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國之魂赤子心 ----油畫家左國順其人其畫

(2018-09-25 18:26:02) 下一個
國之魂赤子心
        ----油畫家左國順其人其畫

          呂孟申
 1945年7月出生在漯河沙河之畔中醫世家的左國順,走過雨,走過風,手握畫筆一路蹣跚艱辛走來,無怨無悔心無旁騖,從蒙童少年起步,趟過青春之河,走過花甲歲月,邁過古稀之年,他依然癡心不改,情係油畫一往情深。左國順和他的油畫,早已走出了漯河、走出了河南、走入國家藝術
神聖殿堂。
法國藝術家波納魯在《書簡》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一幅畫之所以扣人心弦,是由於畫家所捕捉的題材,經過心靈的消融整理之後,在畫麵上形成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使然。”縱觀左國順的每一幅畫,都是他情感心血的結晶,所以有著鮮活獨特的藝術生命。
                                                       (一)
左國順的父親原籍舞陽北舞渡朱左村一個中醫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得家人真傳,年輕時便名聞鄉裏,後來舉家遷徙漯河,漯河解放後父親進入公私合營聯合醫院,在那時缺醫少藥的年代,“左先“
成為漯河婦孺皆知的神醫。國順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老二,雖然靠父親行醫,家裏溫飽沒有太大問題,但生活也是略顯拮據,所以國順在當時郾城一高畢業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的末期,他很渴望能考入河南大學藝術係。當醫生的父親與他有過一次懇切地長談。家庭無力供養他讀大學,根據當時的政策,全國各地市醫院主治大夫,可以招收一名學徒實習三年即可轉正。父親希望他能夠跟著自己學徒三年,走上當醫生這一條路。
在此前,左國順從小一直喜歡畫畫,達到酷愛的程度,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蟲魚,乃至於各色人物造型等,他都會學著畫出來。當時漯河電影院有一上了年紀名叫邵自成的美工,電影海報畫得棒。邵老師是愛國敬業民主人士,曾赴北京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他也是左國順畫畫啟蒙老師,國順利用業餘時間一直跟著邵老師學畫畫,邵老師對虛心好學的國順偏愛有加,也期待著國順能夠堅持走繪畫這條路,他會不遺餘力教他。邵老師讓國順先從靜物素描寫生入手,打好基礎。有一天,左國順把父親要他學醫的強求給邵老師講了,國順說:“對不起老師,可能今後就不再來跟您畫畫了“,國順眼裏噙滿熱淚。邵老師安慰他說:“別難過父親也是為你好,隻是可惜了你的畫畫天分“......國順覺得脖子裏一涼,回頭一看,原來邵老師也在為自己惋惜默默掉淚。

左國順他太喜歡畫畫了,他覺得讓他放棄畫畫無疑要他的命,他斷然拒絕了父親要他學醫的念頭,父親看其態度堅決就不再為難他,未來的路讓他自己選擇吧----父親如是說。
早年在漯河生活的日子裏,左國順遇到了他繪畫生涯的第二個恩師就是宋孝慈。宋老師是畢業於廣州美院的油畫專業
高材生,由於某些曆史成因,被錯誤處理下放到當時的漯河順和街美術社任美工。宋老師天資聰敏,又經科班專業深造,在漯河街道美術社真是大材小用了,然而宋老師平靜接受,在油畫的天地裏縱橫馳騁如魚得水。在這裏宋老師與左國順相識,從此結下了一生師生不解之緣。
後來左國順被漯河市稅務局借調搞宣傳,寫美術字,畫宣傳畫,油畫。在此期間,宋孝慈老師係統地要求左國順強化素描寫生,從人體結構、五官特征、動態走勢捕捉人物個性的特點,從準確豐潤著色入手,從而使畫麵力求顯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左國順也就是從宋老師身上學到了畫油畫的精髓,受益一生。在與宋孝慈相處的日子裏,國順彌補了自己沒進院校係統學習的短板,加上他的刻苦精神也就奠定了他日後斬露頭角的基礎。

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向左國順推薦漯河鐵路俱樂部圖書室很清靜,適合看書學習畫畫。左國順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就來了俱樂部,在這裏即可讀書又可畫畫,這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地方啊。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鐵路可是牛得很,鐵路工人尼子服、大簷帽、“鐵老大”“鐵飯碗",全國鐵路是一家,想去哪兒抬腿就走,還不用買票,鐵路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
不久之後,左國順就喜歡上這裏了,靠自己的勤奮努力,積極參與俱樂部電影海報、鐵路站區宣傳廣告、製作宣傳櫥窗等活動。很短時間裏左國順完全適應了這裏的一切,成為俱樂部的骨幹。他由一名臨時工轉正成為一名在編的正式鐵路工人,而且從事的就是自己最喜歡的畫畫職業,他怎能不高興歡呼雀躍呢?
漯河鐵路俱樂部----是左國順的福地,是他施展才華,快意人生的第一站。在這裏他開闊了視野,因為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帶給他最新的訊息,同時在鐵路工人不畏苦難,鐵一樣的意誌,鐵一樣嚴明的紀律觀念熏染下,在鐵路工人
南來北往見多識廣的豪邁大氣陶冶下,那握在手中的畫筆找到了用武之地,千裏鐵道線是他施展才華的戰場,他畫出的每一幅畫,都是有鮮活的生命,都是與國家、時代脈搏一起律動。
左國順毫不回避自己的人生經曆,從苦日子熬大的孩子,他深知沒人在乎你的落魄;沒人在乎你的低沉,更沒人在乎你的孤單,天空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布滿烏雲;世界更不會因為缺少誰而失去色彩,除了努力,你能拿什麽證明你的存在,沒有背景,隻有奮鬥!
他和他的畫走進站區,走進家屬區,走進鐵路車廂,走進一身油汙兩手老繭的鐵路工人之中,鐵路俱樂部是他的大本營,在這裏他和自己的學生忘我地投入鐵路題材創作之中,經常挑燈夜戰,忘記饑餓和疲勞。左國順經常身背畫夾深入鐵路工人之中,為一線職工畫素描
寫生,為他們畫肖像。與鐵路工人交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拉近了同工人朋友的感情,他的畫越來越接地氣,受到鐵路工人的認可和喜愛。
漯河車站調車員周牛套,工作中為避免一場運行的車輛相撞大事故,他自己身負重傷雙腿截肢,安上假肢仍不下崗繼續工作在站台,周牛套的事跡在鐵路、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河南日報》發表長篇通訊《牛套不斷隻管拉》,成為一種時代精神。
宣傳周牛套先進事跡,舉辦“周牛套事跡展”,是左國順接手的第一項重大任務,也是他揚
鐵路內外,被世人廣泛關注的重要契機。左國順一手操持周牛套事跡展的全部文字和繪畫工作,那些日子裏左國順簡直像個拚命三郎,顧不得吃飯和休息。展覽從漯河到鄭州鐵路局,圖文並茂的展板,贏得一片讚譽聲,人們為周牛套的英雄事跡感動,也從此認識了左國順的繪畫功底,左國順的名字傳遍鄭州鐵路局,人們都知道漯河鐵路俱樂部的左國順是繪畫高手。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病逝。左國順說,他平生第一次享受免費坐火車的待遇,那就是去蘭考參加焦裕祿的葬禮,那激動人心的情景至今縈繞在心頭,終生難忘。那時左國順仍在漯河俱樂部,有一天早上漯河地區黨委專職委員許改柱通知國順讓他跟自己一起坐火車去蘭考參加焦裕祿的葬禮,當他們踏上蘭考的大地,黃土飛揚中浩浩蕩蕩的人群扶老攜幼,潮水般朝墓地匯聚,哀樂陣陣,天地同悲,高高的紙牌坊莊嚴肅穆,柱子一邊寫著揮淚繼承壯士誌,另一邊寫著誓將遺願化宏圖。焦裕祿的遺體下葬的時刻,哭聲震天,不少人自發衝進墓坑,撲跪在棺材上,不讓封土。“焦書記你是為俺老百姓累死的啊!”我們離不開你啊,焦書記!”......公道自在人間,送葬的人流一眼望不到頭,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那種對焦裕祿的真摯情感真是感天動地。蘭考之行,對左國順心靈無疑是一次強烈地震撼,他暗自下定決心,此生當以焦裕祿為榜樣做人作畫,既然選擇了畫畫,就要心貼百姓,畫老百姓的喜聞樂見,群眾的疾苦,臉上的笑容,心裏的光明,大自然的美好,畫中華民族堅韌不拔,中國人民堅守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屈風貌。
法國大藝術家羅丹曾有這樣的論斷:“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二)

