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發表一點心得看法,轉貼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幸福人生講座(五十六):孝悌乃傳家之寶 (蔡禮旭)

(2009-06-11 14:17:15) 下一個
幸福人生講座(五十六):孝悌乃傳家之寶

2005-08-02 14:44:00, 蔡禮旭, 3446, 1/1555, 原創 , (1)
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讓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處好其實就是最好的孝道。

  我們接著看五倫的第四倫,「長幼有序」,也就是兄友弟恭,兄弟這一倫在五倫當中也是非常重要。我們來想一想,陪伴我們最長的親人是誰?是我們的兄弟姐妹。一般正常父母因為長我們幾十歲,所以都會比較早離我們而去,兄弟是從小一直陪伴我們到老,而兄弟的和睦才能真正讓父母安心、放心,所以兄弟能處好其實就是最好的孝道。

  我們看看古代這些聖賢人、這些祖宗,他們兄弟是如何相處的。周朝享國八百年,為什麽他們能享國八百年?我們前天也有舉到一些他們的事例,諸位朋友應該還記得。太王生了王季,王季生了周文王,太王除了生王季之外,他還有另外一個長子叫做泰伯,另外一個次子叫仲雍,接下來才是王季。而太王看到自己的孫子文王,心裏很歡喜,覺得文王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領袖,所以文王的大伯、二伯,就是泰伯跟仲雍,一看到父親的這個眼神,他們兩個就知道,所以為了讓父親往後傳位的時候能夠沒有罣礙,又怕父親礙於要傳給長子的這個情況會發生,所以泰伯跟仲雍兩個兄弟就自己到了山上,就沒再回來,那太王就直接可以傳位給王季,王季又直接可以傳位給文王。

  泰伯跟仲雍做的這個行為成全了什麽?成全了父親,也盡了他的孝心。而對於兄弟,他是可以財富舍掉,甚至於最高的權位也能禮讓。這個動作不止成全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成全了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懂得「財物輕,怨何生」,都懂得兄弟之間互相禮讓。家庭的紛爭減少,社會的紛爭自然減少。因為泰伯這個動作一做出來會感動千千萬萬的人民,不止感動千千萬萬人民,連隔了兩千多年的我們後代的這些學生,也會能感受到泰伯跟仲雍的這種德行。因為上一代做了好榜樣,傳給下一代之後也繼續保持。

  周公的哥哥是武王,他們兩個都是文王的孩子,兄弟也非常相愛,非常和睦。武王那個時候生病,很可能會去世,周公寫了一篇文章,然後在神明麵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靈位麵前,也就是在他的曾祖父、祖父跟父親的麵前起誓,周公說「舍掉我的壽命,把我的壽命給我的兄長,讓他能繼續安定天下」,結果這個誓言講完之後,這一卷文章就放在他們祭祀祖宗的太廟裏麵。武王過沒有多久身體就好了,所謂至誠如神,中庸說的「至誠如神」,確實感得武王身體就好起來。

  後來武王去世之後,就是成王登基,周公還輔佐了成王一段時間,把他教好。把成王教好之後,因為有一些有心人就開始散播一些謠言,就說周公可能會坐大篡位,這種謠言就出來。周公為了不讓他的侄兒難做,自己就跑到山東一帶,就往東邊去了。結果成王,就是周公的侄子,成王剛好有一天在走路的時候,看到天上又是風又是雷,他就感覺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恰當,上天才會有這些異象產生。所以成王就到太廟去祭祀,然後發現了周公的這篇祈文,就把它打開來看,結果一打開來之後,看到周公為了祈求他自己的兄長武王能夠延壽,寫的句句都很中肯。成王看完之後,內心非常的感動,也很慚愧,這麽好的叔叔,他居然還讓叔叔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去,所以成王親自去把周公請回來,讓周公能夠製禮作樂,讓周朝能夠很興盛。

  所以周公的這種對兄長的誠心,不隻讓他的兄長能夠延壽,他這分兄友弟恭的精神,卻傳承給了他的後代子孫,所以傳家最重要的是什麽?孝悌。所以《論語》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人修道就是要修一顆仁慈之心,而一個人的仁慈之心從哪裏開始做起?就從家裏麵的孝道跟兄弟友愛的悌的精神。所以傳多少錢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夠受益,所以我們傳家一定要記住,先傳孝悌的德行,至關重要。

