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2025 (17)
這個月有個萬聖節。
這個節,是來美國後才知道的。
周末去植物園看見大廳裏的擺設,想到萬聖節快到了,這藝術品做得還真是漂亮。拍了下來。
植物園每年根據不同的時候都會有各種展,到了快感恩節的時候就會有燈展,還有玻璃藝術品展,花卉多是在春夏秋季。過去有個溫室,裏麵有熱帶植物、花兒,後來沒有了,可能耗資太多了吧。
剛來美國體會到節日跟咱們不一樣,好多節咱們都沒有聽說過的。
萬聖節就是其中一個。
去超市買南瓜,我就奇怪,為什麽平常沒有這樣的南瓜,都是那種青綠色的,說是日本南瓜,那種南瓜硬得很,用刀切不行都得砍才能砍開,好吃還蠻好吃的,當然跟國內的比還是不夠麵。
萬聖節的南瓜上網之後才知道,也是能吃的,大家都用來做南瓜派還有做南瓜饅頭什麽的,我沒有做過,後來不怎麽過這個節了,就更懶了。
萬聖節是個歡樂的節,小孩子們太喜歡了,從九月份,現在就更早了,商家為了賺錢,早早就開始賣萬聖節小孩子們喜歡穿的服裝了。
到了那一天,很有意思,那一天多半會雨夾雪,而且氣溫驟降。前些年小孩子依舊穿得很單薄,女孩子們都穿著裙子,男孩子的服裝都很嚇人。當然節後很多小孩子都會感冒。
到各家各戶敲門,說著不給糖就搗蛋的話。大家紛紛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糖果,讓他們挑選,孩子們歡天喜地地拿著糖,有的孩子還專門挑一挑自己喜歡的,然後蹦蹦跳跳地再去下一家。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大年初一的一大早我們就開始挨家挨戶去拜年,然後人家大人把糖果,瓜子花生給我們,我們揣進口袋裏再繼續一家家去拜年,那時候過年穿的棉襖外邊一定是有口袋的。
記得萬聖節頭些年,我每次早早買了南瓜擺在門口的台階上,準備好糖果,到了那一天早早吃過晚飯,天快黑了就坐在靠門的沙發上,等著孩子們來敲門。
我們小區原來小孩子不是很多,也都不大,所以多是父母抱著孩子出來敲門拿糖,後來好像孩子們一下就長大了,都自己跑跑顛顛的自己來敲門拿糖了,當然父母還是跟在後邊,遠遠地看著。
我們小區是新開發的,大家剛剛搬來的時候都互相不認識,我感覺因為這個節日,小區鄰居們的距離一下就拉近了,大家很快就熟悉了。
好像沒有多久,小區裏的孩子們突然都長大了,到了萬聖節,他們再來敲門拿糖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往年的熱鬧勁,父母也不再跟著了。
我們的熱情也沒有那麽高了,但依舊還年年過著這個節。
再後來也就是疫情前的幾年,突然新聞提醒,萬聖節的時候要小心,小孩子拿到的糖果不一定是安全的,讓家長注意。
後來也發現,來小區拿糖的也有好多不住在這個小區的,開車過來湊熱鬧的人挺多的,還聽說也有壞人趁機做壞事的。
有了危險,不僅僅對大人,對孩子也有風險了,我們就不再過這個節了,沒有兩年疫情來了。自然這個節就更淡了,看到有些人家到了節日還有裝扮,更多的人家似乎沒有什麽表示了。當然店裏還是賣很多大大的橘黃色的南瓜,也還是有不少人在買,有些人家門口還是擺放一些,甚至最後凍凍化化的,大南瓜都塌了才扔掉。
還記得剛來美國不久的時候,一個中國朋友因為跟老公吵架動了手,警察來了,她老公說她打了自己,其實是她還手把老公弄傷的。
朋友被抓走了,後來搞清楚是她老公的錯,就把她送到了婦女兒童保護中心,她在那兒過的萬聖節。
那段時間我每天給她打電話,她還開心地跟我講她參加那裏麵刻南瓜比賽,成績很好。後來她入籍的時候還因為這件事兒有了麻煩,好在後來警察出了證明,不是她的問題,才算過了關。
所以,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不是一個人的生活。
現在他們倆還在一起,都年紀不小了,估計也就相互陪伴走哪算哪兒了吧。
人生一共那麽短短的幾十年,有多少事兒值得玩命的呢?
