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衢州與“杜立特行動”70周年特別報道:30秒 70年(ZT)

(2017-02-01 17:00:05) 下一個

衢州與“杜立特行動”70周年特別報道:30秒 70年

 

 

 
 
發布時間:2013-08-15 23:59:59來源:

 

 

 

謹以此文獻給反法西斯戰爭的英雄們

  看到了麽 照片上那個有些後怕的我 衣衫襤褸但英氣逼人 隻是我腿上的傷還未結痂 我沒想到 我還能活著

  四個月前 日本法西斯偷襲了我的美國家鄉 我離開親人和熱戀的姑娘 帶著熱血與冒險 轟炸了日本700年來沒有被別人碰過的土地

  我是真正的敢死隊 我無法返回美國 又因為提前起飛 不能和中國的衢州機場聯絡上 我的命運就這樣 滑行 燃料耗盡 墜落 那一刻 我以為我死了

  四周都是雲霧繚繞 頭頂蛋黃般的太陽也非常漂亮 我以為我是同聖彼得在一起 那時 我隻有一種感覺 那麽我到底在哪裏

  也許是浙江 也許是江西 安徽 福建 我之前不知道這些地名 我也無法和他們交流 但我知道 我得救了 我決不可能再那麽幸運

   我的傷痛 害得大娘家一缸水都洗紅了 我還不會用筷子 是他們煮了麵條 雞蛋給我吃 我還沒聽說過中藥 是他們給我傷腿上敷上草藥

   我不認識他們 但他們把結婚時唯一的被子給了我 我不認識他們 但他們用肩膀扛起了我 顛簸地走出大山 我不認識他們 但他們給我提供食宿和衣服 有的還為之獻出了生命

  曆史把我叫做“第一批英雄” 但營救我的中國人也是英雄 在世界的史冊上 這些平凡的中國人隻薄薄地走上了幾頁 甚至他們的名字都被遺忘了 但他們同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卓越貢獻

  被營救的我最後集中在一個叫衢州汪村的地方 我相信 如果沒有營救 那曆史上的轟炸東京就不能算成功

  我沒料到 東京上空的30秒 迫使日本無法向南太平洋作戰擴張 也是中途島之戰的催化劑 但我更沒料到 他們的營救使得他們的家園遭受日寇地獄般的蹂躪

  衢州 那是我最疼痛的傷口 這是座被血淹過的城市 這座城市被殺戮的嬰兒正凝視著東方 這座城市被淩辱的少女壓在滴淚的曆史上 而每一個陰雨天 我都要撫摸著這張照片並凝視著這個中國的右下角

  70年了 我知道 槍支放下的戰士 傷口總會隱隱作痛 像今夜這樣 所有的戰士都希望所有燒焦的樹樁上落滿白雪

   我留在衢州汪村的這張照片 這些被遺忘的源頭 碇泊的是血液中不熄的火焰

   這簇火焰中有愛 友誼 人道 以及把核按鈕輕輕地 輕輕地放入鴿子窩的希翼

曆史上最勇敢的行動【1942.4.18-2012.4.18】

  他們是真正的“敢死隊”

  1941年12月7日,當“虎!虎!虎!”的凶險命令發出後,美國的珍珠港被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癱瘓。這當頭一棒,打得美國國內主張中立的論調立刻銷聲匿跡。幾個小時後,羅斯福總統向國會發表了戰爭谘文。第二天,美國正式對日宣戰。珍珠港一役,使得全美震驚,在美國160年曆史上,還從沒蒙受過如此奇恥大辱。海軍更覺無地自容,聽著東京英語廣播的牛津腔調:“美國海軍在哪裏呀?”軍隊的首領簡直都要發瘋了。轟炸日本的呼聲日益高漲,有的商人願意出資獎勵第一個去執行任務的人,甚至生產冰箱和剃須刀的工廠也開始生產武器。

 

 

 

美機轟炸東京及返回中國基地路線圖

 

  杜立特在飛機駕駛艙內留影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

 

  “杜立特行動”一個月之後,羅斯福在總統橢圓形辦公室為杜立特授“美國國會最高榮譽勳章”。

  1942年1月22日,在冰天雪地的明尼阿波利斯,氣溫零下30幾度,美國中部航空公司接到了一個特殊的任務:為24架1940年造的B?25B型轟炸機進行改裝,時間隻有4至6個星期。幾乎同時,招募飛行員的工作也在陸軍航空十七大隊中進行。當機械師要求將亂七八糟的參數改為“正常”,結果引得組織者大發雷霆,他命令將飛行器上的什麽無線電發報機之類的全部拆除。這位組織者的名字叫詹姆斯?杜立特。這是一位將拳擊掙來的錢買了摩托車上發動機裝在自製飛機上的天才飛行員,是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老牌優秀飛行員。

  事實上,隻有少數人知道這次行動的計劃。他們中有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上校弗朗西斯?洛夫、上校倫納德?鄧肯、陸軍航空隊上將亨利?阿諾德以及杜立特本人。他們都是敢於“犯上”的人,對於這次密謀的違反常規的作戰方式,一拍即合。他們的行動計劃是:用航空母艦運飛機轟炸日本天皇的老窩??東京。這5位知情人誰也不領導誰,他們在自我約束的同時勇於自我承擔。他們寫30頁的研究報告,連打字工作也不讓別人幹。全部計劃,隻意味著一個意義:冒險。

  原計劃安排:

  4月1日,B?25轟炸機在舊金山裝上“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4月2日,航空母艦“大黃蜂”號離港西行。

  4月8日,另一艘航空母艦“企業號”由珍珠港駛出,於4月13日在東經180度海域與“大黃蜂”號會合,再向西航行。

  4月19日,到達離日本400?500海裏水域。傍晚時分,飛機離艦,轟炸日本。海軍艦隊隨即返回珍珠港。航空隊轟炸後,飛機飛往離海岸70英裏(約112公裏)的中國東南沿海的前線機場降落。首選是衢州機場,早晨到達後,補充燃料,再飛往戰時中國的政府所在地:重慶。

  提前起飛,意味著飛機轟炸東京後隻能墜毀

  請注意上文計劃中的時間應該是4月19日,可是在4月18日這天,天氣十分惡劣,確切的時間是4月18日早上7點44分,“大黃蜂”號發現約9000米外有一隻小船。幾分鍾後,截獲的電報顯示:“0630東京時間,犬吠崎以東650海裏發現敵人航空母艦。日東丸。”事實上,像“日東丸”這樣的小預警艇早已散布在這個海域近600海裏的弧形圈內,隻要有一艘發現美國海軍,日本海軍起碼有15個小時的準備還擊時間。

