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來峰

試在網絡虛擬世界裏留下一片真誠.
個人資料
bymyheart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史鐵生:《我與地壇》ZT

(2011-01-01 17:29:58) 下一個

作家史鐵生  在我們辭舊迎新的時刻告別了人生,我感到很痛惜,我近日一整天讀著他寫的我讀過的沒有讀過的文章小說,散文。不僅是他的文字,字裏行間更是能感到作家是用自己的生命之心血寫著,帶著對人生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存在的思考,浸透著對人的關懷和愛,它們深深地讓我感動。我轉載這篇 [我與地壇]與大家分享,寄托我的悼念。願他一路走好。--Bymyheart

我與地壇

 

史鐵生

 


  我在好幾篇小說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荒蕪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離我家很近。或者說我家離地壇很近。總之,隻好認為這是緣分。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著我父親來到北京,就 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 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曆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裏,它一 麵剝蝕了古殿簷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 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著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 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
  正如我在一篇小說中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裏,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麽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 界。我在那篇小說中寫道:沒處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這園子裏。跟上班下班一樣,別人去上班我就搖了輪椅到這兒來。”“園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 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裏活躍一陣,過後便沉寂下來。”“園牆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著或是躺著,看書或者想 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麽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 麽,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 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
  除去 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隻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麽季 節,什麽天氣,什麽時間,我都在這園子裏呆過。有時候呆一會兒就回家,有時候就呆到滿地上都亮起月光。記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裏了,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 誌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麽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隻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 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樣想過之後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麽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準備考試的時候,忽然想起有一個長長的假期在 前麵等待你,你會不會覺得輕鬆一點?並且慶幸並且感激這樣的安排?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夠 一次性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裏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牆旁,去默 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 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 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麽,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 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 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 的,味道不能寫隻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隻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裏去。

 

 


  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知道我心裏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裏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 荒僻的園子裏整天都想些什麽。我那時脾氣壞到極點,經常是發了瘋一樣地離開家,從那園子裏回來又中了魔似的什麽話都不說。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 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裏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跟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 程。她隻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麽。每次我要動身時,她便無言地幫我準備,幫助我上了輪椅車,看著我搖車拐出小院;這以後她會怎 樣,當年我不曾想過。
  有一回我搖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麽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牆 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待她再次送我出門的時候,她說:出去活動活動,去地壇看看書,我說這挺好。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母親這話實際上是 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禱告,是給我的提示,是懇求與囑咐。隻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後,我才有餘暇設想。當我不在家裏的那些漫長的時間,她是怎樣心神不定坐臥難 寧,兼著痛苦與驚恐與一個母親最低限度的祈求。現在我可以斷定,以她的聰慧和堅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後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後的白天,她思來想去最後準 是對自己說: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裏出了什麽事,這苦難也隻好我來承擔。