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發表一點心得看法,轉貼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宏琳法師《幻住問答》有關會集本疑問的詳細解答(二)

(2012-11-22 09:45:00) 下一個

宏琳法師《幻住問答》有關會集本疑問的詳細解答(二)

:印光大師是否見到了夏蓮老的會集本?

:沒有見到。印光大師是一九四零年圓寂的,那時這個本子還沒有最後定稿,中間經曆了戰亂,到抗戰勝利後這個本子才弘傳開的。你看此經梅光羲序文寫於一九四六年。有人說印光大師看過了,而且反對,還摘錄了《文鈔》中幾封信裏的話,說是批評夏老的,這全是子虛烏有。我曾逐篇找到所謂印祖批評夏老的信的全文,才知道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我想不管持什麽觀點,實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品格。為達目的而肆意歪曲真相,這不是佛門弟子所為。這種齊東野語,一笑置之吧!

:您說得對。引用一封信中的話,沒有把上下文交代清楚,也不知對方問什麽,很容易讓人誤會。


:說到這裏了,我們還得研究一下這部《印光大師全集淨土法要》中的《經法疑偽篇》,這件事關係重大!在今天,幾乎所有反對夏蓮老會集本的言論,都是將《印光法師文鈔》中幾封信裏的話摘引出來——主要是給三位居士的信,作為批判會集本的證據。這其中的誤會,我們必須要依據事實把它澄清。

:是啊,現在網絡上好多文章都講印光大師說的不能會集佛經。大師是淨土宗十三祖,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老人家的話怎麽能不可靠?所以很多人都不讀會集本了,不少人還跟著反對夏老會集的《無量壽經》。

:印光大師的話肯定可靠,可今天的人是不是真能看懂大師的意思呢?如果把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大師,那大師也覺得冤枉啊!許多人對印光大師信心特別大,一聽說大師反對會集本,他們也就再不接受會集本了,而且認為此事已成定讞,不必討論,也不必懷疑的,印祖說的嘛!

:對,我認識很多居士就是那麽認為的。

:凡事要認真研究後,才能下定論,不能預設立場,因為不對,所以不對,這不符合邏輯。《文鈔》我一直很喜歡讀,對此事其實早年我也有懷疑,但我沒有感情用事,我是心平氣和把關於印光大師在《文鈔》中提及會集本的信件通篇反複閱讀,仔細思維,才發現例如《法要疑偽篇》等諸多反對會集本的文章引用的印祖評論,其實犯了斷章取義的錯誤,這是心浮氣躁,沒好好讀《文鈔》的結果。我這麽講可能很多人聽了不服氣,會和我爭辯,我這也有《文鈔》,今天我帶你讀一讀印祖的話,我們絕不回避任何問題,但一定要心平氣和。你把《法要》和《文鈔》都拿來,在架子上……【問者起身,找到,遞上】今天但凡說印光大師反對會集本,主要都援引大師給三位居士寫的信,就是《複永嘉某居士書二》中間一段、《複王子立居士書》、《複高邵麟居士書三》末尾一段小字,主要就是這三種。

:是的,我看到反對會集本的文章中,主要依據的就是《複永嘉某居士書二》中的話。

:對,幾乎所有反對者都引用。我們可以看一下《法要》,《疑偽篇》一開篇首先引用了這段文字,前麵編者還自行加了標題:《不可會集佛經》,底下是印祖的話: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譯經論者皆非聊爾從事,故譯場之中有主譯者、譯語者、證譯者、潤文者,豈敢隨心自裁,傳布佛經?王龍舒《大彌陀經》,自宋朝至明末,人多受持,由雲棲以猶有不恰當處,故此後漸就湮沒。魏承貫之學識不及龍舒,其自任過於龍舒。因人之跡以施功,故易為力,豈承貫超越龍舒之上耶?蓮池尚不流通王本,吾儕何敢流通魏本,以啟人妄改佛經之端,及辟佛之流謂佛經皆後人編造,初非真實從佛國譯來者。讀到此,你有什麽感覺?

:印光大師是說了不該流通魏本,也說了不能隨心自裁,傳布佛經,怕後人效尤,這好像就是在反對會集佛經呀?

:你別急,我再念:然此經此論,若真修上士觀之,亦大有益,以但取其益,而不染其弊,若下士觀之,則未得其益先受其損,以徒效其改經斥古之愆,不法其直捷專精之行耳。你聽這段又有什麽感覺?

