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臨床醫學教育一直沿用西方的教學模式,但八十年代開始的到現在越來越紅火的研究生教育,卻與世界各國的醫學教育大相徑庭,從而使中國的醫學教育偏離了以培養臨床醫生為目地的目標。不僅浪費了國家的大量才力物力,而且導致了臨床醫療水平的降低,應當改革並停止臨床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教育,重點抓好真正屬於臨床醫學教育的本科教育,以及醫學院畢業後的住院醫生專科醫生(clinic fellow) 訓練。在有能力的醫學院的基礎醫學部適當培養一些從事非臨床的理學碩士或哲學博士。
美國、英國和德國等應該是世界公認的醫學發達國家,他們的臨床醫學教育都隻有象中國那樣的醫學本科生教育(盡管畢業後授予的學位不一樣),隻是學生入校時的來源不同,而都沒有象目前中國那樣的醫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現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為例。
學生來源:所有學生入校前都獲得學士學位,其中70%左右的學生所學專業是自然科學,22%是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或交叉學科,還有部分是大學數學或物理等專業畢業,極少數學生已有碩士或哲學博士(Ph. D.)。但沒有一位學生是已上過醫學院的。
醫學教育年限, 學習課程及畢業學位:學製四年,所學課程基本與中國醫學院本科課程相同,畢業後授予醫學博士學位(M.D.)。
醫學院畢業後的培養:此階段極其重要,由有能力的醫院承擔(包括教學醫院和非教學醫院),與醫學院無關。學生從醫學院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要接受3-5年的住院醫生培訓和另外3-5年的專科醫生(clinic fellow)培訓。住院醫生和專科醫生培訓期間的醫生屬於培訓性質,與正式的醫生不同。接受完住院醫生和專科醫生培訓後的醫生才能正式獨立從事臨床醫療工作。有的在專科醫生培訓期間適當從事一年左右的醫學研究工作,或在臨床專科醫生培訓結束後再做2-3年的研究,然後再去當臨床醫生。初診醫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 或稱為在國內稱為家庭醫生(其實也可叫做個人醫生)做完住院醫生後即可獨立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不需專科醫生階段訓練。
總之,醫學院的醫學課程教育(4年,相當與中國醫學院的本科教育) 是臨床醫學的最終學位教育,醫學院畢業後沒有進一部的醫學學位教育。中國臨床醫學的核心教育階段是本科的5年,即美國醫學院的4年。
另外,醫學院的基礎部有理學碩士或哲學博士(Ph. D.) 學位教育,培養生命科學方麵的研究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到不同的單位從事醫學或生物學研究,或生物產品生產開發及其它等非醫學臨床工作(即不能做醫生)。我國醫學院的畢業生在美國醫學院讀博士的都屬於這樣的哲學博士,而並非國內所宣傳的真正的醫學博士學位(MD) 。
但是,目前國內的醫學院非常強調本科畢業後的研究生教育,甚至一些醫院特別是一些教學醫院隻要研究生畢業特別是博士畢業生,這些人實際上是理學碩士或哲學博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學博士,對醫生看病的能力沒有很大幫助。根據本人在國內研究生教學的經曆,實際上這些人研究生階段的教育主要是對研究有幫助。這樣的工作可在醫生的繼續教育中完成,根本用不著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研究生教育來完成。更用不著搞什麽博導之類的東西。
另外,在中國獲得醫學本科畢業學士學位的醫學院校畢業生(美國認可的院校),可象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生一樣,有資格作為醫學博士(等同於美國的醫學博士)參加美國醫生資格考試,通過後再經過住院醫生和專科醫生培訓,然後去作醫生。而中國醫學院畢業的所謂的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卻不被認可為具有行醫資格的學位,隻能認可為理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從事研究,公司或其他的工作。這一點足已證明我國醫學院的臨床醫學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多餘的,應該廢止。讓有能力的醫院去培養住院醫生和專科醫生為病人服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強調與國際接軌,而且每年有大量的國家教育部門官員和教學人員到國外訪問,同時也有很多在美國等國家醫學院工作過的人回國工作或做學術交流,這種情況應比較清楚。但不知為何沒有人提出改革意見。希望引起國內教育界有權、又懂醫學教育、又願意為中國醫學教育出力的人士的重視。中國的研究生教育特別是醫學研究生教育再也不能這樣爛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