在那段日子裏——那是好幾年長 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親作過了最壞的準備了,但她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你為我想想。事實上我也真的沒為她想過。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 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 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隻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 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有一次與一個作家朋友聊天,我問他 學寫作的最初動機是什麽?他想了一會說:為我母親。為了讓她驕傲。我心裏一驚,良久無言。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 他一樣的願望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位朋友說:我的動機太低俗了吧?”我光是搖頭,心想低俗並不見得低俗,隻怕 是這願望過於天真了。他又說:我那時真就是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我想,他比我坦率。我想,他又比我幸福,因為他的母親還活著。而且我想, 他的母親也比我的母親運氣好,他的母親沒有一個雙腿殘廢的兒子,否則事情就不這麽簡單。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 那些日子裏,我真是多麽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裏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裏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麽也想不 通: 母親為什麽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麽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隻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 ?她匆匆離我去時才隻有四十九呀!有那麽一會,我甚至對世界對上帝充滿了仇恨和厭惡。後來我在一篇題為合歡樹的文章中寫道: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 林裏,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麽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 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裏穿過。小公園,指的也是地壇。
  隻是到了這時候,紛紜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現得清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上帝的考慮,也許是對的。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隻想著一件事: 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裏隻默念著一句話: 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裏才有點明白,母親不 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裏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隻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裏,她就悄悄 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視力不好,端著眼鏡像在尋找海上的一條船,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 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 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裏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麽我決意不喊 ——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但這倔強隻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長大了的男孩子,千萬 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羞澀就更不必,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兒子想使母親驕傲,這心情畢竟是太真實了,以致使想出名這一聲名狼藉 的念頭也多少改變了一點形象。這是個複雜的問題,且不去管它了罷。隨著小說獲獎的激動逐日暗淡,我開始相信,至少有一點我是想錯了: 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並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裏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麽。母 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麽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隻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誌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 刻。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麽大。我放下書,想,這麽大一座園子, 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 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要是以這園子裏的聲響來對應四季呢?那麽,春天是祭壇上空漂 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簷頭的風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以園中的景物對應四季, 春天是一徑時而蒼白時而黑潤的小路,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蕩著串串楊花;夏天是一條條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陰涼而爬滿了青苔的石階,階下有果皮,階上 有半張被坐皺的報紙;秋天是一座青銅的大鍾,在園子的西北角上曾丟棄著一座很大的銅鍾,銅鍾與這園子一般年紀,渾身掛滿綠鏽,文字已不清晰;冬天,是林中 空地上幾隻羽毛蓬鬆的老麻雀。以心緒對應四季呢?春天是臥病的季節,否則人們不易發覺春天的殘忍與渴望;夏天,情人們應該在這個季節裏失戀,不然就似乎對 不起愛情;秋天是從外麵買一棵盆花回家的時候,把花擱在闊別了的家中,並且打開窗戶把陽光也放進屋裏,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過黴的東西;冬天伴著火爐和 書,一遍遍堅定不死的決心,寫一些並不發出的信。還可以用藝術形式對應四季,這樣春天就是一幅畫,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詩,冬天是一群雕 塑。以夢呢?以夢對應四季呢?春天是樹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細雨,秋天是細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幹淨的土地上的一隻孤零的煙鬥。
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於自己的命運。
  我甚至現在就能清楚地看見,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長久地離開它,我會怎樣想念它,我會怎樣想念它並且夢見它,我會怎樣因為不敢想念它而夢也夢不到它。


