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發表一點心得看法,轉貼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好文分享

(2011-08-27 14:23:39) 下一個

二十、年青的織工

  現在講一些鼓勵的話。

當佛陀傳授佛法時,他的聽眾諦聽並觀照而獲得覺悟,很多人在聽法之後覺悟。根據注疏:「一次的開示後甚至有八萬四千人覺悟。」讀了這些,有人可能會說:「獲得覺悟看起來非常容易,但我們在此非常勤奮修習卻毫無所獲,為什麽有此差別?」

在此,你應記住注疏隻給予當時的情況,並沒有深入說明聽者的德行。說法者為佛陀,他的聽眾是有高修為的人。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

有一次佛陀阿羅毗(Alari),現今的Allahabad開示,講題是念死。他吩咐聽眾記住「我的生命非持久,我一定會死亡,我的生命以死作結。死亡為無法避免。我的生命無法確定,死是肯定的。」然後他回舍衛城去。

在阿羅毗的其中一位聽眾為十六歲女孩,一個織工。自此,她培養念死的正念。三年後,佛陀再次到阿羅毗。當佛陀坐在聽眾當中,他看到女孩向他走來。他問:「年青女子,妳從哪裏來?」女子回答:「尊者,我不知道。」「妳要到哪裏去?」他再問「尊者,我不知道。」她回答。「妳不知道嗎?」「我知道,尊者。」「你知道嗎?」「我不知道,尊者。」

人們很輕視她,他們認為她對佛陀不敬。佛陀因此叫女子解釋她的回答。她說:「尊者,佛陀是不會閑談的,故當你問我從哪裏來,我立刻知道你的問話有特別的含意,你是問我前世是哪裏,這我不知道,所以回答『不知』。當你問我將去哪裏,你是指我來世將投生哪裏,這我也不知道故回答『不知』。然後您問我難道不知道會死,我知道會死,故回答『知道』,你再問我是否知道我何時將死,這我不知道,故回答『不知』。」佛陀對她的回答說:「善哉。」

因此,從第三個問題,可肯定我們將會死。何時將死則不肯定。讓我們自問第二個問題,哪一類較多,善行或惡行?如多善行,你將去哪裏?這相當難回答,不是嗎?但有方法使這問題不難答。想想看你的身體、語言和心意所為,哪一類較多,善行或惡行?如多善行,你將到善界;如多惡行,你將到惡界。因此你應盡力行善。最好的法門為修習內觀,那你將永遠脫離惡道。你須嚐試最起碼達到預流果位。這樣足夠嗎?如你可達到那階段,我將感高興。但根據佛陀,你應努力直到證得阿羅漢果位。

  現在再回頭談年青的織工,她在佛陀的開示後成為預流聖者,明顯的,她獲得覺悟是由於她在三年內已培育了念死的正念。從此,我們可推斷很多人如她一樣。

當佛陀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每天都集會說法。舍衛城的人民在傍晚時穿著清潔的衣服並帶花和香來聽聞佛法。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時,也是如此。因此聽聞佛法後,他們一樣習禪和守戒。即使今日,人們聽禪師講經後也開始修習。當時是佛陀開示,人們怎能不修習呢?就是這些曾聽過他開示而修習過的人,在聽佛陀開示後,獲得覺悟。

還有,那些聽開示的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眾、各階層的人,這些有機會聽聞佛陀開示的人應是有很高修為的男眾、女眾。而佛陀以適合聽者的根性來開示,這點很重要。

--------------------------------------------------------------------------------

二一、適合根性的修法

  曾有一位叫周利盤陀迦的,他在四個月裏都無法背誦一句有四十四個音節的偈。他的哥哥摩訶盤陀迦感到不耐煩並叫他回去。佛陀叫他來,給他一塊布,吩咐他拿著那一塊布並重複念著「祛除汙穢,祛除汙穢。」那比丘遵循佛陀的教導,了悟到身體內的名與色的特性並成為阿羅漢。他最多隻花兩、三個小時。他如此容易獲得覺悟是因為他被授予一個適合他的根性的禪修業處。

