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
2014 (136)
2015 (338)
2016 (372)
2017 (389)
2018 (91)
2025 (1)
最近國內資本圈的海外體育IP並購之路可謂熱鬧非凡,有憂有喜。憂的是中國體育投資大佬華人文化基金與萬達、複興集團組團競購F1失敗——這項全球最知名的賽車運動IP最終被美國自由媒體集團收入囊中。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F1賽事的巨大開銷有目共睹,但其近年來影響力卻與燒錢數額不成正比,因此雖然此次並購失手,結局卻未必一定是壞事。
而喜的,則是在足球俱樂部的收購上可謂是一路奪營拔寨,遍地開花。如果算上最新對利物浦俱樂部10億英鎊的估值,在僅一年多的時間裏,中國買家已經花費了近200億元人民幣,獲得了十多家足球俱樂部的股權或控製權。
對於如此大手筆的收購,開始時不少國內外媒體都在質疑中國資本為何要花大價錢買那麽多“賠錢貨”。有人認為這隻是一些中國人有了錢之後開始“手癢”,滿世界刷存在感;有人認為這些中國富豪因為國內經濟下滑,因此開始向海外轉移資產;還有一些國外媒體有板有眼地說,這是中國政府部門打算振興國內足球而出的“曲線救國”策略。
事實上對於中資全球收購體育項目,外國媒體的質疑從來就沒停止過。但最近部分媒體的口風似乎有些變化——他們不再是簡單質疑,而是經常語氣發酸,從過去的理性分析變成了冷嘲熱諷。他們甚至認為,中國人的足球夢可能會變成歐洲人的噩夢。這似乎表明,他們對於自家的傳統豪門逐漸落入中國人之手這件事,開始有點慌了。
比方說,英國《金融時報》最近出了一篇文章,說這種收購行為是“一個不清不楚的中國投資者買了個沒落的英超俱樂部,給俱樂部承諾了美好的前景,說可以憑借他們的‘關係(注:此處是中文拚音)’讓他們在中國得到各種讚助,讓他們發展壯大,球隊才同意賣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