  這是一個生死關頭,離原計劃起飛點還有150海裏,如果提前,隻能白天轟炸日本,夜裏到達中國,飛行員的生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不提前起飛,那隻有等著日本人來吞食。8點10分,“大黃蜂”號拉響了“進入戰鬥準備”的警報,揚聲器裏傳出急促刺耳的聲音:“B?25全體飛行人員請注意,立即登機!”8點18分,杜立特中校的1號機組第一個起飛。航空母艦在洶湧的波浪裏一上一下,杜立特迎著狂風,開機、滑跑、衝出飛機甲板,飛機幾乎是搖搖晃晃地起飛,掠過艦橋,又險些觸到海麵,再扶搖上升,朝前方飛去……就這樣,80位美國飛行員,16架B?25轟炸機(注:每架飛機有5人,分別是機長、副駕駛、領航員、轟炸手、尾炮手兼機械師)帶著冒險、熱血,朝著使他們國家蒙受恥辱的土地飛去。曆史記住了這一天:這一天,美國人第一次碰了而且轟炸了這塊700年來沒有被別人碰過的土地。

  4月18日中午時分,日本人還在午餐時,日本帝國的大本營??東京被炸,接著,橫濱、名古屋等軍事基地均遭轟炸,日本人還沒搞清楚是怎麽回事,這些雙引擎飛機便向西飛去。使日本感到恥辱的是:這些從日本海域起飛的飛機在3個小時的飛行中,幾乎沒有受到還擊。一位美軍飛行員後來回憶:當我俯衝投彈後,我把飛機拉起來往下看,一枚227千克燃燒彈命中一座鋼鐵廠。當時的情景讓我永生難忘:這座工廠四周的圍牆好像吹散了,建築物隨著氣浪衝向空中,然後落下來,碎片融合在一團黑色和紅色的雲團裏,鋼鐵廠差不多被夷為平地……

  “今天敵人打了勝仗。”一位日本海軍軍官在日記裏寫道。

  可是,為了節省燃料,整個杜立特行動作戰全部采用同一條航線,獨自進入目標,然後轟炸、脫離……最重要的是:提前起飛的16架飛機,多耗了燃料,當轟炸編隊進入中國上空時,多數飛機油料已耗盡。隨著大雨下個不停、天氣越來越惡劣,再加上天色越來越暗等原因,飛行了13個小時的B?25轟炸機編隊已完全打亂。在這種情況下,16架飛機的80名機組人員,根據事先製定的特殊情況處理方案,自行決定棄機跳傘。在黑夜中,隻有一架轟炸機油料不足,隻好到蘇聯符拉迪沃斯克迫降,被蘇聯扣留,5名機組人員在蘇聯境內滯留13個月。其它15架轟炸機飛到中國東南部,因提前起飛,無法與衢州機場取得聯係。機上的75名飛行員,在黑夜中迫降、棄機跳傘,全部降落在中國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64名飛行員被中國百姓營救,整個機隊有51人集中在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1人犧牲在墜毀的飛機內,後來運到衢州安葬。兩個機組10人降落在日軍占領區,2人溺水身亡,8人被俘,送往東京受審,日軍對他們進行嚴刑拷打,但沒有一個人說出他們是從“大黃蜂”號起飛的。這8人中,3人被日軍槍決,1人死於獄中,4人在戰後得以生還。這些數據,是一位名叫鄭偉勇的曆史研究愛好者10餘年來調查中國百姓營救美國飛行員的基礎數據。

  香格裏拉

  確切地說,這次英雄主義冒險行動對日本軍事設施的打擊並不大,但心理的打擊卻是致命的。這次空襲迫使日本把4個陸軍航空兵的戰鬥機布置在本土,使其無法向南太平洋作戰擴張。同時,美國轟炸機空襲東京是美、日中途島之戰的催化劑。轟炸前,日本海軍對下一步是向東攻擊中途島還是向南奪取澳大利亞舉棋不定。這次轟炸使日本軍國主義者看到,必須奪取中途島以提前發現和阻止美國艦隊空襲日本,促使中途島之戰及早開戰。中途島之戰,美國以少勝多,日本以失敗告終;中途島之戰是太平洋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從此,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盟軍開始由防禦轉為進攻;這預示著同盟國的反法西斯鬥爭,必將取得全麵、徹底的勝利!杜立特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其戰略意義非常深遠,杜立特及其轟炸機隊從此成為美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其作戰行動也被載入史冊。

  哈爾西海軍上將曾稱轟炸東京是“曆史上最勇敢的行動。”事後,羅斯福總統被問及B?25起飛基地時,得意洋洋地說:香格裏拉。

衢州人成為“二戰”英雄

  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訪華即在演講中說道:“在其後的兩個世紀中,曆史洪流使我們兩國關係向許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而即使在最動蕩的方向中,我們兩國人民打造深的、甚至有戲劇性的紐帶,比如美國人永遠不會忘記,在‘二戰’期間,美國飛行員在中國上空墜落後,當地人民對他們的款待,中國公民冒著失去一切的危險罩著他們。” 

  第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公民營救美國飛行員行動,就發生在浙閩贛皖四省交界的衢州。“二戰”期間,參與轟炸日本東京的80位美國飛行員中,先後有51位被營救並集中在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和戰地服務團衢州空軍招待所。

  事實上,不光奧巴馬,美國前總統裏根、布什等均在中美關係演講中提及過中國營救美國這批飛行員的事。

  草坪上寫著“歡迎美國誌願飛行員”

  衢州機場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蔣介石曾到過這裏。1938年,衢州機場被航空委員會編為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幾經擴建,衢州機場成為當時中國東部最大的機場。具備大機隊起降、招待外籍機員等功能。這是衢州被選為計劃中的美軍飛機降落點的原因。1942年初,第三戰區下令向衢州所屬及周圍20餘縣征調大木材360萬根、竹子90萬根,用於在衢州、金華等地修建防禦工事。

  為了準確地還原曆史,我市曆史研究愛好者鄭偉勇通過莊月江等聯係上原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技術軍官、曾親自接待過杜立特轟炸隊隊員的錢南欣(1915年出生)。錢南欣不僅幫助鄭偉勇回答了許多關於當年的事情,還告訴鄭偉勇:“沒有曆史的社會就沒有靈魂”。根據錢南欣提供的線索,鄭偉勇幾番周折找到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舊有編製及人數,他又多次跑福建、安徽、江西等地,找到當年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陳又超、狄誌揚站長後代。

  最後,他在福建90多歲的周雋老人處了解到,衢州當時做好迎接美國飛行員的一切準備,當時軍事委員會戰地服務團衢州空軍招待所門前草坪上就寫有“歡迎美國誌願飛行員”的字。鄭偉勇進一步了解到,當時位於衢州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不僅有辦公室、中山室、宿舍及可容納百餘人住宿與餐飲的場所,甚至還準備了西式餐點。因此,16架飛機沒有一架安全著落,隻有一個原因:提前起飛,燃料用罄,沒有與衢州方取得任何聯係。