:好像大師又不是全盤否定,認為對真修行人,也大有益處。

:我問問你,大師如果是反對會集的《無量壽經》,那麽此處說的此經此論此經是指《無量壽經》,那麽此論又是指什麽?

:【一時語塞……

:我這回在《文鈔》中找到這封信的原文,你看看大師這封信到底在說什麽?我可以負責的告訴你:這封《複永嘉某居士書二》,大師根本不是在談該不該會集佛經的事,其用意也不在反對魏源會集本,那是斷章取義之後給讀者的錯覺!這封信以及之後大師又再給這位居士寫的三封信,核心都是在講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反對《彌陀衷論》!這是大師的本意所在!

:不是談會集?那麽《彌陀衷論》是怎樣一部著作?

:這部論現在單行本可能沒有流通了,我找人打印了一份,就是這幾頁,【案頭拿起】,這是清末居士王耕心寫的。他父親叫王梅叔,印光大師多次批評魏本,主要原因其實就出在這父子二人身上。這部論全名叫《佛說摩訶阿彌陀經衷論》,是王耕心撰寫的一部闡釋淨土法門修行的論文。他這部論前麵是魏源的會集本經文,後麵是他自己的文字。實在說,後麵的論義和魏本就沒有什麽太大關係了,都是他個人的見解。他這個論分六章,第一章裏麵,說了一件事,我看了才恍悟為什麽印祖幾次談到魏本不好,原來這個本子是經過了王耕心之父王梅叔篡改的,他的論上說了:同治中,先世父梅叔公嚐言:魏氏經文,足以冠冕大部諸經,而當校正者,猶有數事,一曰正名……二曰正事……其餘文字,亦尚有可議者,因博考眾本,手自校讎。王梅叔把《無量壽經》名改了,叫《摩訶阿彌陀經》,又把文字改了很多。其實這個本子已經在魏公歿後經過周某改了,王梅叔又改,你可以想見這一本已經改得麵目全非了。後來世間流通的版本,就是王梅叔的刪改本。王耕心這部論充滿了錯謬和邪見。他說自己得到揚州省一大師真傳,已經證得了三昧,認為省一大師是古今第一大善知識,連蓮池大師的《疏鈔》、蕅益大師的《要解》,他都批評與經義背馳,這個傲慢的不得了。王耕心自言少承家學,他的邪見根深,恐怕和其父也不無關係。所以其父王梅叔刪削的會集本,怎麽能流通?這是印祖說魏本不可依從的根本原因。魏源學識已經不如龍舒,再經過兩個人的隨心自裁,這個本子不能讀了!

:如此說來,這封《複永嘉某居士書二》,目的就是反對《衷論》了?

:對,就這一個目的!某居士其實叫周孟由,怎麽知道呢?在大師給丁福保的信中談到此事了,一會兒我們還可以去看那封信,《文鈔》中和周相關的內容還不少,周氏兄弟二人都學佛:周群錚、周孟由。周孟由給大師寫信認為《衷論》很好,印光大師於是連寫了四封信,詳細陳述了《衷論》的過失。一辟不行,還要再辟、三辟、四辟,這在整部《文鈔》中都罕見。大師從多方麵指出這篇論的錯謬,說魏本不能流通,也是大師為了否定《衷論》多管齊下的一種舉措——畢竟《衷論》是把魏本放在前麵當作招牌,雖然後麵和此經沒什麽關係。你看看《文鈔》,我找到《複永嘉某居士書二》,咱們讀讀原文……【翻開,找到】:《彌陀衷論》若經若論,皆有功於淨業行人,亦有啟後人妄作排古之端,其過殊非淺淺!當取其閉關專修之法。其所謂自匡廬創建蓮宗以來,無一識經義者,其親證三昧,唯一省一大師,皆其偏見局論,最為輕藐古德,開我慢之道,邀來哲共遊,豈非謗法謗僧?而其所以作此說者,實欲露出自己乃親得聖師真傳,實為淨宗第一功臣而已。至於指斥紫閣、雲棲、蕅益等,適彰其少見少聞,不達如來權實法門,欲以己之一機為準。

:雲棲是蓮池大師,紫閣是誰?

