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在當下

以恬愉為務 以自得為功
正文

養生指要ZT

(2012-01-26 15:06:51) 下一個


         曆代養生之書,汗牛充棟。本文舍繁輯簡,參博為要,願於諸君有所便益。養生之道,大抵最上者養性,其次養心,其次養體。以下分述之。


一、 養 性

養性者,所謂積功德、修善行、明心見性、修真合道也。儒釋道諸經,言之甚詳,此不贅論。茲錄司馬光《禪門六偈》,邀諸君共享:

    忿怒如烈火,利欲如銛鋒,終朝長戚戚,是名“阿鼻獄”。

    顏回甘陋巷,孟軻安自然,富貴如浮雲,是名“極樂國”。

    孝弟通神明,忠恕行蠻貊,積善來百祥,是名“作因果”。

    仁人之安宅,義人之正路,行之誠且久,是名“不壞身”。

    道德修一身,功名被萬物,為賢為大聖,是名“菩薩佛”。

    言為百世師,行為天下法,久久不可掩,是名“光明藏”。


二、 養 心

養心者,養此虛明洞達之心,而非養此血肉之心也。

百家養生,首重養心。《黃帝內經》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以其為“五髒六腑之大主”。人生以百年為限,節護乃至千歲,如膏之小炷與大炷耳。人大言我小語,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

《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內經開篇即詳言於此,實乃養心養生之總綱,奈何今之學醫者,多以為無用,而棄之如敝屣,良可浩歎。

孟子雲:“養心莫善於寡欲”,亦同於此。蓋養心之要,乃清心寡欲,精神內守;求得內心自安,不須向外馳求。當今之世,競爭激烈,壓力日增,人人或為生計奔波,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或追名逐利,形馳神勞,無有止境。不知名利諸物,紛紛擾擾,實乃過眼煙雲;若能看得輕,放得下,淡泊自樂,不為外物所累,乃得養生之首務。

五髒之中,心為君主之官,主藏神、在卦為離;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在卦為坎。陰陽互根,則水火既濟。若心搖於上,精泄於下,則心腎不交,陰陽失偶,諸病於是乎作矣。


三、 養 體

養體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此其大端。

所謂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即順應天地、四時、人體陰陽消長變化之規律。內經言之甚詳。《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此為四季養生之總綱。蓋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培根固本之法。諺曰:“夏有真寒,冬有真火”,亦此也。夏日喜食寒涼之物,如冰淇淋等,此正所謂“逆其根,伐其本,壞其真”,久之必然受病。同理,夏日貪涼,過吹空調冷風,亦易引發諸病,諸君可舉一反三。

所謂飲食有節,其義有三:一曰節製,不宜過量,七八成飽即可; 二曰節律,一日三餐,食有定時; 三曰節欲,飲食以清淡為宜,不可縱欲快心,胡吃海喝。老子雲:“五味令人口爽(爽:敗壞)。”《朱子治家格言》雲:“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甘脂厚味,常易招致種種病疾,故曆代養生家,多提倡飲食清淡。諺曰:“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可謂深得養生之理。

所謂起居有常,簡言之,即作息順應天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也。人之動靜應隨順天地之陰陽,《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之春三月“夜臥早起”至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之類,熟讀自知。逆天而行,則害生矣。今人多熬夜,子時已過,仍不得安眠,久之必耗傷陰精、戕害性命矣。近年多聞青壯之軀之而猝死者,皆因持日熬夜而不得休息者也。吾人當誡之!

其它尚有養生保健之法眾多,如食療、藥酒、溫灸、按摩、氣功導引、太極拳、八段錦等等,亦有奇效。茲不詳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 , 得益了 , 謝謝分享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