  美國飛行員曾親手抱了他一下

  這次“曆史上最勇敢的行動”,羅斯福雖然得意洋洋地說:香格裏拉。但總統其實並不得意,因為他知道,4月18日以後,這批墜落的飛行員的命運將牽動整個美國。

  在衢州常山前山塢有一位叫徐開亮的老人,他的外號就叫“美國人”。原因是因為1942年4月,徐開亮的父母帶著他去遂安(現淳安)楓樹嶺鎮走親戚,獲救的一名美國飛行員曾親手抱了他一下,於是,“美國人”這個綽號就跟了他一輩子。是的,參與轟炸東京的美國飛行員此時已進入了中國,進入浙江,進入衢州。

 

 
 

 

 

十二號機組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合影,圖中最高個是機長威廉?鮑爾。

 

 位於柯城區汪村的原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

 

《東京上空30秒》的作者、7號機機長特德?勞森中尉。

 

  現年97歲的錢南欣曾在衢州接待過當年的美軍飛行員。他提供的資料中有1942年美軍飛行員在衢州的簽名。其中唯一的中文簽名(陳又超)在左下角,陳又超當時為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站長。

  他們也是“二戰”的英雄

  2010年6月,曾有一位家住上海楊浦區、名叫任盈盈的老人輾轉寧波、上海、北京三地,最終找到記者,她激動地委托記者將她父親??任超明的名字記下,因為她的父母參與營救了《東京上空30秒》的作者??特德?勞森。

  任盈盈告訴記者,她父親當年是三門縣衛生院院長,母親是護士。1942年4月19日,當地三位漁民用門板抬來一位又冷又餓的病人??7號機機長特德?勞森。她父母給勞森買點心、肉包子,並給勞森包紮傷口,還將他們結婚時唯一的被子給勞森取暖。懂英文的任超明還收到勞森贈給他的一枚胸章作紀念,這枚胸章一直保存至“文革”前。勞森當時還說,等他回國,還要請任超明一家吃糖呢。之後三門縣縣長陳誡來了,他將勞森帶至當時醫療條件最好的臨海恩澤醫局救治,醫生陳慎言和美國同機隊的軍醫懷特給勞森成功實施了截肢手術。後來,美國飛行員去昆明經“駝峰航線”轉道回美國。

  像這樣的營救例子還有許多,但事實上,營救也有些波折。你一定能夠想像,當地人第一次遇到高個子、藍眼睛、不會使用筷子的美國人的神情。所幸的是,這批美國飛行員即使在最偏僻的鄉村也能遇上略懂英文的教員、地方小官或軍政人員。

  在1942年4月18日以後的日子裏,這些樸素的中國山民、漁夫本著最基本的人道主義,用雙肩和人力,一步一顛地從崇山峻嶺中背下那些困乏饑餓的美國飛行員。質樸的農民雖然自己都難以糊口,卻拿出了最珍貴的麵條與雞蛋等來款待飛行員。地方官員竭力組織人力,用肩挑、擔架、轎子、人力、畜力,翻山越嶺,緩慢而艱難地將飛行員匯集在計劃中的降落地??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最後送回美國。

  所有參與營救的中國人,他們也是“二戰”的英雄。

 沒有營救就不算成功  

  “我們千萬要保護他們的安全”

  7年前,在江山清湖湖前村,記者與新華記者何柳等一道采訪了徐訓直老人。徐訓直說了徐明哲的許多事。

  記者至今仍保存著已故的徐明哲的回憶錄。徐明哲在日記裏提到:大約1942年4月18日,二伯的長工徐麻子早晨去湖前村南大塘沿山上挑黃泥,發現一個高個子、穿軍裝的尖鼻子軍人,不會講江山話,咿咿啞啞地指手畫腳,招手相迎。意思大約是叫人不要怕,帶他到村裏去。不久就將他帶至徐氏祠堂,當時祠堂是國民黨七十九師的倉庫。有人以為這個美國飛行員是日本人,想奪下他的槍,把他幹掉。見此情景,一位信耶穌教的婦女周玉杯一溜煙跑到剛從黃埔軍校返鄉奔父喪的徐明哲家裏。徐明哲當時英語懂得很少,但知道他是美國人後,就大聲地說:“美國人是我們的同盟軍,他們是來中國幫助打日本鬼子的,他們千裏迢迢來到中國,是為了打敗日本侵略強盜的。我們千萬要保護他們的安全。誰要是敢動他一根毫毛,我們決不饒恕他。”這時,玉杯嫂捧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麵條來叫美國人吃,可美國人遲遲不敢動手。徐明哲於是拿起筷子夾起一點麵條吃給他看,他放心了,就拿起筷子來吃,可就是夾不起麵條來,很長時間總算吃完了。這位飛行員從上衣口袋裏摸出一塊黃燦燦的錢幣要給周玉杯,周不要。大家一起叫美國人放起來,並說我們不能收他錢的。徐明哲日記裏還提到:“之後,我們把他送到清湖鄉政府,同行的有徐訓直、徐樹元等,一路上看熱鬧的人可真不少,據說後來經江山縣政府送到衢州專署去了,以後的事我就不知道了。當時我的心情隻有越快越好,把可愛的盟軍??美國飛行員安全送給政府,不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徐明哲回憶錄

 

  

徐明哲遺像

 

  

1942年的墊付收據。

  村民自發的救助行為

  在江山市長台鎮賀陳村,徐遐林、夏世英夫婦曾說:“那年4月19日,一大早打開門,看到有個大鼻子、高個子、穿紅衣服、帶著槍的‘怪人’倚在牆邊,我們都以為他是日本人。但他笑嘻嘻的,一點也不讓人害怕,我們就給他吃的。吃過早飯,村裏派人把他送到長台鎮公所。”據《長台鎮誌》載:1942年,賀陳村的農民徐德茂去菜園,首先發現了兩位怪人,約20餘歲,腰間皮帶上掛著一支短槍,手背流著一絲絲鮮血。徐德茂後用稀飯、麵條招待他倆,他們不吃,唯對煮熟的雞蛋大口大口吞下。長台的村民曾撿到軍用地圖、打火機及降落傘等。後經小學教員薑文銘用英語作友好通話後,兩位美國人將帽子脫下,抖動向眾人致敬。在長台鎮公所,鎮長以為他是日本人。當時遷往長台的縣立初中校長周仁貴懂英語,知道他們是美國飛行員後,雇人力車將兩名美國飛行員專程送至江山縣政府。

  在江山檔案館至今仍保存著清湖、長台民眾護送美國飛行員的轎資、人力車費收據等。

  救助是“杜立特行動”的一部分

  衢州人民的救助行動,是整個“杜立特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降落在江山的美國飛行員不久均被送至江山縣城。縣政府與衢州專署取得聯係後,集中送到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再從這兒轉移到重慶、桂林後回美國。如果沒有營救,曆史上的轟炸東京不能算完全成功。

