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及大自然

讓詩詞書法, 音樂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實我們的生活 - 伊梅邀請您
個人資料
正文

比較王維和孟浩然的山水詩的風格(ZT)

(2009-11-28 02:04:11) 下一個



比較王維和孟浩然的山水詩的風格(ZT)


王維、孟浩然都是盛唐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家,在當時詩壇享有盛譽,影響很大,崔興宗稱王維為“當代詩匠”,王士源說孟浩然的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但由於他們生活環境和性格氣質的不同,在詩的寫法和藝術風格方麵是有區別的。

首先,王維山水田園詩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寧靜之美,而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更貼近自己的生活,“餘”,“我”等字樣常出現在詩裏。這主要是由於王維受禪宗思想影響重大,習慣把寧靜的自然作為凝神觀照而息心靜虛的對象,進入到搜求於象,心人於境的意境創造,產生萬物一體的渾然感受,使自然之美和心境之美融為一體,進人物我冥合的忘我境界,顯示出詩人心境的空明、寂靜。而孟浩然的詩歌沒有王維詩那樣的超凡脫俗,更貼近生活。詩中景物常為自己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帶有即興而發、不假雕飾的特點,主觀意識較濃,處處有“我”,大別於王維“物我冥合”的忘我境界。

其次,孟浩然對景物描寫即興而發,詩語自然純淨,似比王維的詩更顯淳樸,更接近陶淵明詩豪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王維詩大都有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明秀詩境,善於在動態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表現出極豐富的色彩和層次感,創作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而孟浩然在融景入詩時,常將隨意點染的景物與清淡的情思相融合,無刻畫痕跡,從而形成自然衝淡、詩味醇厚的特點。

再次,王維的山居歌詠擅長於表現空山的寧靜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則表現了山水的淡泊純淨之美,語言清省,詩境明透。從王維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詩作中都可看出二人的區別。

( 來源 :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84833.html?fr=qrl&cid=783&index=2)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秋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盡,王孫自可留。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 舟 泊 煙 渚,

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曠 天 低 樹 ,

江 清 月 近 人。



王孟山水詩派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藥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成為"王孟".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大多運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寫作,在當時已極富盛名.在他的詩中有壯闊山川景色的描繪,有山林隱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寫,有旅途情景的敘述,也有田園農家的生活的反映.<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詩人從大處落墨,格調雄渾,氣勢磅礴,洞庭湖壯麗雄偉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現.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極富詩情畫意,宋代大文豪蘇軾曾高度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從此,"詩中有畫"就成了王維詩的定評.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變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有時氣魄宏大意境開闊,有時刻畫細膩,引人深思,有時生動逼真,有時含蓄凝練.王維還善於來用多種色彩,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甚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綠的草地,粉紅的桃花,交錯組合,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川春曉圖,確實是詩中有畫",令人陶醉.

王維與孟浩然都是擅長寫田園詩歌,形成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田園詩派也被稱為王孟詩派。可見其影響之大,才氣之高。兩人雖然都以山水田園見長,但兩人之間也有所不同。孟詩隨有大自然清新寧靜之美,卻也常含淡淡的傷惜之情,而王詩則不同,是一種靜謐閑適超塵決俗的意境,常含佛理。清代詩評家沈德潛在品評二人時,稱讚孟詩“語淡而味終不薄”,而王詩“不用禪語,時得禪理”。孟浩然的詩我們還可以讀出味來,而王維的詩卻是“空”,滲透著禪理。我想這與他們的經曆有關係吧。 

  我們先看一看他們所生活的時代。這正是盛唐時期,當時唐朝的文化達到了其頂峰。這個時期正是先從武則天手上奪回李唐江山並走向鼎盛的時期,也是大唐帝國由盛至衰的過程,政治開始走向衰落。初期唐玄宗李隆基任用姚崇、宋璟為宰相,抑製貴戚近幸,朝無弊政,請謁不行。大唐帝國的國勢複震塞外,軍事上達到鼎盛。從此以為天下太平,就縱情於聲色犬馬之娛。後來又任用李林甫、楊國宗等人為宰相,自此國勢開始衰微。乃至於最後發送安祿山叛亂,大唐帝國的國威從此就衰敗了。 

  王維(701761),字摩詰,祖籍太原,開元九年(721)進士。任太樂丞,後轉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王維前期的詩大都反映了現實,有著較進步的政治傾向。後期則多是描繪田園山水,鮮明的反映了他逃避現實的消極情緒。王維是唐代具有多方麵藝術才能的傑出詩人,他工詩善畫,又精通音樂,並能以畫、樂之理融會於詩中。王維生長在一個崇佛的家庭,其母崔氏虔誠奉佛,對王維的宗教信仰和後來的隱居生活有重要的影響。 

  孟浩然(689740),襄陽人。早歲隱居家鄉的鹿門山,閉門讀書,以詩自娛,後往吳越等地漫遊。他的詩多寫山林靜趣和懷材不遇的苦悶。由於生活麵窄,詩中所反映的社會現實不多,但其藝術造詣較高,寫景詩有不少刻畫入微的名句。 

  我們來讀一讀他們的幾首詩。先看王維的一首詩《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鬆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寫的正是晚年的王維在厭惡官場之後,在山水中尋找心靈寄托。在淺顯平白易懂的敘述中道出自己的禪趣,靜謐閑適的意境更是透露出作者的禪意。這正是王維深悟了佛教禪宗的養性之道。 

  再來讀一首孟浩然的詩《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墟。據說孟浩然就是因為這一首詩而被逐出宮廷的。一日唐玄宗要聽孟浩然的新詩,孟浩然就隨口吟了一首新作,當唐玄宗聽到“不才明主棄”一句時就勃然大怒,因此孟浩然一被逐出了宮。孟浩然一生未能考取進士,深以為憾,這首詩正是透露出了他的遺憾,暗暗也含有幽怨之色。我所舉例的兩首詩並不是他們的得意之作,但我想這卻能很好的感受他們的心境的不同。 

  進士作為當時最吸引讀書人的名銜,是每一個讀書人所夢寐以求的。孟浩然終生未中,而王維在21歲時就中了進士,後又官至右丞。孟浩然至多也是作過幕僚。我想這是他們的詩在意境上發生區別的重要原因。孟浩然是因為不能進入官場而生隱居之意,但心中卻也有淡淡的向往。王維是因為對官場的厭惡,以及早年的佛教影響而隱居。可以說他們同為田園詩派的代表,卻也透露出了各自的不同意境。可以說他們的詩都有很多可以細細品味的東西,願與大家共同探討。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37630.html

(來源: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142530.html?fr=qrl&cid=218&index=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