20世紀60年代末期,左國順實現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飛躍,由漯河鐵路俱樂部選調鄭州鐵路文化宮任宣傳幹部,負責文化宮文字、版麵、電影海報,時事宣傳、全局文化藝術展覽、群體文化,一幹就是數十年,1983年調
文聯負責全局文化藝術,及局文聯《綠燈》雜誌美編,直到退休。
左國順自走入鐵路那天起,他的命運便與鐵路緊緊連在一起,鐵路成就了一生的輝煌和壯美的人生。他毫不諱言地說,沒有鐵路的大舞台,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鐵路永遠是我油畫創作的源泉和動力。
鄭州是火車拉來的城市,是鄭州人的共識。鄭州鐵路局是全國鐵路的心髒和樞紐,鄭州是“二七大罷工“的策源地,薪火相傳二七精神,使左國順自覺肩負的神聖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
左國順來鄭州不久,就義無反顧地參於1971年底新落成的二七紀念塔內二七大罷工陳列展廳和二七大罷工紀念堂的布展工作,正是這份重新描摹那充滿著血淚生死交織的曆史畫麵,使他靈魂受到鳳凰涅磐般的浴火重生。
在那些日子裏,左國順為了創作出二七大罷工最能體現鐵路英烈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的畫麵,他像著了魔一樣,北上南下,查找曆史文獻,訪問全國各地健在的二七老工人,常常夜以繼日食不知味,寢不安席,一遍遍構思草圖,一次次畫出小樣,廣泛征求意見,最終定稿。呈現在世人麵前那一幅幅磅礴大氣的曆史畫卷,令人心靈震撼,勝利來之不易,我輩當自強。
在此期間,左國順創作出了巨幅曆史油畫《毛主席去長辛店》。毛主席1918年初冬和1919年12月份分別兩次去長辛店。第一次是將赴法國勤工儉學學生安排在長辛店鐵路工廠的預備班,進行半工半讀。後者是率領驅逐軍閥張敬堯出湘代表團深入到長辛店鐵路工廠,進行社會調查,播撒革命的種子。正是這些舉動攪動了一潭死水的黑暗,孕育了後期的‘’二七大罷工‘’。
左國順油畫二七大罷工係列畫作,奠定了他在鄭州鐵路局美術界傲然立足的地位,由此,他和他的畫作活躍在河南省、鐵道部、全國畫壇。此時的左國順的視野,他的繪畫題材和創作思路已超出地域、超越時空、衝出小我的局限,融入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之中,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再僅僅屬於自己,他的藝術視角,他的創作空間屬於這個時代,屬於生死相依的祖國,屬於人民。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澤東溘然而逝,舉國哀悼,悲慟中的左國順懷著對領袖的無限熱愛和對祖國未來的憧憬,以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到鄭州視察黃河時,在鐵路文化宮與職工親切交談的場景為題材,於1977年創作完成了
《毛主席與我們在一起》巨幅油畫,在河南省美展放在最突出醒目的位置,引起強烈反響。1979年,左國順在前次創作的基礎上重畫此畫,從構圖到色彩均進行了調整,使畫麵更加豐滿,此畫參加鄭州鐵路局慶祝建國30周年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當時展覽大廳的前幾幅油畫都是左國順的作品,許多人在畫前拍照,讚不絕口。原鐵道兵副司令員,時任鐵道部部長的郭維城親自為展覽題詞並出席了開幕式。郭部長站在左國順油畫前細看良久,見他畫工紮實,色彩飽滿渾厚,畫麵濃鬱寫實感很強,就問他是否從法國留學歸來,當得知是自學成才的畫家,給於很高的評價。
1983年,已到局文聯工作的左國順,第三次重畫《毛主席與我們在一起》巨幅油畫,此畫在河南省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美展上,獲得一等獎。2014年,年逾古稀的左國順懷著對偉大領袖無限崇拜,深切懷念之情,曆時半年第四次再畫宏幅巨製《毛主席視察鄭州鐵路局文化宮》油畫,此傾注畫家數十年的心血珍品,慷慨贈予鐵路局文化宮永久收藏。

左國順的家在鐵路局附近鐵路小區一樓,而畫室則在16樓。視畫畫為生命的他,常常是沒日沒夜地工作。有一天半夜他的老伴睡醒,發現身邊枕頭空了,不見丈夫的身影,天快亮了,才見他滿臉倦意推門而入。原來白天畫畫,他突然想到一處細節還需處理,便悄悄起來潛入畫室作畫。這樣為了畫畫廢寢忘食的事早已成改不了的習慣。他覺得畫畫不僅是精神寄托,更是生命的源泉,樂在其中,其思想與畫中人心靈交融,心心相印,全部身心沉浸在畫作之中。
左國順從自己奮鬥了幾十年的繪畫實踐中悟出這樣的體會,走進大自然,才能畫出接地氣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畫作,任何坐在書齋閉門造車是畫不出有生命力的畫作的。他說----
我們走進自然,走進田園,走進生活,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禽一畜、一人一村,都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走進自然,謳歌生命的奇跡,讚歎生態的和諧,描繪萬物的生姿:我們看到崇山峻嶺在陽光下吞吐千年滄桑,聽到江河湖海在晨風中翻卷萬古煙雲,領略了農田畜牧在希望中播收春華秋實,感受了春夏秋冬萬物在時空綻放絢麗的光彩。紂王殿 雲遮霧罩中偶露崢嶸,西施湖 微風拂動下碧波蕩漾,沙澧河 兩岸秋色似錦,太行峽穀 春意正濃,膠東 五月晴空萬裏,豫中 冬日雪滿大地,獅河港 茶香迷人,木紮嶺 綠野洗心......
我們采風到農家:土牆瓦屋前白發人苦等子女節日團圓,溫馨田園中俏媳婦懷抱嬌娃母子情深,初冬暖陽下眾鄉親談笑風生中山楂紅,五月漁村打工妹輕舞夏風海帶翠綠,覓食的雞群點綴著山村的安然,閑散的牛羊增添著鄉野的氣息,遠處傳來護家犬的吠叫,近旁歡叫的蟈蟈唱響秋收的讚歌......在這裏,我們感悟到了藝術流派中古典主義的“典雅”,印象主義的“強烈”,現代主義的“狂放”;大寫意的潑墨渲染,唐宋百家的詩情詞意。
我們謳歌自然,也就不排斥自然的“綠水青山,接受“藍天白雲”,我們在綠水青山中發現“綠”的旺盛,“青”的茂密;在藍天白雲中尋覓“蘭”的深邃,“白”的變幻。我們描繪自然,也就自然的讚美樹木花草,河流田園;樹木給地球帶來無限生機,花草使大地更加嫵媚亮麗;河流讓山野充滿靈秀,田園令原始洋溢溫馨如詩。我們用真誠表現自然,自然就是抒情的詩,悅耳的歌,優美的畫,其意境在創作過程中升華湧動的畫麵,而意境是靠“實在”的自然傳遞的,我們隻是通過概括、提煉把真實的自然意境再現於作品之中,用畫筆闡釋對自然的崇尚與熱愛,把我們心中的自然或“典雅”成“強烈”或“狂放”營造出我們和受眾之間的藝術世界。
崇尚自然,熱愛生活,關注了,投入了,自然就在心中,生活既是過程,畫家寫生,太實了就不自然,太虛了又沒生活,藝術作品的誕生,就是在真實的生活中,用自然的目光,發現其生動的一麵,而這個麵的發現,凝聚著畫家的閱曆與修養,貴在發現,重在實踐。