 


  現在讓我想想,十五年中堅持到這園子來的人都是誰呢?好像隻剩了我和一對老人。
  十五年前,這對老人還隻能算是中年夫婦,我則貨真價實還是個青年。他們總是在薄暮時分來園中散步,我不大弄得清他們是從哪邊的園門進來,一般來說他們是逆時針繞這園子走。
   男人個子很高,肩寬腿長,走起路來目不斜視,胯以上直至脖頸挺直不動;他的妻子攀了他一條胳膊走,也不能使他的上身稍有鬆懈。女人個子卻矮,也不算漂 亮,我無端地相信她必出身於家道中衰的名門富族;她攀在丈夫胳膊上像個嬌弱的孩子,她向四周觀望似總含著恐懼,她輕聲與丈夫談話,見有人走近就立刻怯怯地 收住話頭。我有時因為他們而想起冉阿讓與柯賽特,但這想法並不鞏固,他們一望即知是老夫老妻。兩個人的穿著都算得上考究,但由於時代的演進,他們的服飾又 可以稱為古樸了。他們和我一樣,到這園子裏來幾乎是風雨無阻,不過他們比我守時。我什麽時間都可能來,他們則一定是在暮色初臨的時候。刮風時他們穿了米色 風衣,下雨時他們打了黑色的雨傘,夏天他們的襯衫是白色的褲子是黑色的或米色的,冬天他們的呢子大衣又都是黑色的,想必他們隻喜歡這三種顏色。他們逆時針 繞這園子一周,然後離去。他們走過我身旁時隻有男人的腳步響,女人像是貼在高大的丈夫身上跟著漂移。我相信他們一定對我有印象,但是我們沒有說過話,我們 互相都沒有想要接近的表示。十五年中,他們或許注意到一個小夥子進入了中年,我則看著一對令人羨慕的中年情侶不覺中成了兩個老人。
  曾有過一個 熱愛唱歌的小夥子,他也是每天都到這園中來,來唱歌,唱了好多年,後來不見了。他的年紀與我相仿,他多半是早晨來,唱半小時或整整唱一個上午,估計在另外 的時間裏他還得上班。我們經常在祭壇東側的小路上相遇,我知道他是到東南角的高牆下去唱歌,他一定猜想我去東北角的樹林裏做什麽。我找到我的地方,抽幾口 煙,便聽見他謹慎地整理歌喉了。他反反複複唱那麽幾首歌。文化革命沒過去的時候,他唱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麵馬兒跑……”我老也記不住這歌的名字。 文革後,他唱《貨郎與小姐》中那首最為流傳的詠歎調。賣布——賣布嘞,賣布——賣布嘞!”我記得這開頭的一句他唱得很有聲勢,在早晨清澈的空氣中,貨郎 跑遍園中的每一個角落去恭維小姐。我交了好運氣,我交了好運氣,我為幸福唱歌曲……”然後他就一遍一遍地唱,不讓貨郎的激情稍減。依我聽來,他的技術不 算精到,在關鍵的地方常出差錯,但他的嗓子是相當不壞的,而且唱一個上午也聽不出一點疲憊。太陽也不疲憊,把大樹的影子縮小成一團,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曬幹 在小路上。將近中午,我們又在祭壇東側相遇,他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他,他往北去,我往南去。
  日子久了,我感到我們都有結識的願望,但似乎都不 知如何開口,於是互相注視一下終又都移開目光擦身而過;這樣的次數一多,便更不知如何開口了。終於有一天——一個絲毫沒有特點的日子,我們互相點了一下 點。他說:你好。我說:你好。他說:回去啦?”我說:是,你呢?”他說:我也該回去了。我們都放慢腳步(其實我是放慢車速),想再多說幾 句,但仍然是不知從何說起,這樣我們就都走過了對方,又都扭轉身子麵向對方。他說:那就再見吧。我說:好,再見。便互相笑笑各走各的路了。但是我 們沒有再見,那以後,園中再沒了他的歌聲,我才想到,那天他或許是有意與我道別的,也許他考上了哪家專業的文工團或歌舞團了吧?真希望他如他歌裏所唱的那 樣,交了好運氣。