:紫閣指的是唐代飛錫大師,寫《念佛三昧寶王論》的大德。【繼續念】:如古德謂得鳥者網之一目,不可以一目為網;治國者功在一人,不可以一人為國。王耕心決欲以一目為網,一人為國,發而為論,頗自矜張,猶是少年時空腹高心,不可一世之狂態,謂己掩關二期,亦有所證,斷難取信!何以言之?證三昧人,非不開議論之辯口,但心平氣和,唯理是尚。若彼所論,多皆矜己斥人,乃堅白同異辯士之言,非契理契機決定之論也。縱然有功,吾不敢向人讚歎,令其受持流通也。下麵就是:流通佛法,大非易事……”這一段,說魏承貫不及王龍舒這一段。上下文一連起來,你就曉得大師是在批駁《衷論》的,下麵還有一小段,大師讚歎被王耕心批評的《彌陀要解》是古來《彌陀經》第一注解,而王耕心卻大膽妄評,這是以螢光而較日,多見其不知量也。惜哉王生,何苦如此?再有一句話,此信就結束了。這封信本來就不是談會集佛經的事,後麵三封信,大師又連續批駁《衷論》,魏本呀,會集呀,根本連一個字都沒再提了——大師用意原本不在此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看不懂的舍本逐末,死在句下,這樣的人太多了,有時你和他解釋他還硬不認賬,這個也沒辦法。

:原來大師提及魏本是為了更有力的駁倒讚成《衷論》的周孟由。

:我還是那句話,學祖師的東西要學圓學透,學一部《文鈔》,要真正認識印光大師,這部書起碼讀上三十遍。大師說話的風格是什麽?語言習慣如何?他的用心在哪裏?這得需要靜下心慢慢研究、體會。如果大師真正反對一部著作,認為它會貽誤眾生,大師會怎麽說?你熟讀這部《文鈔》就會知道。拿《衷論》來說吧,大師在給丁福保的信中是這麽講的【翻到,念】:王耕心《彌陀衷論》不識如來權實法門,不識眾生根機差別,凡有與己不合者,皆指之為誤,抹殺千五百年善知識,獨推一省一大師,以顯己之由聖師傳得佛真宗,雖曰弘法,實伏壞亂佛法,疑誤眾人之深弊,其書斷斷不可流通!這是大師的批駁之語。下麵大師也說了他向周孟由駁斥《衷論》的前後經過,我們讀了就更明白大師《複永嘉某居士書》的本來義旨是什麽。大師說:周孟由曾向光讚其痛切,光略說其弊,彼猶不死心,遂寄其書來,光宿造失目之業,今敢仍蹈此轍,遂極陳其弊,彼猶未能盡信,將光之書寄徐蔚如,蔚如謂光所批判具有特識,因將楊仁山駁語見寄,孟由將彼此說一並見示,故知印光實非臆說,而仁山先生駁語,多在文言,印光駁語,多在大體及心病耳。流通佛法,大非易事,須求契理契機,斷斷不可師心自立,矜奇炫異,以取悅一時新學知見而已。你看了這段就全明白了吧?周孟由讀了《衷論》向印光大師讚揚這部論痛切,大師回信批駁,也就是上麵講的略說其弊”——《複永嘉某居士書二》的內容。周並未完全接受,大師又再修書極陳其弊。周收到信後把大師駁語寄給徐蔚如居士,徐則讚同大師的批駁,因此將楊仁山老居士對《衷論》的批評寄給周,周又轉寄給印光大師,就是這麽一段因緣,和會集本呀,能不能會集佛經呀,沒有絲毫關係。

:楊仁山居士不是倡印魏默深的本子嗎?他也反對《衷論》?

:是的,所以更說明《衷論》的問題在王耕心,和會集本沒什麽關係。印光大師說楊仁老對《衷論》的批評主要是針對其內容中佛學概念上的錯誤和混亂——這部分你可以去查閱《楊仁山居士文集》,有這篇文字;大師對《衷論》的批評是直指王耕心個人的邪見。大師一片苦心,要體會啊!

:這部論應該沒有流通開吧?

:日本人修《續藏經》收進去了,《續藏經》專收錄六朝唐宋以來未入藏的佛書,數量很大,可見地上把關就太不嚴格了。日本人把藏經當成文獻叢書編,不像中國古德修藏時那麽嚴謹,因此這部論也就保存下來了。

:那可能還會誤導後人。

:很有可能。印光大師雖然多次大力批駁,可是今天一部分自命為大師追隨者的大德,都將矛頭指向會集本,誰也不提《衷論》及王耕心,現今像王耕心這樣的人,我們佛門不少啊!王耕心抹殺千五百年善知識,蓮池、蕅益都不放在眼裏。像今天台灣的蕭平實不就如此嗎?批判古今所有高僧大德,這種邪師今天大有人在呀!印光大師說王耕心入道之要,未能十分明了,便任意操筆,肆開大口,抹煞一切,雖有弘法之心,實任壞法之咎,此皆由不親近明眼知識,及反心自問二病所致,如果認真學習大師批駁《衷論》及王的內容,能對今日的學佛人有很大的警示和借鑒。患上王生心病的人,或許有一部分可以回頭,這個利益就很大。可惜現在沒有什麽人對大師批駁《衷論》的文字和深義去宣揚發揮,很是遺憾,今天的四眾弟子都不知此事,會集本的事卻沸沸揚揚,窮追猛打的,這是不是也可以認定為王生心病的一種症狀呢?

