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城

【放棄傳統的豬油導致國人健康每況愈下】原創者,7天內閱讀量達400萬+,又被盜轉載無數。微信號:eye-tells
個人資料
醫者意也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流感襲來的時候,疫苗真的有用嗎(四)?

(2009-12-26 08:37:13) 下一個

那麽為什麽美國政府還要花費幾十億美元在這樣一個科學依據薄弱的藥物上呢?最簡潔的答案就是政府官員們覺得,盡管如此,特敏服還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且在大流感逼近的時候,他們有急迫感要端出一個解決方案出來。

 

政府官員的反應也很有意思。一開始的時候,官員聲稱疫苗和特敏服都是有效的。但是當不利的證據浮現出來的時候,官員們開始承認科學並不是他們所想象的那麽清晰和黑白分明。最後,當麵對隨機安慰劑比較測試的時候,官員們說,這不行,這種測試會導致人們被剝奪了被保護的機會,我們不可就這樣看著人們死去(用無效的藥物而死去就可以?)。

 

如果你研究一下現代醫學的曆史,你就發現這些荒謬的事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複出現。1925年,麵對黑死病疫情的危脅,微生物學家發明了一種疫苗,但是當他想進一步做有效性測試的時候,憤怒的人們和追逐利潤的藥廠商卻強烈要求他馬上把這仍未被證實有效的疫苗投入使用,而這疫苗也從來沒有機會做過真正有效性的測試。

 

太多的醫學治療和檢測都隻是建立在脆弱的證據上,卻都成為醫學教條而被宣稱為神聖不可侵犯,從而被免除嚴格的科學論證和研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癌症學者都深信大劑量的化療再配合骨髓移植是晚期乳癌病人的最佳療法,許多醫生都拒絕讓自己的病人加入隨機臨床測試來測試這種療效的有效性。這些醫生說,這些隨機測試都是不道德的,因為他們“知道”這種療法是有效的。然而,在1999年和2000年最終完成的隨機臨床測試卻表明,骨髓移植其實是在殺人而不是救人。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在70年代時,醫生們都相信利多卡因能夠恢複心髒不規則跳動的病人的健康,減少死亡率。醫生們都拒絕做隨機安慰劑對比測試,更好笑的是,醫生竟認為做這樣的測試是等同於誤診誤醫的事故。利卡多因一直被廣泛使用了20多年,直到1989年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才發現,對比起安慰劑,利卡多因造成了高出三倍半的死亡率。

 

在未經過充分的有效性測試的基礎上,注射疫苗其實給了人們一種虛假的安全感。當墨西哥和英國證明了自我隔離能夠有效的降低流感的傳播的時候,疫苗注射卻讓美國人暴露於更大的流感傳播威脅中,因為他們以為注射了疫苗就是安全的。當疫情爆發的時候,沒有比醫院的急診室更容易讓人們染上流感了,人們應該盡量呆在自己的家裏。但我們卻沒有如此告訴人們。

 

在沒有充分的證據來證明疫苗和特敏服的有效性之前,這兩種療法都隻能被認為是部分有效和不確定的療法,他們甚至隻是一個普通的避身符。原文請看這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