  還有一些人,我還能想起一些常到這園子裏來的人。有一個老頭,算得一個真正的飲者;他在腰間掛一個扁瓷瓶,瓶裏當然裝滿了 酒,常來這園中消磨午後的時光。他在園中四處遊逛,如果你不注意你會以為園中有好幾個這樣的老頭,等你看過了他卓爾不群的飲酒情狀,你就會相信這是個獨一 無二的老頭。他的衣著過分隨便,走路的姿態也不慎重,走上五六十米路便選定一處地方,一隻腳踏在石凳上或土埂上或樹墩上,解下腰間的酒瓶,解酒瓶的當兒眯 起眼睛把一百八十度視角內的景物細細看一遭,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一大口酒入肚,把酒瓶搖一搖再掛向腰間,平心靜氣地想一會什麽,便走下一個五六十米 去。還有一個捕鳥的漢子,那歲月園中人少,鳥卻多,他在西北角的樹叢中拉一張網,鳥撞在上麵,羽毛戧在網眼裏便不能自拔。他單等一種過去很多而現在非常罕 見的鳥,其它的鳥撞在網上他就把它們摘下來放掉,他說已經有好多年沒等到那種罕見的鳥了,他說他再等一年看看到底還有沒有那種鳥,結果他又等了好多年。早 晨和傍晚,在這園子裏可以看見一個中年女工程師,早晨她從北向南穿過這園子去上班,傍晚她從南向北穿過這園子回家。事實上我並不了解她的職業或者學曆,但 我以為她必是學理工的知識分子,別樣的人很難有她那般的素樸並優雅。當她在園子穿行的時刻,四周的樹林也仿佛更加幽靜,清淡的日光中竟似有悠遠的琴聲,比 如說是那曲《獻給艾麗絲》才好。我沒有見過她的丈夫,沒有見過那個幸運的男人是什麽樣子,我想象過卻想象不出,後來忽然懂了想象不出才好,那個男人最好不 要出現。她走出北門回家去,我竟有點擔心,擔心她會落入廚房,不過,也許她在廚房裏勞作的情景更有另外的美吧,當然不能再是《獻給艾麗絲》,是個什麽曲子 ?還有一個人,是我的朋友,他是個最有天賦的長跑家,但他被埋沒了。他因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幾年牢,出來後好不容易找了個拉板車的工作,樣樣待遇 都不能與別人平等,苦悶極了便練習長跑。那時他總來這園子裏跑,我用手表為他計時,他每跑一圈向我招一下手,我就記下一個時間。每次他要環繞這園子跑二十 圈,大約兩萬米。他盼望以他的長跑成績來獲得政治上真正的解放,他以為記者的鏡頭和文字可以幫他做到這一點。第一年他在春節環城賽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見 前十名的照片都掛在了長安街的新聞櫥窗裏,於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聞櫥窗裏隻掛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沒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櫥窗裏 掛前六名的照片,他有點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櫥窗裏卻隻掛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幾乎絕望了,櫥窗裏隻有一幅環城賽群眾場麵的 照片。那些年我們倆常一起在這園子裏呆到天黑,開懷痛罵,罵完沉默著回家,分手時再互相叮囑: 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現在他已經不跑了,年歲太大了,跑不了那麽快了。最後一次參加環城賽,他以三十八歲之齡又得了第一名並破了紀錄,有一位專業隊 的教練對他說:我要是十年前發現你就好了。他苦笑一下什麽也沒說,隻在傍晚又來這園中找到我,把這事平靜地向我敘說一遍。不見他已有好幾年了,現在他 和妻子和兒子住在很遠的地方。
  這些人現在都不到園子裏來了,園子裏差不多完全換了一批新人。十五年前的舊人,現在就剩我和那對老夫老妻了。有 那麽一段時間,這老夫老妻中的一個也忽然不來,薄暮時分唯男人獨自來散步,步態也明顯遲緩了許多,我懸心了很久,怕是那女人出了什麽事。幸好過了一個冬天 那女人又來了,兩個人仍是逆時針繞著園子走,一長一短兩個身影恰似鍾表的兩支指針;女人的頭發白了許多,但依舊攀著丈夫的胳膊走得像個孩子。這個字 用得不恰當了,或許可以用吧,不知有沒有兼具這兩個意思的字。