                                                           (三)

左國順的一生創作貼近現實
,貼近老百姓最真實生活的喜怒哀樂,與老百姓同呼吸共命運,用手中的畫筆抒發自己的情感,用鮮活的畫麵彰顯勞動者的光榮偉大,為勞動者鼓與呼,為斯民書寫勞動美的真實畫卷。
千裏鐵道是一架大聯動機,半軍事化車機工電輛是一個整體,鐵道線上每一座站舍、每一節列車、每一座橋梁隧道、每一段路基,每天24小時都有鐵路工人忘我工作的身影,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無怨無悔奉獻著忠貞血汗,他們是最可愛的人。身為鐵路職工的一員,左國順深知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寫鐵路畫鐵路是義不容辭的天職。數十年如一日,他忠實地履行自己的諾言,在廣袤的鐵道線上到處留下他的足跡。一幅幅表現鐵路人題材的畫作不斷問世。
左國順的1986年3月4日采風日記:
鐵道部組織一批藝術家到工程一線采風,我和幾位畫家被分配到衡廣複線大瑤山隧道工地??大家乘車奔馳在盤山公路上(為建隧道臨時修通的),彎彎曲曲,一旁靠山,一邊臨淵。一路上在博大的群山中穿梭,深感人的渺小,然而,當目睹長達三十裏壯闊的隧道工程時,又為工人的創造力而感歎! 我們換上安全鞋帽,乘汽車在陰暗潮濕的洞裏行了很久,直到前麵的工作麵停下,一台機器正瘋狂的把鋼鑽紮入大瑤山心髒,刺耳的聲音壓倒了一切,麵對麵聽不見人們說話。從石縫裏滲下的水似瓢潑大雨,滿地流淌。工人們頭戴白、蘭、黃色安全帽,赤著上身穿條三角褲頭,在埋頭作業。我們艱難的向縱深移動,忽然,燈滅了,周圍一片漆黑,機器也慢慢停了下來,一切是那麽的靜,隻聽到水滴的聲音。??我腦子裏閃了一下,難道出事故了?我們這批人真的要到那個世界體驗生活嗎?辛辛苦苦幾十年,沒給人類留下值得懷念的東西,就這樣離去嗎?……這黑燈的一瞬,我這樣想了,別人也想了,而工人呢?常年在這裏,他們每天都麵臨著危險!
一位隧道工,微眯起眼睛,他在懷念久別的家人?亦或是思考眼下的社會??深山隧道中,女工是不多的,而豎井工區卻是女工較集中的地方,她們高興地自我介紹:年令大些的開朗活潑,第二位則比較內向穩重,最後姑娘年齡較小,有點拘束。三個姑娘一台戲,互相善意的揭發之間的秘密,戲笑間流露出共同隱私,所處的男友都非本工區職工。
下午,一個調皮的青年工人主動要求當模特,他歪戴著安全帽,手指夾根香煙,有點玩世不恭的樣子。他說:能見到"大人物"不容易,想讓我們為他"請命"。他談到這裏的"二老工人",講起他們的現狀和未來??談到他自己,小夥子吸了口煙,苦笑了一下,說"沒有當官的老子,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瞅機會找個有地位的丈人,還愁調不走"。"二老工人"就是快到退休年齡的工人,六十年代進入鐵路,練就了一身實際工作的本領,現在正是生產中的骨幹力量,但由於那個年代很少漲工資,如今又講文憑,他們的待遇普遍很低……他們家裏上有老、下有小,趕上大的工程,兩三年回不去一次,老婆有意見,孩子不認爹??工程部門流動大,又沒條件辦中小學,孩子的教育沒人管??
我在為他們畫著像,想到豎井遭淹時的掄險場麵,這些工人,那時是什麽思想支配著呢?工區推薦一位工班長,他濃眉大眼,骨骼突出,消瘦的臉龐給人以精幹的印象,眼角的縐紋告訴我們,他也是"二老工人"(出生五六十年代,臨近退休)。像我們知道的那樣,他不滿自己目前的現狀,但他理解,理解國家,理解所在的工程局。當談到搶險時的獻身精神時,他說"要是你們在現場,也會這樣幹的。不能眼看公家財產被大水糟?,是工人,幹活就得本分????他希望我們這些"部裏來的人能把他們唯一的要求帶給上邊:"請想法關心關心我們的孩子"。我的眼圈濕了,多好的工人啊,他們理解國家、理解工程局,為鐵路建設轉戰南北,奉獻了自己,沒有更高奢望,隻求孩子得到應有的教育,可這卻??早飯後,我們順山路到竹林轉了一圈,回到駐地,二姑娘己坐藤椅上等了一會兒。她羞澀地笑笑,稍歪扭的身姿等待我們糾正,不知誰叫了聲"這樣更好",於是,畫箱的啟動聲、支架的碰撞聲、畫筆的嚓嚓聲、夾雜著攝影機快門的哢嚓聲,給這深山工區帶來了一絲藝術騷動。
他是一位英雄,大瑤山的幾個攻堅戰都是他指揮的;他是一個普通人,和其他"二老工人"一樣,經曆過不少磨難;他是一個強者,在"唯文憑則提"的時代靠虎勁和實戰出任了大隊長??我把這些印象集中在筆尖上,體現在畫麵中,本想深入刻劃,無奈布滿紅絲的眼睛告訴我們"他沒休息好",後來,證實了他整整一夜都在現場指揮。
貫通十五公裏長隧,工程夜以繼日緊張的向前掘近,工人們每天早晨進洞,滿天星鬥返回,難得見到太陽,為趕工期,長期沒休探親假,生活單調乏味,那種原始的、壓抑的性欲潛流漸漸衝破層層防線,大腦皮層唯一的敏感符號就是女人,對異姓的渴求把個別人引向山草野花,每月的獎金獻給山裏的女神??
潮濕悶熱的空氣逼得工人的幾乎一絲不掛,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位姑娘卻勇敢地穿梭於他們中間,(平導工區唯一的電瓶車女司機,指揮部光榮榜上的青年標兵),我想她肯定膀大腰圓潑辣大膽。她進來了,卻徹底否定了我的判斷:眉清目秀,皮膚晰白,窈窕的身材穿著合體的工裝,白色安全帽增添幾分英姿。
明天就要離開了。泉聲把寂靜劃破,嵐霧把山頭鎖沒,墨綠色的鬆濤隨風起伏,雲霧繚繞處的群峰,時而凝重深邃,時而飄逸灑脫,心頭,莫明的一絲惆悵?? 我們踏上返京複命的路,沿途陽光明媚,回眸大瑤山,格外妖嬈??

