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七七事變”80年後再訪故地:累累彈孔清晰如故(ZT)

(2017-07-07 16:42:27) 下一個

“七七事變”80年後再訪故地:累累彈孔清晰如故

 

發稿時間:2017-07-07 04:4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青年網
 

宛平城牆上的坑孔。有一位老人說,這就是當年“七七事變”日軍炮擊宛平城留下的彈孔。上官雲 攝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上官雲)在北京的西南方向,有一座宛平城;宛平城外,有一座盧溝橋,“盧溝曉月”即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如今的宛平城與盧溝橋,寧靜安詳,但在80年前的7月7日,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在此爆發,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麵抗戰的序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也位於宛平城內。從形製來說,宛平城是一座“兩開門”衛城。如今,從修整一新的東門進入,穿過城門洞,“順治門”立時呈現在眼前;穿過該門進入幹淨整潔的城內街,可以看到三三兩兩前往抗戰館參觀的行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館外牆是乳白色大理石,與鑲嵌著獨立自由勳章圖案的鍛銅大門相得益彰,顯得分外莊嚴肅穆;在抗戰館的正前方,是修繕改造一新的和平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中華民族覺醒的“盧溝醒獅”。

正準備進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的人們。上官雲 攝

  記者5日來到紀念館采訪,看到偌大的展廳內人流摩肩接踵。張婷(化名)當天中午便已趕到這裏,她說,自己就是想看看館內展出的資料,了解爆發“七七事變”的盧溝橋和旁邊的宛平城,現在又是什麽樣子。她感歎道,“這樣的曆史我們絕不能忘”。

  當然,現在的宛平城,模樣與最初已有所不同。據記載,宛平城修築於明朝,位於永定河東岸。起初,城內缺少街巷、市場等設施,直到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內,酒肆、茶樓、驛站等才逐一興建。其正對的盧溝橋地處通向華北平原的咽喉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宛平城,實為一座保衛北京城的橋頭堡。

  “這天晚上,天空晴朗,沒有月光。星空下,可以隱約看到遠處宛平的城牆和附近不時移動的中國士兵的影子。這是一個寂靜的夜晚。”時間回到1937年7月7日,當天駐豐台日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中隊長清水節郎在日記裏寫下這段話。而他,正是挑起“七七事變”的日軍一員。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的照片資料“守衛在盧溝橋上的第29軍士兵”。上官雲 攝

  7月7日下午,日軍第三大隊第八中隊在清水節郎的帶領下,由豐台兵營開到龍王廟,聲稱進行夜間演習。19點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點40分,在宛平城東北日軍演習方向響起了槍聲。隨後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嚴辭拒絕。

  日軍隨即開槍示威,並向城內發射炮彈,早已潛伏在鐵路東側的日軍輕重機槍及山炮一齊向宛平城開火。日軍還使出和談詭計,談談打打中,城內大批民房被日軍炸毀。守城的第29軍抱著與城、橋共存亡的決心,與宛平城居民同心協力,奮起還擊。

  7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隻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

  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誌著中華民族全麵抗戰爆發。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戰鬥,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的第29軍士兵在盧溝橋抵抗日軍時使用過的大刀等物品。上官雲 攝

  如今,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展出的影像資料,以及當年第29軍士兵在盧溝橋抵抗日軍時使用過的大刀等物品,也真實還原了那時中國人奮起抵抗的情形。

  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戰士肩背武器、子彈袋,從宛平縣城出發跑步進入陣地,並在盧溝橋上抗擊日軍;一名戴著鋼盔、身背武器的戰士守在盧溝橋上,雖然由於拍攝角度問題,無法看清戰士的麵容,但仍能從挺拔的身姿中看出其誓死抗敵的堅定。

  “我上小學的時候,記得有位老人給我們講過‘七七事變’中國守軍打仗的事情,很受感染。”年近七旬的李霞(化名)現在住在宛平城附近,她指著一棟居民樓說道,“聽經曆過的老人說,那時死了不少人。宛平城牆也全是坑坑窪窪的彈坑”。

現在的宛平城城內,幹淨整齊。上官雲 攝

  現在,站在宛平城牆之下,依然能看到“七七事變”日軍炮擊宛平城留下的彈孔,清晰如故。家住城內的劉福(化名)說,自己從小就看到過這些槍炮留下的坑,“小時候宛平城的城內街是一條馬路,旁邊種著挺細的小樹,現在50多年都過去了”。

  “七七事變”給附近的居民造成了難以彌合的傷痛。曾經有媒體報道,親曆者回憶,“七七”當天晚上,他在睡夢中即被槍炮聲驚醒,翌日早上一枚炮彈在自家北房西側爆炸,小夥伴也被炸死了。

站在盧溝橋上,可以遠遠看到宛平城。上官雲 攝

  還曾有老人回憶,當時打起來以後,宛平城裏的年輕人全走了,找地方避難,因為日本人首先要抓的就是年輕人,“當時誰也不知道會打多久,誰也沒想到,這一打就打了8年”。

  “我爸媽在世的時候,不跟我說鬧日本鬼子的事兒,老街坊們也不大提。”劉福說,這些年,經曆過“七七事變”的老人們相繼去世,“當時年紀小的擱在現在,都得八九十歲了”。

  接受記者采訪的間隙,當路邊經過的參觀者說了一句“還是不打仗好”時,劉福老人看著遠處的城牆,認真地點了點頭。(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