 


  我也沒有忘記一個孩子——一個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十五年前的那個下午,我第一次到這園子裏來就看見了她,那時她大約三歲,蹲在齋宮西邊的小路上撿樹上掉落的小燈籠
   那兒有幾棵大欒樹,春天開一簇簇細小而稠密的黃花,花落了便結出無數如同三片葉子合抱的小燈籠,小燈籠先是綠色,繼而轉白,再變黃,成熟了掉落得滿地都 是。小燈籠精巧得令人愛惜,成年人也不免撿了一個還要撿一個。小姑娘咿咿呀呀地跟自己說著話,一邊撿小燈籠;她的嗓音很好,不是她那個年齡所常有的那般尖 細,而是很圓潤甚或是厚重,也許是因為那個下午園子裏太安靜了。我奇怪這麽小的孩子怎麽一個人跑來這園子裏?我問她住在哪兒?她隨指一下,就喊她的哥哥, 沿牆根一帶的茂草之中便站起一個七八歲的男孩,朝我望望,看我不像壞人便對他的妹妹說:我在這兒呢。又伏下身去,他在捉什麽蟲子。他捉到螳螂,螞蚱, 知了和蜻蜓,來取悅他的妹妹。有那麽兩三年,我經常在那幾棵大欒樹下見到他們,兄妹倆總是在一起玩,玩得和睦融洽,都漸漸長大了些。之後有很多年沒見到他 們。我想他們都在學校裏吧,小姑娘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必是告別了孩提時光,沒有很多機會來這兒玩了。這事很正常,沒理由太擱在心上,若不是有一年我又在園 中見到他們,肯定就會慢慢把他們忘記。
  那是個禮拜日的上午。那是個晴朗而令人心碎的上午,時隔多年,我竟發現那個漂亮的小姑娘原來是個弱智的 孩子。我搖著車到那幾棵大欒樹下去,恰又是遍地落滿了小燈籠的季節;當時我正為一篇小說的結尾所苦,既不知為什麽要給它那樣一個結尾,又不知何以忽然不想 讓它有那樣一個結尾,於是從家裏跑出來,想依靠著園中的鎮靜,看看是否應該把那篇小說放棄。我剛剛把車停下,就見前麵不遠處有幾個人在戲耍一個少女,作出 怪樣子來嚇她,又喊又笑地追逐她攔截她,少女在幾棵大樹間驚惶地東跑西躲,卻不鬆手揪卷在懷裏的裙裾,兩條腿袒露著也似毫無察覺。我看出少女的智力是有些 缺陷,卻還沒看出她是誰。我正要驅車上前為少女解圍,就見遠處飛快地騎車來了個小夥子,於是那幾個戲耍少女的家夥望風而逃。小夥子把自行車支在少女近旁, 怒目望著那幾個四散逃竄的家夥,一聲不吭喘著粗氣,臉色如暴雨前的天空一樣一會比一會蒼白。這時我認出了他們,小夥子和少女就是當年那對小兄妹。我幾乎是 在心裏驚叫了一聲,或者是哀號。世上的事常常使上帝的居心變得可疑。小夥子向他的妹妹走去。少女鬆開了手,裙裾隨之垂落了下來,很多很多她撿的小燈籠便灑 落了一地,鋪散在她腳下。她仍然算得漂亮,但雙眸遲滯沒有光彩。她呆呆地望那群跑散的家夥,望著極目之處的空寂,憑她的智力絕不可能把這個世界想明白吧? 大樹下,破碎的陽光星星點點,風把遍地的小燈籠吹得滾動,仿佛喑啞地響著無數小鈴鐺。哥哥把妹妹扶上自行車後座,帶著她無言地回家去了。
  無言是對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這兩樣東西都給了這個小姑娘,就隻有無言和回家去是對的。
   誰又能把這世界想個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說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諸多苦難給這人間,你也可以為消滅種種苦難而奮鬥,並為此享有崇高與驕傲, 但隻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會墜入深深的迷茫了: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苦難,世界還能夠存在麽?要是沒有愚鈍,機智還有什麽光榮呢?要是沒了醜陋,漂亮又怎麽維係自己的幸運?要是沒有了惡劣和卑下,善良與高 尚又將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為美德呢?要是沒有了殘疾,健全會否因其司空見慣而變得膩煩和乏味呢?我常夢想著在人間徹底消滅殘疾,但可以相信,那時將由患 病者代替殘疾人去承擔同樣的苦難。如果能夠把疾病也全數消滅,那麽這份苦難又將由(比如說)相貌醜陋的人去承擔了。就算我們連醜陋,連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 們所不喜歡的事物和行為,也都可以統統消滅掉,所有的人都一樣健康、漂亮、聰慧、高尚,結果會怎樣呢?怕是人間的劇目就全要收場了,一個失去差別的世界將 是一條死水,是一塊沒有感覺沒有肥力的沙漠。
  看來差別永遠是要有的。看來就隻好接受苦難——人類的全部劇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來上帝又一次對了。
  於是就有一個最令人絕望的結論等在這裏: 由誰去充任那些苦難的角色?又有誰去體現這世間的幸福、驕傲和快樂?隻好聽憑偶然,是沒有道理好講的。
  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
  那麽,一切不幸命運的救贖之路在哪裏呢?
  設若智慧或悟性可以引領我們去找到救贖之路,難道所有的人都能夠獲得這樣的智慧和悟性嗎?
  我常以為是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是愚氓舉出了智者。我常以為是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是眾生度化了佛祖。


 