:是啊,我自己連《彌陀衷論》是什麽都不清楚,更不知道印光大師在嚴厲批駁此論。

:不但是《衷論》,凡是大師認為對眾生有害的,大師一定不惜筆墨,痛陳其弊。你讀《文鈔》像《自知錄》這本邪書,《文鈔》中批判了多少次,大師連燒之功德無量無邊這種話都說了。像《念佛四大要訣》、《慧命經》這類有問題的東西,大師都明白指出,毫不客氣。絕對不可能用小字在信尾標注一下就完了,你通讀、熟讀《文鈔》,才能了解印祖。

:您說用小字注出,是指《複高邵麟居士書》後麵提到魏本的事吧?

:《文鈔》中有四封給高邵麟的信,都是大師為其開示修行的,第三封末後有一行自注小字:《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亦名《十六觀經》,此名淨土三經。加《普賢行願品》名淨土四經。仿單中有淨土四經一本,其《無量壽經》係魏承貫削刪,又依餘經增益,理雖有益,事實大錯,不可依從。這是大師在信末用小字加的注,不過在《文鈔》中是小字,到了《法要》中就變成了大字。而且大師是在說魏本不可依從,我們說了,魏本經過了好幾次削刪增益,問題極多,大師不讓高讀魏本,這是決定正確的。但大師此處並非在談會集佛經的事。大師原話:理雖有益,事實大錯,在《法要》中被改成會集佛經事實大錯,並用為這段文字的標題。

:給高的四封信,內容是否涉及會集佛經的事?

:完全沒有。大師真正提及《無量壽經》五種譯本及王、魏兩種會集本,是在《複王子立居士書》中。【翻到】大師給王子立寫了三封信,王子立認為《無量壽經》譯本多,應該到海外去找梵文原本,讓當時的梵文專家學者重譯,大師訓斥他不可妄說過分大話,說你要據梵本,梵本不是鐵鑄的,須有能分別梵本文義或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大師說你找到梵本也不行,梵本不是鐵鑄的。我們提過了,古德譯經,梵本差別很大,《無量壽經》就是如此。像《無量壽經》諸譯本之間的巨大差異,恐怕不是梵本抄錯遺漏那麽簡單,而是世尊在世多次宣講的緣故。既是梵本有多種,你把梵本找到,也解決不了《無量壽經》諸譯參差的問題。而且古時譯經大德有學還有證,具有大師說的智眼,大師反問今天哪有這種人才?大師說王子立把翻譯經典完全認做外國人譯話,認為隻要識得外國文,就好做譯人,這種見識太淺薄了。大師嚴厲批評他這種妄話,切勿再說,第一封信就是說這些。之後王子立又問關於《無量壽經》五種譯本的具體情況,大師二次寫信詳細介紹。文中大師提到: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這段文是介紹王龍舒會集本,因為王子立問話中提到了他聽說五譯之外另有一種《無量壽經》,不知何指,大師答之: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這完全是回答王子立的問題,並不是大師自己主動提出對該不該會集佛經進行什麽討論。這封信中連大師本人對王本的評論都沒有。王子立接信後再問大師信中提及蓮池大師指出王本有不依經文之失,這具體指什麽,並問魏本較王本如何。大師收信後,一一作答。大師指出王龍舒死執三輩即九品,此是其錯誤根本,這部分我們前麵也已經談過了。最後大師說: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蔑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膽大心粗,不足為訓。這就是大師真正批評王、魏兩本的話,整部《文鈔》真正批評王、魏兩本的其實就這一段。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這句話也是出自於此,很多人沒看明白,把這句話誤解成大師反對會集佛經。

:這一段大師說王龍舒的根本錯誤是死執三輩即九品,這違背了經義,並沒說王的根本錯誤是會集佛經。

:是的,大師說書此可以看出會集之難,可並沒說會集之誤會集不可會集有罪,沒說。整部《文鈔》三編中沒有一句不可會集這幾個字。縱然大師批評了王、魏兩本,可說話也十分有分寸。設若大師真正反對某一部著作,在《文鈔》中的口氣絕不是如此。《複王子立居士書》三通,全是因問作答的文字,篇幅不長,印祖生前也沒有刊行過,這是第三編的內容,不是印祖本人審定的。如果王子立不舉重譯佛經之議,連後麵兩封信都不會有,要靜下心來仔細理解文意呀!

