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然的博客

發表一點心得看法,轉貼一些好文章,自利利他。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普陀佛影之謎(馮馮)

(2009-01-08 18:48:40) 下一個
http://www.geocities.com/slheng/vv12.html

普陀佛影之謎
馮馮

Ying Hua / 謄錄

 

南海普陀山,相傳是觀音菩薩的道場之一,但是這個南海普陀,是不是現在的浙江東海普陀呢?

華嚴經和十一麵經都曾提到過普陀落伽山,華嚴經探玄記第十九卷上說:「……印度名逋多羅山,此無正譯,以義譯之,名小樹蔓莊嚴山。」

慧琳音義卷下說:「補陀落伽山,此翻爲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也。」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中,浙江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媚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其中明確見於佛經記載者,隻有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在華嚴經疏曰:「清涼山即代州雁門五臺山也。」華嚴經諸菩薩住處品雲:「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衆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衆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故今此山下有清涼府,山南麵小峰有清涼寺。

關於「南海普洛落伽」在何處,經論中似未有這麽明確的指示。

浙江東海的普陀山山誌曰:「普陀一名補陀,華嚴經稱補怛落伽山,蓋梵名也。猶華言小白花雲,乃善財第二十八參拜觀音菩薩說法處,傳記稱東洋紫竹旃檀林者是也,在今定海縣之東,距縣百餘裏,孤峙海中。」

定海縣誌的記載:「普陀,山名,在定海縣東海中,梵名補陀洛伽,華言小白花也,亦名補陀山,又名梅岑山,相傳以梅福名,山有大寺,僧徒爭往朝禮,氣候溫和,風景奇特。」

浙江普陀山,是傳統中的觀音菩薩道場普陀洛伽山之一。印度南部,錫蘭島,也有南海普陀,西藏拉薩喇嘛法王駐地亦稱爲普陀洛伽山,其他還有很多地方命名爲南海普陀。

假如一定要執著去考據哪一處是「真」普陀,就未免是多餘的捨本逐末。

觀音菩薩大神通之力,開通無量之門,圓通一切衆生,故名「普門」,菩薩化身億萬,處處顯現濟度衆生救苦救難,無所不在,原不限於某一處道場,菩薩的道場亦有一處在太陽,又有一處在土星,還有許多在其他「空間」的說法之所。我們信佛學佛,隻要一心虔誠篤信,六度萬行,則處處都是莊嚴佛土,無地不可通佛,無處不可見到佛菩薩,原不須拘執於任何一地的菩薩遺跡,假如我們以地點求菩薩,而不以修行學法求菩薩,那末就是參拜多少座名山也是枉然。

我們在美國金山寺萬佛城參拜菩薩,跟在南印度普陀洛伽,錫蘭普陀,浙江普陀,都幷無分別。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虔敬誠心和學習修行,我們篤信勤修,效法菩薩的大慈大悲,普度博施,行佛心,履菩薩願,這是信佛的宗旨,也是通往菩薩的唯一道路。

觀音菩薩現三十三身,諸佛普示億萬身,濟度衆生。「三十三」者,代表億萬,幷非隻限於實數「三十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千手千眼也是象徵菩薩萬能無所不在,無所不見,無所不知之大神通大能力,幷非就是「一千隻手」「一千隻眼」,法華經科注八曰:「普現色身無定準,不可以牛羊眼看,不可以凡愚識度」。大日經疏二曰:「當念我當得開證自然之慧然後普現色身而演說之。」

法華經妙音菩薩品曰:「……佛告華德菩薩,善男子,其三昧名現一切色身,妙音菩薩住是三昧中能如是饒益無量眾生。」

饒益眾生是佛教的大願苦行,我們必須從學習佛菩薩的大悲願行,不可惑於世俗凡愚之識,去從形象求菩薩,我們知道了佛菩薩化身無窮,佛力無邊,都是永存於宇宙各種物質及非物質空間的極大智慧,好比是磁場,好比是輻射能,隻以方便度人而化身為色身,因為世人多數執見於

肉身色身,肉眼不見則不肯信是。若我們說以為佛菩薩乘願再來的肉身色身就是佛菩薩本體,那就真是太謬了!若我們又以為佛菩薩必須以肉身色身永駐一處道場,捨此之外別無淨土,那我們就更錯了。