舍利弗尊者的一個弟子修習不淨觀四個月卻無所獲,因此舍利弗尊者帶他去見佛陀。佛陀以神通力顯現一朵金蓮花給那比丘。那比丘的前五百世一直都是金匠。他喜歡漂亮的東西,不喜歡不淨的事物。當他見到金蓮花,他著迷並在見到它時培育禪那。當佛陀使蓮花凋謝,他了悟到事物的無常、苦、無我。佛陀就教他一首偈,聽完之後,他成為阿羅漢。

闡陀長老無法覺悟,因此他向阿難尊者請示。阿難尊者告訴闡陀:「你是可以得到覺悟的人。」闡陀充滿喜悅,他隨著阿難尊者的教導,不久就覺悟。

現今一些禪師不知如何教導,以迎合行者的根性,他們所說的話不適合行者。結果,有希望的行者氣餒的回家。但一些禪師懂得如何教導,信徒本想隻在禪修中心住幾天,卻受鼓勵繼續住在中心直到獲得覺悟。教導適合聽者的根性是重要的。難怪上千的人們在佛陀的開示後覺悟。

在我們的聽眾之中可能有一、二個人已獲得完美德行,如那些在佛陀住世時期的人們,還有那些會在幾天或幾月的修習之後成熟的人,這些人可能在聽佛法時覺悟。如你無法現在覺悟,你繼續努力,不久即可成就。那些不曾修習過的人現在可以學到正確法門。如你在適合的時間修習,你將會覺悟,你繼續努力,不久即可到達。那些不曾修習過的人現在可以學到正確法門。如你在適合的時間修習,你將會覺悟。無論你覺悟或善行,你將在死後出生在六天界。在那裏,你將會遇到從佛陀住世時就在那裏,並已獲聖道的天人。你將會遇到結孤獨、毗舍佉等。你可問他們從佛陀所學的和他們的修習。和天界善人討論佛法是非常愉快的事。但如你不要投生天界隻要投生人界,你將可投生於此。

有一次,大約25或30年前,一個華籍施主邀請一些比丘到他在毛淡棉(Moulmein)的住家進食,用完餐後,主持的比丘就祝福他說:「因供僧的善行,這施主可投生於天界,在那裏生活充滿快樂擁有巨大的宮殿和美麗的花園。」比丘接著問那華人:「施主,你不喜歡投生天界嗎?」「不喜歡。」華人施主回答,「我不要投生天界。」比丘感到驚訝地問:「為什麽?」「我不要在其它地方,我隻要在我的家,我自己的地方。」比丘說:「好的,那麽你將投生在你的家,你自己的地方。」比丘是對的,他的因果引領他投生他所要去的地方。

「比丘,有戒行的人,所願望的是可證悟的,這是因為他的清淨。」(《增支部》)

此刻,你們有清淨的戒,當大部份在仰光的人們在新年慶祝享樂,而你們在此行善,遠離作樂。你們其中有一些穿著袈裟習禪,有些守著八戒習禪,所以你們的善行是清淨的。如你們要投生天界,你將可投生那裏;如你要投生人界,你將會獲得。

關於此點,有些事與我們有關的。現今歐洲的國家和美國很繁榮,我們怕那些行善的緬甸人傾心那些國家並將投生那裏。我想已是這樣。有些人問:「雖然佛教徒行善,為何佛教國家不繁榮?」他們似乎這樣想:「當一個緬甸人死後,他隻投生緬甸。」並非如此。一個行善的人可在任何地方投生。一個緬甸人可如他的願投生他處。

  那些其它國家富有的人們可能以前是緬甸的好佛教徒。有很多人在此行善,但這裏沒有足夠的富有父母在他們的來世接納他們,所以他們需投生他處。如你們投生那裏,如你隻是常人,你需跟隨信仰父母的宗教。這是很重要的。

因此,要對你的宗教信仰堅定不移,你應努力。你應修到對佛、法、僧的信念不動搖的階段。這階段為預流果。一旦獲得預流果,無論你投生至任何國家,你對三寶的信念不再動搖。

現今,投生人界並非很好,生命短暫、很多疾病、意識形態混亂、充滿危險。因此,假如你不要投生人界,你將投生天界。即使你未證得道果,你布施和持戒的善行將帶你到你所要去的地方。如你獲得道與果,那就更好。

