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體更結實;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比享受勞動成果的人,感覺更幸福……對此您有何評論?”
這是昨天我在我博客的留言裏收到的,希望我能給與評論。
看到第一句話:“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體結實。”我笑了,因為我認為,這不一定吧?
昨天我就想寫的,但沒有抽出時間來,剛才又看見了這個留言,感覺很想說說我的想法。
送牛奶的人,也許是養牛的人,也許是養牛地方雇的人。對了,說到送牛奶,那得是年紀大點的人才能明白,現在的人哪裏懂得送牛奶概念?過去的牛奶是每家每戶訂,然後有人送來,有些直接送到你家門口,那時候訂牛奶的人家在門口的牆上會釘一個盒子,頭天晚上把空牛奶瓶子放到盒子裏,明天一早送牛奶的會把空瓶子拿走,把滿瓶的牛奶放到盒子裏。天天這樣。
有些地方則是在大院的門口,在收發室裏,專門由打更的老頭看著,每天早上送牛奶的人把牛奶送到收發室,然後訂了牛奶的人家拿著空瓶子去收發室換牛奶。天天這樣。
有人覺得喝牛奶的人一定是有錢人,而送牛奶的人是喝不起牛奶的,即便是養牛的人也不一定舍得喝牛奶。這個道理誰都懂,如果把問題看仔細了,問題說的是送牛奶的,而不是賣牛奶的,所以,這個問題說得是從前而不是現在。
宣傳一種觀點,或要研究人們的思想,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沿著提問題先生的腳步,走到了他家,很認真的一個人,研究的都是大問題,其中有要大家回答他問題,然後他能分析你的思想啥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感興趣和參與,閱讀人數不多,還沒我這個嘮嘮叨叨的老太太訪客多呢。這也看出來了,人們對於真正的問題,是懶於思考的,隻喜歡看平常百姓日子裏的喜怒哀樂,分享著八卦的新奇,各地風光,風土人情,還有物價,房價,以及看病哪兒貴,養老哪兒便宜,等等的。
其實,人活著是有思想的,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我們的喜好跟思想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的。有些人遇到問題專門往複雜裏想,一個小小的問題都能上綱上線,結果最後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原本的問題是什麽了。而有的人卻不一樣,再大的問題在人家心裏都不是事兒,順其自然,問題慢慢地也解決了。
另外,不同時期,不同時代,不同的人,思想是不同的,就是同一個人,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生活的環境,生活條件的變化,他們的思想也是會變化的。
什麽是思想?一個人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思路,這就是一個人的思想。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論,一個人的理論是通過在自己的思想指導下,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那一套經驗或者教訓。
就說送牛奶的人是不是一定比喝牛奶的人身體更結實的這個問題,他首先給人的印象就是,喝牛奶的人應當身體好,所以他說,送牛奶的人其實身體更結實。身體的結實與否,確實與活動有關係,與做體力勞動有關係,因為這些都屬於咱們今天時髦的說法鍛煉是一回事兒,但它並不見得與喝牛奶就一定有關係。
喝牛奶對健康有利,尤其在過去生活不富裕的年代裏。但喝牛奶的人,並不是咱們想像的喝完牛奶就睡覺呀,現在喝牛奶的人喝完了就去健身俱樂部鍛煉去了。在美國,人家賣的牛奶用桶裝,咱家現在多數還都是小塑料袋裝呢,美國人喝牛奶的量咱們是看著都嚇人。我家現在根本不買大桶的牛奶了,買小盒的有時候都得過期扔掉點。喝不完那麽多,早上我還是習慣和點粥,我覺得胃裏更舒服一些。
美國的牛奶很便宜,窮人買不起的,尤其是小孩子,能領到的含牛奶的飲品更多,我曾經在一個朋友那裏喝到過一次,隻有一次,我能記住一輩子,那味道,實在是太濃了,咱們根本享受不了。按理說,這樣的營養應當讓人健康吧。看看美國滿大街的胖子,每天都在宣傳的各種各樣的減肥方法,和倡議著各種各樣的鍛煉方式,就知道,牛奶對於健康的影響是不是真的能起那麽大的作用。也就是說,問題中含的那種意思,是說,大家原本以為的喝牛奶健康,是不是確實那樣,還是說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那樣,在人們營養不夠的時候,多喝一些牛奶就健康?
