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40)
2010 (296)
2011 (137)
2018 (1)
2021 (1)
2024 (1)
清代 袁枚論作詩 (轉載)
清代 袁枚 遣興 其一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這是他用來表達自己作詩態度認真的一首詩。可以這樣理解到了老年仍像年輕女孩梳妝打扮一樣,自己未修改滿意之前從不示人。這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有人吹噓自己寫詩作文文不加點一稿成,表示自己文思敏捷,讀了袁枚這首詩應該感到慚愧。袁枚詩佳作不少,但沒有曆史上一流詩人那類大作,這是為什麽?他說: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所謂“靈犀”,就是他說的“性靈”,或者說是靈感,這他不缺乏;但他缺乏生活——廣闊的社會生活,因而寫不出大作。他寫的《隨園詩話》有許多很好的見解,至今廣為流傳,相比之下他的詩作就遜色了。
清代 袁枚 遣興 其二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
譯為白話文就是:隻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詩。這種創作是沒有老師的,憑借的隻是瞬間的靈感。夕陽、花草這樣的普通景色,都會因為靈感觸發下的靈活運用而成為絕妙的詩句。
意思就是說,隻要平時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感情體驗,並用心思考,那麽哪怕再平凡的事物,都會因靈感的觸發和靈活運用而變成妙語佳作。
(來源:網絡問答)
袁枚簡介
袁枚是清代詩壇著名的詩人,他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一生不廢吟詠,詩歌的創作貫穿了他生命的整個過程。現存詩歌七千首,不僅數量多,而且其詩集中不乏許多名篇流傳後世,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袁枚與趙翼、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也顯示出他在當時詩壇上的影響和地位。在詩歌理論方麵,袁枚也作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乾嘉詩壇的初期是以沈德潛的“格調說”為主流派別,他認為前代詩人王士禎的“神韻說”內容上空疏和縹緲,主張以唐詩的格調表現封建社會的政治與倫理思想,倡導宏聲大音,總體詩風顯得溫柔敦厚。同時還有翁方綱的“肌理說”,強調經術和學問對詩歌創作的重要性,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一,有著明顯的複古色彩。袁枚不滿這種詩風,公開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等人論戰,最終“性靈說”主導詩壇,取代了“格調說”的地位。“性靈”的主張本是明代公安派袁宏道等人的文學思想,袁枚繼承下來,並加以發展,形成了自己的詩歌主張。他認為:“詩者,人之性情也。近取諸身而足矣。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主張作詩要本乎自己的真性情,抒發真實情感。創作時要獨出新意,作品既要新鮮,同時又要自然有趣。反對模仿前人的作品,反對一味在詩中堆砌典故。袁枚的這些詩歌主張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時間出現了“隨園弟子半天下,提筆人人講性情”(《隨園詩話》補遺卷八)的局麵。在散文以及筆記小說創作方麵,袁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小倉山房文集》、《子不語》、《續子不語》、《隨園食單》等傳世。
袁枚的思想通脫活潑,不為禮法所拘束,敢於違背傳統士大夫的清規戒律,他公開收女弟子教授作詩,坦言自己對錢財達觀坦然的態度,反對故作清高、恥言錢財的傳統士大夫行為,他也從不諱言自己的好色,認為這是人的本性使然。他以上的種種行為對當時的思想界有著極大的衝擊,體現著明清以來思想解放的痕跡,也因此遭到了當時以及後人的批評。
袁枚一生著述很多,他的作品版本也很繁雜。本書所選作品以1993年版王英誌先生校點主編的《袁枚全集》為底本,詩歌創作年代也主要依據全集所標誌,個別詩歌有所改動。本書新解、新評部分借鑒吸收了相關著作和論述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致謝。為方便讀者使用,末附“袁枚年譜簡編”、“袁枚著作主要版本”、“袁枚研究主要著述”及“《袁枚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著重號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