  -鏈接

  日寇瘋狂報複:衢州最疼痛的傷口

  東京上空30秒,在軍事上給日本造成的損失並不大,但給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軍閥以沉重的打擊。然而,這次行動也使日本侵略軍看到了浙贛鐵路及沿線軍事設施的重要性;中國民眾的救護行動也激怒了日軍,導致了日軍的血腥報複。1942年4月30日,日本大本營正式下達“大陸命第621號”,明確浙贛戰役的主要目的是“摧毀其主要航空基地,粉碎敵(指美國)利用該地區以轟炸帝國本土的企圖。”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的《中國派遣軍》裏明確指出:“根據全麵形勢,必須立即摧毀浙江機場群。”1942年5月至8月,日軍集中9個師團以上的兵力,對浙江、江西兩省發動了浙贛戰役,其目的,就是要奪取浙贛鐵路運輸線,破壞沿線的衢州、麗水、上饒等機場。在曆時3個月的戰役中,國民黨軍隊喪師失地,衢州機場被徹底破壞。1942年的《東南日報》說:“衢縣敵潰退後,在城內外大肆縱火,城外民房盡成瓦礫。”日本軍國主義者在衢州製造的災難,其宰割之酷、詐暴之厲、毒害之烈,罄竹難書。

  徐明哲日記的最後一頁這樣寫著:“事實在4月19日那天,我縣已人心惶惶。五月初六(農曆)淩晨,萬惡的日本鬼子攻占了我村,殺人、放火、奸淫、掠奪,美國東京上空30秒的偉大成功,招致了日本強盜以奪取衢州機場為目標的大舉侵犯。五月初,江山淪陷,衢州機場被占領。初六淩晨,日寇一個連隊步兵包圍了我的村落??湖前村,殺戮了無辜農民數十人,燒毀民房數十幢。徐訓直的父親徐天初就是這天被殺的,我的父親被打得頭破血流,徐保成一家被殺害了三個兄弟,徐沛雨被指認為中國兵而推落糞坑後用刺刀戳殺,徐毓田被剝光衣服用火燒烙而死……”

  江山檔案館收藏的一份資料載:江山三地共有27人因為參與營救美飛行員行動而被日軍報複性殺害,816間房屋被燒毀,財產焚燒、倒塌損失時幣409000元;湖前村被燒毀房屋456間,下陳村被燒毀房屋360間……

  在江山檔案館,另有一份當年五月二十一日的浙江省政府電文:

  “美國駐華陸軍武官出查上年轟炸東京之美機在華降落,當地居民幫助飛行員脫險。……由此而造成損失請核準上報。”

  還另有民國三十二年江山縣長程運啟簽發的令文:

  “係奉浙江省政府三十二年辰豔華電開:‘蘇密準軍令部電,據美國駐華陸軍武官雲,希查照,撿(限)一星期內譯報為要’等因;奉此,查上年曾有美國飛行員三人(東積尾未統計在內)降落在本縣,遇救脫險,該處居民有無因此遭受敵寇屠殺,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該鎮鄉長遵照,務於三日內查明詳細具複,以憑核轉。此令

  縣長:程運啟啟

  民國三十二年六月三日”

  令文下達後,清湖、長台兩鎮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一份《江山縣美機降落地居民被敵殘殺暨房屋財產損失表》,詳細描繪了美機降落的具體位置,訴說了美機降落地居民,被日軍燒、殺的血腥場麵。

  更為慘痛的是,侵華日軍在衢州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細菌戰,衢州沿浙贛線的各縣城鄉居民區相繼暴發流行鼠疫、霍亂、傷寒、炭疽等傳染病。衢州病死於鼠疫的就有2000多人。先後患過傳染病的達30萬人以上,病死5萬人以上。衢州是當時全國受日軍細菌戰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衢麗上空墜落折翼鳥

  5人機組4人獲救

  美國珍珠港被日本偷襲的第二天,美國正式對日宣戰。之後,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老牌優秀飛行員詹姆斯?杜立特(JamesH?Doolit-tle)組織了一次轟炸東京的行動。他們用航空母艦運載了16架B?25轟炸機執行任務,由於被日軍預警艇發現,被迫提前起飛。而提前起飛,意味著轟炸日本東京後,16架飛機和80位機組成員將無法成功在中國降落。果然,他們成功地轟炸了日本東京後,隻能在中國的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交界處棄機跳傘。80位飛行員先後有64人獲得中國民眾的營救。而本文主要說的是3號機副駕駛傑克?曼奇的故事。

  3號機由5人組成,分別是機長羅伯特?格雷、副駕駛傑克?曼奇、領航員查爾斯?奧紮克、尾炮手兼機械師利蘭?法克特、投彈手阿登?瓊斯。尾炮手兼機械師利蘭?法克特犧牲在墜毀的飛機內,其餘4人均被衢州、麗水兩地的百姓營救。

 
 

  被曼奇稱為隻有5英尺的小個子毛繼富當年卻能背著曼奇快步如飛。圖為約翰三訪浙西時的留影,胸前拿著的就是毛繼富保存了50多年的B?25飛機殘骸。

 

  

3號機組人員在“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合影。 圖中個子最高的是副駕駛傑克?曼奇。

  小個子背起大個子

  2010年8月、2011年5月,記者與鄭偉勇、毛洪章、毛兮寧等幾次來到衢州江山雙溪口鄉東積尾村和麗水遂昌北洋村深入采訪。在北洋村支書黃忠法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當年飛機的墜毀點??北洋村西北的大塢尾山坳。據村民黃春林(1922年出生)說,飛機墜毀後的第二天,就有幾千人上山看。大約在飛機的前半部分,村民們發現了犧牲的一名飛行員,由黃賢玉(已故)等人背出,後由傑克?曼奇根據皮夾上的徽章斷定是利蘭?法克特。村人怕夜裏有野獸,還派人在山上守屍,後由遂昌柘岱口鄉鄉長李祖富買了上等棺材予以殮厝,由村民運至烏溪江上遊周公口,用木船順流而下運交至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並葬在衢州汪村。

  上山看的幾千人中,有的撿到一些飛機殘骸,還有的撿到毛衣及雪茄、香煙。後由於政府要查,他們將撿來的東西都埋在土裏。黃忠法說,當時有兩個發動機放在村裏,一直至上世紀60年代才由縣農機站收去。在村民家裏,記者還見到了一個當年轟炸機上的零件。