要投生天界並不難。一個在王舍城的因陀羅(Indaka),供養一匙的飯給僧團,獲得投生於忉利天。我們緬甸的男、女居士供養比一匙飯更多的供品。有關戒律,守戒一些時候可讓人們投生天界,一些守八戒半天的人投生天界。現在你認真受持並好好修習,如你願意,你可輕易的達到天界。有什麽不可以?一旦在那裏,可向得聖道的天人請示有關佛陀的教導,並和他們討論佛法。我請你如此做。

--------------------------------------------------------------------------------

二二、布薩天女

  佛陀住世時,在中印度拘薩羅地方的娑雞帝城(saketa),有一個名叫布薩(Uposatha)的女子,她學習佛陀的教導並證得預流果位。當她死後,她投生忉利天。在那裏,她住在一個巨大的宮殿裏。有一日當目犍連尊者遊曆諸天界時遇到她。那時期的比丘有完美的高尚智慧,並擁有神通力。他們可到諸天界遊曆或以他們的天眼見到天界或從天耳聽到天界。但現今沒有比丘有這種能力。我們不能到天界去,即使以某種方法去那裏,也無法見到天人。不必談高層次的天人,即使欲界天人,如樹的守護神或財富的守護神,我們都無法見到。

目犍連尊者常以其神通力到天界遊曆。他有意的與天女的問話直接獲得以下問題的答案:他們如何到天界?他們做過何種善事使他們獲得這麽好的生活?當然他可以心通知道他們的故事,無需去問他們,但他要他們親口講述。當他到達天界,他前往布薩天女的宮殿,布薩在宮殿向他敬禮。目犍連尊者問她:「年青的天女,妳的莊嚴華麗如金星的明亮,你曾做過什麽善事令妳獲得此莊嚴華美好的生活?」

天女回答:「我曾是娑雞帝城一個名叫布薩的女子。我聽聞佛陀教導,對他的教義充滿信心,並成為皈依三寶的在家信徒。」

敬信三寶是皈依佛、法、僧。你唱念「我皈依佛,我皈依法,我皈依僧。」

佛陀知悉一切法,自己了悟涅盤,了結一切苦,如老、病、死,他教導佛法使眾生能如他一樣,享受涅盤之樂。如一個人遵循佛陀的教導,即可遠離四惡道,脫離一切苦。相信這些,你就是皈依佛陀。當你病時你應相信醫生。你應信任他,「這醫生是專家,可醫好我的病。」同樣地,你信仰佛陀知道遵循他的教導將脫離一切苦。但現今一些人不懂三皈依的含義,他們唱念是因為父母或師長要他們唱念。這是不對的。你應知道含意,心裏想想並慢慢唱念三皈依。如你不能常做,偶爾嚐試一、二次。

  當你說:「我皈依法」,亦即你信仰佛陀的教義:道、果、涅盤。你表白你的信仰,修習這些教義將救渡你脫離四惡道,一切輪回的苦。

當你說:「我皈依僧」,亦即你信任修習佛法證得或將證得道和果的聖者。你懇切地相信,依靠僧團的引導可以使你脫離四惡道和輪回。

皈依的男眾在巴利文叫「優婆塞」,女眾叫「優婆夷」。優婆塞或優婆夷奉持戒律的善行將引領你至天界。

「那些皈依佛陀者,將不淪落四惡道。他們脫離人身,投生為天人。」(《相應部》第二冊25頁)

布薩天女也行其它善業。她說:「我很有道德觀念,我供僧,我守八戒。」

那些不懂佛教者嘲笑受持八戒,並時常說:「齋戒隻是挨餓,如此而已。」他們不懂善行與惡行。他們不懂通過克製吃的貪念,可培育善心。但他們知道禁食對病人有益,並讚揚它,他們隻了解現時的物質利益而已,完全忽略了心與來世。受持八戒即避免惡果生起,並培育善行,抑製日夜長苦。「聖者,阿羅漢永遠止息惡行,如殺生、偷盜、淫欲、妄語、喝烈性飲料,不非時食。我將一整天追隨他們的榜樣,並如此行持以尊敬他們。」聖者在他們持八戒時如此想,當你餓時,你控製自己,嚐試脫離餓的汙染,這是善行。當善行在心中生起,心變得清淨。就如當你病時禁食並淨腸。既然你的心清淨,當你死時,清淨的心識持續著,我們說這就是:「生為人或天人。」