一般人遊名山,大多數以遊山觀景,或者以參觀廟宇規模及佛像雕塑藝術為動機,真正篤信參拜佛菩薩的人,沒有一般遊客那麽多。而篤信拜佛者,又大多數執泥於「色」見,隻以「相」求佛,很少人會想到色與相的顯示,都不過隻是佛菩薩的機宜方便善巧化身濟度之相,更少人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

浙江普陀無疑是觀音菩薩曾經顯現說法濟度的地點之一,但並不是唯一之處。我們在金山寺、萬佛城、如來寺、光明山……在任何一處都可以接觸到菩薩尋聲救苦的不可思議大能,因為佛菩薩的「能」是無形無色無相無體的,類似輻射能而較之更宏大廣及的,是源源不絕的,不受

物質或非物質或任何空間時間限製的。我們隻要虔誠潔心參拜懇求和學法修行,就會好像旋開了電視機接收得到音色光影一般,接觸到佛菩薩的大能了,我們會得在心中感應得到的。

浙江普陀山有著名的數處奇景,其一是潮音洞,時有觀音菩薩顯聖現身,很多佛徒參拜時見到過,菩薩在彼處現出種種莊嚴法相,乃是知道世人肉眼不見不信,故此現出化身以堅世人信心,但是並非說潮音洞就是菩薩的住處,菩薩在此現示,乃是為方便眾生往拜有一固定地點而已,菩薩並非肉體人身,何需住所?難道還像我們一般要住房子吃飯睡覺嗎?菩薩是「能」,可以同時顯現億萬化身於不同之億萬地點,同時尋聲救苦度化無數眾生。假如善薩是像我們這樣的五濁肉身,那麽就忙也忙不過來啦!

普陀的另一奇蹟是「海市蜃樓」。

孫中山先生一九一六年秋天往遊普陀山,曾經親眼見到海市奇異景象。他著有遊記,他是一九一六年八月廿五日乘軍艦從舟山抵普陀,同行者有胡漢民,鄧孟碩、周佩箴、朱卓文、陳去病等要員及艦長任光宇。

他們抵達普陀山時已是黃昏,紅日西斜,登岸後有北京法源寺道階和尚迎往普濟寺,該寺主持了餘和尚陪同孫先生等乘竹轎登山,登臨佛頂山天燈峰,觀看海景,然後往遊慧濟寺(觀音堂),未抵山門,孫先生突見空中出現奇景。

孫先生自撰的「遊普陀誌奇」一文,原文抄錄如下:

「登臨佛頂山天燈臺,憑高放覽,獨遲遲徘徊,旋赴慧濟寺,纔一遙矚,奇景現矣!則見寺前矗立一偉麗之牌樓,仙葩組錦,寶幢舞風,而奇僧數十,窺厥狀似來迎客者,殊訝其儀觀之盛,備舉之捷!漸行漸近益瞭然,見其中有一圓輪,盤旋極速。莫識其成以何質,運以何力?方感想問,忽杳無跡,則已過其處矣。」

孫先生是一位基督教教徒,他當年往遊普陀的動機自非參拜,隻不過是遊覽,他以一基督教徒,亦斷不會無端為佛教宣傳,他的遊記完全紀實,全無虛言,若非確有其事,他怎會寫下這一篇誌奇?

一九八一年春,我不知何故,突然致函普陀山一位法師,向之請索上麵這一段遊記抄本 (該文存於普陀山普濟寺),我當時函中說,這不是「海市蜃樓」,我感覺它會不久再重新出現。

未幾,同年初夏,普陀山奇景再現,轟動了世界,旅遊者見到茫茫雲海之中湧出五彩瑞雲,湧現一座琉璃黃瓦佛寺,金碧輝煌,巍峨雄偉,古剎四周有鬱蔥古樹,奇峰疊翠,洞壑通天,煙霞繚繞,若隱若現。

有些人指出這些都是「海市蜃樓」,是太陽光把遠處的景物折射投影於空氣之中,言之有理,聽來無懈可擊。

不錯,有很多空中的景象是「海市蜃樓」,但並非所有的空中奇景都是「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之出現,多在氣溫極端的地區,或則在沙漠上空,或則在極熱的赤道地帶,或於北極地帶,南極圈內,而且多數是倒影,不是正影。普陀的位置處於溫帶,氣溫與溫度沒有劇烈變化,形成自然海市蜃樓的條件不大。

