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錢學森的婚姻....父母之命

(2009-10-31 20:18:40) 下一個
兒時一曲《燕雙飛》

  要談錢學森和蔣英的愛情故事,得從他們的父輩談起。
  蔣英的父親蔣百裏,是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陸軍上將,也是著名文化學者,他著述宏富,以“兵學泰鬥”馳名於世。
  蔣百裏與錢學森之父錢均夫早年都就讀於浙江杭州求是書院(現浙江大學前身),18歲那年,兩人又以文字互契而結為好友,分別於1901年和1902年留學日本數年,一個學軍事,一個學教育,回國後均居北京。因此,蔣、錢兩家關係甚密。
  蔣英生於1902年9月,她是蔣百裏四個女兒中最美最聰明的一個,隻有一個獨生子的錢均夫仗著同蔣百裏的特殊關係,直截了當地提出來,要五歲的蔣英到錢家做他的閨女。
  蔣英從蔣家過繼到錢家是非常正式的,蔣錢兩家請了親朋好友,辦了幾桌酒席,然後蔣英便和從小帶她的奶媽一起住到了錢家。在蔣錢兩家的一次聚會中,錢學森和蔣英當著他們的父母,唱起了《燕雙飛》,唱得那樣自然、和諧,四位大人都高興地笑了。蔣百裏忽然明白了什麽:“噢,你錢均夫要我的女兒,恐怕不隻是缺個閨女吧?”
  其實,蔣百裏也十分喜歡錢學森,他多次對錢均夫說:“咱的學森,是個天才,好好培養,可以成為中國的愛迪生。”
  錢學森和蔣英更沒想到,兒時的一曲《燕雙飛》,竟然成為他們日後結為伉儷的預言,也成了他們偕行萬裏的真實寫照。
  晚年的蔣英回憶起那段經曆時說:“過了一段時間,我爸爸媽媽醒悟過來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錢家說想把老三要回來。再說,我自己在他們家也覺得悶,我們家多熱鬧哇!錢學森媽媽答應放我回去,但得做個交易:你們這個老三,長大了,是我幹女兒,將來得給我當兒媳婦。後來我管錢學森父母叫幹爹幹媽,管錢學森叫幹哥。我讀中學時,他來看我,跟同學介紹,是我幹哥,我還覺得挺別扭。那時我已是大姑娘了,記得給他彈過琴。後來他去美國,我去德國,來往就斷了。”
  琴瑟好合,羨煞朋輩
  曾有記者在采訪蔣英時,問起她與錢學森結合的經過——
  記者:“看來你倆的結合是雙方家長的意思啦?”
  蔣英:“我父親倒是有些想法。他到美國考察還專門到錢學森就讀的學校,把我的照片給他。”
  記者:“你們倆之間誰先挑明的?”
  蔣英:“是他。他說:‘你跟我去美國吧!’我說:‘為什麽要跟你去美國?我還要一個人呆一陣,咱們還是先通通信吧!’他反複就那一句話:‘不行,現在就走 ’。沒說兩句,我就投降了。我妹妹知道後對我說:‘姐,你真嫁他,你不會幸福的。’我妹在美國和錢學森一個城市,她講了錢學森在美國的故事:趙元任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讓他把這位小姐接到趙家,結果他把人家小姐給丟了。趙元任說:‘給他介紹朋友真難。’”
  記者:“您當時怎麽想?”
