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及大自然

讓詩詞書法, 音樂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實我們的生活 - 伊梅邀請您
個人資料
正文

王維的《鹿柴》-- 詩、畫、樂的和諧的統一 (ZT)

(2010-02-21 02:51:41) 下一個



王維的《鹿柴》
-- 詩、畫、樂的和諧的統一 (ZT)

王維《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譯詩1

幽靜的山穀裏不見人影,隻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餘輝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譯詩2

山中空空蕩蕩不見人影, 隻聽得喧嘩的人語聲響。

夕陽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著昏黃的微光。

 

王維 701-761)字摩詰(jié),唐代大詩人,和李白同齡.他是大畫家,最善於描寫山水景物和田園風光,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傑出代表.宋朝大文學家蘇軾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①鹿柴――輞川的一個風景區。輞川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是王維晚年隱居的地方。他在這裏經營了一個很大的山間別墅,風景非常優美。 

②但――隻是。 

③返景――落日的光輝。 

④複――又,進而。 

鹿柴,鹿聲的木欄。這個風景區何以如此命名?有人解釋說,因為這裏山空林密,是一個麋鹿出沒的地方。從王維這首小詩看來,這解釋也許不是牽強附會的吧。但詩人所歌詠的,並不是山林間的麋鹿,而是這裏靜謐幽深的自然環境。 

詩的前兩句,主要是從音響著眼的:獨坐空山密林,終日不見人影,冉冉是無邊的寂靜,隻是偶爾有人從林邊走過,那喧響的談話聲才將這寂靜打破,然而,在一時的喧響過去之後,林中的寂靜不是越發的深沉嗎?“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南朝梁人王籍《入若耶溪》詩句),對於這樣的情景,古人是早就深有體驗的。 

後兩句換了一個角度,描寫光線:林深樹密,陽光衡少,待到夕陽西下的時候,才有幾道餘光斜射進來,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閃電能顯現夜的黑暗一樣,這一點點亮光,反而使人更分明地感到這裏的昏暗、幽深。而且,地上長滿青苔,也是陽光長期照射不到的結果。 

王維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詩人,音樂、繪畫方麵的精深造詣,使他對聲響、光線具有特殊的敏感和興趣。在這首寫景的小詩中,他運用自然界喧與靜、明與暗相反相成的原理,借人語的喧響和落日的斜暈來襯托鹿柴山林中的靜謐幽深,而這幽靜的環境氣氛,恰好是對於嘈雜紛擾的官場感到厭倦的詩人所渴求、向往的啊! 

蘇軾讚美王維“詩中有畫”,他的話並不全麵,王維的詩中還有音樂。這首絕句所以被人津津樂道,就因為它是詩、畫、樂的和諧的統一。

(來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7329140.html?fr=qrl&cid=157&index=1&fr2=query)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