 

左國順創作出民族的,曆史的,當代的中國時代新像,傾注了對故土的無限深情,表現出對國家民族真正的,深度的理解和使命感。他創作每一幅作品的過程也正是踐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


 左國順對焦裕祿一直懷著濃濃化不開的情結,,對灑下焦裕祿心血汗水的蘭考大地也始終懷有割舍不掉的眷戀之情。50多年前的蘭考委焦裕祿送葬的情景時常浮現在眼前,他早就萌生重踏蘭考大地,創作表現蘭考人民戰天鬥地舊貌變新顏的油畫作品,以慰焦裕祿的在天之靈,為蘭考父老鄉親獻上自己的一片深情。

2017年4月初,左國順和他的學生一行數人赴蘭考采風寫生,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4月的蘭考,春風送暖,空氣清濕,泡桐林密,青苗遍地,一派昂然生機!這是昔日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的鹽堿地嗎???眼前的一切令我神智漠糊一一變化大得難以置信?五十年前,就在這個地方,黃沙彌漫欲遮日,風撕哭聲哀樂泣,萬眾送葬天地慟,壯誌未酬焦書記??是的,就是他一一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誌,累倒在根治風沙的戰鬥中,病逝於為民脫貧的崗位上! 作為合格的共產黨員,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的事業;作為黨的幹部,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 為私謀利,那怕是孩子被免費看了場電影,他也要把錢補交出來;作為縣委書記,他拖著肝癌晚期的病體,走鄉串村訪貧問苦,帶領全縣人民和自然災害作艱苦鬥爭……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活著沒治好風沙,死後埋在沙丘,也要親眼看到蘭考人民抗災的勝利"?? 這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精神"!

焦書記,看到了吧,蘭考變化很大,當年送葬隊伍中的我,懷著虔誠的心來到您曾戰鬥過的地方,把滿目春色和幸福笑容畫出來,讓您看、讓人民看、讓忘記了您的他們看!綠蔭成排,禾苗無際,舉目四野,心曠神怡。好一派春滿大平原,好一處四月黃河灘!茫茫黃河東流逝,風魔沙怪遁災跡;"焦"桐精神治窮根,鹽堿荒灘變桑梓。為治理風沙,焦裕祿同誌帶領全縣人民種植泡桐,多年來,泡桐長大成林,不僅抵禦了風沙,桐木還為全縣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紀念焦書記,人們親切地稱泡桐為"焦桐"。
今天:、陰轉小雨,周圍彌漫著淡淡的清香,禾苗伸脛擺首猛吻濕濕的空氣。這裏曾是推沙肆虐的"風口",樹梢和麥浪隨著風勢倒向一邊。畫家們不得不躲在車後作畫,艱難中,幅幅《春風下的田園》躍然畫布,畫畫,辛苦卻快樂著。村委會院後的農田,一條小路彎彎曲曲消失在晨霧中,盛開的油菜花點綴著綠色的田野,層層林木自然的把大地分割成不規則的色塊,空氣中散發出潮潮的泥土味,這是豫東平原的特有韻味一一平平的卻如此祥和。"老師,俺喜歡您的畫,苗青樹綠,春花爛漫……"女老板興奮地談起她對作品的感受"沒想到俺這不起眼的村頭被您畫的比照片都好看!"她一再讚歎著,並熱情的邀我們常來采風,管吃管住。這是逐漸擺脫貧困的農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油畫走進農家、平民接受油畫是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拐點。就要離開這裏了,站在正修築的水渠岸上,我似乎聽到潺潺渠水和唦唦桐林私語:"焦裕祿精神回來了,人民離好日子不遠了"……

(四)
好的藝術品是具有瞬時穿越維度時空的大境界,左國順根據曆史題材,創作的巨幅油畫《十三將士歸玉門》有巨大的穿透力。那
筋強力壯的將士悲壯步履,遍體鱗傷的如塑身軀就可以想像到戰鬥的殘酷。毫無疑義這幅作品表現了那個時代,是大漢民族的覺醒時代。是努力爭取保衛國家的精神時代。時間越是久遠,就越是想與它共鳴。《十三將士歸玉門》,它描述的是東漢將領耿恭和他手下的將士們,以漢軍區區幾百人,成功抵抗了匈奴幾萬軍隊對疏勒城的進攻,最後隻有十三人活著回來的感人史跡。

縱觀這幅巨畫,蒼茫原野,白雪與蒼天渾然一體,十三將士傷痕累累,衣衫襤褸,憔悴卻不屈服,這位戰士心境蒼涼而堅定地遙望家鄉的方向。中間手執盾牌的將領在疲憊中流露出剛毅與自信。 左邊的傷員看到了生的希望艱難的向前邁進了一步,而怕他跌倒匆忙扶他的將士身稍傾而兩眼卻盯著玉門關不忍移動,後邊的戰士有的急切的登高遠望,有的則泣不成聲。身旁的老兵眼望大漢邊關不禁想起了家中的妻兒老小百感交集,老淚在混濁的眼中打轉。

右邊背弓弩的壯漢雖受傷卻樂觀的看到了希望,他可以自豪地告訴親人他英勇的戰鬥經曆。《後漢書·耿恭傳》中,記載了東漢軍隊一次跨越數千裏、冒雪翻越天山拯救孤軍的行動,雖不長,但驚心動魄,讀起來令人熱血沸騰,堪稱兩千年前的"雷霆救兵"。

耿恭,出自東漢耿氏家族,他是《耿弇列傳》傳主耿弇的侄子,在他小時候,父親耿廣就去世了,一個名門望族的孩子,少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自西漢張騫出使西域以來,大漢王朝將此作為自己的核心利益來經營維護,屢屢與匈奴發生戰爭。漢軍神????,匈奴不敵。漢匈戰爭告一段落。但西漢覆亡後,匈奴卷土重來,西域各國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動。東漢國力恢複後,重新經營西域,再斷匈奴右臂,複置西域都護府一一這是耿恭出場的曆史背景。他在打了一年仗,立下赫赫戰功,被任命為戍己校尉。翌年春天,東漢大軍班師,耿恭率三百人駐守車師後國之金蒲城,與駐紮在車師前國之柳中城的同僚關寵互為奧援,防備匈奴侵入西域北道。但大軍一退,匈奴又開始大舉進攻了,兩萬人把金蒲城圍得水泄不通。耿恭臨危不懼,他站在城頭對匈奴大軍喊道:"漢家箭神,其中瘡者必有異",匈奴悍勇,哪聽這一套,加緊攻城,到了射程內,城牆上黑壓壓一片箭射下來,匈奴人果然鬼哭狼嚎一一耿恭讓部下在箭頭上塗了毒藥,一被射中,劇痛無比,繼而傷口潰爛,到了夜晚,傷口愈發地疼,整個軍營是哀嚎聲,沒想到,更大的鬱悶接踵而來:數百人的守軍,居然膽敢趁著暴風雨來劫營!毫無防備之下,被耿恭組織的敢死隊一個衝鋒,"殺傷甚眾"。匈奴頭領撐不住了,潰敗而去。 雖然此役大勝,但耿恭知道,匈奴人遲早要回來,金蒲城無法固守。

他旋即把部隊帶到了疏勒城,果然,匈奴人又來了,幾萬人打不過幾百人?匈奴人咽不下這口惡氣,非得把?勒城踏平不可! 殘酷的攻城戰開始了,匈奴人數占據絕對優勢,但死傷無數,就是攻不下城來。他們於是變強攻為久圍,把河流上遊給截斷了。這一招很毒辣,守軍開始缺水,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 耿恭下令打井取水,打到15丈深,仍不見水。 耿恭下拜祈禱,奇跡出現,"飛泉奔出,眾皆稱萬歲。漫長的圍城仍在繼續,這時傳來了漢朝皇帝漢明帝駕崩的消息,而東師人也叛變了,與匈奴一起攻城。 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戰士們一個個死去,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幸存者寧死不降,漢軍大旗高高飄揚。 匈奴人精疲力竭了,使出招降一招,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說:好啊,叫你們的使者來。 匈奴使者來了,耿恭把他抓到城頭,一刀殺了,然後用火烤其肉。匈奴人見了,跪倒在地,一片哭聲。 一千年之後,嶽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誌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