  蔣英:“我從心裏佩服他。他那時很出名,才36歲就是正教授,很多人都敬仰他。我當時認為有學問的人是好人。”
  1947年桂子飄香的季節,錢學森與蔣英在上海喜結鸞儔。此時蔣英已是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錢學森則是學識超群的科學家。
  這年9月26日,錢學森與蔣英赴美國波士頓。他們先在坎布裏奇麻省理工學院附近租了一座舊樓房,算是安家了。新家陳設很簡樸。二樓一間狹小的書房,同時也是錢學森的工作室。起居間裏擺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鋼琴,為這個家平添了幾分典雅氣氛。這架鋼琴是錢學森送給新婚妻子的禮物。
  蔣英長期在德國學音樂,來到美國後,一時英語還不能過關。錢學森就抽空教她學英語,還不時用英語說一些俏皮話,逗得蔣英咯咯地笑。蔣英為了盡快地掌握英語,把幾首德語歌曲翻譯成英語,經常哼唱。因此,從這座小樓裏時常傳出笑語歌聲。
  錢學森的恩師馮·卡門教授談到錢學森的婚姻時,也顯得異常興奮:“錢現在變了一個人,英真是個可愛的姑娘,錢完全被她迷住了。”幾年後,美國專欄作家密爾頓 ·維奧斯特在《錢博士的苦茶》一文中說:“錢和蔣英是愉快的一對兒。作為父親,錢參加家長、教員聯合會的會議,為托兒所修理破玩具,他很樂於盡這些責任。錢的一家在他們的大房子裏過得非常有樂趣。錢的許多老同事對於那些夜晚都有親切的回憶。錢興致勃勃地做了一桌中國菜,而蔣英雖也忙了一天來準備這些飯菜,卻毫不居功地坐在他的旁邊。但蔣英並不受她丈夫的管束,她總是譏笑他自以為是的脾性。與錢不一樣,她喜歡與這個碰一杯,與那個幹一杯。”
  蔣英來到美國的頭幾年,錢學森去美國各地講學或參觀的機會比較多,每次外出他總忘不了買一些妻子喜歡的禮品,特別是各種新的音樂唱片。在他們家中,各種豪華版經典的鋼琴獨奏曲、協奏曲,應有盡有。多年之後,當蔣英憶及往事,依然回味無窮地說:“那個時候,我們都喜歡哲理性強的音樂作品。學森還喜歡美術,水彩畫也畫得相當出色。因此,我們常常一起去聽音樂,看美展。我們的業餘生活始終充滿著藝術氣息。不知為什麽,我喜歡的他也喜歡……”
  在軟禁中相濡以沫
  1950 年8月23日,錢學森和蔣英買好了回國的機票,辦好了行李托運及回國的一切手續,並和美國的親友一一作了告別。但就在這時,美國當局突然通知錢學森不得離開美國,理由是說他的行李中攜有同美國國防有關的“絕密”文件。半個月後幾名警務人員突然闖進了錢學森的家,說錢學森是共產黨,非法逮捕了他。錢學森被送往特米那島,關押在這個島的一個拘留所裏。9月22日,美國當局命錢學森交出1.5萬美元後,才讓他保釋出獄。但他仍要聽候傳訊,不能離開洛杉磯。
  經過半個月的折磨,錢學森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體重整整減少了30磅。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特務時不時闖入家門搜查、威脅、恫嚇,他們的信件受到嚴密的檢查,連電話也受到了竊聽。這時,蔣英像一名忠誠的衛士護衛著錢學森,想方法把驚嚇留給自己。
  整整五年的軟禁生活,並沒有減損錢學森和蔣英夫婦回國的決心。在這段陰暗的日子裏,錢學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蔣英則彈一把吉他,共同演奏17世紀的古典室內音樂,以排解寂寞與煩悶。雖說竹笛和吉他所產生的音響並不和諧,但這是錢學森夫婦情感的共鳴。為了能隨時回國,當然也為躲避美國特務的監視與搗亂,他們租住的房子都隻簽一年合同,五年之中竟搬了五次家。蔣英回憶那段生活時說:“為了不使錢學森和孩子們發生意外,也不敢雇用保姆。一切家庭事務,包括照料孩子、買菜燒飯,都由我自己動手。那時候,完全沒有條件考慮自己在音樂方麵的鑽研了,隻是為了不致荒廢所學,仍然在家裏堅持聲樂方麵的鍛煉而已。”
  在蔣英和親朋好友的關懷勸慰下,含冤忍怒的錢學森很快用意誌戰勝了自己,他安下心來,開始埋頭著述。一冊《工程控製論》和一冊《物理力學講義》,便是蔣英與錢學森貧賤不棄,生死相依的篤愛深情的結晶。
  科學藝術,相輔相成
  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1955年10月8日,錢學森和蔣英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永剛、五歲的女兒永真,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國。回國後,蔣英的藝術才華又煥發出來了,她最初在中央實驗歌劇院擔任藝術指導和獨唱演員,後來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歌劇係主任、教授。