  我每一次看古代這些故事,常常一個人就感動得不行,所以我很怕我看德育故事的時候旁邊有人,我都自己偷偷看,哭得比較痛快一點。但是痛快之餘,深刻感覺聖賢人是怎麽去存心、去待人,感動之餘要趕快效法,趕快力行。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叫李績,李績很得到唐太宗的賞識。有一次李績生病,太醫說要有人的胡子來作藥引,唐太宗二話不說,龍須就切下來給李績當藥引,李績一聽到之後,馬上到皇上麵前給他磕頭,所以為人君的真正很仁慈,時時刻刻對部屬著想的時候,絕對會得到下屬的忠誠。很多事情並不複雜,我們人把它搞得太複雜,都不用德行解決問題,都把它搞成什麽?權謀。所以我相信曾國藩在天之靈一定會抗議,他說我這麽真誠為家為國,你們都把我寫成奸詐狡猾,所以我們以後有機會要幫曾國藩辯駁一下。因為我看曾國藩家書真的能深刻體會到他那種為國為民、為父母、為兄弟,甚至於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心。

  李績除了是忠臣之外,侍奉父母、侍奉兄弟姐妹也非常盡心盡力。他有一個姐姐已經八十多歲,那時候李績都已經七十幾歲,他去看他姐姐的時候就親手在那裏熬中藥。因為古代人年長之後都有胡須,所以在那裏吹吹吹火的時候,火苗剛好就去燒到胡子了。他的姐姐就說了,她說「家裏麵這麽多的仆人,你就叫他們去做就好了,不要再這麽忙」。李績就說,他說「姐姐,你都八十幾了,我都七十幾歲了,我還有多少機會能為您做些事,所以能夠為你煮粥的機會,往後也不多了」。所以弟弟念念想著什麽?想著從小到大,姐姐對他的點點滴滴照顧,這分恩情不敢忘懷,兄弟姐妹有這樣的情誼,家和萬事都興。

  我跟我兩個姐姐感情也很好,我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身體不大好,那個時候要熬中藥,中藥一包都這麽大,然後要熬一個多小時,熬完之後變成這麽小一碗。剛好我那時候住學校宿舍,學校宿舍你一熬中藥會怎麽樣?所有的人會來敲你的門跟你抗議。所以我姐姐剛好住在校外,她那時候大學三年級,我大學一年級,所以我姐姐每天早晚幫我熬一次,熬完之後還要長途跋涉,把那一小碗中藥端進學校裏給我吃。學校不能騎車的,一直走,因為學校宿舍剛好在學校圍牆旁邊,你有沒有看過一進門就看到男生宿舍的,不可能,所以都要走很長一段時間才走到我的宿舍。到的時候又寫著「女賓止步」,我姐姐還要走到我宿舍旁邊的窗戶給我敲玻璃,敲完之後就比,給我比什麽?叫我吃藥了。那我趕快跑出來,然後把這碗中藥端在手上,諸位朋友,還沒喝,病都好一半,這種天倫的關懷,喝下去病好得特別快。

  所以人的一生有兩股力量是完全不求你回饋,會在你的人生過程當中時時給你很強的力量,就是父母跟兄弟姐妹對你的支持。所以我在推展中國文化的過程都不會覺得有挫折感,常常覺得背後有無窮的力量。

  我們看到古代的這些兄弟之情,姐妹情誼,我們要見賢思齊。古代的兄弟連命都可以舍給兄長。古代的這些聖賢人,處處都想著能為兄長、能為兄弟姐妹做些什麽,那我們現在能不能因為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去跟兄弟姐妹吵架?去跟兄弟姐妹起衝突?應不應該?不應該。所以確實「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後代子孫不讀經書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他們都覺得搶在手上的就是自己的。其實古代這些舍生命給兄長的人,他的命有沒有減短?沒減短。他那種至誠的心,有德行,還會增長壽命。很多舍錢財,不跟兄弟爭錢財的,都給哥哥多一點的,給弟弟多一點的人,是不是後來沒錢?是不是?不是。我在史書上不勝枚舉,捐出去之後不止自己不會沒錢,後代子孫都榜上有名,後福無窮。

  所以當我們真正表演出好的德行給子孫看的時候,我們的家庭才會興旺,我們的後代會學到好榜樣,長養了他的德行,有了這個德行之後,他一生的事業就有了很好的根基,絕對會有好的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