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媒體人

演播間的鏡頭,采訪現場的話筒成為一個華語媒體人最好的北美記錄
正文

經濟危機下的幾個聯想

(2009-03-04 14:44:30) 下一個
身在多元化的傳播媒體,有時不得不成為多麵手,不僅要采編播集一身,還得在電視、電台兩邊遊走。電視這邊的工作依舊,年初設想的電台節目這個月就開播了。雖然電台的直播每天隻有半小時,但定位在“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解讀事件隱藏的核心”,因此需要查閱大量資訊,工作量不小,耗費不少心力。今天的節目切入點還是從經濟議題說起。

這幾天股市暴跌,道指跌破了具有重要心理關口的7000點,回到12年前也就是1997年的狀況,市值蒸發了一半,約11兆的資產瞬間煙消雲散。對股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慘痛的數字,現在許多人談股色變。但昨天出現了一個論調,認為現在是入市買股票的最好時機,說這話的不是股神巴菲特,也不是聯儲會主席博南克,而是總統奧巴馬。奧巴馬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表態說,從上市公司利潤和收益率來看,已經到了一個很好的買點,但必須持長期眼光。奧巴馬發表這一言論,非比尋常,一般來說,白宮官員極少對股市的表現說三道四,直接評論,而且奧巴馬上任以來對經濟發表的評論幾乎都是悲觀論調。今天說出這麽直白的“入市說”,信心喊話的意味頗濃。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所有的經濟新聞都是壞消息,不知道奧巴馬的這番信心喊話是否有效。倒是一份有關美國人睡眠質量的調查報告看出一些端倪,頗有意思。全國睡眠基金會公布最新調查顯示,隨著經濟衰退的加深,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因為憂慮自身的財務狀況,每周至少好幾個晚上失眠。我看隻有大多數的美國人不再為失業、收入下降、工作不保等事情擔憂而失眠,美國人的信心自然就回來了。

經濟蕭條,失業率上升,美國人荷包嚴重縮水,過去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漸漸變得斤斤計較,以往卯吃寅糧的豪氣和膽識頓時沒了底氣。美國人收入明顯下降,但意外的,儲蓄率卻上升了。二十年前,美國股市飛漲,許多人在股市發了大財,那時候美國平均儲蓄率是2%;十年前,美國房市居高不下,美國人覺得儲蓄無足輕重,到2007年美國平均儲蓄率是0.5%,也就是說,美國人基本沒有現金存款在戶頭裏。到了去年九月份的金融海嘯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危機,美國人開始害怕了,消費習慣漸漸改變,儲蓄率又慢慢回升,去年11月的統計是2.8%,經濟專家預測,未來幾個月美國的平均儲蓄率會達到4%。

儲蓄率提高對個人是好事,但對國家經濟卻是壞事。儲蓄率提高,相對地消費力便下降。美國經濟的強大動力便是靠著美國人的龐大消費力,它占了全國GDP的一半還強。美國人口三億,但它的消費力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和印度的總合的三倍。美國消費力是世界經濟的強大引擎這一說法一點也不為過。正是這些消費存在,才使許多企業可以繼續運轉,很多勞動力可以獲得工作機會。

這真是一個悖論,同時也是惡性循環:經濟不好,人們不敢花錢,不消費,經濟就更惡化。如此反複,這撥衰退何時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