  蔣英非常熱愛自己的事業,非常熱心音樂教育工作。20世紀50年代初磁帶式錄音機還未問世,蔣英和錢學森從美國帶回來的惟一的奢侈品就是一台鋼絲錄音機。蔣英便把它拿去用於教學工作,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20 世紀50年代中期到整個70年代,我國每次發射導彈、核導彈和人造衛星等,錢學森都要親臨第一線,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一個月。當時保密要求十分嚴格,錢學森出差在哪裏,幹什麽,從來不對家人講。有一次蔣英在家裏一個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訊,她不得不找到國防部五院詢問:“錢學森幹什麽去了,這麽長時間渺無聲息,他還要不要這個家了?”五院的同誌和顏悅色地告訴她:“錢院長在外地出差,他平安無恙,隻是工作太忙,暫時還回不來,請您放心。”蔣英聽了心裏有數了,具體事情也不再多問了。
  有人曾請教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倆一個在科學上、一個在藝術上都達到高峰,共同生活了五十多年,這科學和藝術是怎樣相互影響的呢?錢學森對這個問題作了明確的闡述:“蔣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專門唱最深刻的德國古典藝術歌曲的。正是她給我介紹了這些音樂藝術,這些藝術裏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於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法。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麵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所以在這一點上我也要感謝我的愛人蔣英同誌。”
  共同的藝術情趣是蔣英和錢學森相互關懷、相互愛戀的沃土。即使在20世紀50年代遭受美國政府軟禁的艱難歲月,夜晚,當孩子們入睡以後,有時他們也要悄悄地欣賞貝多芬、海頓、莫紮特的交響曲,感受那與命運頑強抗爭呼喚,樂觀地麵對人生,這也許就是貝多芬所要證明的:“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和哲學更高的啟示”。
  在回國以後的四十多年裏,每當蔣英登台演出,或指揮學生畢業演出時,她總喜歡請錢學森去聽、去看、去評論。他也竭力把所認識的科技人員請來欣賞,大家同樂。有時錢學森工作忙,蔣英就親自錄製下來,放給他聽。如果有好的交響樂隊演奏會,蔣英也總是拉錢學森一起去聽,把這位科學家、“火箭迷”帶到音樂藝術的海洋裏。錢學森對文學藝術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所著的《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出版時,正是蔣英給該書定了英譯名。
  蔣英教授對科技事業、科學工作者的艱辛十分關心和理解,她曾以巨大的熱情,不顧連續幾個月的勞累,參與組織、指導一台大型音樂會——《星光燦爛》,歌唱航天人,獻給航天人。
  蔣英和錢學森的日常生活也充滿了藝術情趣,他們努力把科學和藝術結合起來。每逢星期天,如果天氣好,他們總是帶著孩子一起去郊外野遊,到公園散步。香山、碧雲寺、櫻桃溝、頤和園、景山、北海,以及故宮、天壇、長城、十三陵,都留下他們的足跡和身影。
  1999年7月,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隆重舉辦“藝術與科學——紀念蔣英教授執教4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及由蔣英的學生參加演出的音樂會等,88歲的錢學森因身體原因不能出席,他特意送來花籃,寫來書麵發言,讓女兒代為宣讀,以表達他對蔣英的深深的愛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貧農: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散淡光臨...
散淡的人 回複 悄悄話 安息吧,錢老。你已經為這個祖國盡力了。
散淡的人 回複 悄悄話 今天在你這裏看到這篇文章,讓我很感慨,我在日本十年,知道蔣百裏將軍,我發過他的好多資料,但是就是沒有注意錢教授。我對錢教授很尊敬,隻是1993年世界沙產業會議的時候,他的沙產業化和我父親觀點不一,沙漠隻能治理,那個時候的中國。一切都是商品,產業。
他也是沙漠中人,那個觀點很難接受,一年以後,我父親在考察了三北防護林待以後。去世了。
商品經濟可以公平,那是市場,有些事情市場也無能為力。
對不起,說多了
散淡的人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我還不知道這些,
散淡的人 回複 悄悄話 蔣百裏,一個可以打敗日本的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