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發表一點心得看法,轉貼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幸福人生講座(六十三):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蔡禮旭)

(2009-06-20 15:47:51) 下一個

幸福人生講座(六十三):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2005-09-13 08:45:00, 蔡禮旭, 4082, 2/1622, 原創 , (2)
「君」代表領導,代表以身作則;「親」是一份關懷,一份愛護;「師」則代表正確的引導與教誨。一個人如果能從「君、親、師」三個方麵盡己本分,那麽他的人生定會有一番全新的氣象。

  五倫關係最後我們可以用三個字來總結,而您隻要處處能夠用這三個字來觀照自己的言語行為、起心動念,那您很快就能把這五倫關係做圓滿。這三個字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文化的三寶,哪三個字?「君、親、師」,君親師與天地並列五尊,萬物當中最尊貴的就是「天、地、君、親、師」,而「君親師」就是要把天地之德演出來,這樣的君親師才能真正讓人尊敬。君親師到底它的本質是代表什麽?在外在來看,「君」是代表領導人,「親」是代表為人父母者,「師」是老師。而它深層的本質,「君」代表領導,代表以身作則,這是「君」重要的含義。「親」是父母,用一份關懷,用一份愛護,這是親的本質。再來,「師」代表處處引導他,教誨他,就是言教的角色,所以「君、親、師」這三個角色對一個人一生特別重要。

  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為人父者、為人母者覺得孩子很難帶;為人長官的人覺得員工不聽話;為人老師者覺得學生不受教,不好教,所以是誰有問題?是孩子有問題,是學生有問題,是員工有問題,這樣對不對?這樣子就很難契入聖賢的教誨。我們中國聖賢教誨有一句心法,諸位記住了沒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實為人領導者,為人父母者,為人老師者,隻要把「君親師」都做到了,那一定可以把孩子教好,把學生帶好,把員工培養好。

  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麽現在當老板的人,員工不聽話?因為他當君的時候,他有沒有做到以身作則,他沒有做到,他可能隻是他有錢,怎麽樣?要求部屬,他有這個權位,拿權位壓別人,這麽一壓,表麵上員工很聽話,等你不在的時候,陽奉陰違了,所以不能用權勢壓人。我們《弟子規》說的「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應該是用道理,用自己的好榜樣去感化、去帶動員工,這才是君的角色,所以領導者連君基本上沒做好。

  再來看看他有沒有做親,有沒有把員工當做自己的親人看待,當一個老板把員工當親人看待的時候,他的整個公司的氣氛會怎麽樣?那絕對是互相關懷,互相照顧。我們當領導者出外旅遊,比方說到海口去,去玩了七天回來,你的這些部屬都知道你去海口回來,結果你一回來,兩手空空,代表你出去的時候也不會想到他們,他們本來想說還可以有椰子糖可以吃個一、兩顆,結果都沒半顆。假如我們一回來,馬上把椰子糖、咖啡這些特產拿回來放在辦公室裏麵,說「來,想喝的時候自己泡」,他們時時刻刻可以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懷,所以那個工作氣氛就很不一樣。當員工的工作氣氛好,工作效率自然就好;假如氣氛很不好,很多員工在這裏長期工作,可能連身體都搞壞了。所以工作氣氛要靠領導者有對下屬的這種關懷,這種以親人對待的態度。

  領導者假如又能夠做到師,因為我們的部屬,他不是一來什麽能力都會了,也是要透過你點點滴滴的指導,你的耐性,抓住一些機會點提升他的能力,當我們還有這種老師的態度對他,部屬跟著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有很多的進步跟成長,他也會時時念著你教導他的這分恩德。所以當一位領導者做好君、做好親、又做好師,那絕對會贏得部屬的愛戴,所以領導者要看看自己有沒有把君親師做到。

  再來,很多為人父母的覺得孩子不聽話,那我們來看看他君親師有沒有做好。先看他是為人父母,請問他有沒有愛護孩子?愛護孩子還要學習,不是你想怎麽教就怎麽教,這樣會像《弟子規》說的,「但力行,不學文」,不學聖賢文章,「任己見,昧理真」,你都隻是用你的想法去照顧孩子,結果不隻對他沒幫助,有可能害了他。所以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你沒有正確的觀念,很難在這個社會當中把孩子教好。比方說很多父母很愛護孩子,深怕他太疲勞了,深怕他太多壓力了,所以啥事都幫他做得好好的,這樣有沒有愛護孩子?所以我們看看現在的年輕人能不能承擔挫折?能不能承擔壓力?沒有,當他沒有這個能力的時候,他這個人生會不會走得順暢?他這一生可能不知道會在哪一個關鍵就倒下來了,所以真正愛護孩子的人應該懂得創造很多機會讓孩子磨煉,讓孩子曆練才對。前幾天我們舉的例子,盧叔叔的小孩,他是創造很多機會給他孩子磨煉,孩子出來找工作,居然是董事長說你要多少薪水自己開。沒有之前父親給他的這麽多磨煉,他的能力能出來嗎?所以愛護孩子你要有理智,你要能夠深謀遠慮,所以為人父母愛護孩子也要透過學習才行,不然你連「親」這個角色都沒做好。再來,為人父母者要做君,也就是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看。我們常常舉一個例子,父母都要求孩子要好學,然後自己坐在那裏看電視,然後說「你趕快給我去念書,我數到三,不然就打你」。孩子在那裏依依不舍還抱著牆壁、抱著柱子在那裏撐著,後來說「最後通牒」,他才走上去。這麽一走上去,腦子裏在想什麽?想那個女主角、男主角現在會怎麽樣,他坐在書桌上能不能靜心的看書?不行。所以我們為人父母的人都拿著聖賢的要求要求孩子,從來沒有要求自己,所以當父母沒有以身作則的時候,請問我們的孩子服不服氣?不服氣。不服氣,那個怨氣會開始積累,突然積累到他的身高跟你一樣高的時候,他就不聽你講什麽了,你拳頭大,我的拳頭比你更大,這個時候就發生逆反現象就出來了。 