:《文鈔》中還有其它提及會集本的地方嗎?

:再也沒有了,就這三種。

:【再打開《法要》遞上】您看,《疑偽篇》裏麵還提到一處《複胡宅梵居士書三》中一段話。

:你是說標題是《不可篡改經題》那一小段嗎?那是《法要》編者看錯了!你看原文:既欲利人,當依經文,《無量壽經》何可作《大阿彌陀經》?大藏中原有吳譯之《阿彌陀經》,又有宋王龍舒所校之《大阿彌陀經》,若作《大阿彌陀經》,則令人不知究為何經。名字萬不可改,改則久迷其原。居士《序》中稍有不圓滿處,僭為改篡。印光大師說胡宅梵在給他人著作寫的序言中把《無量壽經》稱為《大阿彌陀經》,大師說不能這麽稱,因為藏中有同名的或名字相近的經,如此就分不清你說的是哪一部了。這是指出胡宅梵的不當之筆,上下文意思很清楚,都不必去查原文。我還是查了一下原文,胡是給一部佛經白話解作序。《法要》編者誤認為印光大師是批評王龍舒把《無量壽經》改成《大阿彌陀經》,這是把文字看錯了,本來粗通文理都不會搞錯的,編者反對會集本的心過於急切,沒有認真研究。

:確實搞錯了。

:《法要》中還有一處也弄錯了,《疑偽篇》中引用《複康寄遙居士書四》一句話:《往生咒》句,龍舒依藏作句,前人謂藏本離破,其句固不可依,當照流通本念為是耳。這一段是說《龍舒淨土文》中所錄的《往生咒》,是用的大藏經中的版本,不好念,大師說還是依流通本比較好——其實字都一樣,斷句不同。現在印的《淨土文》都依大師說的改了。這一段和會集本更沒關係,連對王龍舒的批評都算不上,《法要》編者又以為印光大師在說王龍舒的會集本有問題,看都不多看就摘錄下來,請問《無量壽經》裏哪有往生咒啊?《法要》編者真的太急躁了,未能如印祖所講心平氣和,唯理是尚,而是任意操筆,肆開大口,這是輕率不負責的,此中因果責任是很嚴重的,怕是其沒有想過的。

:原來這種很多大寺院都在流通的書,也有如此多的不實之處。

:印贈者也是有因果的,印書、贈書,自己要先審查!裏麵有謬誤,印者送者也有過失!通過讀這幾封信,我們看到,若大一部《文鈔》,隻有那麽幾處提到會集本。現在有人大肆渲染,說印祖生前竭力反對會集本,反對會集是印祖生前一項偉業,這豈不是笑談。明明是他自己反對,卻要假印祖之口。印祖在《揀魔辨異錄》的重刻序中一開篇第一句就是:學道之人,居心立行,必須質直中正,不可有絲毫偏私委曲之相。某些人說會集佛經曆代祖師皆不許可古德今師不許會集印祖生前竭力反對,這些觀點分明出於己意,硬要冠以祖師之名,這是不是違背了印祖質直中正的教誨?

:確實,反對會集本的聲音,言語措辭一般都比較激烈,很多是針對人的,一來就是邪說魔說,聽了叫人不太舒服。而佛門中的前輩長老們沒有一兩位出來說的,中青年的法師、居士比較多,看他們的言論,我想到一句古語少年輕狂

