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旱災缺的不是水是公平 | |
網絡綜合 2010-03-28 19:36:04 | |
晴隆大田鄉上蘭蛇村的苗族群眾在村口等候鄉政府從40公裏外拉來飲用水。 貴州晴隆重度幹旱百姓備用水已全部用光 貴州 一場持續8個多月的無雨天氣令原本雨量充沛的貴州省85%的地區陷入大旱,84個縣(市、區)重度受災,旱情達到特重級,比例占全省的八成五以上,受災總人口達到1728萬人之多…… 黔西南 在貴州重災區黔西南州,大旱造成240多萬人受災,176.99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麵積198.27萬畝。據初步統計,幹旱已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6億元以上。 晴隆 作為黔西南州的特重災區晴隆等地,因為特殊喀斯特地形和坡耕地不能自然蓄水,成為重度幹旱縣,當地百姓水窖備用水全部用光。 旱情 早在5個月前,晴隆縣東方紅村的燕窩寨水庫就已完全幹枯,政府送水車定時送飲用水。全村951戶3980人,按每人7.5公斤飲用水分配。為了節水,村民們將洗刷的順序做了緊密的排列,先取水淘米做飯,淘米水用來洗菜、洗碗,然後再用來洗去喂豬菜的泥巴,最後,剩下的汙水用來給菜地的菜苗灌溉。 山高路險的晴隆縣大田鄉總人口14651人,分散居住在海拔1400米以上各個山頭嶺間的小盆地或山頂小平地,村與村之間直線距離很近,但從一個村到另外一個村卻要翻山越嶺繞過幾座高山,村民們每天都要翻山越嶺背水。當地群眾在已斷流的北盤江支流納屯河河床上打出了一口“水井”,成為全鄉唯一能給各村送水的集中取水點。 昆明菜價翻倍 一百元隻買小菜 28日下午,忙碌了一天的昆明出租車司機楊磊,趕到昆明市機場"趴活兒",大街上已經絲毫找不到昨晚下雨的痕跡,"一冬天一場雨都沒有,才下兩個小時,還不夠解渴"他這樣描述著昨晚那場"及時雨"。 家在昆明的楊磊顯然並不為水的問題擔心,家中的自來水用的好好的,市裏也沒有出台任何限水措施,不過是號召大家節約用水,隻是從今年入秋以來,這裏就一場雨再沒有下過,整個冬天,昆明都是晴空萬裏的豔陽天,曾經有來旅遊的外地朋友問他,昆明是不是在過夏天。 如今,更讓楊磊擔心的顯然另有其事,"菜、米,全都漲價了,今天早上我老媽去買菜,100塊錢就買了些小菜,連肉都沒買"說這話時,楊磊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由於入秋以來的幹旱,雲南省蔬菜絕收140萬餘畝,昆明菜價上漲了三四倍,以昆明呈貢蔬菜批發市場為例,現在,白菜一公斤2.5元,而去年是1元;蘿卜 1.5元,去年隻買0.5元;芥藍8元,去年2.5元;黃瓜8元,去年是2元。這些都讓楊磊憂心忡忡,雖然政府已經從省外調來了糧食和蔬菜平抑價格,但是這場大旱似乎完全沒有停下的意思,"這樣下去,菜繼續漲價是遲早的事情"。 楊磊弄不明白,"昆明從不缺水,以前田裏麵連蓄水池都不用,莊稼靠天上下的雨就足夠了,結果今年一下都旱死了。"30年來都住在昆明的他,曾經最期盼的事情是看一次下雪,而如今,"雨"成了這個昆明的哥的願望——"下個三天三夜才好"。 當晚昆明又迎來了一場降雨,但隻有短短的一個小時。 相關新聞:雲南官員否認種桉樹橡膠林導致旱災 來源:中國網 針對目前有網友提出雲南大麵積種植橡膠林和桉樹林是造成該省百年一遇大旱的直接誘因,雲南省林業廳副廳長王德祥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以證明,雲南種植的桉樹林和橡膠林導致了此次旱災。 網友追風說,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態林,大力種植橡膠林和桉樹林,而這兩種速生豐產林都被形象地稱之為“抽水機”,大麵積種植會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樹還是“霸王樹”,它生長了,其他物種會慢慢地退縮,最後造成桉樹林都是地表光禿禿的,生態遭受顛覆性的破壞。現在,雲南橡膠林麵積達600萬畝,桉樹林的規劃麵積更達到3000萬畝,如此大規模的生態係統改造是造成大旱的一大誘因。 麵對質疑,王德祥說,全球氣候變暖,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加劇,破壞了大氣結構,造成海洋季風無法登陸形成降雨,再加上雲南屬於季風氣候,季風無法到達是這次幹旱的直接原因。另外,雲南省去年雨季降水結束的時間比常年平均預計結束時間提前一個月,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幹旱的成因是多方麵的,不是種植桉樹和橡膠林造成的。 王德祥介紹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雲南省世行貸款造林項目曾大規模種植過桉樹。