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百度詩詞吧,感謝這位老師所做的貢獻!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75550630
“拗句”和“拗救”是兩個有著密切聯係的概念,某種意義上也是近體詩(格律詩)的重要基石。然而長期以來,這兩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並沒有被真正搞明白,從 而在理論上造成了一係列的混亂(如對“拗體詩”的定義)。本文旨在全麵地梳理“拗句”和“拗救”的種類以弄清其本質,也為大家的詩詞寫作提供便利。
常見的對於“拗句”的定義是:平仄不依常規的句子。但是這一定義非常模糊,它沒有把拗句和病句區分開(因為除了4個基本句式,其它的都可以稱為 “不依常規”),因而無法正確地解釋其內涵。我經過反複思索,深感隻有從概念的外延出發,通過對全部的具體的句型進行分析歸類,才可能給出一個準確的定 義;同時我覺得“拗句”絕對有別於“病句”,必須抓住“拗句”和“拗救”之間的本質聯係,從而得出了一個我認為比較科學的定義——拗句是指已經完成當句救 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須)完成對句救的句式。
我的方法是窮舉法,即列出全部可能的平仄組合(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五連平)。必須說明,為了方便起見,所羅列句型限於五言(因為七言句型可以通過五言句首增兩字推出來)。
用數學方法可以算出,五言句的全部平仄組合是32種。我將之分為3個大類,5個小類,這已經涵蓋了所有的種類。
第一大類:律句(無須被拗救的句式,8種),又分為:
I. 4個基本句式:
A1 仄仄平平仄
A2 平平仄仄平
A3 平平平仄仄
A4 仄仄仄平平
II. 4個基本句式的變體:
B1 平仄平平仄 ——A1的變體
B2 平平平仄平 ——A2的變體
B3 仄平平仄仄 ——A3的變體
B4 平仄仄平平 ——A4的變體
第二大類:拗句(已完成當句救或有必要完成對句救的句式,7種),又分為:
I. 可以單獨使用的句式:
C1 仄仄仄平仄 ——A1的變體
C2 平仄仄平仄 ——A1的變體
C3 仄平平仄平 ——A2的變體,稱為“句內救孤平”
C4 平平仄平仄 ——A3的變體,稱為“特拗”
II. 不可以單獨使用的句式(即必須配合特定的出句或對句):
D1 仄仄平仄仄 ——A1的變體,對句必須為B2,稱為“大拗”
D2 仄仄仄仄仄 ——A1的變體,對句必須為B2,稱為“大拗”
D3 仄仄平仄平 ——A4的變體,出句必須為C4,也稱為“特拗”
(D3是否可以單獨使用還存在爭議)
這裏就必須再說清楚,我們對拗句的定義是“已經完成當句救或有必要(但不一定必須)完成對句救的句式”。“已經完成當句救”指的是C3、C4和 D3,其中C4和D3之間又構成了對句救。換言之,除了C3,其它的6個句式都“有必要完成對句救”,其中D類的三個句式不可以單獨使用,所以“必須”完 成對句救。
第三大類:不拘句(就是病句,17種),包括:
E1 平仄平仄仄 ——D1的變體
E2 平仄仄仄仄 ——D2的變體
E3 仄平仄平仄 ——C4的變體
E4 平仄平仄平 ——D3的變體
F1 仄平仄仄平 ——A2的變體,稱為“孤平”
F2 平平仄仄仄 ——A3的變體,稱為“三連仄”
F3 仄仄平平平 ——A4的變體,稱為“三平”或“三連平”
G1 平平平平平
G2 仄平平平平
G3 平仄平平平
G4 平平仄平平
G5 平平平平仄
G6 仄平仄平平
G7 仄平平平仄
G8 平仄仄仄平
G9 仄平仄仄仄
G0 仄仄仄仄平
正如我使用了不同的符號,其實不拘句也可以稍稍細分的。E類的4個句式屬於“大拗”和“特拗”的變體,它們的地位是有爭議的:有的意見就認為其中 的某句或某句是“特殊的拗句”,可以在詩中使用。我所以將它們排除,是因為它們出現的頻率太低了,並不比別的不拘句更常見。F類的3個句式是基本句式的變 形,它們幾乎是格律詩的“禁忌”(尤其是孤平和三平),出現頻率甚至遠低於其它的不拘句。而G類的10個句式就沒有什麽可分析的了,基本上可以無視。