:你是否留意到,反對會集本《無量壽經》者所引用的印祖之語,無一例外是出自給某某居士的書信。古德接引眾生,無非應病與藥,黃葉止啼,見此人如此說,見彼人又如此說,這十分平常。印光大師常在書信中對居士說不可出家,可遇到有緣之士,不但聽許其出家,還幫其擇定剃度師,這本《法要》中就收錄了一篇後來去了台灣的慧三法師的文章——《印光大師許我出家》。你若認定大師不許天下人出家,大師豈不成了斷絕僧種之罪人?祖師應機說法,眾生隨類得解,倘會集本有如是大害,貽誤蒼生,須剿滅殆盡,大師何不單著一論,曰《會集佛經大錯論》,流通於世,豈不是功效顯著?也不必辛苦《法要》的編者必於一封封信中揀索隻言片語。大師平生並未單獨著一文一論談及於此。祖師說的話,聽的人會不會聽,這個很重要!比如蓮池大師批評過龍舒,那麽玄奘大師也曾批評過鳩摩羅什大師譯經不依梵本,如此說羅什大師所譯的經就都棄之不用了嗎?南宋時臨濟宗祖師大慧宗杲貶曹洞宗禪法為默照邪禪,曹洞宗就該絕傳嗎?天台宗曆史上有山家山外之爭;藏傳佛教格魯派和我們寧瑪派也有很多辯論,從文字上看去幾乎水火不容——其實各派大德高僧們都彼此尊重,教法都傳承不斷,祖師的話有密意呀!

:您說的對,祖師的話要能聽出話外之音。會集佛經,其實印光大師認為最有可能造成的流弊是啟後人妄改經文以及謗佛的人稱佛經是偽造的。

:我們今天說這麽多,是針對現在有關會集佛經一事中的誤會進行解析,我們並不是在提倡和鼓勵後人都去會集佛經。會集經典有很多前提,不是輕易去做的。契機契理的會集,並非是印光大師說的隨心自裁妄改佛經。如果會集是妄改,那麽從支謙居士、支湣度法師,到慧嚴、慧觀、僧就等法師都是妄改佛經了?為會集本《大涅槃經》做注疏的天台祖師們也都是妄改佛經的支持者了?倡印魏源會集本的楊仁山居士、開講過夏蓮老會集本的慈舟法師,傳播會集本的律航法師等也都是罪人了?連印光大師本人也兩次給會集本《藥師經》作序,那麽印祖也是推崇妄改佛經了?印祖說《藥師經》中加上去的段落契理契機,他老人家這種讚歎是不是也有啟後人去改經之嫌?如果會集本是妄改的佛經,那麽應該先把南本《大涅槃經》、《添品法華》、《合部金光明經》、流通本《藥師經》統統掃除幹淨,不要在佛門中保留才對,為什麽單單對《無量壽經》發難?印祖在會集本《藥師經》序中說合之則稱悅佛心,離之則有闕化導前人此舉可謂契理契機。如果按《法要疑偽篇》中的標題《會集佛經事實大錯》,那麽印祖此話也成大錯了。妄改一事,今天確實真有:我遇見過某居士發心印《法華》,這本是好事,可他自認為經文中有的話錯了,要根據他的想法改動之後再印,他對,誰勸也不聽,我勸他不要如此他便發火了——這真是可怕,此經印出來多少人跟著錯念,因果不爽,這個罪太大了!這種妄改,末法時代真有,以後再出現也不足為奇,就是這個時代,沒辦法。如果今後真有人以凡夫知見,妄改佛經,說是前人可以,我為什麽不行?那他造地獄業!可是誰管得了他?我沒犯法,我怎麽改你管不著。現代社會,平等自由嘛。

:其實夏老的會集本,前麵已經老老實實標明這是五譯的會集,承認不是梵文原譯,如果誰實在不接受,也可以不去念,五種原譯就收在藏中,也不是說有了會集本,就廢棄了原譯。這和編造佛經根本是兩回事!

:合經一事,本來自古就有,其過程極為嚴謹並且公諸於世。夏蓮老這一本經過了教內大善知識的印證,不是妄改,不是編造。話又說回來,今天的佛經,在現代搞學術的專家眼裏,都是假的。《華嚴》、《法華》、《楞嚴》這樣甚深的經典,還有不少學者說是後人編造的。不是有個學者呂秋逸,寫了《楞嚴百偽》嗎?他認定《楞嚴經》、《大乘起信論》都是中國古人編造的。我記得《楞嚴百偽》一開頭說:《仁王》偽也、《梵網》偽也、《起信》偽也、《圓覺》偽也、《占察》偽也……”你看還有什麽是真的?現代人都迷信科學,相信考據,本身就無理可講了。用不著會集本出世,現代頭腦的學者及其信徒們,也不相信佛經的真實性。會集的經典,根本目的就是給具信的四眾弟子修持誦讀,依之奉行的,不是送與學者專家們搞學術研究的。

