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途徑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朱岩
(本次調研的主要策劃者和報告編寫者)
《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途徑——中國百家企業CEO調查報告》白皮書(以下簡稱《中國百家企業CEO調查報告》)是在用友公司的支持下,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計世資訊公司曆時4個月完成的。
2008年11月份,我們開始對100多位CEO調查和訪談,為了充分保證分析結果的科學性,課題組在項目開始之初就設計了一個包含16個大問題的調查問卷和相應的訪談提綱,並且擬定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調查和訪談結果進行分析。為了保證分析結果的科學性,我們對樣本的選擇也做了充分的考慮,力圖對各行業、規模、性質的企業都有所覆蓋。截至2009年3月,課題組收到問卷100餘份,直接走訪的企業超過30家。
回顧這個調研過程,在和企業接觸中我們的最大體會就是:中國企業並沒有在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沉迷,而是在主動尋找出路,不斷探索轉型升級的新途徑。與此同時,他們也迫切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幫助他們借鑒、尋找轉型升級的途徑,並對我們所做的調查報告寄予了很大希望。
最終完成的《中國百家企業CEO調查報告》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中國企業麵臨的六個問題、已經做了轉型升級的企業普遍采用的六條轉型升級路徑、重塑企業基本麵,分別對企業內外問題和現狀、已經取得的經驗和未來的應對之路做了總結和分析。
六個問題
調研結果顯示,當前階段企業領導者麵對的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麵的問題:
1、訂單壓力凸顯:外需下降,內需不足,企業麵臨著訂單減少的壓力,同時客戶對於供貨價格和付款周期更加敏感。48%的CEO已經開始感受到訂單壓力。在訂單減少的情況下,應該怎麽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是他們普遍思考的問題。CEO們認為訂單壓力不隻是訂單的減少,另外像付款周期的加長,客戶對價格更加敏感,還有同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這些都讓CEO們感覺爭取訂單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同時CEO們感覺,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進一步加深,尤其是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下降。因此,在一段時間內訂單壓力還會伴隨企業長期存在。
2、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價格大幅波動導致企業承擔巨大的庫存風險,甚至威脅到企業的生存。33%的CEO告訴我們,原材料價格的反複波動對他們的經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CEO們認為,這種影響表現在原材料價格的大幅波動往往會變成企業高成本庫存,而持續高成本庫存會急劇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甚至成為企業倒閉的導火索。他們還認為,隨著全球經濟走弱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國經濟將日益相互依存。
3、資金緊張:銷售不暢,融資渠道堵塞,庫存增大,資金周轉壓力加大。20%的CEO認為目前麵臨著資金緊張的問題,在外銷、高新技術、房地產等這樣的資金密集型的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導致資金緊張的原因有很多種,約29%的CEO認為下遊經銷商占用了大量的資金、第三方債務、自有資金量不足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CEO們認為資金緊張持續期間越長,企業倒閉的風險就越高。
4、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上升:中國經濟多年快速發展,企業麵臨人力資源結構性短缺和成本上升雙重壓力。79%的CEO們強調企業缺少高端人才。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人力資源成本短期內上升的比較大,使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低成本的優勢——逐漸喪失。尤其在我們國家製造密集型的區域,CEO們表示對這方麵的感受更加深刻。
5、研發投入與產品創新不足、節能環保責任加重:產品創新、全球性環保意識的增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9%的CEO正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環保、節能責任的加重,特別是在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等兩高行業。CEO們認為節能、環保也是雙刃劍,企業必將在短期內加大產品研發、環保成本費用支出,影響到短期經營業績,雖然有一些政策鼓勵措施。
