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大學,早飯多以稀飯饅頭為主。平心而論,食堂的稀飯熬得還是不錯的。饅頭就太結實了點,一口下去能把你噎半響。那時年輕,三分稀飯一個大饃,剛好能把空虛的胃填了起來,頂到第三節課後不成問題。比饅頭好點的是肉包,有首歪詩在學校廣為流傳,或隱於飯菜票間,或見於課桌麵上,大意是:稀飯誠可貴,饅頭價更高,若為肉包故,兩者皆可拋。其實大家對肉包推崇,隻是因為有肉餡而已。那年月,全國人民多在溫飽階段,見葷就是好東西。七九級有一哥們兒一名言“蚊子也是肉”,可見大夥那會兒對肉的向往了。現如今,當年那種肉包怕是咽不下去了。想想吧,沒剁碎的肉皮上,還見著幾根毛樁子!
不像後來研究生那幾年,那時食堂裏還沒小炒這個品種。所以印象最深地東西就算小排了。回想起來就是按現在的標準味道也還不錯,就是肉太少了,那時的豬也營養不良?一塊骨頭放到嘴裏,一個掃蕩肉就沒了。不甘心用牙齒在骨頭上搜索半天,才能有點零新的收獲。最可恨的是有的幹脆全是骨頭,隻不過染上些醬油糖色,也在裏麵充數。無可奈何也隻好把湯湯水水咂摸幹淨,再惡狠狠地使出敲骨吸髓神功,過最後一把癮。完事後沒少抱怨肉都給食堂裏的老炊小炊剔下來吃了。大排也是食堂的名肴了。雖然常常燒得太幹,咀嚼一番後免不了覺得腮幫子酸疼。不過總是實實在在的一塊大肉,大夥對它還是情有獨鍾的。
糊塗麵算是特色品種吧。麵條加水加幾滴油幾片菜葉幾勺鹽整個兒煮糊就成。味道還不算難吃。要點是便宜得要命,光用飯票就好。還有就是管飽,不小便不覺餓。俺想省錢時就買上一大碗。可第二天就覺得肚裏沒啥油水了,趕緊來幾頓大排小排什麽的。多的錢都花出去了,鬱悶啊!夜宵有一種元宵也比較奇怪。糯米恐怕不是吧,要是也摻了雜。一口下去硬邦邦的,也不知有心無心,屁甜屁甜的。你說那玩意兒沒啥好吃吧,晚上架不住肚子餓還得要吃些,可憐!
記得有一回破天荒有螃蟹,3毛錢4隻吧。俺是山裏人沒興趣,還真就沒買。不過學校裏多的就是吳越帥哥,江南美女。大夥也顧不得斯文了,十個手指頭對上了八條腿。結果手上沾滿醋汁,嘴邊全是蟹黃,俺看他們都滿足啊。以後兩天從宿舍到校園都彌漫著一股子蔥薑醋味。現如今3毛錢4隻螃蟹是做夢了。貴不說了,還不易買到正品。據說洋澄湖的蟹,加了激光防偽標識還會有假。還說不留神會買到用避孕藥催肥的,這主意夠斷子絕孫的。
剛進校時老師教育咱:要尊重食堂裏的師傅們。特別是那些剛工作的小師傅,與你們的差別也就是高考分數有點不同,別老吹小吹地叫多難聽。廣大同學顯然沒聽進去,老炊小炊多順口。不過回頭想想,當年的小炊好多是教工子弟,算是書香門第了,真的是不留神沒考好才落到窗口掄大勺的。
二食堂有個小炊美眉,白白淨淨,秀秀氣氣的,不是大家閨秀,也像個小家碧玉吧。按時下流行的說法,叫美女小炊大家該沒意見。各位男同學別假裝記不得她是誰了,老大沒準還知道那是誰家的丫頭吧。統計表明她在那個窗口,那條隊就要長一點。那美眉賣飯的窗口也算是二食堂——套用一下眼下沒出息記者愛用的一句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買完飯大家圍而坐之,免不了說:“你的菜比較多嘛,小炊看上你了?”或者“拿菜票時手那麽哆嗦,被小炊電到了?”就這樣大家就著粉紅色的玩笑下飯,也就忘記那些不太可口的菜了,真的是秀色可餐。
後來聽別人說,七九級一哥們兒,還真跟食堂另外一女小炊談了戀愛。那幾年家夥吃飯硬就沒花錢,畢業後當然就吹啦。俺聽了這故事感悟這世上還真有高人,俺吃糊塗麵妄想省錢太小兒科了。遺憾的是這事兒你得先知先覺才行,亡羊補牢就太晚了。
還有一男小炊,個不高,胖胖的圓臉。總是翹著腿掄著勺幌著腦袋給你裝食。要是窗外是個漂亮的學生美眉,男小炊就雙眼睛放光。後來二班演一小品《買飯》,某同學演的小炊,惟妙惟肖。特別是色迷迷瞅美眉的樣兒,大概就是受他的啟發吧。那小品是大獲成功了。後來聽說食堂有點生氣,後果有點嚴重。有謠言說該同學去買飯一度受不公正待遇,不知是真是假。其實那男小炊白天賣飯,晚上俺還碰巧看見他在上夜大學。
俗話講:飲食男女。俺這裏飲食記得多點,男女事情少點。原因是那會兒總覺肚子餓,自然對飲食要銘心刻骨一點,溫飽後方才思淫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