  為人老師的人有沒有做到君親師?所以老師常常拍桌子,學生真不受教,其實我們要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哪裏做不好。我們看現在為人師的人好象有在教誨小孩,每天隻看你為什麽考這麽差,手伸出來,統統隻抓分數,你隻抓分數,不教孩子做人,孩子不會尊敬你的。我很多的同學智商都超過一百五,一百四、一百五的大有人在,我才一百一十八,所以他們的頭腦反應都比我好很多,結果因為老師常常都是罵、都是打,他們開始出現厭學的現象,到最後高中也沒考好,很多同學連高中都沒念完就退學了。所以教也要教對!你這樣子為人老師的教錯了,傷了孩子的心,當孩子對老師沒有恭敬之心的時候,你同時把孩子一生的學問、道業都砍斷了。所以我看到我這些同學,我內心都覺得很惋惜,但是我想想我們這些老師,我也覺得他們很可憐,他們確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整個大環境就要求他們什麽?你就是把分數逼起來,當考上好學校的學生愈多,我們學校就愈成功。要慎思、慎思,現在人要的成功到底是不是真的成就孩子的人生?我們為人師的人真正要靜下心來思考。到底我們幾年、幾十年的教學是不是成就了孩子?不可以在這個洪流當中迷失掉了。現在大半的人對人生的追求方向是偏頗的,我們可要謹慎,不能隨波逐流。

  當我們為人師的人真正抓到了成就孩子一生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是為人師最重要的事,那你這個「師」才開始走上正確的方向。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要傳真正正確的做人之道,要能解孩子人生的疑惑,這才是真正的老師。我們在杭州演講,那位武警四十歲了,他才知道人生的對錯,假如他是十幾歲的時候就懂了,他的人生絕對截然不同。我們為人師的人不能再讓很多人人生的遺憾,繼續在我們學生的人生發生,這是為師者的一個良知。所以從這個「師」當中我們要先抓到「教什麽」。再來,為人師的人也要思考我們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當一個老師好學,當一個老師講課的時候都能旁征博引,舉很多曆史故事,學生光看到我們這種教學的態度就會深深的吸引他,所以當我們好學,學生自然好學。再來,「親」,我們為人師的人有沒有處處把自己的學生當自己的親人、小孩一樣看待?當我們有這樣的態度的時候,孩子對我們的信任就會很深,而你所講的教誨他也會吸收得很認真、很用心。所以當一個老師真正做到君親師,他絕對把他的老師工作做得很圓滿。

  君臣關係可不可以做君親師?你說「我是部屬,我怎麽做君親師?」其實你隻要很有德行,你的上司會向你學習,你處處為上司著想,把他當一家人一樣看,那你們就惺惺相惜,該勸諫他的時候,該用言教的時候,你要抓住時機勸導他,那你也做到師,那你的領導人、你的上司一定會非常珍惜你這種部屬,也會好好提拔你。所以父子關係要做君親師,君臣關係做君親師,那夫婦關係呢?同樣做君親師,當你的另一半打從心裏佩服你,你都以身作則,你的話就很有分量。時時關懷,做到親的角色;抓準時機開導他、勸導他,這個就是師的角色。兄弟也一樣,最後,朋友,甚至於同事,也可以做君親師。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朋友說,我進了這個公司就是因為有這個同事在生活麵、在工作麵給我很多指導,甚至於在我的人生價值方麵也有給我很多啟發,你有沒有聽過你的朋友談他的另外的朋友是這麽樣談出來的?有沒有?沒有。我有聽過,我一些朋友就說,我就是遇到我這個同事,我的人生才這麽不一樣。為什麽他對這個同事有這麽深的感受,這麽深的感謝?一定是他的朋友有做到君親師,有在工作、在生活當中給他當好榜樣,然後在生活當中有給他很多關懷。在他工作不明白,很多能力有缺失的時候,他還會主動教導他,所以他才會對這個同事有這麽深的感謝。

  所以當我們在任何一個人與人關係當中都能夠做到君親師,那每個接觸你的親友都會對你佩服,見到你都會很歡喜讚歎。所以「君親師」這三個字,這三個態度,我們時時拿起來觀照自己有沒有做到,假如能這樣去觀照,保證你的道德學問會提升得很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