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渡船,除最前麵一排的車,前輪塞有木頭楔子外,其餘的車都沒有任何固定,看來渡船沒有太大的搖晃,大家泊好車後,都上到上麵的兩層,有人去吃早餐,有人逛商店,有人找個地方坐下看書打盹,有人到頂層吹海風看海景。。。 一個半小時後就該到維多利亞的 Swartz Bay 下船了。
抵達預定酒店 Inn at Laurel Point 時還不到12:00,沒房間,要等到3:00以後才能住進去,俺們隻好存好行李泊好車後進城逛去了。 預定的酒店離最熱鬧的 Inner Harbour 碼頭,走路就幾分鍾,一路上遊人不老少,很熱鬧,有點回到中國大街的感覺,不過,港灣挺小,與香港維多利亞港比較,就顯得既不現代豪華,也不氣派,但又沒有老舊得象看曆史,多少有點失望。
維多利亞的中國城不大,還有個城門,東西向是 Pandora Ave,譯為“賓多來道”,南北向是 Government St.,譯為“加富門街”,俺覺著這譯名很有中國特色。在城中有條以窄小聞名的小巷,5憂走進去時,胳膊都不能平伸,窄巷進去後,“肚子”稍大,兩邊有店鋪,還搭有一些竹梯子,不過好幾家都是白人在經營了,這個“古老”的窄巷是Fan Tan Alley。
學習了,謝謝!
去你那兒看過,發現你狂迷自行車,在加國,我稱為“冰箱國家”,愛騎自行車不容易,冬天太冷太長。
回複5憂的評論:
Johnson Street Bridge is the official name but the nickname is the Blue Bridge. It is considered the icon of Victoria.
Read more 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son_Street_Bridge
謝阿小泥的飄揚,俺一定發揚“咣噹”哈!
5弟你呆的那地方就值得人羨慕啦!
謝謝光臨!也謝誇獎!
那座橋就是叫“藍橋”嗎? 我還真不知它的名,因可以吊起來,我就叫它“吊橋”了。
這天的天氣特好,藍藍的天,白白的雲,清清的水,第2天(30號)變陰天,第3天(七一)幹脆就下雨啦。
我想杜姐就是沒有好相機,拍出的片片都會很不錯的,因為你的攝影感覺好!
謝阿鬆誇獎!
看來你去過這個城市,且印象不錯,隻是你得趕緊找件“花衣服”穿上,小心著涼哈。
欣賞美文美圖!
藍橋那張拍得最好。
中華門那張也拍得好,渥太華正在修建中華門,十月竣工。
天多藍啊,水真清啊
港口一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