目前,印尼金光集團在雲南省的普洱、文山兩州市共營造桉樹85.59萬畝,其中普洱市56.3萬畝,占全市林地麵積的1.2%;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29.29萬畝,占文山州林地麵積的1.1%。 到目前為止,雲南省桉樹麵積僅為86.4萬畝,占全省人工林麵積的5%,而杉木、雲南鬆、華山鬆等雲南鄉土樹種占雲南省人工林地麵積的70%以上,所以,在雲南種植桉樹對幹旱沒有大的影響,更談不上是本次幹旱的直接誘因。 關於橡膠林,王德祥指出,目前,雲南省橡膠林麵積為60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西雙版納、德宏、臨滄、普洱等地區。雲南省林業科學院調查結果表明,雲南橡膠的主要種植區並沒有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王德祥表示:“在此次旱災中,旱情較為嚴重的是文山、紅河、昭通、保山等石漠化嚴重或森林植被相對較差的地區,而西雙版納、德宏、普洱等橡膠主產區受災相對比較輕一點。所以說種植桉樹和橡膠是導致此次幹旱的直接誘因,明顯是失之偏頗的。” 旱災非人禍 專家到實地考察了嗎? 《瞭望》刊登署名文章《多名專家稱西南旱災由氣候變化造成而非人禍》(文章鏈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7/011819950130.shtml)。文章中先後引用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應用與服務室主任張培群的觀點,任福民認為“幹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氣溫高,兩重原因共同作用”,張培群更是扯出了驚人的“複雜的海洋環流和大氣環流異常”造成了我國西南地區持續幹旱。 筆者閱讀了文章後,第一個感覺就是中國的“專家”太容易做了,隻要閉著眼睛胡扯就行。先看看任福民的觀點,幹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氣溫高”,這也叫原因,那麽中國人個個都是“專家” 了,誰不知道幹旱是“降水少、氣溫高”造成的?如果說任福民是“傻子”,那麽張培群就展示出了“瘋子”的本色,整出了天大的一個概念“複雜的海洋環流和大氣環流異常”,好在沒有說“智利大地震造成了中國幹旱”。 我不知道這兩位專家到旱災區實地考察過沒有,在沒有實地考察的情況下,二位“專家”作出這樣的結論就當“無知者無畏”。當然說這樣的話,也許不是二位的本意,因為旱災時至今日,無論是政府還是官方媒體,都在極力引導民眾相信,這場旱災的原因是“天災”所致,而非“人禍”造成。 凡是去過幹旱重災區的人,我想有兩個現象,一定會引發自己獨立的思考。 一是幹旱重災區的植被和環境遭到了重大破壞。滇黔桂三省區交匯處是中國有色礦產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這一地區也是生態脆弱的喀斯特熔岩地貌地區。在這一地區采礦,如果沒有完善的環保措施,意味著這裏的生態一旦遭到破壞,數百年都難以恢複。筆者從事過礦產采掘業,試問在雲南文山州和廣西百色、河池地區的采礦企業,哪家做到了環保?哪家不是在吃子孫後代的飯? 二是幹旱重災區都大規模的種植了速生桉。速生桉對環境和水資源的破壞,筆者在此就不一一列舉,隻要讀者們有心去穀歌百度一下,相信一定會為此而怵目驚心。雲南大麵積種植速生桉達3000萬畝,而幹旱最嚴重的文山州更是遍地廣種速生桉。去冬今春以來,文山州的降雨量不足5毫米,就是撒哈拉沙漠也比這裏降雨多。當年大規模發展速生桉時,很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專家指出其危害,但在“要GDP,還是要環境”的抉擇下,我們毅然選擇了“帶血的GDP”來染紅了官員們的紅頂子。 一個地方出現災難,絕不是無緣無故的。西南地區的幹旱,雖不能完全判定是大規模種植速生桉惹的禍,但至少脫不掉幹係。筆者相信隻要國家氣象局的兩位專家到旱災區走走,看到幹旱給民眾帶來的深重苦難,一定會為自己的觀點而深感羞愧。某些專家,我們不否認他們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但是在屈服於某種壓力時,發表一些不著邊際的觀點,愚蠢到連自己估計也不相信那些觀點是真實的。 當良心發生扭曲時,專家跟垃圾沒有質的區別。 相關閱讀:不能否認桉樹橡膠種植對旱情有影響 原雲南省委谘詢專家、昆明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侯明明3月28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雲南等地區大旱,最主要是大氣環流原因,但尋找大旱的局部根源,桉樹和橡膠的大規模種植不容忽視。 “桉樹和橡膠的大規模種植,對地下水位的影響很明顯。”他說,桉樹、橡膠人工林的林間結構和林下結構均與原始森林不同。