--------------------------------------------------------------------------------

二三、聖 諦

  布薩天女接著說:「我獲得住這宮殿是因節製和布施。」在此,「節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在這世間如不節製開銷,你將變窮。如你的行為不檢點,你將感染疾病或犯罪。對來世,節製是重要的,因它能清淨心。對佛教徒,布施將生於天界是普通的知識。

她說:「我知道四聖諦。」四聖諦是聖者所需牢記、知道的。一旦你了解這些真理,你就是聖者。它們為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最重要部份。

「知道聖諦」並非指從道聽塗說學到。它的意思為自己了悟。你需清楚了解它們,舍棄所應舍棄的,了悟「滅」和使自己成「道」。注疏這麽說。

我們所講過的五取蘊構成苦諦。因此觀照五蘊並了解它們即了悟苦諦。當你觀照時,你見到它們的生滅,它們如何構成苦,當你習禪時你就會了解苦諦。當你達到聖道時,你就見到涅盤,滅苦,而當省思時,了解到生滅,以及未止息的即是苦。因此你了解「道」。這並非以注意對象獲得了解,而是通過作用。

當你禪修時,不能執著於禪修的對象,這是了悟舍離之道。觀照時,你觀照到禪修對象是無常、苦、無我時就不會執著,它就熄滅了。這就是當你禪修時所了悟的。當你體證聖道和涅盤,不再產生渴愛。證入初果位,任何因渴愛導引生於惡道的業力已消除,不還果則所有感官的欲望完全斷除,阿羅漢則所有殘留的欲望完全斷除。

任何時候你觀照,就沒有煩惱,沒有業力,因此觀照到的對象不會產生苦。所有的苦都熄滅,這樣,苦的熄滅是在每一個觀照經驗到的。究竟如何體證到滅諦可得方法。在聖道的剎那你體證涅盤。到此為止已經明白了。

每次你觀照,對於名色實相的正見就生起了。一旦正見生起,正思也伴隨生起,前文我們已說過。修習八正道就是開展聖道。究竟如何你在禪修時可得了解。在聖道的剎那八正道將出現,行者體證涅盤。達到道與果的人在省思時,知道如何證得聖道。他確實見到。這也是了悟。

因此,假如你了解名色是苦,假如你舍棄引起痛苦的渴愛,假如你體證苦滅,假如你修習圓滿八正道,我們就認為,你知道四聖諦。因此,當這布薩天女說她知道四聖諦,她的意思是她已經親身體證而見到內觀道和聖道,換句話說,她已經證到初果。

一旦你知道四聖諦,你也知道聖法。我們引述經典來說明:「見道聖者的多聞聖弟子,就熟悉聖法。」

假如你不是聖者,你就缺乏智慧,不知道什麽是聖者,就像未剃度加入僧團的人,無法親身體驗比丘的行為和生活,未曾禪修的人不知道行者的行為和生活。隻有當你自己是聖者你才能分別誰是聖者。

依照注疏,聖法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七類修行體係。假如你了悟七類之中的一類,你就了悟其它六類。所以,我們說假如你了悟四聖諦你就了悟聖法,因為八正道,是聖法中的一類,它包括在四聖諦中。

當你設法圓滿七類修行,你經由親自體證而了悟它。這是真實的了悟。道聽塗說無法使人了悟。

「比丘走路時,覺知『我在走路』。」如此趨向於成為聖者的行者,當他走路時,觀照「走、走」,或「抬腳、前移、放下」,當他這樣走路時,無論何時他觀照到,正念就生起,認知對象的智能也生起。你清楚走路的意向,走路的動作,明覺的生滅。任何時候你觀照身體會使你的正念正知生起。

