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God We Trust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於美國,中國,印度的幾個問題

(2013-07-19 21:18:39) 下一個

經常在文學城上看到網友們談到一些經濟數據,比如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中美兩國的競爭問題等等,嚴重誤讀。我在大千做過多次解釋,那邊誤讀的不多了,但是最近在談論中印比較,其中涉及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我想再解釋一下。

 1。中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欠中國的錢。這些錢實際上是外國在中國的投資,不是屬於中國的錢。中國的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的貨幣,而美元又不能在國內流通,所以外國投向中國的資金都要由中國銀行兌換成人民幣才能使用。而那些美元就存在中行裏成為外匯儲備,那天外國人要收回投資款的時候是需要還給人家的,所以這些錢不是中國的。但是這些錢存在銀行裏不增值,所以必須投資出去,因此才買的美國國債。中美兩國在資本和貿易等項目總體上資金是平衡的,誰也不欠誰。所以說中國大量借錢給美國是不正確的。

2。中美的巨額貿易順差問題:統計數據顯示,中美兩國存在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中國對美國有巨額順差。老美整天拿這個數據說事,壓人民幣升值,打壓中國企業,鼓吹中國威脅論等等。實際上老美說這些都是別有目的的,這裏先把這個目的放下不談,先解釋這個貿易順差是怎麽回事。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一般都是來料加工的製成品,比如IPHONE, 這手機在中國組裝,出口美國大概200多美元一個,在中美貿易上,它就算是中國出口美國200多美元。可是這個IPHONE,基本是來料加工,設計是美國的,電子元件等原材料來自美國,台灣,韓國,日本等,中國就負責組裝。在中國的增值部分可能還不到20美元,占總出口額的10%不到。所以中國所占的出口部分實際上跟統計數據有很大差距,很多應該算在台灣,韓國,日本頭上的都算到中國來了。所以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實際上沒有那麽嚴重,甚至到底是中國順差還是美國順差都說不清楚,也許是美國順差也不一定。

美國人也知道實際情況是怎麽樣的,但是數據對他們有利,他當然就要用足用夠,來做其它文章。

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中國生產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低檔的勞動密集型或能耗汙染型產品,美國早就不生產了。美國的競爭對手是日本,歐洲,韓國和印度。美國東部的失業率高跟印度有關,大量的call center, 數據處理,計算機編程,管理等工作外包到印度,印度的軟件業已經成長起來幾乎可以跟美國評分秋色了。老美不是不知道這些情況,老美打擊了日本豐田,韓國三星,但是印度姿態很低,極其小心奕奕,而且老印很狡猾,知道怎麽跟美國的壟斷公司合作,在自己賺錢的同時,讓美國的壟斷公司賺的更多,以獲取這些大公司以及他們的政治代理人的支持。所以經濟危機以來這麽多年,美國大公司盈利很好,股票屢創新高,但是不斷裁員,使失業率高居不下。很多工作都在悄悄的轉移到印度去了,美國人對此視而不見,沒有媒體報道,沒有政客出來反對,跟中國的事情正好相反。

 中國沒做什麽損害美國利益的事情,可是針對中國的批評為什麽這麽多呢?因為美國需要一個假想敵,要不然那些強大的軍火工業如何向國會,向美國民眾忽悠經費?如何填飽強大的軍火商的胃口?加上中國的外交水平太差,五毛太無知,總是撞上人家的槍口,所以老美本來應該發在印度,日本,韓國的冤氣就發到中國的頭上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發國債就是借錢(回收現金)。不管借錢國拿了錢幹什麽。美聯儲的國債是為了減少現金在市場的數量,控製通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