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 】 秋遊西湖
山外青山水墨嬌,
殘荷細柳 * 伴堤橋。
遊舟自在搖何處?
欲度三潭印月宵。
* 想用柳絲, 但出律。
近水遠山,就象水墨畫,使人體會到“山外還有青山”。
著名的斷橋上遊人絡繹不絕
斷橋旁的殘荷塘,寶石山在遠處。
斷橋旁的殘荷一角。
我們要坐的遊船和飄逸的柳絲。
在三潭印月的島上望三座石塔和遊船
在三潭印月的島上放大些看其中一座石塔和各類遊船和遠處的山
作晚作此詩,但圖沒選好。今早看到大家的詩,很高興,大多數都提到“三潭印月”,西湖這麽多的景點,我最喜愛她。現附上一百度的介紹文。
三潭印月
目錄
三潭印月概況
三潭印月(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 )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 , 是 西湖 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麵積 6 萬 平方米 。 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麵劃為 “ 田 ” 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致,四時花卉扶疏,有 “ 水上仙子 ” 美稱。島南湖麵上有三個 石塔 鼎足而立,塔高 2 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 “ 月光映潭,塔分為三 ” 之說。曆來人們將這裏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此島有 “ 小瀛洲 ” 之稱,島蔭凝秀,園林精雅,文脈蘊藉,豐姿綽約,名列 西湖十景 ,尤以中秋時節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與賞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 “ 明月 ” 上下輝映、神思遄飛而向為秋遊者所必到。
三潭印月園地是明 萬曆 三十五年(公元 1607 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於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 1727 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係以柳堤。麵積 7 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 “ 湖中有島,島中有湖 ” 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 “ 開網 ” 、 “ 亭亭 ” 、 “ 迎翠 ” 、 “ 閑放 ” 、 “ 我心相印 ” 等亭、榭、樓、台,石橋曲折有致,漏窗空靈深遠,花木扶疏,倒影迷離,置身其間,有一步一景,步移景異之趣。
在 中秋 月明之夜,到 杭州 西湖泛舟,您可領略 “ 煙籠秋水月籠紗 ” 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來的賞月勝地。三個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蕩漾的湖麵上。中秋月夜,在塔裏點上燈燭,洞口蒙上薄紙,燈光從紙中透出,宛如一輪輪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當空時,月光、燈光和湖光交相 輝映,月影、塔影、雲影相互映襯,畫出一幅 “ 一湖金水欲溶秋 ” 的美景,讓人流連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異。以其地處湖中,是領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絕妙處,更是觀賞蘇軾詩中所說的 “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中的 “ 晴光 ” 與 “ 雨色 ” 的最佳處。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為宋代 蘇軾 所建,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積,在堤外湖水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為 “ 三潭 ” 。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臨湖而立。
據說三潭印月在中秋之夜可看到三十三個月亮,在中秋之夜,園中的工人會乘船到三個譚,並在每個譚中心點上一支蠟燭,圓形的洞放出了蠟燭的光芒,像月亮一樣,而每個石塔有五個洞,總共可印出三十個,還有天上一個,倒影一個,據說最後一個是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
三潭印月 島 又名小瀛洲,與 湖心亭 , 阮公墩 合稱為湖上三島。全島連水麵在內麵積約七公頃,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 “ 十 ” 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麵一分為四水麵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 “ 田 ” 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零七),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築堤壩,初成湖中湖,作為放生之所。後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稱為 “ 三潭 ” ,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築曲橋,堂軒,沿內湖環植木芙蓉,複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小瀛洲初具風貌。
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空間多變化,建築布局匠心獨運。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亭亭亭, 康熙 禦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讓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談笑,或留影,流連觀照,飽覽美景。