比如桉樹和橡膠的地下根係十分整齊,會影響原有的地下水結構,影響水分涵養,影響局部小氣候。侯明明說,前幾年,雖然未出現大旱,但桉樹和橡膠的大麵積種植對局部小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顯現。 國際環境NGO綠色和平的一份林業研究報告顯示,桉樹大麵積種植引發眾多生態問題,核心問題是生物多樣性減少,該組織對在中國西南地區大規模種植桉樹一直持反對態度。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西南生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趙一鶴正在進行一項關於桉樹人工林生態效應的研究,他告訴本報記者,大麵積人工種植桉樹後,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土壤肥力、水文效應的確會受到一定影響。雖然他認為一些人用“天上無飛鳥,地上無植物”來描述桉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些誇張,但他表示,桉樹種植一定要經過科學合理地規劃和恰當地生態經營管理,水土涵養區堅決不能種植;在缺水、少水的地區也要避免大麵積種植。 西南大旱,最缺的是水嗎?缺的不是水是平等 西南旱情嚴重,許多人連水也喝不上,人們開始號召捐款。各種各樣的活動出現,比如“一塊錢一瓶水”,團中央要求團員和少先隊員一人捐一瓶水。我卻有疑問,我們最缺的是什麽? 首先:如果國家缺錢,百姓捐獻義不容辭。但我沒看出我們國家缺錢。 大家捐錢前看幾個數字:西南抗旱累計投入25.7億元。滬杭磁懸浮投資220億元。雲南最近3年投入水利水電456億元,但城鄉失衡重水電輕水利導致農村水利仍極度缺乏,有3000多水庫病險。而世博會及配套設施總投資近4000億元。 更驚人的消息,湖北省預計至“十二五”初期全省投資總規模達到12.06萬億元。三倍於2008年底推出的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接近於2009年湖北省 GDP的10倍。北京大興區亦莊地塊52.4億,大望京1號地40.8億,西南兩個省的水都不如北京一塊地值錢麽?還有武漢“紀念辛亥革命”要花200億元,建個孔子學院網站花了三千萬,中國工會網站改版花650萬,做個綠壩一年使用費四千萬…… 原來國家或地方政府這麽有錢,那為什麽災民連水也喝不起?為什麽沒錢修路修水利?雲南病險水庫三十多年沒修過了……廣西挑水老人5年前就交了修路的集資款,現在路還是沒有修好。 沒看出我國缺錢,天災的後麵是投資不均的旱澇之災,有些人一無所有,有些卻得到太多。 錢要捐,但請領導們也曝曝自己捐了多少,平時花了多少,是何比例。款項使用帳目能不能公開,讓不讓查證。 我不差捐的這點錢,我怕的是我們每捐一萬,就幫政府省了一萬,而省下來的這一萬,是否還會用在災民身上?為什麽連一個偏遠小鄉網上公開帳目,都被當成轟動全國的新聞。民眾永遠會問,我們納了那麽多稅,捐了那麽多錢,想知道這些錢用去哪了,效果如何,這要求很過份嗎? 其次:假如災區真沒水了,哪怕我們捐錢從美國運也行,但災區真的沒水了嗎? 看一條新聞摘抄:雲龍水庫是昆明主城區供水水源的專用水。蓄水量足以支撐主城區順利度過旱期。村民們卻沒水吃。村民說:“這些水肯定是用不完,為什麽不能救濟一下我們,隻要壩閘開一個小口,下遊幾萬人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可昆明自來水公司相關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但枯水期為保證城市供水,肯定是不會放水的。” 另一條新聞:23日晚,昆明金色大道金色紫竹園門口中水管爆裂。自來水公司人員趕到後,發現爆裂的不是自來水管就離開了。直到24日9點,幾名搶修人員趕到現場進行修複,冒水點的水流才停止。這段時間流走了多少水,夠災區多少人喝多少天?(現在災區小學生們一瓶水喝五天)還有災區某收費站用自然水洗馬路,水管不關任由流掉理由是開關太遠。昆明洗車、洗浴中心照常營業。 看來缺水,隻是對某些人而言罷了。 一邊是號召捐款捐物,一邊是水還在花花的流,澡照洗茶照喝,這不是很荒誕嗎? 我們缺的不是水,是平等。我們的災不僅是旱災,更是投資失衡、長期忽視農民和弱勢群體的災。 所以我想請在昆明的朋友,如果你們沒限水的話,接你們家的自來水(能燒開更好),用盡量大的瓶,然後送交相關救災部門或信得過的人與單位,監督他們送到災區。這比搞什麽全國一人一瓶的“遠水”要實際有效的多。政府也可以組織這樣的調水,真想幫災民,這是最實際的。而不是有事就要大家捐錢,等沒事了就看見政府部門拿著百姓的納稅存款四處投資花費,甚至某些人拿去公款吃喝浪費、大蓋樓堂館所,然後再有事了,又要大家捐錢了……最後百姓連個使用帳目都看不到。我寧願向昆明市民買水委托直送災區,也不願把錢打進某個我無法查證的帳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