激戰間隙,耿恭遙望家園方向,他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此前派遣到敦煌尋求援軍的部下範羌身上,就在耿恭在西域激戰的時候,萬裏之外的東漢首都洛陽,皇帝與大臣,也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辨論:要不要派救兵?反對派遺救兵的一幫人說,咱們接到消息的時候,他們己被匈奴重重圍困,等到咱們援兵趕到的時候,他們估計早己屍骨無存了。反對派以司空第五倫為首。此時另一高官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

漢章帝雖然剛登基,但仍有著大漢滿滿的血性,下令:啟動救援計劃! 西元75年冬天,張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國軍隊共計七千人,出發了。 援軍中,就有耿恭部將範羌在內。 西元76年正月,七千人的援軍趕到柳中城,大敗匈奴與車師聯軍,"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囗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複降。"雖然柳中城守將關寵此前已經在艱苦卓絕的守城中戰死了,但救援關寵一部的戰役己大獲全勝。 要不要救天山己北的耿恭,大家又吵起來了。反對的意見稱:柳中城距離耿恭部還有百裏路,而且中間橫亙著天山,又是大雪封山季節,救援成本太大,再說,耿恭被圍困這麽長時間了,說不定早就全軍覆沒了……大夥還是撤吧。但範羌站出來,堅決說:不!幾個將領都不願意繼續往北走了,見範羌這態度,便分了兩千士兵給他。史書沒有記載範羌率這兩千????士翻越天山的艱難,隻記載他們在疏勒城勝利會師的一幕,"開門,共相持涕泣"這幫經曆了煉獄般的戰爭的幸存者,九死一生,堪稱鐵打的漢子,此刻也不禁流下英雄淚來。疏勒城的守軍,能夠踏上回家的路的隻有區區26人了。回家的路同樣充滿殺機,有滿懷仇恨的追兵,有大雪肆虐的天險,他們且戰且退,不斷有人倒下,三月,他們進了玉門關,安全了,26人,隻剩下了13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藝術家運用群雕式的造型和凝重渾厚的技法,把十三將士的悲壯形象定格在他們眺望到玉門關的那一霎,讓人們通過衣衫襤褸、遍體鱗傷的憔悴卻依然堅毅的肢體語言,去體會他們所經曆的種種磨難和不屈的勇士精神。

左國順大型曆史油畫《塞外昭君》令人耳目一新,陽光溫暖。
作者一改過去文人墨客借題抒發鄉愁,昭君出塞悲戚蒼涼的情景。縱觀《塞外昭君》畫麵明亮溫馨一派祥和景象,畫中昭君公主長相俊美,和藹可親,昭君身披紅色棉袍,溫婉亮麗,偎依身邊的孩子是她與大單於共同養育的後代,孩子和族親們神情動態恰到好處,陽光絢麗,藍天白雲,塞外古風,美麗草原,民族和睦,是左國順一生的創作追求。《塞外昭君》畫幅巨大,由三個麵拚接完成,這組油畫左老師孜孜不倦地畫了整整十一個月才完成的,好一個溫馨祥和國泰民安的畫麵……

讓我們走進畫中,重溫這段中國古代史----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漢元帝親自率眾送出長安十餘裏。王昭君與大批工匠及隨行曆時一年多,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維係了數十年。他與她的兒女子孫以及姻親們,對匈奴大漢兩族人民的和睦親善與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一個藝術家,左國順對自己民族燦爛的文化和厚重曆史有著難以割舍的情結。因此在曆史畫的創作中,他以詩人的細膩和浪漫,讓創作靈感遊刃於千年時空,大膽地運用全新的視角審視曆史,用大統一的民族觀解讀曆史人物。像他自己所說“走進曆史,與古人對話,全身心投入創作,享受著精心營造的另一世界特有的空間。”

左國順創作出一係列曆史題材的人物畫,不僅具有堅實的寫實能力,而且在根據史料和文物還圓曆史真實方麵有著獨到的構思和再現真實場景的駕馭能力。尤其讓人佩服的是在結構一些大場麵時,不同個性的人物自身的表現及他們的相互關係的複雜處理,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總體氛圍的把握與局部細節處理的關係。在諸如《冬獵》、《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冒頓大單於》、《功勳王子大單於》、《昭君出塞》、《義薄雲天劉關》,《威武》〈等曆史題材,都有精彩的表現。一幅巨幅油畫的結構大場麵決不是眾多人物的拚湊,其中的曆史真實、情節規定、個性表現、主次關係、虛實處理、氛圍渲染、色調安排等等,都需要畫家精湛的技藝、深厚的修養和巨大的才情。

(五)
 

左國順油畫《母親》是畫家善良而又慈祥的“親娘”,他為畫這幅畫在心理醞釀了好多年,每每想到母親為這個家,為兒女辛勞操持了一生,不求回報,隻是付出,就是在彌留之際還牽掛著能讓自己吃上她親手包的餃子,每想到母親他都會潸然淚下不能自抑。他寫過這樣一篇短文《餃子》----
 兒時,餃子是不易吃到的,要等到逢年過節才能吃上。有時,母親為了籌足餃子餡,不知攢了多大勁,費了多少神,什麽蘿卜, 白菜,大蔥等等,盡管肉的比例特別小,但經母親巧妙的盤製,味道好吃極了。 
工作了,調到了省城,回家的時候很有限,但每次回去,母親總是趕集買菜,前後張羅,親手給我包餃子吃,並用醬油,醋,小磨香油加些蕪荽和辣椒粉,沏上半碗酸辣湯,吃得我滿臉冒汗,看我吃的津津有味,母親在一旁滿意的微笑。
幾十年過去了,那香香的餃子和母親的笑容始終銘刻在我的心中,永遠難忘。 幾年前,母親不幸一跤跌倒竟從此臥床不起,漸漸的失去了自理能力,最後連話也說不清了,一家人隻能看口形,比手勢理解她的語意,母親在艱難地苦熬她生命的最後時刻。 這年,我回家探望母親,母親衰弱地躺在床上,不均勻的呼吸使她困難的不時微微地張開口。“媽,媽......”我帶著哽咽的喉音輕輕的呼喚她,母親疲倦的睜開雙眼,嘴唇 翕動了兩下,示意知道我回家了。我坐在母親的身邊,靜靜地端詳著她那被病魔折磨的走了相的麵容,母親年輕時很美,大大的眼睛,白皙的皮膚一直使她顯得年輕,以至有了五個孩子的她還是一頭烏發,身材均勻,步履輕盈。
“嗚......嗚......”母親的叫聲打斷了我的回憶,這會,她精神了許多,睜大了雙眼環視著家人,“嗚......嗚......”的口語似乎要告訴我們什麽,我聽不懂她在說什麽,父親湊近了問:“是不是要翻翻身
“母親搖搖頭,“你想吃點東西”?母親又搖搖頭,“那是不是想解手”?“嗚......嗚......”母親焦急的打斷了詢問。我把耳朵貼近母親說:“媽,別著急,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說。"母親不再著急,慈祥的注視著我,一字一板地慢慢說:“給......順......包......餃子......吃”,刹那,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涕不成聲的說:“媽,我吃餃子,俺爸給我包餃子......”,母親滿足了,嘴角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母親去世了,留下了她的微笑和我對餃子的特殊的眷戀。現在的孩子已經不把餃子當成怎麽回事了,但我對餃子的偏愛愈加深切,因為,每當我端起餃子時,眼前呈現的是母親慈祥的微笑。  