6、風險控製能力不足:經濟調整期中國企業風險控製意識不夠、能力不足、體係不全的問題日趨嚴峻。當前企業麵臨的經營風險留給CEO采取措施的時間越來越短,麵臨的壓力也越來越緊迫。如何應對經營風險是目前CEO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他們認為當前中國企業風險控製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風險控製意識不夠、信息化手段欠缺、一係列的軟保障、措施不足,攻克這三點才能使企業的風險有所下降。
以上的六個問題,是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到現今這個特定階段而產生出來的。2008年末,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期而至,提前釋放了我國宏觀經濟經過若幹年高速發展後所積累的矛盾,使得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時期的中國企業,經受了空前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之下,雖然企業經營麵臨的危險重重,,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危”中有“機”,這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非常好的機遇。
在我們所訪問的企業中,有不少已經或正在找到一條適合自己企業的轉型升級的路徑。
六條途徑
在訪談中,93%的企業CEO認為,麵對當前形勢,企業必須要做出轉型升級的選擇,這是為了持續的發展,為了更好、更平穩、將來更快的發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業績出眾的企業,也就是在我們樣本分析中年均毛利率大於等於20%的企業,會更加積極地思考轉型。在積極進行轉型升級的公司中,有的企業甚至早在兩三年前就做了如何轉型升級的思考,並且已經在轉型升級的路徑上有了一些自己的措施。在我們所調查的100多位企業CEO中的先行者們,正在嚐試通過以下六種模式帶領企業走出困境。
1、從外銷到內銷:在外需減少的情況下,以外銷為主的企業正在開拓國內市場,向內銷外銷市場並舉的方式轉型。傾向轉型的CEO人數比不傾向轉型的多一倍。有32%的CEO已經開始主導企業向內銷轉型。CEO們認為外銷企業在經營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利潤率相對較低,過度依賴單一產業鏈會使經營風險加大等。所以目前做得成功的企業都是從創建品牌、創新渠道、整合市場、做好內銷、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麵開始。這些CEO表示:“做不一定行,但不做一定不行”。
2、從代工到自主品牌:通過建立自主品牌,掌握市場主動權,提高企業盈利能力。超過75%的代工生產企業已經開始或準備向自主品牌轉型。一般而言,這種轉型企業如果缺乏轉型經驗,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需要建立研發能力,需要改變業務運作模式,需要重新建立銷售渠道和網絡,同時投入回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訪問的CEO當中已經有部分通過學習同行品牌經營經驗,在短時期以較低的投入,較快的時間實現了自主品牌的經營,而且這些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如NE?TIGER (東北虎皮草有限公司的著名品牌)差異化競爭成就了其品牌。
3、從低端到高端:為了提高產品利潤率和增強產業話語權,企業可以從低附加值產品與服務向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從產業鏈低端向產業鏈高端升級。75%的CEO已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和實實在在的舉措,49%的CEO已經開始向高端產品升級,26%的CEO已經有明確的升級方案和時間規劃,尤其是在一些機電等行業,CEO們有更明確的意向。產品服務升級首先是提升產品服務利潤率,同時也是開拓新市場機會的重要途徑,如上海春日機械在產品升級中穩健跨越危機。而產業鏈升級則增強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話語權,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更是中國企業突破危機、長遠發展的關鍵戰略舉措。
4.從製造到服務:企業開始邁出單純的製造環節,為客戶提供製造加服務的整合解決方案。調查顯示,52%的CEO已經認識到單純生產製造的潛在問題,正在主導企業由製造向服務轉型;超過34%的CEO表示企業開始從製造向服務轉型;18%的CEO們已經有比較明確的方案,計劃在未來一年內進行轉型。這是因為從事生產製造的中國企業,普遍感受到利潤率非常低,而且同質競爭使得他們的風險特別大。中國部分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如家電製造業,其利潤率已經薄如刀刃。從製造向服務轉型,通過整合製造和服務來降低成本,提升產品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提升客戶滿意度並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是中國製造企業突破競爭紅海的重要選擇。如廣東歐浦鋼鐵物流公司(前身主要經營鋼鐵加工)通過此途徑,在危機時贏得100%高增長。
5、整合產業鏈資源:企業通過整合產業鏈的相關資源,開拓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調查中81%的CEO已經開始考慮到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問題,高達30%的企業已經開始整合。在此次危機中受衝擊比較厲害的一些CEO們已經意識到保持產業鏈各環節穩定合作的意義重大,而維持穩定的最佳方式就是進行產業鏈整合。比如說萬科在下遊企業的投入非常大,使得萬科在應對風險的能力也更強一些。產業鏈上下遊整合對於不同行業的意義有所不同,有些企業整合上下遊是為了穩定經營,應對經營風險;有些企業是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業是為了多元化經營擴拓新業務,增加利潤增長點;有些企業是為了在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提高企業參與競爭的能力;還有些企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重新定義行業、確立自己在產業鏈的核心地位。
