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貴陽小吃
(2009-02-20 18:23:56)
下一個
要說川菜,俺就不多言了。要說小吃,俺得跟各位四川小吃愛好者抬哈杠。俺們貴陽人是有名的好吃懶做,小吃當然是最好的,這一點,俺們是相當的夜郎自大。別跟俺急,貴州小吃是不是最好,隻有貴州人說了才算。俺這一招,一定讓全國人民相當的黔驢技窮!
腸旺麵
始於晚清,麵要手工趕的堿水雞蛋麵,正宗要小鍋煮,一碗一鍋。豬大腸製成腸臊,豬旺子製成旺臊,五花肉製成脆臊,是為三臊。其它有雞湯,紅油,豆芽,青蔥等。
一般湯麵上紅油厚厚一層,不會吃的肯定要嗆喉嚨鼻子。不瞞你說,俺都中過招,那個難受。怕辣的話,要告訴跑堂“紅輕”,或幹脆“免紅”。不喜歡別的,都可以免,如“免青(蔥)”,“免小菜(豆芽)”,或“免旺”等等。太餓了,可以“加(麵)條”,吃不下就“減條”。“寬湯”大家都喜歡,實在不喜歡湯就“旱掛子“。
二十多年前最好的是一家叫“程腸旺”的,全市人民都喜歡。當年“程腸旺”的老板很傲氣,隻有早上賣腸旺麵,去晚了就沒戲了。俺是晝伏夜行的那類,故至今未成領教過“程腸旺”。俺高中時語文教研組一幫老師,頗有古文人好吃遺風,特好那一口。他們不但周末常起早去排隊吃麵,還帶著問題去與老板套瓷,企圖挖出人家的祖傳秘方,俺常偷聽到那幫老師聚在一起切磋煮麵大法。
牛肉粉
老實說,腸旺麵是大多數貴陽人民的最愛,但不是俺的最愛。俺的最愛,是牛肉粉。米粉都一樣,關鍵是牛肉湯,要用上好牛肉加各種香料小火煨好。香料應該有生薑,幹海椒,花椒,八角,桂皮,回香及幾種記不得的果果草草皮皮。牛肉撈起後要切得非薄,牛油不能少,要加點泡蓮花白,芫荽(香菜)相當重要,辣或不辣隨便,撒點油炸黃豆也不錯。
俺上小學時離家很遠,中午飯常在外麵打發,學校附近的米粉店經常光顧。那些小店衛生狀況不是一般的差,五年級時俺不幸染上甲肝,醫生和俺爹俺娘認為那幾家米粉店要負主要責任。據說現在有名的是“花溪牛肉粉”,俺們那會兒還沒這一說,俺一直覺得俺家樓下門口那家就不錯。放寒暑假在家時,俺懶覺起來,“過早”的一定是一碗樓下門口的牛肉粉,俺跟俺妹兒輪流去買,用自己的碗裝。那家店早沒了,2002年回去時,俺親戚帶俺到大南門去吃過一家,也很好。花溪的以前吃過,也沒覺得特別。
戀愛豆腐果
戀愛豆腐果的起源,有很多版本。俺聽說的故事,與目前網上流傳的,很是不同。說是抗戰時,倆下江男女青年,流落到貴陽。男的愛上了女的,可是無錢養家糊口。小夥子急中生智,用豆腐房的邊角剩料,烤小豆腐塊賣,一時小有生意。最後小夥子終於把女孩娶回家,小兩口一起經營小攤子,倒也夫妻恩愛。愛吃豆腐果的人,也喜歡小夫妻的戀愛故事,故戲稱“戀愛豆腐果”。
豆腐要堿水泡一下,發酵一段。烤的火候很關鍵,要旺到剛好把表麵烤酥黃,而裏麵依舊白嫩。火盆裏鋸麵暗火最好,豆腐可以放在薄鐵皮編的墊子上翻烤。蘸水裏有辣椒粉,鹽,醋,醬油,蔥花,最好把折耳根和蒜剁成泥拌入。烤好的豆腐果,用竹片當中切口,澆入蘸水,口感之好,無法形容。
記得有年跟女朋友壓馬路,在春雷廣場遇到一豆腐果攤,守攤子的是一貌似慈祥的老伯媽。女朋友一口普通話,上前去買豆腐果,老伯媽看是外地人,笑眯眯地把價錢提高了一倍。俺忙用貴陽話對她進行了耐心的教育,老伯媽就笑眯眯地把價錢降了回去。
絲娃娃
將蘿卜,黃瓜,海帶等切絲,混入折耳根,炸黃豆和粉絲為餡。大米麵烙成手掌大薄餅,放餡後包裹成嬰兒繈褓狀,故稱為“絲娃娃”。 在吃的時候,也要淋入蘸水。蘸水的主體,也是醬油和醋,其它的輔料,各家有各家的高招。
“絲娃娃”這種東西,女娃兒最喜歡吃。在路邊看她們的吃態,別樣的風景。因為無論你是玉潔冰清還是端莊嫻淑,對付連湯帶水的“絲娃娃”,難免唏哩呼嚕動靜很大,而且肯定手上嘴上都是醬油湯。
俺辦公室有位女同事,有一天跟她母親去吃“絲娃娃”。正大過其癮時,眼角瞟見一十五六歲小偷,正由特製的超長筷子,從她母親口袋裏往外夾錢。她情急大叫,那偷兒頗不滿,回了一句,“你喊個屁!”。然後提著筷子,一溜煙跑了。聽她講了那故事,俺才知道江湖上還有那麽邪乎的筷子神功。
其實“絲娃娃” 男的也喜歡,俺家有個男性親戚,有一次一口氣吃了200個,是俺知道的最高紀錄。那幾年,我們一見麵,就拿這跟他開玩笑,或說他食人如麻,或說他豬八戒吃人參果。
其它
碗耳糕冬天當早點,卷粉或米豆腐夏天當中餐,豆腐圓子打個尖,辣雞麵當晚餐,遝臊餛飩或宵夜,半夜三更啃鹵豬腳喝酒,都是不錯的感覺。按俺的口味,貴陽的蛋炒飯也比揚州炒飯對胃口。俺不太喜歡糯米甜食,要不然熱糍粑和耳塊粑也不錯。
貴陽的小吃好,其中的關鍵之一是調料配得好。蘸水,辣油,高湯,各家都有特色。現在大名鼎鼎的老幹媽,當年就是龍洞堡一帶賣麵條的。結果老幹媽的麵條一般般,拌麵條的辣油到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