  3號機墜毀在麗水遂昌北洋村西北,而副駕駛傑克?曼奇降落在衢州江山東積尾村北部大仁坑的烏鷹岩底(音)。據《東京上空30秒》、《第一批英雄》等書記載:3號機副駕駛傑克?曼奇跳傘後,降落傘掛在一棵鬆樹上,身體被繩索纏住。“四周都是雲霧繚繞,頭頂蛋黃般的太陽也非常漂亮。所以我想,我肯定是同聖彼得在一起。但是我不可能和聖彼得在一起,不可能。我隻有那麽一種感覺。那麽我到底在哪裏?”曼奇的外號叫“矮子”,事實上是因為他太高大了。中國人發現了他,比劃著帶領他下山。曼奇回憶道:“我太累了,每走100碼就要歇一歇。一個身高5英尺4英寸的中國人主動要求背我,我朝他笑笑,搖了搖頭,因為我覺得自己對他來說可能有點沉。他一再要求,我隻好遵命了,他快步如飛,上山下山如履平地,好像根本沒有背著我一樣。黃昏時分,我們來到他們的村莊,我感到有些尷尬,畢竟我是個飛行員,現在卻讓人背著。我用手輕輕敲了敲他的腦袋,意思是說我自己可以走,心中暗下決心:哪怕是走上整個晚上,我也要自己走進這個村子,決不會讓這個5英尺的小個子背我進去。”

 

美軍飛行員墜落在江山東積尾村。

 

3號機墜毀在遂昌北洋村西北的大塢尾山。

 

 

B?25飛機殘骸。

  一次難忘的握手

  這個被曼奇回憶中說是5英尺的小個子就是10年前去世的毛繼富。據毛繼富的堂兄弟毛繼坤和毛繼富兒子毛洪全等人回憶,大約1942年4月20日左右,東積尾獵戶劉豬毛在村北大仁坑的烏鷹岩底(音)發現了一個黃頭發、藍眼睛、穿紅黃衣服的高個子,嚇得掉頭就跑。當時保長曾高陽叫上時年24歲的村民毛繼富等人,拿著砍刀上山。那人見了武器,便示意不要動武。他的雙手已被茅草、荊棘刺劃得滿是傷痕。大家便要帶他回村,後來他實在走不動了,便由毛繼富背著走。到了毛繼富家,給他吃米飯,他不吃,燉了雞蛋,也不吃,也不會用筷子。看了別人示範,才喝了點湯。他吃紅色條狀的東西,還讓大家嚐,吃的人都說有藥味。他說的話大家聽不懂,寫的字彎彎曲曲,但會說“重慶”,拿著指南針朝西北方向指指,夜裏坐著過夜。事實上,降落傘還被衝洗過放在毛洪章家的老屋前的墳場上晾曬過。第二天,毛繼富、毛繼達和村裏的幾個人便將他送去了遂昌北洋。

  曼奇在回憶錄中還講到一個細節:“那個農民撿起一根木棍,開始在泥土地麵上畫起來。他先畫了一幅太陽旗,指著它。我不知道他想知道我們轟炸日本,還是想知道我是不是日本人。我想可能是後者,就指著自己的大鼻子,把太陽旗抹去。中國人笑笑,然後拿出一個從報紙上剪下的英國布倫海姆飛機,指著國徽,我又搖搖頭。他又拿出一份大約4年前的《星期六郵報》,上麵有羅斯福總統的照片,我咧嘴笑了,指了指羅斯福,又指了指自己。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屋裏的人都開懷笑起來,然後我們握了握手。”

  毛繼達老人回憶說:“第二天,就聽說有一架飛機撞到遂昌縣北洋村山塢裏。我們趕去看,機艙內有個死去的飛行員。許多人撿了殘片回來,我也撿了幾塊回來。”當年10多歲的毛繼達把撿回的殘片一直保存著,沒舍得丟掉。直到1990年,市裏因市誌研究的需要,他爽快地捐了,此物後來收藏於江山檔案館,曾出國參展過。

  中國鄉民的熾熱情感

  衢州、麗水兩地人民的救助行動,是整個“杜立特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降落的飛行員先後有51人集中在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再從這兒轉移到重慶、桂林後回美國。在拯救過美國大兵的那些村、那些路上,綴滿了中國鄉民的熾熱情感。

美分硬幣成為紀念章  

  70年前,江山市張村鄉田青蓬村小南坑口自然村的廖明發還是個7歲的孩子,那天,家裏來了個說話別人聽不懂的“怪人”,住了幾天後,便被父親送走了。

  被救的“怪人”查爾斯?奧紮克贈與廖明發父親廖詩原的一枚硬幣。而同村的廖賴法(參與營救的廖詩清兒子)手中,亦有一枚一美分硬幣。一直以來,山民都把這兩枚一美分硬幣叫做“紀念章”。

  鵝卵石鋪成的天井裏,泛綠的石頭述說著時光的滄桑。廖明發坐在天井旁,細細端詳著手心裏的一美分硬幣,他的思緒跨過太平洋,飛到了大洋彼岸……

 

 

 

 這枚1美分“紀念章”,廖明發珍藏了70年。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的抬轎收據。

 

  

4月10日廖明發說:“我當時隻有7歲,奧紮克就住在我家的這個房間。”

  家裏突然來了“怪人”

  1942年4月21日,天氣晴朗,廖明發的父親廖詩原一大早就上山砍柴了,廖明發和地方上的5個孩子一起在家中下堂的私塾裏讀《三字經》。“山上有人摔傷了,我拿躺椅把他抬回來。”9點多,廖詩原急匆匆地跑回家,背起家門口的一把竹製躺椅,掉頭就往山上跑。

  過了一段時間,廖詩原、廖詩清和廖詩榮抬著一個棕紅色頭發、高鼻子、藍眼睛的“怪人”走了進來。這人滿臉是血,把廖明發和同學們嚇了一跳,大家不敢往前走,紛紛站在原地偷偷地看。“小心點,放穩了。”廖詩原說道,“蘭花,趕緊打水來,給這人洗洗。”

  周蘭花是廖明發的母親,見家裏來了病號,連忙從臥房取來一條新布,開始檢查傷勢。大家脫下“怪人”的衣服,隻見他滿身是劃破的傷痕和刺頭,顯然是掉進山上的荊棘叢裏了。最嚴重的是右腿,被劃出了一道1尺長的口子,半條腿腫了起來,骨頭都露出來了。每移動一下,“怪人”就發出一陣尖叫,可他說的話沒人聽得懂,大家隻能盡量動作輕一些。

  周蘭花一邊用針挑著紮進肉裏的刺,一邊從頭到腳一點點地清洗,才擦拭了一遍,一桶水就染紅了。看到“怪人”的傷勢不輕,廖詩原決定去山上采些草藥,讓他恢複得快一些。

  吃住都受到了“優待”

  這個“怪人”叫查爾斯?奧紮克。從跳傘到現在,奧紮克已經在山裏呆了2天,此時的他又餓又累,早已精疲力竭。廖詩原給奧紮克換上自己的衣服後,又讓村民把他扶到床上,隨後囑咐妻子弄些吃的,這才去采藥。周蘭花顯然不知道麵前這位“怪人”的身份,但這人看起來不像壞人,她走進廚房摸出了3隻雞蛋,打了碗雞蛋湯,這是家裏最營養的食物了。