原則上說,在格律詩中隻可以使用律句和拗句(就是說32種句式中有15種是可用的),但是實踐中很多詩人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了不拘句(病句),這也是“不以辭害意”的最主要體現。這中間的區別在哪裏呢,我用一句話來概括:李白寫詩用的叫“不拘句”,我們寫詩用的叫“病句”。
現在再來看一下所謂的“拗救”。應該指出,這一概念是後人在對廣大前人作品進行總結後提出來的。被提出的拗救模式共有5種:當句救、對句救、鄰句 救、隔句救、多句救。其中隔句救的有效性還存在爭議,多句救可以被分解為對句救+鄰句救,實際上隻剩下3種。又因為鄰句救對拗句的界定沒有影響,所以我們 隻需要分析2種拗救模式:也就是我在拗句的定義中提到的當句救和對句救。
當句救就是句中完成拗救,包括C3、C4和D3(“句內救孤平”與2種“特拗”);
對句救就是一聯的出句和對句之間完成拗救,包括C4和D3的拗救(雙重“特拗”),D1和B2、D2和B2的拗救(“大拗”),以及C1和B2、C2和B2(或C3)的拗救。
(C1是否可以由C3來救,這一點也有爭議)
很顯然,除了B2之外,所有參與拗救的句式都是我們劃分的拗句;而B2的角色就是“救”別的句式,自身卻沒有任何被“救”的需要。所以,我的定義是可以成立的。
以上的內容完全是針對五言,下麵將它推廣到七言。
方法非常簡單,因為五言句本身可以被看做七言句的“去首”,所以我們隻需在五言詩的4個基本句式前麵分別加上“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就可以了。此外,這第一個字的平仄是完全自由的,而第二個字的平仄是絕對不通融的;簡單地說:七言格律詩的前兩個字與任何拗救無關。
於是我們可以審核一下著名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句口訣了。當然我們必須弄清,這是針對七言詩的4個基本句式的變化的,而五言詩的“一三 不論,二四分明”相當於七言詩的“三五不論,四六分明”。答案是:“一不論”、“二分明”是絕對的,“三不論”有1個例外,即“孤平”句,“四分明”是絕 對的,而“五不論,六分明”則有較多的例外,包括“大拗”、“特拗”、“三平”和“三連仄”。
上麵的探討已經覆蓋了“拗句”和“拗救”的全部內容,而對於不關心概念的朋友,我的這張表仍然有其價值,隻需要知道ABC三類句式可以隨便使用,EFG三類句式不能使用,D類則需要按照要求和別的句子搭配使用也就可以了。
雖然本文不涉及有關句式在全篇中的位置(也就是“粘對”的地位)問題,但是由於“拗句”的範圍與律體有關,我不得不在這裏申明:本文的內容局限於平韻普律體的近體詩。因為仄韻律體詩和拗體詩對格律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允許“三連仄”等。
所以,盡管從理論上說,隻要使用的是15種“可用句式”,即使失粘、失對也可以算格律詩——拗體詩,但是我強烈建議大家不要借口寫拗體而違反粘對規則(或者使用三連仄),因為拗體詩有很多特殊要求,還不是我們可以輕鬆駕馭的。
我寫這篇文章參考了幾本書,包括《漢語詩律學》(王力)、《格律詩詞寫作》(餘浩然)、《詩詞寫作概論》(趙仲才),以及我的老師——詩壇前輩 “金陵野老”先生授課時的筆記,還有幾本書我連名字也記不得了。但是現在因為手上沒有資料,也為節約篇幅,文中沒有列舉任何例子,相信大家不會苛責。
(來源:http://blog.163.com/hero318__/blog/static/8549815620094663728156/)
Thanks a lot for coming.
Yes, we only care about 曹雪芹and his novel.
預祝春節快樂。
順便說一下,曹雪芹的故居展覽館在北京香山植物園,但到底那裏是不是他的“故居”,是有爭論的。你有興趣可以到網上查找一下。但這個和寫點感慨無關,本人很是感慨他的生平。那部巨著當然對我們影響至深。
預祝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