「當他感覺苦受時,他明覺『我感覺苦受』。」無論何時當行者生起熱、痛,他注意到「熱、熱」或「痛、痛」,他念念分明,知道感受的生滅。這是由受念住建立的正念。

「當內心情緒亢奮時,知道自己的內心情緒亢奮。」每次心有所想或有意念時,行者觀照執著、喜悅。他因此正念現前並知道它們的生滅。這是由心念住建立正念。

  「一個生起欲念者覺察到『我有欲念』。」行者觀照欲念、喜悅等並正念現前,知道心境如欲念如何的生滅(五蘊等都是這樣觀照)。這是由法念住建立正念。你們在此禪修,並從親身體驗去了解。你會熟練聖者的佛法─四念住,同時,你也注入四正勤。當你觀照時,你正盡力棄除已生起的惡行,或阻止未生起的惡行生起,或培育未生起內觀和道的善行,或增加已生起的內觀智慧。這也涉及四神足。當你修習時,你依靠意欲、精勤、思想或審察。五根:淨信、精勤、正念、定、慧也存在。五力和五根一樣。七覺支也存在。當你觀照時,你有正念、擇法、精勤、喜悅、輕安、定力、舍。八正道也涉及,無需再重複。

再倒回布薩天女的故事。她說:「我謹守五戒,我是佛陀的女在家信徒。我時常聽到歡喜園(Nandana,忉利天八園之一),並想要到那去,結果我投生在歡喜園。」

  歡喜園是天界花園的名稱。在那時,人們談論歡喜園就如現今人們談論美國或歐洲。布薩聽到人們說天人的花園,並希望出生在那裏,因此她在那裏出生。但現在她在那裏並不快樂。她對於所獲得的感到不滿。她告訴目犍連尊者:「我沒有遵循佛陀的話,卻把心轉向此低界,現在我充滿懊悔。」

佛陀教導我們生命──無論任何形狀──是不好的,它隻是苦。他教我們盡力,直到苦盡。但布薩忽略了佛陀的教導,並期望獲得天界生活,現在她發覺到她錯了。

  你可能會問:「為何不在天界盡力,使苦完全消滅?」在那裏不容易修習。天人時常唱歌、跳舞和尋樂。在那裏沒有像在人界有寧靜的地方。即使人界,當行者回家去時,亦不能好好禪修,能嗎?因此,現在就要好好的努力。

目犍連尊者鼓勵她說:「布薩,不用擔憂,世尊已宣布你為預流聖者,獲得特別證悟,你已脫離了苦界。」

年青的天女尚在忉利天,以天界的計算,她在那裏不久。這兒的一百年相等於那裏的一天。從佛陀住世直到現在是2500年,在忉利天隻有25天。她還不到一個月大。如你現在獲得覺悟,在四十、五十、六十年後,你將投生天界,遇到她並和她討論佛法。如你還未獲得任何觀智,無需氣餒,最低限度你會投生天界,然後問天人聖者,聽他們的教導,並注意他們所教導的,那麽你將證得道和果。天人的身軀非常純淨,依此純淨色身生起的心識是敏銳和迅速。因此,如你記得在人界的修習,你將了解名與色的生滅不久並可達到聖道和果。

「在天界他會想起以前經曆過的正法,比丘,而憶念的生起相當緩慢,但很快的他達到道、果、涅盤。」《增支部》

一個釋迦族的女子名叫瞿波迦(Gopika)的,她是一位預流聖者,死後投生為忉利天王的兒子。在那裏他看到三個健闥婆天人在他父親的皇宮跳舞。省思時,瞿波迦(當時的名字)看到三個天人的前世為他敬仰的比丘,他告訴他們如此。其中兩個記得他們修習過的佛法,並係念觀照,就在當場獲得禪那,成為不還聖者並升上梵輔天。

有很多天人如布薩現在住於天界,他們在佛陀住世時修習佛法。有些像瞿波迦天人由女子投生天人,他們都像你們一樣修習佛法,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此為古道,聖者所走的路。你應知我們正循著這條路。每次你觀照,你正走在這條路上,如旅行者的每一步正靠近目的地,你的每一個觀照正靠近涅盤。

如果一萬個觀照可達到道果,假如你現在有一千個觀照,那麽你還需九千個觀照以達到目標。如你已有九千個觀照,那麽你還隻需一千個觀照。如你已有九九九九個觀照,那麽你的下一個觀照就可以達到道的過程。你越觀照,就越靠近聖道。

  願你們能觀照任何時刻由六根門生起的五取蘊。

  願你們能了悟它們的無常、苦、無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