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440)
2010 (296)
2011 (137)
2018 (1)
2021 (1)
2024 (1)
書憤
《書憤》是陸遊的七律名篇之一,當時陸遊已是六十一歲,罷官閑居故鄉多年。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曆,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作者簡介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曾任建康通判等職。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有《放翁詞》一卷,又《渭南詞》二卷。《全宋詞》存詞一百四十餘首。
書憤①
宋 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
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②夜雪瓜洲渡③,
鐵馬秋風大散關④。
塞上長城⑤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
千載誰堪⑥伯仲間⑦。
注:①書憤:抒發義憤。 書:寫 ②樓船:戰艦 ③瓜洲渡:地名,今在鎮江對岸。 ④大散關:地名,在陝西寶雞縣西南,為宋金交界處。 ⑤塞上長城:作者自比。 ⑥堪:可以。 ⑦伯仲間:兄弟之間。意為相差無幾。
年輕時就立誌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裏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
收複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裏長城,
立壯誌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
盼北伐盼恢複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
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複漢室北定中原!
(來源: http://wenwen.soso.com/z/q149092603.htm?w=%CA%E9%B7%DF&spi=1&sr=1&w8=%E4%B9%A6%E6%84%A4&qf=10&rn=40)
點評 (書憤全詩無一憤字,何以書憤 ?)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六十有二,這分明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隻能賦閑在鄉,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鬱憤之情便噴薄而出。“書憤”者,抒發胸中鬱憤之情也。
“國仇未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當英雄無用武之地時,他會回到鐵馬金戈的記憶裏去的。想當年,詩人北望中原,收複失地的壯心豪氣,有如山湧,何等氣魄!詩人何曾想過殺敵報國之路竟會如此艱難?以為我本無私,傾力報國,那麽國必成全於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壞以至於屢遭罷黜?詩人開篇一自問,問出多少鬱憤?
“樓船”二句,寫宋兵在東南和西北抗擊金兵進犯事,也概括詩人過去遊蹤所至。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宋軍在瓜洲一帶拒守,後金兵潰退。上句指此。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正在南鄭參加王炎軍幕事,詩人與王炎積極籌劃進兵長安,曾強渡渭水,與金兵在大散關發生遭遇戰。下句指此。這兩句概括的輝煌的過去恰與“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鮮明對比。“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頭又一秋。”想今日恢複中原之機不再,詩人之心何啻於泣血?從詩藝角度看,這兩句詩也足見陸遊浩蕩詩才。“樓船”(雄偉的戰艦)與“夜雪”,“鐵馬”與“秋風”,意象兩兩相合,便有兩幅開闊、壯盛的戰場畫卷。意象選取甚為幹淨、典型。
“塞上長城”句,詩人用典明誌。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裏長城”。皇帝要殺他,他說:“自毀汝萬裏長城。”陸遊以此自許,可見其少時之磅礴大氣,捍衛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然而,如今呢?詩人壯誌未酬的苦悶全懸於一個“空”字。大誌落空,奮鬥落空,一切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衰鬢先斑,皓首皤皤!兩相比照,何等悲愴?再想,這一結局,非我不盡誌所致,非我不盡力所致,而是小人誤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愴便為鬱憤。
再看尾聯。亦用典明誌。諸葛堅持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歸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很明顯,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複中原之誌亦將“名世”。詩人在現實裏找不到安慰,便隻好將渴求慰藉的靈魂放到未來,這自然是無奈之舉。而詩人一腔鬱憤也就隻好傾泄於這無奈了。 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回看整首詩歌,可見句句是憤,字字是憤。以憤而為詩,詩便盡是憤。
(來源: http://wenwen.soso.com/z/q95763586.htm?w=%CA%E9%B7%DF&spi=1&sr=6&w8=%E4%B9%A6%E6%84%A4&qf=10&rn=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