:我倒是看到一些法師、居士拿出學術考證的精神來,對照五個譯本,逐字逐句去研究批判夏老的會集本,說這一句不妥,那個詞不對,可真是下功夫了。

:這種文章我也看過,我覺得某些大德如果時間很充裕,應該逐字逐句推敲一下那些謗佛疑古的學者們的著作,這樣似乎還有點意義。這些大德的批判,也不知道他們是先發現了所謂的問題,於是反對會集,還是因為自己反對會集,才去尋找這些問題。這類文字我現在根本不去看它,我建議你回去也勸大家不要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要逐字逐句批判,先用不著批判夏蓮老,先批判鳩摩羅什大師吧。如果你逐字逐句對照羅什大師和玄奘大師兩個人同一部經的譯本,按那些大德們的標準和邏輯,羅什大師的本子都不要看了。我就簡單舉一個例子:玄奘大師譯的《金剛經》中一句話: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義淨大師譯本為: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利益,益諸菩薩;羅什大師就一句:如來善護念諸菩薩,究竟哪一譯最恰當呢?羅什大師譯經,常本著依義不依語的原則,在不違經義的情況下,對文句進行加工提煉,使之簡潔流暢,深契東土眾生根機,《彌陀經》中十方佛讚歎,羅什大師刪成六方佛,但其譯本卻依然流通極廣,羅什大師示寂後荼毗,舌根不壞。所以經典傳譯,最重要的是上契如來之意,下契眾生之機。南本《大涅槃經》改了好多原經的話,可是後來天台祖師就注釋這一本,他們具眼呐!《西方確指》中的覺明妙行菩薩,是在乩壇中開示淨土法門的。寶華山寂光律師聽到開示中一偈,就馬上向西方頂禮。印光大師最反對扶乩,但也認可覺明妙行菩薩不是假的。祖師們聽的懂,今天人聽不懂。如果沒有祖師印證,你現在拿覺明妙行菩薩的偈頌給反對夏蓮公會集本的大德們看,說是乩壇中來的,恐怕他們又是護教之心高漲,要大張其口作獅子吼了。

:曆史上,其實很多祖師或經論,在教內當時也得不到認同,但後來卻證明利益了無量眾生,這種公案也不少吧?

:是的,法華會上,還有五千人不接受而退席呢,那是佛說法呀!龍樹菩薩出世,廣演大乘,著龍樹六論等大乘論典,許多小乘比丘說這些是魔說;達摩祖師來東土傳佛心印,還有教下的三藏法師毒害他;道生法師講《涅槃經》,當時教內反對,說他胡講,趕他走,他沒辦法給石頭講經去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這麽來的。後來經文不全之處傳譯過來,大家才知道他了不起;六祖大師一生都遭人誹謗,圓寂之後也有很多人抵製他的教法。襄陽大會上他的弟子菏澤神會禪師,因為宣揚南宗差點丟了性命,化妝成商人逃出來的,可六祖的頓教法門,終於一花五葉,祖道流芳;百丈懷海禪師製定叢林清規,出家人要耕種勞作,自給自足,很多律宗大德說他是魔,因為戒律上明文規定比丘耕田是邪命,但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家風,最終是流傳千載;藏傳佛教我們寧瑪派的祖師麥彭仁波切,生前也有很多格魯派寺院反對他,說他的著作是邪說,到現今他是藏地各教派公認的大成就者,幾乎所有寧瑪派弟子都受其法乳的浸潤;印光大師今天是蓮宗十三祖,四眾弟子都仰慕至極,可在世時也被不少教內革新派稱為第一魔王呀!夏蓮老會集的《無量壽經》,很多人一見就生歡喜,有讚歎是古今第一善本的,有囑咐快印的,有開講作科判的,有發願終生持誦的。像已故的上海鄭頌英老居士,見到該本後寫文章說夏蓮老的會集是功德巍巍。又比如現在著名佛教學者陳兵教授,在《憶訪黃念老》一文中說,他看到《大經解》,拜讀之下,深受啟益,讚為近代經疏中一流之作”……可有些大德則不然,一見到夏蓮老的會集本就怒不可遏,真是恨不滅除如瓦碎,說夏氏以一介凡夫,造作贗品,這是胡編亂造,毀佛滅法……等等如何,這也沒法子。佛在《楞伽經》上說:外境悉非有,心變種種相,無著菩薩《攝大乘論》上說:鬼、旁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眾生業力不同,所見境也不同,善星比丘給佛當了十二年侍者,也沒看出佛有什麽功德,最後謗佛墮地獄;世尊成道,大菩薩們見到佛陀是坐在無比莊嚴的金剛座上,一般凡夫,二乘,隻是見到佛在一堆草上打坐而已。世間上也一樣,臧倉毀孟子,陽貨輕仲尼,他們看不到聖人有什麽了不起。有些事我們沒法去強辯,要求對方接受。我再講一件事:虛雲老和尚五十年代到了北京,駐錫廣化寺,曾和夏蓮居老居士有一會,虛老十分歡喜,說:想不到在北方能遇到如是大善知識!虛老這麽講的其中的道理,我不想再多說了,一些事情時間會作出最公正的抉擇,你慢慢體會吧。