九曲橋東,隔水與一堵白粉短牆相望。牆兩端了無銜接,形若屏風。但粉牆上開啟四隻花飾精美的漏窗,牆內牆外空間隔而不斷,相互滲透。牆外遊人熙熙攘攘,牆內卻幽雅寧靜,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交通情況:由西湖坐船前往。
由於三潭印月的美麗景色,國家將它的形象放在了錢幣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匯兌換券 1 元,正麵就是翠綠色的三潭印月圖案;然後 第五套人民幣 的一元紙幣的背麵風景也采用了幾乎一樣的圖案 —— 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氣大增。
一是小瀛洲
它西湖三島中最大的島,麵積約 7 萬平方米,其中水麵積占 60% 。島基是明萬曆年間錢塘縣令聶心湯利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堆築而成的。清代又對其進行了擴建,東西連柳堤,南北建曲橋,形成了今天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格局。周遊其間宛若入仙山瓊島,因而稱之為小瀛洲。
二是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
相傳蘇軾疏浚西湖之後,在湖水深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為三潭。明令從蘇堤到這裏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積。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三塔高約 2 米,分布呈每邊 62 米的等邊三角形。
民間傳說,三潭印月是一隻大香爐的三隻腳,而這隻大香爐則倒扣著一條黑魚精,香爐的三隻腳伸出水麵就成了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湖上賞月的極佳去處。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中空的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融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呈現出 “ 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 ” 的綺麗景色。三潭印月因此得名。
我心相印亭大家切不要以為是愛侶間倆心相印的意思, “ 我心相印 ” 是佛教禪語,意為 “ 不必言說,彼此會意 ” 。但話又說回來了,如不是 “ 倆心相印 ” 又何來 “ 不必言說,彼此會意 ” 。
“ 三潭印月 ” 是西湖中最大一個島,麵積 6 萬平方米,素有小瀛洲之稱。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麵劃為 “ 田 ” 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致,四時花卉扶疏,有 “ 水上仙子 ” 美稱。島南湖麵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 2 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 “ 月光映潭,塔分為三 ” 之說。
小瀛洲為浚湖之泥所築,島中湖麵被橋堤分割成 “ 田 ” 字形,構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風光獨絕的景觀。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異。以其地處湖中,是領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絕妙處,更是觀賞蘇東坡詩中所說的 “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中的 “ 晴光 ” 與 “ 雨色 ” 的最佳處。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為宋代蘇軾所建,蘇軾疏浚西湖後,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積,在堤外湖水深處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為 “ 三潭 ” 。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臨湖而立。
“ 我心相印 ” 是佛教語匯,意思為: “ 不須言,彼此意會 ” ,也即通常所說的 “ 心心相印 ” 之意。亭前有石欄,憑欄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廣闊的湖麵與遠近景色也曆曆在目。亭柱上懸掛著著名作家周而複寫的一副楹聯:
山光靜對煙波際,
塔影清涵水月間。
回複:【七絕】秋遊西湖 (多圖) | ![]() | ||
![]() | 來源: 渭原 於 09-11-19 20:55:55 | ![]() | |
![]() | |||
![]() |
![]() | |||||
|
詩情畫意。 | ![]() | |||
![]() | 來源: 是有緣 於 09-11-19 20:37:18 | ![]() | ||
![]() | ||||
![]() |
![]() | ||||||||
|
俺現在正愁沒人給我改作業呢,小雨老師若不嫌清冷,請到俺們城外的小茶棚幫俺批改批改,別的沒有,茶水肯定管夠:)
網址是WXC禁字,請古狗'清談天地',秋菱在那裏的'詩詞畫廊'煮茶相候!
謝小雨來訪! 你是知道我的弱點! 還得努力去克服啊。
伊美姐的這首詩框架清晰,美中不足的是用字生硬,詩意太實是伊美姐的弱點。詩得虛虛實實,讓人一眼看破就顯白;看不明白,就是過於煉字或有生造之詞而弄巧成拙。導致同樣的一首詩給十個人看,五個人看不懂,剩下五個人有五種解釋。這都是敗筆之作!個人認為一首詩重要的是立意,景致不亂,字簡則朗朗上口,隻要不出律,整首詩有時會因一個妙字而全活。至於起承轉結的技巧就不多說了。
山菊姐呢,她這首轉、結堪見功夫,入聲“月”字很巧妙地將下平韻區分開來,使本來音相接近的“嬌、橋、宵”三字不至於顯得混音。音律這關勉強過了。
說了半天,沒人倒茶,走了。哈哈哈。。
想突出“秋”,遂用殘荷。
在遊“三潭印月”時,想起當年我們一同遊“九曲橋”時的情景,當時隻有黑白照!
盼來日再故地重遊!
--------------------
何不說'柳絲荷葉'呢~~~ '殘'似乎與全篇情緒不協:)
羨慕你能常回去見老同學~~~臨屏步一個:
你正青春我尚嬌,
歡聲伴雨灑名橋。
何時再約三潭月,
共話當年醉一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