一個人是不是結實,是不是健康,跟牛奶應當沒有什麽直接的關係。如果送牛奶的人營養不良,每天吃不飽飯,還要做過度的體力勞動,他不會結實到什麽程度的。如果你是一個從過去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應當記得,那時候的人,沒有多少結實的,多數人都痩瘦的,有些人甚至是皮包骨的,他們的勞動也多是為了生活所迫,有些送牛奶的人每天自行車後邊掛一個大桶,看著他們吃力地推著車走著,你就能體會得到他們的辛苦,同時看得出來,他們並不結實。
至於說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比享受勞動成果的人感覺幸福,這個命題就更是因人而異了。幸福是一種感覺,沒有標準答案,在某個階段或某個時刻的幸福的感覺,是不會延續很久的,所以,很多幸福都不是永遠的,你要不斷地有新的幸福感來填補你幸福的空缺,那樣才會一直感覺到幸福。
奉獻本身也是一個模糊概念,尤其對於當今社會來說,啥是個奉獻?勞動就是奉獻?很多你做的事兒都是應當的,那叫不叫奉獻?什麽是勞動成果,你是怎麽奉獻的,奉獻給了誰?這都是前提,很多問題在沒有前提的情況下,討論它是沒有意義的,尤其用過去的那些思想勾兌出來的一些結論,在今天,即便我們依舊需要和認可,但很難再拿出來當標準了。否則你就會覺得不幸福!
如果真的有人奉獻勞動成果,那麽享受勞動成果的人會感到不落忍嗎?為什麽享受著,卻不感到特別特別的幸福呢?也許他們不需要?反正如果我想睡懶覺(其實從來沒有過這個願望,隻是看到很多人把睡懶覺當特別幸福的事兒)的時候,如果有人能讓我睡,而且能幫我把家裏的事兒都做好了,我會感到很幸福的,為什麽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會感到比我幸福呢?那個人說不定不開心呢,你睡覺,我幹活。你咋知道此刻的我,不是比奉獻的人更幸福呢。所以,這個觀點的成立,是要有那個奉獻勞動成果的人,得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要有奉獻而不求回報的品德的人。而事實上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人在你身邊,那個人也許不是正常人。
如果我是那個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比如每天做飯,做三頓飯,你說我比不做而吃的人感到幸福嗎?我咋沒感覺得幸福呢,我覺得我挺累的,木有辦法,我不做就沒有飯吃呀,所以一來二去,我習慣了做飯了,所以沒有感覺,隻有習慣,沒有幸福感,也沒有覺得多痛苦,因為一個人活著就得吃,你不做自己也不吃?俺的世界觀是這樣的。沒有那麽高尚,請大家批判吧。最好高尚的人能出現在俺身邊,奉獻完了還覺得幸福。
當然,我們如果把這個整個的問題拿到過去那年代的觀念裏去思考,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回答對了,能登到人民日報上去。隻是,這個問題放在了今天,又讓今天的人們去思考,所以答案肯定不是一個了,也許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了。
人的思想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這種改變沒有原則的要求,沒有是非的標準,也沒有法律的準繩,因為原本約束思想的思想已經不存在了,你如果還是用那時候的標準來衡量現代人的思想,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現代人活得都很瀟灑了,天馬行空,想啥是啥,想咋想就咋想,想啥說啥,想說啥就說啥。就這還嫌不民主不自由呢。有嚴格標準的時代過去了,今天的人們隻有靠法律來互相約束了,法律的不健全以及不能嚴格執法,導致了很多新問題的產生和難以解決,但相信慢慢會越來越好的,這是一個大趨勢。
過去的那些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的標準已及一些準繩,還是存在的,它們依舊存在在從那個年代過來的那些人們的心裏,這些人還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播,也希望繼續傳承它們,而實際上,能維持多久,幾代人,這都不好說了。因為很多東西會被現代化和改革開放帶來的春風替代掉的。
當然,就像我們說的破家值萬貫是一樣的,它是不是真的值萬貫?要說,應當說,我們精神上的感受,我們對自己一路走來所付出的和得到的的不舍,才是真的讓我們覺到很多東西所以寶貴的真正原因!也包括了我評論的這個“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體更結實;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比享受勞動成果的人,感覺更幸福。”的話題。
沒有前提條件的論點,不合乎現今社會實際狀況的觀點,我們再去評論而且要用它來評判一個人的思想,我感覺沒有啥意義。(那個思想家如果看到我這麽說,肯定氣不打一處來,我隻能說抱歉了)
不過我還想說,如果真的能達到:“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體更結實;奉獻勞動成果的人,比享受勞動成果的人,感覺更幸福。”這樣的境界,這個世界還是會更美好的!
認識曉青,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