多半這樣的問題都是因為公公婆婆跟著生活在一起,他們也是。
過去見過不少家庭都是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的,幸福快樂的真不多,坐公交車的時候,常常聽見有女人聊天互相抱怨著婆婆的種種不是,有些甚至說著說著憤怒到大喊大叫。
生活的不快樂不幸福會給人的心理帶來嚴重的傷害的,那時候多數人沒有選擇,隻能大家庭住在一起,因為沒條件自己買房,也不是很多人都能有單位給分房子的,那時候找對象,說男方家有房是很優越的條件之一呢,當然得跟公婆住在一起了。
很多婆媳關係不好的,最後搞得婆婆兒媳雙方都神神精精的,各不相讓嗎。這個自古以來就是,早年更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的,還不是有自殺的什麽的,這種慘象一直都有,過去沒有網絡,也沒有過多的報道,其實身邊還不是都有看見,聽說的。
不用著急呢,現在世道變了吧,兒媳婦基本不用自己帶孩子了,不知道怎麽形成的,也不用教給的,據說多數是娘家父母帶孩子,婆家父母經常帶點錢來探望一下,這種婆媳關係的改變是基於娘家的體力付出上的。
人的身體健康和人際關係都是要建立在一個平衡的基礎之上的,身體不平衡病就找上門來,人和人的關係沒有利益上的不平衡,用現代的好話說就是沒有利益關係的人際關係,才能相處的長久。
老話不是說嗎,隻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要想天長地久,就得有互相利益的牽製。我就一直讚成門當戶對。
很多人說,什麽年代了,還門當戶對呢,真愛最重要。理論上是對的,很多問題都是,從理論上講的那是絕對正確的,但理論得跟實踐相結合,這也是對的,否則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說不清了。家庭的紛爭甚至激戰,還不都是因為理論沒有聯係實際。
說回我家小區跟我家斜對麵的鄰居,家裏有兩個兒子,從小大兒子就是爸爸抱著媽媽跟著在萬聖節的時候,年年來敲門拿糖的。
他們家萬聖節裝扮的特別熱鬧,房上房下都是南瓜燈,晚上都很亮的。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兩個兒子現在都不住在家裏了,爹媽也沒有心情裝扮了,房子也招來了租客跟他們一起住了。
這片小區,隻有幾家是釘子戶了,很多都換了新的住戶,也都又不很熟悉了... ...
每家人的生活都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就跟這個世界一樣,紛紛擾擾的,不消停也不太平。
矛盾在哪兒都有,就看雙方怎麽解決,有人用和平的方式,用自己也能付出的方式,這種方式帶來的好處是大家都能繼續和睦相處。
而有些則相反,你說門當戶對不對嗎?
說一個自己家親戚,兒子是俺家親戚的,婚後婆婆雖然覺得親家不是那麽門當戶對,但兒子喜歡的媳婦進了家門就得將就了。
兒子和媳婦生了兒子,行了,孫子來了,別的就不計較了。
雙方父母商量好,每家在兒子家住家保姆一個星期,輪換照顧這個家,兒子兒媳隻負責上下班,其它甩手。
後來又生一女兒,兒女雙全了,繼續伺候,現在兩個一個上學一個幼兒園了,規矩照舊。
疫情期間,婆婆把孩子都帶到自己家了,為了安全,結果兒媳婦偏要帶著親家母來看孩子,不讓就鬧。不得已同意了。
看完孩子第二天兩個孩子都病了,接著全家都感染了一圈。
親戚大怒,但隻能跟我們嘮叨嘮叨:)
後來兒媳非得帶著女兒去參加各種活動,又陽了兩次,還是出氣的時候找我們喊叫一番。最後說,那咋辦,兒子自己找的對象,孩子都兩個了,這麽大了。
我聽完笑了,知道就好,還跟著生氣幹嘛,那兩個小的歡天喜地的,天天該吃吃該喝喝,發燒了躺躺,還要求必須奶奶陪著,不陪就喊奶奶來躺躺,奶奶來躺躺,奶奶七十歲了都,各種老年病,帶著他們都冒著生命危險呢,別說陪著新冠了:)
要我說,把孩子還給父母不就行了,哪兒行啊,那是親孫子孫女呢!那咋辦?享受著奶奶奶奶的,心都要化了了的嗲聲嗲氣叫聲,啥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她的憤怒也是對的,現在視頻那麽方便非得親自來看看,還又親又抱的,給孩子傳染了就不出聲了,是啊,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回去發燒去了。
也不知道有效藥有沒有給親家也分點,沒敢問:)沒事兒找事兒的話,我一般情況下是不說的,一般情況下哈。
我有個閨蜜,孩子在美國,結婚後兩人想買房,有條件買房是對的,要不租金不全給了房東了?
娘家媽一聽房子是要搶的,沒有足夠的錢搶不到呢,立馬從國內匯過來幾十萬美金,婆家一聽娘家媽先動手了,毫不含糊也幾十萬美金匯了過來,兩個幸福的娃一下就搶到了中意的房子,估計這會兒那房子早就升值得可以還給父母錢的水平了吧。
還啥,獨生子女,將來啥還不都是他們的,早給人家還領個情,晚了不稀罕了:)這是我說的,不是我閨蜜說的。
娘家是做生意的,我閨蜜是醫生,相比之下娘家更有實力吧。當然這屬於門當戶對的,沒有說誰該多拿誰該少拿的。
現在準備兒子兒媳生了孩子就赴美當住家保姆呢。美得不行的期待就是付出,中國父母的美德!
