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樂及大自然

讓詩詞書法, 音樂及精彩的大自然美化及充實我們的生活 - 伊梅邀請您
個人資料
正文

行書 (蘇東坡 黃州寒食詩帖)孫桓

(2009-08-06 21:38:55) 下一個



原詩:

自我來黃州,己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汙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巳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裏。
空庖煮寒萊,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街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蘇東坡《黃州寒食雨》鑒賞

此詩是蘇軾由寒食節降雨傷情吟出的,南國晴日本寡鮮,又逢寒食雨綿綿,使失意人更添幾分淒清之感。雨絲襲來的微涼,觸動久遭冷遇的蘇軾,他不禁哀歎: 自來黃州,“已過三寒食”!三年屈指度日,蘇軾天天盼望著春花吐紅,江岸鋪綠,焦慮地等待著北歸之日,重酬壯誌;然而春光薄情,難駐黃州。他空懷拳拳之心,得不到精忠報國的機會。“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雖已是生機盎然的時令,蘇軾卻強烈地感到似乎處在滿天肅殺的悲秋。能夠略略慰藉他的惟有幽獨高潔的海棠。他以海棠自喻,孤芳自賞,憤世疾俗。於是非常向往一切皆空,物我兩忘的佛老虛幻境界,祈念一切煩惱憂傷都在冥冥中偷偷渡去,漠似煙雲。他既用釋道相通的教義試圖自我解脫,而根深蒂固的儒家忠君思想又迫使他不能安守。對當時朝廷的腐敗誤士,蘇軾怒不可遏;這樣的生活何異於久病纏身的少年,待病愈初起鬢發已斑白如雪了!雨勢愈猛,“小屋如漁舟”顛簸漂泊在“蒙蒙水雲裏”,正如作者的命運一樣飄忽不定。“破灶”中的“濕葦”難以煮“寒菜”,哪裏有寒食節日的氣氛,隻有曠野上的烏鴉銜著片片紙錢低飛孤鳴......蘇軾此時歸心似剪,可那“深九重”的“君門”又可望不可及。他想歸隱田園,了此一生,可落葉歸根的故鄉遙遙萬裏,自己身難由生。進退不能,蘇軾感到窮途末路,悲痛不已,他的心已如寒食節的死灰不能複燃了。 


書法藝術較之詩歌藝術史更具有直觀性。此詩所寄托的情愫見諸於書法作品就更為豐富了,其韻味色彩別有洞天。蘇軾擅長行書。全帖字形欹正參錯,或大或小;結構左右疏密相間,時緊時放;運筆渾厚中帶俏麗,圓轉中又見勁挺,布白時疏能走馬,時又密不通風,渾然天成,自然生動,形成強烈的節奏韻味,反映了他的感情起伏波動,或冷如死灰,或悲情憤慨;有時仰天歎息,有時不甘壓抑,是當時蘇軾感情的生動流露。從“自我來黃州”起到“病起頭已白”,特別是前三行,結體鈄正、大小變化懸殊,時往東去,又往西來,斜斜正正,大大小小,運筆尚未放開,布白也很蕭疏,猶如重撫窘境,心情抑鬱,欲訴難言,欲哭無淚,希望破滅,苦境難移,反映出一種“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的無限失望的傷情。從"春江欲入戶”句,到“死灰吹不起”,字體明顯放大,筆畫奔放急促,運筆不計工拙,隨心所欲,似無韁駿馬,一任其馳騁奔騰,布白密結,似乎透不過氣來,反映出蘇軾心潮澎湃,悲憤齊湧,不可遏製。誌高才人的蘇軾竟落到“煮寒慕”“燒濕葦”的這般困境,似乎可以聽到他在呼喊蒼天,而蒼天給予他的回答是綿綿的寒雨。情緒突然悲落,隻有長歎息,“燒濕葦”、“烏街紙”二句布白突然蕭疏,墨色慘淡,直筆無限拉長,就是反映了這種慨歎人生的感情,由於“君門深九重”,“死灰”再也吹不起了,隻有歎息而已。心情漸為恢複,到末尾行筆又複緩慢,持重而平穩地收筆完篇,字體和行筆效果與篇首遙相呼應,輝映合拍。全篇有雄肆毫放之風,清雅書巷之氣,情感發自丹田,氣勢貫於手筆,從中可看出蘇書深厚的功底,筆墨技巧昭昭在日,確實具有心手相忘, “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的氣勢。