:那些對夏公會集本口誅筆伐者,他們也自認為在護持正法呀?

:《無量壽經》會集本,自南宋王龍舒居士始,當時四眾皆歡喜受持,流傳到明末方有蓮池大師批評一句抄前著後,這才漸受冷落。數百年間並沒有見到如今人反對夏本這種聲勢浩大的討伐,彼時教內莫非沒有一位明眼善知識,竟無人出頭對王本提出異議?合經一事從三國支謙居士開始,至晉、至南北朝、至隋皆有,所會集的佛經,有多部還在藏中,這千餘年間佛門中難道沒有一個人有護教之心,出來反對佛經會集,一定要等到今日的護法菩薩們出世,挽狂瀾於既倒,做中流之砥柱,對偽經邪法進行討伐。借用印祖一句話,可能有點不客氣,就是欲做千古第一高人,以護教為旗號,以顯己之博學,而能甄別真偽也。這種護教最終達到的效果,是令無數眾生對圓滿的《無量壽經》版本喪失信心,對弘揚此經的大德高僧喪失信心。《無量壽經》已塵封大藏千年,再塵封到教法滅盡,方稱彼心。

:聽了師父詳細講解,才知道其中有這麽多誤會!如果不是師父把前前後後的因緣逐一闡明,像我這樣入佛門時間還不長的人哪裏知道!現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在佛門內流傳很多,遇不到明眼善知識指點,真會走錯路!幸虧師父諳熟佛教曆史典故,澄清了事實。不然自己道聽途說,可能會造下重罪。師父,其實我讀了這本《法要》,看了編此書的法師寫的《刊後語》,覺得他初發心也是好的,很有道心的,可能也是對會集佛經的事了解不深入,聽到一些誹謗、誤傳就跟著附和,並非惡意謗法。我看此書前麵很多內容選取還是不錯的。對您今天談的,可能他以前也從沒聽過啊!

:我說話可能有些地方不中聽,但我沒有和誰爭辯或攻擊哪個人的意思,我隻是就事論事。其實我也很想見到編這部書的法師,當麵把其中的誤會解釋給他聽。如果這位上座能了解真相,對他編的書進行修訂,那就善莫大焉了!假如他再能撰文把我的講述告之佛門四眾,可能反對夏蓮老會集本的聲音,就會大大減少了。

:心中的疑團一解開,如釋重負,輕鬆了好多!今天我對會集佛經一事的來龍去脈,有了大概的了解。會集佛經,肇始自三國時支謙居士,從晉至隋,有多種會集本佛經出現。《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是隨著淨土法門的興盛而應現世間的。由南宋王龍舒居士首先會集,至明末蓮池大師指出了王本的不足,繼而有晚清的魏默深會集,以救王之失;印光大師對魏本又提出批評,民國再出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終臻圓滿。環環相扣,如同佛菩薩安排好的一樣,其中的玄機,我現在有了少分的體悟。今天受益太大了!我回去一定把師父的開示,盡量轉述給更多的同修,希望他們都能消除疑慮,堅定信心。我現在相信,夏蓮老的會集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定會引領無量無邊的末法眾生出離濁世,蓮花化生!

:夏蓮公有一個偈子:

    此是淨宗第一經,詳該圓頓括三乘

    若非夙植福兼慧,雖欲暫聞亦不能

蓮公開啟的這個甚深的意伏藏,是留給末法眾生的無價珍寶,望你一門深入,認真修習!

:謝謝師父開示,我記下了。其實還有一些其它方麵的疑問,希望您能匡謬正訛,可時間不早了,我改日再問吧,打擾您修行了!

:開示談不到,我所知甚少,不敢妄充通家。今天晚了,你就住到南邊仁澤師茅蓬裏,有問題明天再問吧。

:好的,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空老法師對宏琳法師《幻住問答》的讚歎

http://club.fjdh.com/199/viewspace-195866.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