  端到奧紮克麵前後,奧紮克拿起筷子搖了搖頭,周蘭花明白他不會用筷子,就拿了一個勺子給他。可是奧紮克盯著碗裏的食物依然無動於衷,周蘭花猜出了他的心思,她端起碗喝了一口,示意食物是安全的,又端了過去。這時,奧紮克才放鬆了警惕,大口地吃了起來。廖明發躲在房門口,看著碗裏的雞蛋直流口水,平時隻有過年他才能吃到這些。

  采回草藥已是下午,廖詩原為奧紮克進行了包紮,讓他臥床休息。為了給奧紮克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他告誡妻子和孩子沒事不要進房打擾。讓廖明發奇怪的是,每次吃飯,媽媽總給“怪人”單獨做一份,大家吃的是玉米糊,可“怪人”吃的卻是難得吃到的紅米飯。

  廖詩原還把自己的粗洋布褲子給這個外國人穿,可這褲子對他來說太小了。

  臨別贈與兩枚美分硬幣

  白天廖詩原就讓這個外國人躺在堂前的竹躺椅上曬太陽,當陽光隨著時間移動時,村民們又幫助他移動竹躺椅,讓他總能曬到太陽,晚上讓這個外國人單獨睡在廖詩清房間內。

  第二天早晨,廖詩原攙扶著奧紮克坐在天井邊透氣。廖明發坐在不遠的課桌上讀書,下課時,他和幾個同學就過去和奧紮克打招呼,奧紮克總是友好地朝他們笑一笑,說上幾句誰也聽不懂的話。午飯後,廖詩原便把奧紮克扶上床,讓他好好養傷。後來,廖明發聽父親說起“怪人”是美國人,他更加好奇了,總是盯著對方的藍眼睛看。再後來,縣政府派了一位江山中學懂英語的女教師到小南坑口村接這位飛行員到衢州,同來的還有3位長台鎮公所的保丁,其中一位大家叫他“邱班長”,他們來時都穿黃軍裝,沒有槍。

  1942年4月23日左右,廖詩原組織人員用竹竿和竹躺椅紮成一個轎子。細心的周蘭花還在躺椅上鋪上床單,用被單搭成了轎子頂,為這位美國飛行員遮陽。臨走前,查爾斯?奧紮克很感激,他和廖詩原夫婦一一擁抱告別,為了表示謝意,奧紮克從褲袋中拿出僅有的兩枚硬幣分別送給廖詩原和廖詩清,還不忘拉拉廖明發的手。他知道,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麵。

  廖詩原與村民把這位美國飛行員抬著送往長台鎮公所。翻山越嶺,山路難行,他們從小南坑口到長台鎮花了整整一天時間。

  奧紮克:永不忘記的往事

  2009年、2011年、2012年,市外事辦工作人員、鄭偉勇及記者幾次進村采訪。村民廖萬富當年隻有十來歲,他一眼認出了“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3號機合影中的查爾斯?奧紮克。

  鄭偉勇曾把采訪的許多史實寫信告訴奧紮克,奧紮克確認廖詩原救的美國飛行員就是他本人。可由於身體虛弱,便委托其女蘇姍娜寫來感謝信:“父親讓我回複你的來信,並且感謝你以及所有還記得他的人,也很感謝你寄來照片。父親確定他就是當時廖先生和村裏人所幫助的那個人。這些照片使我父親回憶起許多往事,他讓我轉達他對廖先生及家人的謝意。我父親看到你寄來的照片非常高興,會記住村裏人們的善良仁慈、好善樂施。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很少跟我們分享他的經曆。這些照片讓我們意識到父親曾經曆過什麽,也讓我們了解到在那些日子裏是誰給予了他同情和關心……”

  蘇姍娜信中還說:“我父親對廖先生讚不絕口,並懷著感恩之心、愉悅之情記住他曾得到的幫助。他將你們牢記於心,多次提醒我給你們回信。他永遠不會忘記曾得到的慷慨幫助。”

  江山市檔案館仍保存著當年江山民眾救助美國飛行員的原始檔案。其中有一張江山縣營救友機降落飛行員出力人員事實清冊。上麵記錄著長台鎮第7保保長廖詩原、第6保保長廖榮根曾營救過美國飛行員。還有一張民國三十一年5月23日在田青蓬寫的收條,上麵寫著:“今領到長台鎮公所代發由田青蓬至長台扛送美籍飛行員轎資國幣叁拾元正,此據。扛轎夫:陳明高、周柏日”。

  永遠的“紀念章”

  解開一層層包裹,廖明發和廖賴法小心地拿出他們珍藏多年的兩枚“紀念章”給我們看。經過仔細?認,原來這兩枚一美分的硬幣分別發行於1909年和1937年,上麵印著美國總統林肯的頭像。山民不知道這是美分硬幣,他們一直把這當作“紀念章”珍藏。

  與硬幣包在一起的是他們能收集到的一些杜立特行動與中國人民友好往來的資料。他們收藏的不僅是一美分硬幣,而是廖詩原等村民救助杜立特隊員的實物證明,是他們父輩參與同盟國作戰的紀念。在他們心中,這是永遠的“紀念章”。

  新中國成立後,廖詩原和兒子廖明發多次講起當年救美國人的事。之後也有人來村裏調查過,但因為擔心會引來麻煩,家中誰都不敢提起。1996年,政府工作人員又上門問起這事,廖詩原這才拿出了那枚保存完好的一美分硬幣。“父親和奧紮克的年紀差不多,在有生之年和老朋友見個麵,是他埋藏心底多年的願望。”廖明發說。但可惜的是,2010年10月9日,查爾斯?奧紮克去世了。

  此次赴美參加“杜立特行動70周年”紀念活動,廖明發把這枚硬幣帶到了美國,這不僅是朋友間的紀念,更是中美友誼的見證。

鄭偉勇追尋遠去記憶

  10多年來,中國銀行衢州分行的鄭偉勇先生一直利用業餘時間研究整個杜立特行動。而促使他進一步了解整個杜立特行動還基於一點:幾乎所有的資料都顯示:杜立特把衢州機場作為返回基地,可是機場方麵沒有任何準備。

  為了還原那段曆史,鄭偉勇嚴謹地尋訪、考證與梳理,積累了300多萬字關於杜立特行動的史實資料與1000多張圖片。2011年,總共80人的杜立特行動成員現僅有5人活著,他們聯合簽名並委托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網站站長托德?喬伊斯對鄭偉勇的研究工作表示感謝。

  4月16日,鄭偉勇受邀赴美參加“杜立特行動70周年”紀念活動。

 

 

 

 夜深了,鄭偉勇還在整理關於杜立特行動的資料。

 

  

洞口刻字:"FITZHUGH,RADNEY"

 

  

鄭偉勇采訪過的古根海,他指出了當年法克特的墓地。

 

法克特墓碑上刻著航空兵的飛翼標誌

  20多次赴汪村十三總站考察

  位於衢州汪村的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是研究“杜立特行動”與衢州關聯的重要實物依據,鄭偉勇曾20多次到這裏實地考察。