 

 

從漯河故鄉走出的左國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土,思念大沙河,思念故鄉的的父老鄉親,那裏的一草一木都牽腸掛肚,日思夜想故鄉行,是左國順永遠的心結。2016年5月,左國順應邀來漯河寫生,他采風日記這樣寫道:

自以為非常熟悉的故土卻已遠去,眼前,一切是如此佰生,這變化用"日新月異"一點都不為過……我們繞過"沿河創建"工地。在離市區不遠的堤灣覓到了久違的"鄉音":靜謐的的水麵漂過一葉扁舟,悠然的雙槳劃出道道漣漪,微瀾曳影在歲月中逐波流逝。好一幅"沙澧蕩舟",好一曲漁歌唱晚! 靜靜的河灣濕地,水麵開闊,綠島散布,空氣清新,環境優雅,偶爾有幾隻白色水鳥劃過??恍惚中疑入天苑瑤池。也許,人與仙隻一空之隔,仙在那裏望人,人在這裏幻仙。眼前的泊船無聲的任憑河水嘮叨著往事:曾記否,揚帆滿載的商舸,岸邊纖夫的號子,繁華一時的大椿樹碼頭,橫跨南北的京廣鐵路大橋??《沙河牧影》,陽光明媚的秀水長堤上,衣帽遮裹不住少婦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和諧溫馨的田園牧歌,喚起我對童年的記憶,那年暑假,母親讓我到河邊放羊,我正癡迷於小說"西遊記",便把羊拴在青草茂盛的地方,急不可耐的翻到"且聽下回分解"那頁,埋頭進入驚心動魄的神話世界,直到天晚看不清字,迷迷糊糊的牽羊回家(卻忘了割草),母親本要怪我,見羊吃得肚圓,說"飯都涼了,快吃吧"我狼吞虎咽扒了幾口,就給弟弟們開講"唐三藏肉眼不識妖,美猴王三打白骨精??"月光下弟兄們隨著劇情歎惜、歡笑,竹床上納涼的父母會心的看著我們,不時用羽扇驅趕蚊蟲……兩岸因河水而美麗,河水因綠堤而壯觀。初夏驕陽照射大地,此刻的林蔭才真覺涼爽。沙澧交匯碧波蕩漾,晨曦初照萬物競長。周末,一大早就有人放線垂釣,身後不時傳來汽車喇叭聲和電動車啟動聲,人們陸續走上大堤,享受生活,感悟自然,愉快地歡度難得的清閑。下午,習習河風趕走了燥熱,遊雲諧著濕氣在樹梢飄過,曬蔫的穿天楊伸展枝葉欲攬雲朵,零星的雨滴令小草手舞足蹈。綠堤有緣聞波聲,沙澧因情映碧影;夢訪故土千千回,母親河畔寫丹青。《澧水浣紗》讓塵封的記憶又躍入腦海:夏日的午後,"老虎頭"周邊開始熱鬧起來,離北岸較遠的沙灘旁,男孩們赤身裸體追趕戲鬥,紮猛競泳; 河邊的婦女則洗衣理頭,私語聊天。但等日落黃昏後,迫不及待的婦女一個個潛入水中,脫裙沐浴,約戒俗成,以"老虎頭"為線,東是女人區,西屬男人界,其實,沒一人逾越。走向濕地的小路,逾往深處原生態植被覆蓋越密,前後左右都被綠翠包圍,置身於此,頓覺神清氣爽,眼前綠野無際,身後水靜鳥鳴,再望那河,連浮萍都被風撫弄得自然灑脫。雨過天晴的沙河濕地,空氣潤潤的光滑細膩,充足的水分讓樹木花草競相瘋長,岸邊的黃土紅紅的透著濕氣,如此的環境怎能不讓人賞心悅目,怎能不讓人多個深呼吸!清波、綠堤、雲天;密林、翠影、漁船。人間美景,賽過神仙一一瀟灑,自然!重遊故土,再訪沙澧,真的舍不得:這條河,那道堤,曲折小路浣紗女??幾天寫生即近尾聲,每次回來,都有畫不完的景,舒不盡的情。人在社會,身不由己,被時代節奏夾裹著,來去匆匆。懷著對親友的愧疚和對家鄉的眷戀,悄然別去??

親近大自然,到生活中去體驗和感受創作的激情和靈感,使左國順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寫采風日記成為他創作的補充和完善。2018年初春,左國順環翠峪寫生日記----

湛蘭的天空下,和熙的風送來嫩芽的芳香,大地充滿陽光,飽蘸春色的畫筆任由心花在亞麻布上綻放……三仙湖水初暖乍寒,兩岸柳枝漸吐嫩綠,畫家們在潮濕的空氣中嗅到春的氣息,在樹叢的枝叉中看岀早到的春意。春潮無聲潤萬物,空氣濕濕的籠罩著大地,天際飄過化雨未成的浮雲,遠處隱隱傳來隆隆的雷聲。有個地名叫環翠峪,由於時節不適,對"翠"的印象不深……而今故地重遊,且直奔穀底,被山勢切割的片片麥田,鑲嵌在陽光下金黃色的山坡間,真的是大自然造就的"金鑲玉",碧翠的青苗在微風中蕩漾,充滿著希望和活力。白雲輕輕從山頭掠過,斜陽夕照下的山居沉靜端莊……這是老家河南,中華文明發祥的地方。慢步在早春鄉間小路,油菜花的清香沁人肺腑,湖岸邊叢叢柳技嫩綠養目,暫且丟掉煩惱和瑣事吧,走進自然,享受人生。陽光下的方鼎村一角,齊腰的雜草遮攔了窯前小路,顯得更加古樸蒼桑……歲月偶而改變某個角落,人們像螞蟻搬來遷去,卻永遠動不了天地造化!方鼎村位居丘嶺地帶,一處處黃土高坡似鼎而立,坡旁窯洞成排,千年來人們生息繁衍,也有文官武舉從這裏走岀,……具往亦!隻有這方鼎土窯、劄實的鼎立於世,述說著講不完的故事。細雨輕撫汜水,河的左岸極目望去,即是三國古戰場"虎牢關",劉關張初顯身手三英戰呂布就在此處,遠眺青苗無盡,昔日戰場,已變桑田一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蒼桑。汜水彎彎曲曲,沿坡而下直奔黃河,油菜花開滿河灘,翻越前邊長堤,寬闊的母親河滾滾東去……這裏是黃河流域,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桃紅柳綠方鼎村,陽光舒展著我們的筋骨,藍天令我們心曠神怡,綠水滋養著被手機刺痛的雙目……今天清明,雨水淅瀝瀝下個不停,我們躲在方鼎山莊涼棚下,用畫筆再現眼前的"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的詩意,筆觸在畫布上跳動,我的內心在思念天堂的父母:感恩父母給我的一切一一身體、靈魂、人格丶人品、智慧和力量!

(六)
左國順把自己的心路曆程、情感渴望、文化理想描繪成想象與真實之間相互模糊又相互印證的藝術圖典。拓寬繪畫在多元表達方麵的生存空間是他作為藝術家生命個體對於架上繪畫的詮釋。左國順擁有那種明亮與活力十足的色彩專屬,率性而準確的刀、筆混用技術,以及在麵對不同對象時感官的新銳敏捷與心理反應的異常迅速、在瞬間完成圖像合成的超凡能力。這些是他得以實現將生存經驗、社會生活、風物景致自然坦誠地召喚到繪畫當中的基礎。審美需求與繪畫創作已成為左國順采取的一種生活策略,他的體驗和創造是如此精粹專注,當通過繪畫語言呼喚起生命中不同時段記憶的心靈表述時,左國順使我們所感受到的已不隻是一幅幅多彩的畫麵,更有他激情洋溢的藝術天性所給予我們的暢快和明亮——窺見了那種當代繪畫中久違的激情!