  設若有一位園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這麽多年我在這園裏坐著,有時候是輕鬆快樂的,有 時候是沉鬱苦悶的,有時候優哉遊哉,有時候恓惶落寞,有時候平靜而且自信,有時候又軟弱,又迷茫。其實總共隻有三個問題交替著來騷擾我,來陪伴我。第一個 是要不要去死?第二個是為什麽活?第三個,我幹嘛要寫作?
  現在讓我看看,它們迄今都是怎樣編織在一起的吧。
  你說,你看穿了死是一 件無需乎著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便決定活下去試試?是的,至少這是很關鍵的因素。為什麽要活下去試試呢?好像僅僅是因為不甘 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一試不會額外再有什麽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呢是不是?我說過,這一 來我輕鬆多了,自由多了。為什麽要寫作呢?作家是兩個被人看重的字,這誰都知道。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裏也稍微有點光彩, 在眾人眼裏也能有個位置,哪怕那時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說得過去了。開始的時候就是這樣想,這不用保密,這些現在不用保密了。
  我帶著本子和筆,到 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地寫。那個愛唱歌的小夥子在不遠的地方一直唱。要是有人走過來,我就把本子合上把筆叼在嘴裏。我怕寫不成反落得尷尬。 我很要麵子。可是你寫成了,而且發表了。人家說我寫的還不壞,他們甚至說: 真沒想到你寫得這麽好。我心說你們沒想到的事還多著呢。我確實有整整一宿高興得沒合眼。我很想讓那個唱歌的小夥子知道,因為他的歌也畢竟是唱得不錯。我告 訴我的長跑家朋友的時候,那個中年女工程師正優雅地在園中穿行;長跑家很激動,他說好吧,我玩命跑,你玩命寫。這一來你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 寫,哪一個人可以讓你寫成小說。是中了魔了,我走到哪兒想到哪兒,在人山人海裏隻尋找小說,要是有一種小說試劑就好了,見人就滴兩滴看他是不是一篇小說, 要是有一種小說顯影液就好了,把它潑滿全世界看看都是哪兒有小說,中了魔了,那時我完全是為了寫作活著。結果你又發表了幾篇,並且出了一點小名,可這時你 越來越感到恐慌。我忽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質,剛剛有點像個人了卻又過了頭,像個人質,被一個什麽陰謀抓了來當人質,不定哪天被處決,不定哪天就完蛋。你 擔心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文思枯竭,那樣你就又完了。憑什麽我總能寫出小說來呢?憑什麽那些適合作小說的生活素材就總能送到一個截癱者跟前來呢?人家滿世界跑 都有枯竭的危險,而我坐在這園子裏憑什麽可以一篇接一篇地寫呢?你又想到死了。我想見好就收吧。當一名人質實在是太累了太緊張了,太朝不保夕了。我為寫作 而活下來,要是寫作到底不是我應該幹的事,我想我再活下去是不是太冒傻氣了?你這麽想著你卻還在絞盡腦汁地想寫。我好歹又擰出點水來,從一條快要曬幹的毛 巾上。恐慌日甚一日,隨時可能完蛋的感覺比完蛋本身可怕多了,所謂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我想人不如死了好,不如不出生的好,不如壓根兒沒有這個世界的好。 可你並沒有去死。我又想到那是一件不必著急的事。可是不必著急的事並不證明是一件必要拖延的事呀?你總是決定活下來,這說明什麽?是的,我還是想活。人為 什麽活著?因為人想活著,說到底是這麽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 欲望。可我不怕死,有時候我真的不怕死。有時候,——說對了。不怕死和想去死是兩回事,有時候不怕死的人是有的,一生下來就不怕死的人是沒有的。我有時候 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於不想活呀!可我為什麽還想活呢?因為你還想得到點什麽,你覺得你還是可以得到點什麽的,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價值感之類,人真正 的名字叫欲望。這不對嗎?我不該得到點什麽嗎?沒說不該。可我為什麽活得恐慌,就像個人質?後來你明白了,你明白你錯了,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 活著。你明白了這一點是在一個挺滑稽的時刻。那天你又說你不如死了好,你的一個朋友勸你: 你不能死,你還得寫呢,還有好多好作品等著你去寫呢。這時候你忽然明白了,你說: 隻是因為我活著,我才不得不寫作。或者說隻是因為你還想活下去,你才不得不寫作。是的,這樣說過之後我竟然不那麽恐慌了。就像你看穿了死之後所得的那份輕 ?一個人質報複一場陰謀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把自己殺死。我看出我得先把我殺死在市場上,那樣我就不用參加搶購題材的風潮了。你還寫嗎?還寫。你真的不得不 寫嗎?人都忍不住要為生存找一些牢靠的理由。你不擔心你會枯竭了?我不知道,不過我想,活著的問題在死前是完不了的。
  這下好了,您不再恐慌了 不再是個人質了,您自由了。算了吧你,我怎麽可能自由呢?別忘了人真正的名字是: 欲望。所以您得知道,消滅恐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消滅欲望。可是我還知道,消滅人性的最有效的辦法也是消滅欲望。那麽,是消滅欲望同時也消滅恐慌呢?還是 保留欲望同時也保留人生?
