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美國的哈佛大學今年最受歡迎的課是“幸福課”,這是一門選修課,卻能有850人聽課。看到這樣的消息真的很震驚,人們的生活中真的缺少的就是幸福,很多人其實很久都沒有感覺到幸福了,如果今天想起過去說的見到毛主席是幸福的那種感覺恐怕很多人都會不相信,因為太多的人把那些日子看為是過去很久很久的事情了,記不起來那種感覺了,還有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種假象,隻是說說而已的,我不這樣認為,因為當時感到幸福的人心中有一種期盼,一種願望,如果能實現它那一刻的感覺應當就叫幸福,難道不是嗎?
為什麽今年在美國的哈佛大學會有叫做“幸福課”這樣一門選修課有如此多的人上呢,也許是很多的美國人也找不到幸福的感覺了吧。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無論何時何地隻要你感覺到幸福她就會在你身邊。 說到幸福是一種感覺,我覺得要看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我們的生活,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人和事,隻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對待我們眼前的一切,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正被幸福包圍著。
像那些失去親人的孩子,盡管沒有在父母身邊的幸福,卻擁有著大家關愛的幸運;從小被過於窮困的父母送人的孩子雖然從小在養父母家長大,卻同樣得到了養父母的寵愛,在生活上沒有缺吃少穿,能念書、能享有其他孩子能享有的一切,而且避開了可能被餓死的危險;生活在單親家裏的孩子,雖然缺少了父愛或者母愛,卻還有父親或母親在愛著自己,至少沒有變成孤兒;這樣想這些孩子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人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總是很少想到自己的幸運和幸福,看到的想到的都是自己所遭受過的不幸,當然,曾經的不幸和痛苦給人們留下的一定是深刻的記憶,而那些記憶是可以珍藏的。其實在我們的記憶中幸福的和快樂還是占大部分的,隻不過我們很少去翻看就是了,每當遇到事情我們總是把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翻出來,甚至展示給別人看,豈不知,每一次這樣的翻看對自己都是再一次沒有必要的傷害。
從小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從小被父母送人,成了沒有親生父母的孩子;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裏,成了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孩子;想到這些就與可憐和不幸這些詞產生了聯係,而幸運和幸福就永遠遠離了你。
痛苦和不幸總是眷顧那些傷感的人,很多人由於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遭遇和痛苦看得過重,於是把這一切當成了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籌碼和條件,那就是自己不論做什麽都是為了擺脫這些不幸和痛苦,好像這樣就很心安理得了,他們把自己的不幸遷怒於社會、父母、妻子和丈夫甚至是孩子,豈不知,這一切正是自己生活中必須經曆和承受的,要擺脫這一切不是靠別人要靠自己,靠自己努力地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積極向上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為方式,一味追究自己曾經經曆的那些自己不想經曆的一切是誰造成的,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無論是誰的原因導致了你今天的痛苦都要由你自己來解除,而解除這樣痛苦的感覺根本的方法就是尋找自己的幸運感和幸福感。
七夕剛剛過去,牛郎和織女那淒美的故事被今天的我們用情人節來紀念了,我想這也是人們在不幸與痛苦中尋找那幸運和幸福的感覺吧。
所謂你的上帝是自己!
不管別人怎樣看,你滿意,就是幸福了。
你說的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