這是父母都在國內的。
還一中國朋友,美國的。兒子找了一個家在國內的,婆婆早年買房寫了自己和兒子的名字在上邊。
兒子兒媳要自己買房了,兒子跟媽媽說,把這個房子賣了他要用錢。
兒子以為寫了他名字的房子就是他的了,法律上是的。這不就是理論不聯係實際了嗎:)
媽一看,這是娶了媳婦忘了娘啊,把我的房子賣了給你們買房?誰的主意啊!
兒子都是好兒子,不好的主意都是兒媳婦出的,這是不是規律:)
沒想到,不光是兒媳婦,還有親家母。親家母說,這是應當的。
我朋友是白給的嗎?
在美國鍛煉過的人們,別的不說,對來之不易的經濟還是很有管理能力的,兒子是自己的,孫子孫女是自己的,別的都無所謂了。這不是傳統嗎,不是婆婆不好,對吧?
要不早年我閨蜜說,她閨女要是嫁給我兒子豈不是跳進了火坑呢,不是我,誰都一樣,婆家就是個坑,這是真的。看準了再跳哈:)
我朋友一氣之下跟親家說,這樣吧,我呢給我兒子三百萬美金,你也給你閨女三百萬美金,讓他們買個好點的房子,行不?
親家母當時就沒電了,再也沒有提讓我朋友賣了她兒子的房子給兒子兒媳買新房的要求。
這以後咋能和平共處呢?兒媳婦家是北京人,這北京叫個房就上千萬。
我添油加醋啊,對,我一個閨蜜在北京四合院住著,十幾平米賣了800多萬呢,十幾平米。朋友說,就是啊!哇哇哇,喊的更起勁了。我是不是很壞!
我說了,跟你說過的,找對象要門當戶對!
她氣消了,我管不了啊,我兒子不聽啊!哈哈,你兒子找到真愛了,你就好好偷著樂吧,不就是幾百萬美金嗎,生了孫子也是你家人不是:)要不你去你兒子房上寫個名字?做夢吧!哈哈!
活得久了,聽到的多,看到的也多呢。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好好的自己房子,非得把兒子名字放上,嘚瑟的不是,活該!
兒子不孝還怪兒媳婦。
當然了當你把兒子名字放上的時候,法律上房子就有兒子的份了,這都不知道?還錢多得買房都放兒子名呢?
賺多少錢,有多少學問,跟你這人是不是能擺弄好各種關係不完全是一回事兒,對吧,這不就是證明嗎。
所以,我昨天不是說來著,這世界上的快樂是自己找的,煩惱也是。不對嗎?非常正確!
還是盡量按規律辦事兒吧,有些超前的想法可能帶來各種麻煩。
我記得小時候鄰居老人常說,人和人相處得好,就得兩好加一好。就是互相都要對對方好才行呢,人家給你一個好,你還人家兩個好。是這個意思吧?
任何情況下,看看我拍的這些漂亮的花兒,你都會心花怒放的!
祝大家生活快樂!
萬聖節快到了,不給糖就搗蛋!哈哈!
老話是有道理的,雖然現在人們都不在乎了,具體到實際生活中還是很多反映的,隻是人們不去想了。都想是正常的。忘本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但都這樣也沒有辦法了:)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有道理,不過時代發展太快,老革命也時常會碰到新問題的。嗬嗬!謝謝領導一如既往圖文並茂好分享。
花兒還有,慢慢放上來。
Costco的糖好,專門準備萬聖節的。
可不是,一年走到最深處,日子真快啊!
花兒拍的好美!喜歡倒數第二張中的虛實對比:))
看來很多地方過萬聖節。
澳洲現在也學美國過萬聖節,到處賣南瓜燈、鬼臉兒。
是啊,門當戶對我就覺得特別重要,事實證明也是,大家都看到的,現在好多人不覺得是這樣了。
好的,你喜歡,我多寫點。
我們小區現在不行了,孩子大了都離家了:-)
我今年拍了不少花,大家喜歡,慢慢放上來。
給糖別搗蛋!
撒糖是硬道理
現在的父母真是特別好:)
國內人的錢都是房產帶來的,這幾年房價飛漲,地段的房子漲到幾十萬一平米,也有人買,人們的生活水平真是提高了不是一點點。
國內的人現在的信仰就是錢,很早就有人這麽說了,所以對來之不易的積累根本視而不見,覺得自己才是不容易的那個:)
1. 國內的有些人是真有錢。
2. 國內年輕人真“幸福”。 孩子都是父母帶,還請保姆。 就這樣父母們還樂得屁顛屁顛的,覺得 能結婚,生孩子都不錯了
3. 挺煩國內的一些人。
謝謝喜歡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