  我在這園子裏坐著,我聽見園神告訴我: 每一個有激情的演員都難免是一個人質。每一個懂得欣賞的觀眾都巧妙地粉碎了一場陰謀。每一個乏味的演員都是因為他老以為這戲劇與自己無關。每一個倒黴的觀眾都是因為他總是坐得離舞台太近了。
  我在這園子裏坐著,園神成年累月地對我說: 孩子,這不是別的,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麽也沒忘,但是有些事隻適合收藏。不能 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 們的領地隻有兩處: 心與墳墓。比如說郵票,有些是用於寄信的,有些僅僅是為了收藏。
  如今我搖著車在這園子裏慢慢走,常常有一種感覺,覺得我一個人跑出來已經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我整理我的舊相冊,看見一張十幾年前我在這園子裏照的照片——那個年輕人坐在輪椅上,背後是一棵老柏樹,再遠處就是那座古祭壇。我便到園子裏去找 那棵樹。我按著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著照片上它枝幹的形狀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經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纏繞著一條碗口粗的藤蘿。有一天我 在這園子裏碰見一個老太太,她說:喲,你還在這兒哪?”她問我:你母親還好嗎?”“您是誰?”“你不記得我,我可記得你。有一回你母親來這兒找你,她 問我您看沒看見一個搖輪椅的孩子?……”我忽然覺得,我一個人跑到這世界上來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獨自坐在祭壇邊的路燈下看書,忽然從那漆黑 的祭壇裏傳出一陣陣嗩呐聲;四周都是參天古樹,方形祭壇占地幾百平米空曠坦蕩獨對蒼天,我看不見那個吹嗩呐的人,唯嗩呐聲在星光寥寥的夜空裏低吟高唱,時 而悲愴時而歡快,時而纏綿時而蒼涼,或許這幾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聽出它響在過去,響在現在,響在未來,回旋飄轉亙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會聽見喊我回去。
   那時您可以想象一個孩子,他玩累了可他還沒玩夠呢,心裏好些新奇的念頭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個老人,無可質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勞任 怨。還可以想象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說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又互相一次次說時間已經不早了,時間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離開你,一刻也不想 離開你可時間畢竟是不早了。
  我說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說不好是想還是不想,還是無所謂。我說不好我是像那個孩子,還是像那個老人,還是像一個 熱戀中的情人。很可能是這樣: 我同時是他們三個。我來的時候是個孩子,他有那麽多孩子氣的念頭所以才哭著喊著鬧著要來,他一來一見到這個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對一個情人來 說,不管多麽漫長的時光也是稍縱即逝,那時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實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但是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麵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那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處山窪裏,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
  當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嗎?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恒。這欲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


 

八九年五月十一日
九年一月七日改


 

(載《上海文學》19911月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bymyhear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娓娓的評論:娓娓,我喜歡讀他的東西,有一種不流於詞藻往人性深處去探索的感覺,也許因為他身體的獨特情形使他對生死問題想得更深,對存在和為什麽存在都試圖做出自己的回答,他寫書不光是為了出名掙錢,寫作使他能夠活下來的感覺是他的生命所在。這些在當代中國作家裏很難得。祝姐姐新年好。
娓娓 回複 悄悄話 每一個字都讀了,記得沒有出國前,他每次發表的文字,可能都讀過,喜歡。

同悼作家史鐵生!

新年伊始,妹妹闔家萬事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