其次,若是海市蜃樓,為何普陀所現之幻象都是佛寺古剎?為何不折射東京銀座的風光?為什麽不折射上海市的街道?又不折射長江大橋?又不折射海麵的輪船軍艦?也不折射基督教堂十字架?偏偏就隻折射佛寺?而這些古剎的映象,卻又非普陀本島上的任何一座寺院形象,也不是日本京都諸寺。

孫中山先生見到的奇景,非但有佛寺之山門牌坊,還有奇僧數十狀若向之迎迓,我倒要問一問,假如是海市幻影,影中之人,根本不知被陽光折射他處,又怎會向孫先生合十迎迓?難道「海市蜃樓」中的幻影也會有反應嗎?這分明不是「海市蜃樓」。

孫先生見到的,是在慧濟寺山門外的前麵,並非海麵上空。慧濟寺俗名觀音堂,位於普陀的最高峰頂,俯臨大海懸崖,不是在海麵空中。我倒未聽說過「海市蜃樓」出現在山頂或地麵,隻聽說過「海市蜃樓」出現在天空上麵,孫先生所見不是在空中,而是地麵,他說「方感想間,忽杳無跡,則已過其處」,已說得很清楚是地麵而不是「空中」了。

孫先生所見,我認為是真實的觀音菩薩特意顯異,以引渡孫先生皈佛,可惜孫先生似未有開悟而已。

奇觀中的圓形輪盤旋轉,象徵佛法法輪常轉,菩薩顯然有意使孫先生參加宏揚佛法使法輪常轉,故此菩薩顯異,使這一位名人留下筆記廣予傳聞。

我上麵已說過,佛菩薩的種種顯現,都是方便善巧託形寄意來濟度眾生,孫先生見到的奇景,就是此種菩薩方便顯現之一,不是「海市蜃樓」!

最近普陀顯現的奇觀,是黃瓦古剎。普陀的「海市蜃樓」都不見紐約的摩天大樓,又不見長崎海港,偏偏隻見佛寺!這都是偶然麼?

我認為佛菩薩以其大能力,促使某一處現出佛寺莊嚴與佛僧奇景,有何不可?

現代的科學家,已可以運用三架不同角度的「雷射線放映機」,向空中投射出「立體的」房屋人物影象,看來完全是有實質的立體的,不像虛影,這些技術,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的電視科學講座上都已放映過,詳予介紹,如果我們血肉之軀的人類也能夠做得到放映投射立體影象於空中,真到可以亂真,幾乎可以觸摸。那麼,比我們的能力不知超出多少萬倍的佛菩薩,以其萬能的大能力,使佛寺佛僧的立體影象投射於普陀山或任何一地,應該是並不困難的事。

佛說「不可以相求我」,佛教本無需從形象入手,有相俱妄,但是,佛菩薩知眾生都是肉眼,不見佛相不生信心,所以方便示相,並非那相就是佛菩薩本體,也並非就是虛無,因為它是佛力所寄託的象徵。

普陀佛景,是佛為度眾生所現的奇觀,絕不是一般的「海市蜃樓」,本非必在普陀出現不可,隻為普陀已經傳統地成為了「南海普陀」,菩薩在彼顯現宏法,亦為方便之故而已。

我認為普陀奇觀之謎,並不難解。

至於普陀島上各處的景色,有所謂「落鞋山」,說是觀音赴王母蟠桃會,酒醉歸來,失落一隻繡花鞋,失鞋之處就名為「落鞋山」,這是俗人無知之徒把「落伽山」附會想像出來的幼稚神話。觀音菩薩不是女身,隻因慈悲,偶現女相慈母相,菩薩又怎會喝醉了酒呢?又怎會穿繡花鞋呢?

普陀海岸有巨石,刻有「觀音跳」三大字,無疑又是無知之徒亂加附會亂編的幼稚神話,菩薩還過不了海,要在那石頭上「跳」呀!這些附會神話,真把我弄得啼笑皆非了!

(一九八一年除夕大雪中。溫哥華)
nul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