  2008年春天,鄭偉勇又來到已經荒廢了的衢州航空站辦公處考察,在荒草叢中找到了一個人工開鑿的山洞。根據石洞右側的造像,估計最初是明代成化年間的采石場,後挪為他用。鄭偉勇驚奇地發現,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石頭防空餐廳”背景,與美國朋友贈給他的“獲救美國飛行員合影”照片的背景完全一樣。原來,當年曾拍下這張著名照片的地點就是在這裏。

  而且,鄭偉勇在山洞的洞口找到了二行刻字,“FITZHUGH,RADNEY”,這正是2號機中的副駕駛員威廉?菲茲夫中尉(WilliamN?Fitzhugh)和機槍手道格拉斯?雷德尼下士(DouglasV?Radney)的姓。他們當年曾到過這兒。

  鄭偉勇經過多次考察,證實在杜立特機隊轟炸日本之後,有51位轟炸機隊隊員被集中到衢州,經過衢州轉移到重慶、昆明。

  尋找犧牲飛行員法克特墓地

  參與轟炸東京的3號機組,其中駕駛員羅伯特?格雷、副駕駛傑克?曼奇、領航員查爾斯?奧紮克、投彈手阿登?瓊斯,他們跳傘落地後均得到了中國民眾的救助,輾轉送到了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可機械師兼尾炮手利蘭?法克特卻是整個杜立特行動中犧牲的第一位飛行員,犧牲時隻有21歲。因為參加了這一偉大行動,鼓舞了正在艱苦抗戰的中國軍民,法克特也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尊重。

  法克特犧牲後,美軍為他追授了飛行優異十字勳章和紫心勳章。中國國民政府為他追授了雲麾勳章。

  資料顯示,飛機殘骸中的法克特的降落傘還保持著折疊模樣,或許他根本沒有打開降落傘,也有見證人說是被一大堆飛機殘骸壓擠在機艙內而犧牲的。當地的農民為了防止野獸還派人守護法克特的屍體,後由遂昌柘岱口鄉鄉長李祖富買了上等棺材予以殮厝,由村民運至烏溪江上遊周公口,用木船順流而下運交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

  根據杜立特的回憶,杜立特一行於1942年4月26日到衢州汪村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4月27日杜立特離開衢州前往上饒,拜訪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最後經重慶回國。杜立特離開衢州前,曾給蘭溪的傳教士伯奇2000元中國幣,請他為法克特買塊墓地。因此,鄭偉勇斷定法克特的墓當在衢州。後來,鄭偉勇在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網站上查到,法克特遺體現在被安葬在美國普裏茅斯,是從中國衢州空軍基地門口WangTsun遷葬過來的。

  WangTsun?這不是汪村的英語音譯嗎?而且,汪村正是當年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所在地。法克特當年是否就安葬在這裏?

  以後,鄭偉勇十多次進汪村采訪,在古根海、汪文陽等老人的幫助下,鄭偉勇全麵了解了當時安葬法克特的所有細節,包括下葬、遷葬的時間、墓地的位置、型製,參與安葬與遷葬人員的名單等。

  法克特的遺骨後運到美國。美國1947年9月8日出版的《時代周刊》這樣寫道:它(法克特在中國的墳墓)看起來像任何其它的中國墓穴一樣,在傾斜的山坡上,一塊又小又平整的墓碑在俯看著汪村這個上海西南450英裏的村莊,墓碑上刻著航空兵的飛翼標誌。在墓碑之下,美國軍人墓穴登記處的工作人員發現了法克特的遺體。他們把法克特的遺體帶到上海,帶到在愛荷華州等候和期待中的法克特的親人手中。美國軍人墓穴登記處在中國的負責人查爾斯?F?克尼上校說:“最後的杜立特奇襲隊員回家了。”

  法克特最終於1949年4月27日安葬在美國愛荷華州普裏茅斯波希米亞人墓地,他的葬禮舉行得十分隆重,當年最負盛名的美國重要人物都來參加了。

  法克特在中國的墓地找到了,鄭偉勇將曆史中缺失的一環聯接上了。

  想出本關於杜立特行動的書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為了梳理出轟炸東京的16架飛機的墜毀點、80名飛行員的降落點,以及所有參與營救美國飛行員的中國人名單,鄭偉勇10多年來驅車四省,輾轉萬裏,他幾乎放棄了每一個休息日。也不知多少次,鄭偉勇在山中隻吃點幹糧,喝點山澗水即熬過一天。2008年,記者就是與鄭偉勇一道在江西偏僻的山坳裏度過中秋的。

  鄭偉勇訪問很細,村裏幾乎所有80歲以上的老人他都要采訪一下。他告訴記者,也隻有80歲以上的老人才知道當年的實情,如果現在再不訪問,再過些年,就沒有人知道了。到那時,誰來告訴我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鄭偉勇還通過各種途徑買了《轟炸東京》、《第一批英雄》、《東京上空30秒》、《杜立特降落天目記》等,他從找得到的縣文史資料中梳理出線索就直奔現場。此外,鄭偉勇還搜集有B?25飛機殘片、美國飛行員胸章等。

  鄭偉勇曾與12號機長威廉?鮑爾和3號機領航員查爾斯?奧紮克保持聯係,可惜兩位分別於2011年1月10日和2010年10月9日去世。而部分美國飛行員的子女一直與鄭偉勇保持通信。

  2011年,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網站站長托德?喬伊斯(他的父親是理查德?阿特凱爾特?喬伊斯(已故),是1942年轟炸東京的杜立特行動成員、10號機的機長)給鄭偉勇寄來紀念杜立特行動69周年的禮物,感謝信上有最後的杜立特行動成員聯合簽名。

  鄭偉勇告訴記者,他想出一本關於杜立特行動的書,獻給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戰場上英勇戰鬥的美國朋友,獻給為營救、掩護、轉移美國飛行員的中國人。

跨越時空情係友誼橋

  薑寧馨: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記憶

  最近,市老科協會長薑寧馨那兒來了一撥撥的客人,全是奔著杜立特行動的史料而來的。

  薑寧馨告訴記者,從2011年下半年起,市老科協的王傳心等人就著手開始收集、整理資料,製作網站,點擊率近兩萬次。為什麽會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他說:“首先此事關係到抗戰、‘二戰’太平洋戰役的四次大戰。日本偷襲珍珠港讓美國蒙受奇恥大辱,因此美國決定報複日本,而有了杜立特行動,機隊轟炸了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地,鼓舞了盟軍的士氣,為中途島戰役的轉折性勝利奠定了基礎。因為飛機計劃到衢州降落,大多數獲救飛行員在衢州集中再經輾轉送到美國,所以日本人把衢州當作眼中釘、肉中刺,為報複幫助美國的中國百姓,日寇對浙贛沿線實行‘三光’政策,被害軍民23萬以上,僅次於南京大屠殺。70年前的悲壯史實驚心動魄,我們這代人有責任收集、保存曆史,搶救史料,保護遺址,把真相告訴大眾,告訴下一代,讓中美友誼之花常開。”薑寧馨認為自己身為衢州人有一份使命感,為了收集史料,他單是汪村的“石頭餐廳”就去了五趟,很多史料都是十多年前在外地購買而來的。