(來源: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05760.html)

介紹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


  蘇東坡是北宋大文豪,博學多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很高,位於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首位。他的“黃州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和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及其筆法》帶你領略他的書法魅力。

 蘇軾(公元○三七○——一年),字小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藝術家。嘉祐進士,官至禮部尚書,追諡文忠。蘇軾學識淵博,詩文書畫俱成大家。其文明白暢達,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同為『唐宋八大家氣詩詞開豪放一派,與歐陽修,黃山穀並稱『歐蘇』、『蘇黃氣對後代很有影響。書法用筆得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大家氣他生平論及書法的文字很多,後人輯有《東坡論書》,有《蘇東坡全集》行世。

  宋代是我國書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它與唐代、魏晉時期一起塑造了三個書法史上的高峰期,因而曆來被人們稱為晉日尚韻、唐尚法、宋尚意』。 一方麵,在經曆了唐代對法度推崇備至的過程之後,宋代《尤其是北宋》的書法家們雖然一如既往的追隨二王,但對法度森嚴的唐代書法進行了反思與批評,開創了他們獨特的『尚意』書風。另一方麵,因為唐代書史階段仍然處於漢字形體進入到楷書這一最後字體的變易時期,所以從歐陽詢到柳公權,他們的書體都可以明顯地見到漢字形體的變遷之象。宋代書家沒有厘正漢字形體的曆史任務,於是力求在書法創作上形成一個別出心裁的局麵——『尚意』書風。於是,他們追求書法創作之有情思、遐念般的深遠意境,因而便極力擺脫唐人重法、重式的拘束,在藝術上出現了多種藝術流派,而最明顯的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三家。

  蘇軾作為『尚意』書風的一個積極開拓者,他也並非一味排斥唐代書風,而是從他的書法與論書中可窺見,他對顏魯公的學習與推崇是相當不一般的。但蘇軾幾乎終其一生的推崇二王,因而在他的論書中可明顯分辨出他對二王與顏魯公的推崇孰輕孰重。

  『顏魯公平生寫碑,惟《東方朔畫讚》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小大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言此也』。——《東坡題跋·題顏魯公書畫讚》 

  因而追尋蘇軾書法軌跡,可從中見二王,見顏魯公,又可見李北海等,但又不失其個人之麵貌,有黃山穀論:  『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氣

  本帖所選用的《黃州寒食詩帖》正是蘇軾行書的經典代表作,亦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氣該帖作於北宋元豐五年(公元一。八二年》。為紙本。書詩二首共十七行,計一百二十九字,為台北王世傑氏藏。

  元豐五年三月初七,蘇軾從黃州至沙湖,遊蘄水,在寒食日前作詩,而書寫大略稍後。這是蘇軾書法生涯的裏程碑,據此作可分為蘇軾創作的前後兩期。黃庭堅在此帖後跋語,亦成論蘇書的精粹之言和精到之書,堪稱雙璧。跋語曰:

  『東坡此詩似李太白,猶恐太白有未到處。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試使東坡複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
  明董其昌亦盛稱此帖,跋曰:  
  『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卷,必以此為甲觀。』

  此帖後輾轉反複,兩次遭大劫而幸免於難,可謂神物天佑,複得以與世人見麵。
  此次編撰《蘇東坡黃州寒食詩帖及其筆法》便是選用《黃州寒食詩帖》中的範字。初學者可從基本筆法、結構字形兩大塊著手,在領會了蘇軾主要用筆、結體特征之後,然後再對該帖進行通篇的臨摹,從而進一步深入地領會行書的另一要素——章法。以此由淺人深的方法,可使你循序漸進地學習蘇東坡的書風,真正掌握蘇體的要領,以便於運用到創作之中。
                            一九九九年五月 朱豔萍

(來源:http://www.amazon.cn/dp/zhbk02058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