左國順油畫造型功力很深厚,語言樸實、自然,看他的畫,仿佛在欣賞一曲交響曲,所有的點線麵關係都是從內心流淌出來的,即使是海外寫生的作品,顏色很純,但是不會感覺到飄,這一點體現了左老師多年來在油畫語言上的錘煉,很輕鬆就能表現出來。
2017年春,應澳大利亞華裔朋友之邀,左國順和夫人赴澳大利亞墨爾本采風寫生一個多月,心無旁騖,一頭紮進大自然,他像一隻蜜蜂拚命汲取營養,對逛街購物一概謝絕,他覺得那純屬浪費時間不感興趣,格外珍惜這難得的機遇,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竟畫了60多幅寫生畫。他的墨爾本采風日記-----

陽光明媚,綠茵如毯,天使飛來人間。孩童以雉誠的目光凝視眼前的世界,鳥類在熟悉的家園覓食細語:和風輕拂溫馨的環境,沁潤心肺的花香彌漫於清新的空氣中……這是自然和諧的美好瞬間,這是萬物共處的精神溝通!

雨過天晴,一道彩虹弧跨南北,翻卷的雲彩中傳來春的聲音"在畫雨後斜陽嗎?這裏快到旱季,我抓緊灑幾場雨,免得到時缺水……","謝謝你,情係人間,雨潤大地"!隨著遠滾的雷聲,春舞彩雲飄然而去,茂盛的枝葉,筆挺的軀幹,丹頓農原始森林是桉樹的家園和花草鳥類的天堂,憑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牠們共處依存,相競成長……這棵老桉樹四個人都抱不壟,滿林比比皆是,棵棵印證著森林的蒼老和博大。
白雲輕輕飄動,海浪漫卷時光,有人逐漸歸去,銀灘暫時寂靜,隻有大海嘩嘩地講訴不停,自庫克船長登岸,這裏經曆了多少滄桑,衰敗與繁榮......
茫茫碧海中,幾隻矯健的海鳥自由飛翔,隨著風向,時而離水飛翔長空,時而激流乘風破浪,在蔚藍的海水中劃出一道道白線,它們是勇敢的衝浪健兒,挑戰自己的體魄,點綴著春日的海景。
庫克船長的小屋,原質原味的英國漁村住宅,傳說庫克是第一位走進澳洲的英國人,從此,大英帝國對這裏開始了一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一位英國富人為了紀念庫克,把他故鄉的老屋切塊運澳,重建於墨爾本最繁華的的地段,成了當地一景。蘭天白雲,斜陽夕照,無塵小街,起伏縱橫,不聞城市噪音,難見商業叫賣。偶見老人庭院中澆花撥草、青年提繩溜狗閑散而過,鄰裏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悠靜得有點冷漠……周末,CD中心河麵水波粼粼,滑艇(像中國龍舟)健兒長劃練習,教練船緊隨其間,時而喊話指揮,時而揚臂校正,吸引了兩岸的遊客,驚飛起戲水的烏……
陽光灑滿金色的海灘,海風傳遞著初夏的信息,遊人三三兩兩在觀海橋上覓景拍攝,本地人或溜犬丶或日光浴享受著大海的賜予,遠處滑水愛好者正在集結,準備躍入激情的水空運動。丹頓農山國家自然公園的早上,陽光為大地罩上薄薄的金黃,湛藍的天穹顯得逾加深邃,高大的鬆柏此刻更是霸氣雄偉,白色的鸚鵡一聲怪叫飛往林間。今天不是周末,但遊人不斷,華人不占少數。林蔭下的通幽小橋,把我們的思緒帶到對岸林中:熱戀的情侶切切私語,喜戲的鳥兒暫停歡唱,遠處的蟬鳴擋不住沒完的情話。
一座庭宅一花園,一個彎處一片景,植花理草是每個家庭的責任和習慣,每逢周未,隻要家中有人,不是修花就是澆水,偶爾有青年從車中下來,手提一兩棵花苗,匆匆進院種植。崎嶇小路旁的高爾夫球場,左邊穿過樹林緊傍高速路,右邊即平民化的球場,球場沒球童,不奢侈,不攀比……大家就是以愉悅之心投入健身活動……場內風景自然。很少人工雕琢,畫起來也輕鬆隨意。
再見了,溫馨的小院,一個月來,從此門帶出去的是布,掂回來的是畫,每每返回,都有“到家了”的親切,感謝朋友夫婦的的邀請和接待!難忘小屋那張桌,那鋪床,那片花園那道牆......似乎又聞出餐桌上的美味,看見牆壁上的油畫,聽到花園中除草植花的歡笑。
已至本月中旬,幾天後即將回國,遠眺相處幾日的寫生景地,胸中陣陣若即若離,暮色蒼茫中,那棵樹那片草,那段籬笆那簇花漸漸隱退,我的心,穿梭於鄭州和墨爾本之間。

 
左國順匆匆墨爾本之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打開了他認知世界的又一扇窗口,收獲良多,回國前夕,舉辦了一場小型寫生展,在當地引起不小的轟動,觀眾紛紛留言----
左國順的畫好,文字亦好,所述勾起我赴德時的種種感受似若一人。
如此陶醉的心情,寫下醉人的文字,留住最美的畫麵。純潔、恬靜、沁人心扉、這樣無功利、無雜質的藝術感覺,與觀眾所產生的共鳴,才是藝術留給觀眾、也是留給自己最珍貴的記憶。
看了你赴澳的寫生作品,很驚奇振奮高興,太美了水平太高了,藝術與身心的結合,可稱上藝術家的典範。求職無止境藝術無國界,優化應該屬於西洋畫,原產地去寫生這是何等的藝術境界是何等的胸懷是何等的自信心,而且天涯有知音,這就是人民藝術家的樸實再現,為你點讚!
左老師畫得好,還如此勤奮,使我們後輩學習的楷模!
慧眼深得天地趣,妙手繪就山水經。寶刀未老童心在,一蓑煙雨入畫屏。
畫味詩意,人文親情好啊!畫得好寫得也好!
左國順的風景畫安寧、沉穩,大氣!

