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正在輸出海外

(2017-04-11 23:01:40) 下一個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正在輸出海外

  

  工業互聯網的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德國唱響了“工業4.0”,美國強調“再工業化”,而國內一直在倡導“中國製造2025”。這一輪工業化的浪潮也被稱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與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是“西風東漸”所不同的是,這次“東風西漸”的意味很濃。中國製造業企業都在紛紛尋求走出去。這幾天李總理前往新西蘭奧克蘭(FPA)參觀海爾旗下家電品牌斐雪派克研發基地尤為能夠體現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輸出海外這一新現象。

  前三次工業革命,輸出者都帶來了哪些先進經驗?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是英國,第二次是美、德,第三次則是美國。毫無疑問,這三次工業革命的輸出者都是老牌工業強國。作為輸出者,無論是技術水準、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理念上都占據強勢地位。

  

  從製造技術和技術水準的角度來看,三次工業革命國內都是追隨者,深受國外影響。

  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給國內帶來了國外的製造技術。國內的紡織業因此被工業紡織業所取代,雖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之間相差半個世紀的時間,但由於國內工業起步晚,兩次工業革命幾乎是同時在國內展開。國內因此也形成了一大批輕工業體係,如紡織業、手工業等。

  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讓當時的互聯網——“英特網”逐步席卷全國,雖說“英特網”爆發初期依然是“西風東漸”,不過顯然這次中國的步伐並不緩慢,因為在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浪潮中,網易、搜狐等一批老牌互聯網企業複製“雅虎模式”赴美上市,國內互聯網業務依然是簡單的複製矽穀,照抄之後便能在國內立有一席之地。

  從管理模式的角度上看,三次工業革命都給國內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讓國內企業的傳統組織形態被打破。

  前兩次工業革命,國外給國內帶來了“工廠”這一生產組織形態,過去的家庭作坊隨之瓦解。傳統的男耕女織經濟形態也一去不複返,農民紛紛前往“工廠”工作,國內的工業製造業隨之萌芽。

  發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帶來了現代企業製度和現代職業管理製度。當時國內企業剛剛走出“大鍋飯”的時代,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層都缺乏現代企業的理念。但隨著和國外合作加深,一批職業經理人到來,現代企業製度也隨之在國內建立。

  從文化理念的角度上看,三次工業革命都帶來了國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讓普通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無一例外,國內很多時候都是被動接受這些理念,比如說在前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現代社會理念。這些理念雖說看似和工業生產無關,卻深深烙印在社會生產者的心中,對整個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

  這次中國的工業互聯網模式究竟輸出了那些內容?

  正如前文所說的,在工業互聯網浪潮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也在成為輸出者。國內製造業企業形成的製造能力、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文化也在逐漸和西方發達國家相融合,甚至形成了“東風西漸”的態勢。透過這次總理訪問新西蘭斐雪派克研發基地尤其能看出這個趨勢。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1、輸出製造能力

  從輸出製造能力這個維度來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知到國內家電製造業在國外的影響力。斐雪派克作為海爾研發資源和用戶資源的接口平台,一直強調用戶至上,成為了海爾和西方用戶對話的窗口。

  事實上,海爾品牌在新西蘭白電市場份額15.4%,和斐雪派克雙品牌整體43%,在新西蘭為第一份額。海爾在斐雪派克的製造創新中融入了社交廚房體驗區和實驗室、模型製造車間,加強了產品研發和測試、用戶體驗的關聯。國內物聯網的嚐試正在新西蘭逐漸落地、生根、發芽,並且逐漸影響西方消費者的生活。

  2、輸出管理模式

  製造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則是管理模式。中外管理模式一直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是西方製造業企業在一百多年工業發展中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組織模式,這種組織模式建立在法約爾的組織理論基礎之上,是一種經典的管理模式。但這種管理模式在今天這種互聯網的快節奏市場環境下正在麵臨著失效的危險,因為高層領導者“聽不到炮聲”便做決策,市場和決策會有很大的偏差。

  在國內海爾嚐試了“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人單合一模式從薪酬驅動的方式根本性變革倒逼企業從戰略和組織的模式上從過去的金字塔結構倒置,變成員工驅動和用戶驅動,企業逐漸變成平台。這種管理模式也在逐漸成為在斐雪派克的管理模式,在這次總理訪問的過程中,一位員工展示其用係統化的手段對目標達成和行動計劃進行管理,確保目標達成的。

  在海爾開發的Cosmoplat平台上,斐雪派克所有用戶、員工都可以可以在這個平台上提出需求和改進建議,以不斷改善產品和服務。斐雪派克在這種模式的主導下,把大企業做小,再把小企業做大,逐漸變得靈活機動,適應市場,最終在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從1%上升到了22%。某意義上看,這也表明,人單合一從國內階段性成功後正在走向國際。

  3、輸出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碰撞更是一種難題,對於跨國企業尤為如此。跨國企業之間往往會形成很強的文化衝突,中國企業走出去遭遇這類問題尤為嚴重。根據科爾尼公司對全球115個並購案例的跟蹤分析和調研,在整個並購過程中失敗風險最高的就是合並後的整合階段。

  對於國外企業而言,麵對中國企業容易存在偏見,尤其是在企業文化上可能會存在誤解。但要知道,文化背後更核心的是人性,人性是互通的,在製造業企業核心理念中會有很多共性,比如說尊重用戶、尊重市場。靠高層意誌去推動市場行為自然容易形成衝突,但讓“聽得到炮聲”的員工去探索市場,發揮員工的主動性,這種包容性極強的企業文化如“沙拉式”一般,構建起了跨國企業的多元文化融合體係,逐漸打破原有的文化壁壘。

  三次西風東漸之後,為什麽中國模式會東風西漸?

  三次西風東漸之後,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東風西漸,這恰恰是國內互聯網發展以及工業與互聯網展開融合的結果。

  國內人口眾多,互聯網高度發達,承載了龐大的服務能力,在很多層麵上正在超越國外。所以這些年來,無論是阿裏還是騰訊,從複製矽穀之後,都在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模式,並且把自家的新商業模式輸出到海外市場。製造也是如此,互聯網在和製造業結合之後,正在產生質的飛躍,這是歐美遠不能及的。

  無論是管理理念(人單合一)還是工業發展理念(工業互聯網)上都在將傳統工業逐漸升級,把國內的先進的經驗帶到國外,在占領國外市場的同時,複製自身的模式。

  當然,在占領市場的同時,也是為了構建起品牌力。中國模式輸出海外很大原因在於要在國外建立中國的品牌優勢,把國內外先進製造經驗融合,把中國製造提升為中國智造。

  

  (圖片來自中國政府網)

  所以,總理在這次參觀的致辭中提到,海爾並購FPA後,不僅在澳新市場和中國市場發展很好,給雙方都帶來了好處;而且一起攜手合作,向第三方市場北美和歐洲市場進行拓展,也給第三方市場的消費者帶來了利益,實際上是一種多方多贏的國際商務模式。

  更為重要的是,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的趨勢之下,國內製造業企業已經有能力全球布局,在別人的企業都在逐漸收縮的時候,中國工業互聯網模式需要開展一輪全球擴張,以此確定這一輪工業革命中的地位。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微信公眾號“深幾度”,轉載請保留版權內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