6、從粗放經營到精細管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精細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減少風險,精細化管理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路徑。我們提信息化已經很多年,但對於企業來說從來沒像2008和2009年這麽迫切,企業期望通過信息化,把企業經營變得更加細致、管控更加精確。從我們的調研案例中可以看到,國際成功的大型企業沃爾瑪在精細管理方麵是非常注意的。他們強調零售即是細節,例如沃爾瑪在了解到冬季人們著裝較多的特點後,把每家店的室內溫度從20攝氏度降到16攝氏度,這樣在讓顧客感覺更舒適的同時,還使得單店的經營成本下降了幾十萬人民幣。當然,我們國內的一些受訪企業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精細管理上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比如說一家鋼鐵公司對鋼水包的吊運高度也做了細致的分析,測算出最佳的起吊高度,從而節約了大量電費。被訪的CEO們普遍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是企業優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業績的有效手段。相當多的CEO表示應加大投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推動企業的經營管理變革,使企業達到精細化管理的水平。
從總結出的六條轉型升級途徑中,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的信心和希望。那麽在不同的轉型升級路徑中,有沒有一些共性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呢?經過課題組內外專家學者們的共同討論和分析,我們發現,六條途徑都可以總結為一條,那就是重塑企業基本麵。
三個基本麵
重塑企業基本麵就是從不同的方麵來練好企業內功,將一些企業經營管理的基本要素做得更加紮實。這些基本要素可總結為三條:一為持續創新,二為管理提升,三為提高人力資源的績效。
1、持續創新:企業在市場、產品和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方麵具有持續創新的能力,以滿足快速變化的客戶需求。這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成功的重要基礎。
2、管理提升:企業通過引入現代管理手段與技術不斷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經營風險。這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成功的衡量標準。
3、人力績效:抓住全球人力資源結構調整的機會,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加強人力資源管理,提升人力績效,讓人盡其才。
以上三點是企業重塑基本麵非常重要的方麵。在未來的1-2年內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高自己在各方麵的創新能力,同時在精細管理上下功夫,並優化企業人才結構、提高人力資源績效。隻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風暴中變得堅強,並能在未來世界經濟的風風雨雨中變得更加強大。
早在去年9月24日溫總理在紐約的講話中就說到: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加重要。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溫總理再次提到應對危機最重要的是信心。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也深刻體會到,信心對應對這次危機的重要性,正是政府、企業和千萬員工們的信心開辟了成功企業的轉型升級路徑,也正是這種信心支撐起中國企業立誌開始重塑企業的基本麵。
當然信心還是來源於我們的實力,從政府的積極政策和國家的積累上、從我國內需市場的啟動和擴大上、從企業積累的應對危機的轉型升級經驗中,我們看到了我國企業應對危機的實力。
總結經驗,我們看到信息化是重塑企業基本麵的基礎工程,目前像用友這樣的企業也正在積極探索和思考,力爭為我國企業的成功轉型升級提供幫助。
最後引用溫總理在答中外記者招待會上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介紹,“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今天已經算是北京的暮春了,春天在我們對企業的走訪中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雖然我們的企業也許還要麵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但是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後,在明年這個時候,我相信我們的企業能夠以加倍的成績來回報我們的國家、回報世人!我們期待我們的企業在這次轉型升級中取得全麵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