(七)

身高1.82米的左國順,一生就是這樣,性格豪爽敢愛敢恨,從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無論在他無名的歲月還是當紅的今天,從不做畫商,沒有任何雜念,沒有功利,沒有索要甚至沒有回報。他生活簡樸,從不擺譜,看不慣鋪張浪費的張揚,在日月輪回的時光裏,奉獻者熱血和忠誠,默默耕耘在油畫的天地,用心血和靈魂的呐喊塑造出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霜染鬢發,始終不渝。有一位知名企業家慕名找到左老師,想出2個億,買斷他的畫作,被他婉言謝絕了。他隻想在有生之年,為世人留下更多自己滿意的作品。

左國順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名譽主任,河南省油畫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書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鄭州鐵路局美協主席,高級美術師。曾任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美協常務理事,河南省宣傳畫學會副會長,鐵道部藝術係列職稱評定高評委。油畫作品經常入選全國美展和鐵道部及河南省美展並多次獲獎。其中《五月》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地球需要綠色》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白雲藏幡》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山鄉歸來》入選首屆中國油畫靜物展,《山裏的太陽》入選首屆油畫沙龍展,《工區雨季》入選“五月的風”全國美展並獲金獎,《翻身腰鼓》入選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展並獲優秀獎(最高獎)、全國鐵路油畫作品展金獎,《高原太陽》《晨風》先後入選第二屆及第三屆全國畫院作品展並獲優秀獎,河南省文聯首屆及二屆大象文藝獎金獎,《高高的視平線》《聖地祥光》先後入選河南省第十屆及第十一屆美展並獲金獎,《沙塵暴》入選第四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千年座騎》入選第四屆亞洲新意美術作品展,《聖地祥光》入選第七屆中日藝術家作品交流展等。《山泉》入選首屆國際新意美術展。《山村喜事》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原行”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並被河南省美術館收藏。近年來創作的《十三將士歸玉門》《塞外昭君》《冬獵》等多幅大型曆史畫先後在河南、內蒙古、北京、安徽、廣東巡展。


2018年5月5日上午,時代新像,故土鄉情——著名油畫家左國順作品展在河南省當代藝術館新址開幕。左老師一百多幅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呈現在觀眾麵前,引起巨大的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專家學者參加了開幕式及座談會。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天民在座談會發言:左先生是受過現實主義藝術訓練的藝術家,所以說不論在國內、國外、城市還是鄉村,他都能夠很敏銳地把生活的鮮活感表達出來。左老師對畫麵對色彩的處理有自己的寫意性,水墨感自然流露出來,其不僅僅是單純的寫生,還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語言。20世紀以來,中國油畫一直在探討油畫的民族化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優化作為一種全球的藝術語言,不管到哪個國家,優化作為藝術語言,肯定是要和個人、民族結合的,這個命題是一直存在的,我在左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他對這個的探索,但他沒有故意去尋找這種民族化,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他把對民族、文化的了解揉進去。油畫作為人類的藝術,一定是通過人的潛移默化一步一步呈現出來的,對於民族性的表達追求,是很明確的,也很內在的,正因如此,所以左先生的藝術作品一直在向前推進的原因。
左老師繪畫語言樸實、色彩厚重、視野開闊,在作品背後是人文關懷、曆史關懷。我們看他的作品感到很親切,這種親切感來自哪裏?首先來自一個藝術家的所為,富有發自內心的一種人情味的表現,無論表現什麽任務,都表達了他個人的情感。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報》副總編輯陳明發言:左老師的造型功力很深厚,語言樸實、自然、看他的畫仿佛在欣賞一曲交響樂,所有的點線麵關係都是從內心的流淌出來的,即使是海外寫生的作品,顏色很純,但是不會感到飄,這一點體現了左老師多年來在油畫語言上的錘煉,很輕鬆就能表現出來。左老師的作品帶有曆史文化的氣息,對曆史人物的造型研究十分深入,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記錄,也是對場景的還原,真實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在很多方麵突破了前人的束縛。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杜少虎發言:左老師的曆史畫特別震撼,
感動人,每個人物的表情、動態、都能感覺到左老師的文人畫家情懷,對曆史的了解程度,都通過它的畫筆表現在作品上,看出了左老師的胸懷,對曆史的思考。曆史畫不求還原曆史,而是對曆史的構建,這也是現在所有曆史畫家都要注意的問題,它不僅是一個畫家,而是一個曆史學家,還原的曆史畫麵,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曆史。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創作中心主任陶宏發言:
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中,中國的藝術家們潮水般加入了對既有價值的反叛的行列。而左老師卻依然故我,他孤獨地堅守著自己現實主義的精神家園,把中國畫那種寫意精神融入到他的油畫創作之中,他的油畫塑造是一種帶著享受的方式去進行的。,他走著一條現實主義和寫意精神的道路。

左國順畫了很多農民及勞動者,比如《稍憩》這幅表現民工的作品。這些勞動者貧苦無助,隻能靠他們的雙手和身體在勞作掙紮著,隻為了一種極為單純的渴求,那就是活著。這是他內心深處的溫善,一種對底層人物生存與生命的關注與感懷,他用畫筆去觸摸這些靈魂更真實、更樸實、更原初狀態的溫度。在一個經濟與藝術被誇張虛化的時代,左老師堅定置身於大自然中,紮根於勞動者的精神世界中,幾十年一如既往地用自己堅定的追求踐行著內心崇高的精神還鄉之旅。

加拿大書畫家協會主席呂孟申發言:昨天我給左老師撰了一副嵌名聯,“國有脊梁春秋誌,順天憫人赤子心”。我和左老師同是漯河老鄉,長達幾十年在鐵路共事,我對左老師這幾十年感觸特別深,左老師高中畢業以後由於生活所迫沒能繼續深造,一頭紮進了繪畫之路,一堅持就是五六十年,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左老師從不嘩眾取寵、自吹自擂、在他的筆下無論古今人物,還是靜物、動物,都能感受到他的創作激情和朝氣蓬勃的力量。左老師創作的《翻身腰鼓》,那群陝北漢子。狂放不羈、不可壓抑對生活熱愛的激情淋漓盡致躍然而出,令人心潮澎湃。和左老師接觸這麽多年,我感覺在他心裏有一團火在燃燒,無論走到哪裏,都是陽光的,所以他畫的每一幅畫都是溫暖向上的。從左老師身上,我們也看到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如何走出來的,不猶豫、不彷徨,認準的事堅持走下去。
河南省美協顧問李運江發言: 我和左老師的交情有40年,我們倆不分家,不論是從情誼上還是繪畫風格理解上都是相似的。左老師對我有知遇之恩,我從部隊退伍後,分在鐵路的基層單位,回來之後畫了一批漫畫,我和左老師一見如故,我很感激左老師對我的提攜。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我也是自學畫畫,沒上過專業學院。

左老師雖然70多歲了,但是渾身充滿了激情,都是正能量,心態特別好。對事物、對創作的追求魄力,是青年畫家的榜樣。在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泛濫中,中國的藝術家們潮水般加入了對既有價值的反叛的行列。而左老師卻依然故我,他孤獨地堅守著自己現實主義的精神家園,把中國畫那種寫意精神融入到他的油畫創作之中,他的油畫塑造是一種帶著享受的方式去進行的,他堅定不移的走著一條現實主義和寫意精神的道路。

鄭州市美協主席白金堯發言:左老師展覽在這樣一個藝術館展出特別有意義,到基層紮根人民,把藝術放到基層做研討,深入生活,感受會更加親切。看左老師的畫展很多年,每時每刻都激勵著我們的創作欲望。左老師挖掘出很多曆史題材的作品,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筆觸激情奔放。它的曆史題材場麵恢宏,璀璨,充滿浩然正氣。左老師的激情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做老師的認真態度,是藝術家典範,也正是他這種衝動、熱血、激動到極致狀態,創作的作品才有感染力。

風雨多經情未老,關山初度路猶長。
已過古稀之年的左國順老師,回首一路走過的來時路,百感交集,努力過、奮鬥過、拚搏過、痛苦過、快樂過,就會發現人生終究不會辜負你,那些灑下的汗水,留下淚水,付出的心血會成就你,夢裏能夠到達的地方,終有一天腳步也會到達。一份堅守,一份收獲。此生與油畫結緣,是自己無悔的選擇,如果有來生,仍會選擇這條道路。感恩遇上了好時代,感恩父母的養育,妻子的陪伴,師友的鼓勵、兒女的孝順。不辜負每一場花開,善待每一次落花。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底的善良,融進血裏的骨氣,刻進生命裏的堅強,成就他大寫的人生的華彩樂章。

生命不息,手中的畫筆不停----是左國順老師的心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