  “一個城市不能沒有記憶,我們做的就是為衢州保留這份珍貴的記憶。”薑寧馨說。

 

  

薑寧馨與鄭偉勇在汪村考察合影

 

莊月江在十三總站

 

張玉恢油畫

 

毛蘆蘆

  莊月江:關注杜立特行動26載

  要說到衢州最早研究杜立特行動的,當屬衢州日報社原副總編莊月江先生了。他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獲悉美國飛行員在衢州獲救這件事情後,就一直關注著。

  “當時關於衢州機場為什麽不開放,民間流傳的說法是因為下大雨。我有些懷疑,因為一般來說,飛機是可以全天候飛行的,既然能飛,就能降落。”既存疑,莊月江就多方留意這方麵的信息。

  1995年,在市政協會議上,莊月江認識了從台灣回衢州定居的原中國農民銀行衢縣支行辦事處主任戴銘允先生。他向戴先生打聽1942年4月18日晚上衢州機場關閉的事情。戴先生告訴他,那天晚上是下雨,雨不大,有警報聲,也有飛機聲,但這飛機聲不同於日本蚊式飛機的聲音,而且日本飛機晚上一般不出動。翌日,才知道是美國飛機。這些飛機轟炸東京返航,原計劃19日晨飛抵衢州機場加油,由於轟炸東京的行動提前了幾小時,故飛抵衢州上空的時間也提前了,造成飛機燃油用盡而墜機。機場指揮官接到的命令是19日晨開放機場。戴先生說,他與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站長陳又超少校是好友。事發後,陳少校向他講起過,說當時機場官兵憑經驗判斷不是日本飛機,但沒有重慶最高指揮部命令,即使知道是美國飛機,也不敢擅自開放機場。

  美國飛機墜毀的原因弄清楚後,莊月江給《衢州日報》和《聯誼報》分別寫了文章,糾正人們傳說中的因大雨而不開放機場的說法。

  2002年,台灣《浙江月刊》發表了莊月江撰寫的《關於衢州抗戰》一文,其中提及杜立特行動。不久,他收到台北一位名叫錢南欣的老先生的來信,自我介紹他曾是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負責場站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並參與了接待獲救美軍飛行員的全過程。他還寄給莊月江他寫於1942年的《美國空軍B?25轟炸東京後回航迫降衢州機場紀實》,給莊月江研究“杜立特行動”提供了諸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莊月江認為,“杜立特行動”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大事,也是“二戰”中的大事,更是衢州抗戰史上的大事,見證了中美兩國軍民的無私友誼。作為事件發生地之一的衢州,至今還有一些曆史遺存。我市有關職能部門應當重視這一珍貴的曆史遺存,給後人留下一些“物質文化遺產”。假若等到位於汪村的原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的遺跡全部毀滅後再來“開發”,為時晚矣。

  張玉恢:希望辦杜立特行動油畫展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楊繼洲傳人”張玉恢隻是一位老中醫。但其實他也是一位民間的油畫熱愛者。在他不大的工作室裏依舊整齊地擺放著作畫工具與畫作。然而近期他的油畫內容不是三衢大地的山水風光,而是70年前中國百姓營救美國大兵的故事。原來自從2001年搜集到一冊名為《曆史的回憶》的史料書籍後,他便對這段曆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驚心動魄的曆史就在我們身邊。”

  趁著閑暇,張玉恢一邊研究史料,一邊構思將每個感人場景用油畫記錄下來,“2005年正式動筆的,都是按照史料裏描述的去畫的。”到今年3月,他一共完成了12幅作品,描繪了江山、遂昌、臨安、象山等地百姓營救飛行員的感人畫麵與中美兩國人民友好相聚的場景。“有一幅現在在衢州細菌戰紀念館裏展覽。”

  目前張玉恢最大的願望是舉辦一場杜立特行動70周年紀念的油畫展,“我們應該主動宣傳。美國曆任總統裏根、布什與奧巴馬都高度稱讚了杜立特行動以及中國人民營救的事跡,而且美國的每年都有紀念活動,我們怎麽能落後呢?”

  毛蘆蘆:創作兒童小說紀念杜立特行動

  對於這段70年前的曆史回憶,我市的文藝工作者在以不同的方式行動著。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毛蘆蘆在多年前獲知這段曆史後頗受觸動,她說:“這是一件影響曆史的大事,裏麵無處不折射著衢州人民的‘善’,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於是,以這段曆史為背景創作一部兒童小說的念頭開始縈繞在她心頭。

  在2009年,她勾勒了小說的梗概與框架,並創作了開頭。“故事講的是一對深山裏的兄妹,在田裏偶遇了紅發綠眼的怪人,以及懸崖樹梢上掛著的黃發藍眼怪人,於是通知了大人。村人在得知他們是轟炸日本的美國英雄後竭盡全力相救,並護送他們前往衢州。我已經構思好每個章節的內容了。”然而因為種種原因,她的創作被暫時擱置了。到了今年正好是杜立特行動70周年,毛蘆蘆開始聯係有意向的出版社,“有一家已經在談了,但有些細節可能需要更改。我也想這部小說快點與孩子們見麵,大概要等到明年春天吧。”至於小說的名字,毛蘆蘆還在《拯救飛鳥》與《拯救折翼飛鳥》間斟酌。

  友誼之花

  1990年9月,杜立特的朋友、原美國西北航空公司副總裁穆恩等6人考察團,先後到安徽、浙江等地考察訪問。考察團至衢州,贈送衢州紀念牌一塊。此章牌長約20厘米,寬約15厘米,厚約1.2厘米,正麵銅板上嵌有圖形五角星航空標誌,中心有中文“多謝”兩字,周圍有44名幸存者的簽名。

  1991年,95歲的杜立特在一封給中國人的信中寫道:“在我和轟炸機隊的飛行員棄機降落在中國大陸後,中國民眾以巨大的勇氣營救了我們,想方設法保護我們。我衷心地期望我們的年輕一代永遠不忘記美中兩國人民在二次大戰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共同努力,不讓戰爭悲劇重演。”

  自199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批準衢州市與雷德溫市建立友好交流關係以來,雙方已有22批168人次互訪,並實施了12輪互派老師、4輪互派藝術家的交流項目,在文化、教育、藝術等領域的交流取得了可喜成績。雷德溫來衢的教師先後有4人獲“西湖友誼獎”。衢州亦有10人獲“雷德溫榮譽市民”。衢州與雷德溫的交流被譽為“對美交流的典範”。

  衢州人民救助美國飛行員的事跡雖然早已成為過去,然而,由此升華起的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將不斷延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