那是違背了科學的精神。但別人在他申請教授位置時說他的研究“不屬於理化”時可沒有那樣想過。他們夫婦把資料公開地寄給需要的人。他們可能不知道,商人在不付專利費的情況下,賣給顧客的價格可能和買專利的情況下沒什麽兩樣的。
1906年居裏在過馬路時,撞到馬身上而倒地,頭部被車輪壓碎了。那年居裏四十七歲,而居裏夫人才三十九歲。四十七歲,對一個科學家而言,正是黃金歲月。居裏是在異國他鄉的居裏夫人的學術導師、生活的保護人、心靈的依靠。但這一切在瞬間都沒有了。這樣的打擊會使一個不足夠堅強的人完全垮掉。
她拒絕了領國家撫恤金。雖然法國破天荒地第一次任命一位女人為教授,但用的是“代課教師”的名義。
她要完成居裏未完成的事業。
她擔負起撫養老居裏和兩個女兒的重任。
她並不富有,他們夫婦二人千辛萬苦提煉的一克鐳在當時就值一百萬多法郎,但她把它捐給了實驗室。
1911年她第二次獲得諾貝爾獎。
她兩次獲得諾獎,帶給她的是許多仇恨她的人。他們仇恨她,不是因為她人格卑鄙,幹了什麽缺德的事,恰好相反,是因為她偉大的人格才使那些人仇恨她。
當然,也有真心的朋友。
1920年時,美國的一位女實業家拜訪她。實業家問居裏夫人最需要什麽。她回答說:“我需要另一克鐳。但鐳太貴,我買不起。”當時美國才共有50克鐳,一克值一百萬美元。記住,那時的一百萬美元可不是今天的一百萬美元。那位實業家回國後發起美國婦女捐居裏夫人一克鐳的活動。最後終於成功了。交換條件就是他們要看看居裏夫人。
在捐贈儀式上,她發現受捐人是自己,她要求主人立即找來一位律師修改文件,把受捐人改為她的實驗室。她不想在她死後,這筆財產變成她女兒們的。
這是什麽樣的胸懷!這樣的舉止讓天下所有視財富為寶貝的男人和女人們應當汗顏。
此時,你才會明白愛因斯坦說的話的真正意思:“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居裏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腐蝕的人。”但願沒有敏感的人指責愛氏話的不嚴密:他這不是指責自己嗎?這不是指責我嗎?若那樣的話,他根本就不具備理解人類發明的語言的能力。
正是她偉大人格的影響和教育,她的長女和其丈夫一起發現了人工放射性。在她逝世前她就預言她的女兒會獲得諾貝爾獎。後來果然如此。
1934年,她的身體極虛弱。醫生發現她的紅白細胞都在急劇減少。這是她多年被鐳放射線照射的結果。她患了再生性惡性貧血症。給她帶來榮譽的鐳又悄悄地毀滅了她的偉大的生命。
她那雙粗糙、結了老繭的手,被鐳嚴重灼傷。這樣的細節隻有她的女兒作為傳記作家時她才可能留心觀察到。
她在彌留之際,惦記的是她的著作:“各章的分段,都應該是一樣的……我一直在想這個出版物……”她留在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要。我希望別打擾我。”
她的抑鬱和孤獨的眼神是她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她的次女對她的評價是:“堅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麵鍥而不舍的努力;隻知道貢獻一切而不知謀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成功不驕傲、災禍不能屈的非常純潔的靈魂。這就是瑪麗 8226; 居裏生來所具有的品質。”
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性!
| | | | |
|
很高興能分享。
以下是從別人當時的跟貼轉來的。
貓蛋 評論於:2009-06-27 06:52:46 [回複評論]
她得到兩次諾獎,第一次是她丈夫皮埃爾和她一起。
她的大女兒和大女婿得到了諾貝爾物理獎,
她的小女兒和小女婿所在的組織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四次。
她把兩個孩子教育的那麽好。她是我最佩服的母親,工作,家庭和教育,都無人能比。
而且,她從不炫耀,是內心高貴的人。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