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姻是幸福還是枷鎖?
(2009-03-24 12:50:55)
下一個
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周一重申,中國對所持美國國債的安全性表示擔憂;同時又表示,中國將繼續投資美國國債。
在美聯儲大舉購進長期國債和機構債券,實質上開動印刷機增加美元供應,從而使中國所持美國國債麵臨縮水風險的時候,中國官員言語中透露的是缺乏選擇的無奈之情。就像一家大機構買股票被套牢,爲了防止價格下滑而不得不繼續增倉。
2004年,時任哈佛校長的薩默斯首先使用了“金融恐怖平衡”這一概念,來描述美國與中國等國的相互依賴,即美國依賴這些國家的資本,而這些國家依賴美國市場的需求,來表達對這種不可持續關係的擔憂。現在,中國發現它仍然不得不維持這種平衡。
造成這種局麵很難說是現在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錯。在通貨緊縮風險日益嚴峻,房地產市場萎靡不振,而利率手段已經用盡之際,美聯儲隻有動用超常規貨幣政策一途,為美國財政部融資,同時壓低利率以減輕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壓力,用適度通脹來對抗通縮威脅。至於中長期可能造成財政赤字上升和嚴重通貨膨脹,美聯儲顯然是暫時顧不上了。
當然也不能說是北京投資策略的錯。中國如果不繼續投資美國國債甚至拋售國債,美國國債價格就會下跌,從而推高收益率,高利率將阻礙美國經濟的複蘇,而美國經濟的繼續衰退甚至陷入蕭條,同樣將使美元大幅貶值,中國所持美元資產將變成廢紙。
說到底,這是曆史的錯誤。
一方麵,美元扮演了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但美國曆屆政府的國內政策需要使它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濫用美元的這個特殊地位。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首要的是維持幣值穩定,避免匯率大幅波動。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有實力,二是要有公信力,國內經濟政策必須受到嚴格約束。但是從尼克鬆關閉黃金兌換窗口,到史密斯索尼亞協議擴大美元波動範圍,到“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一直到布什政府實行美元戰略性貶值,人們看到的是華盛頓在做出政策選擇時的自利考慮。
另一方麵,中國與美國經濟模式的互補,使北京過久沉浸於“中美體”完美婚姻帶來的幸福感中,而沒有對這種共生關係的風險及早采取行動。中國內需不足,通過出口可以將過剩產能轉移到美國,而美國隻需打美元白條就可以享受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當然皆大歡喜。中國經濟沒有及早轉型,趁著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調整經濟結構,似乎是寄希望與這種關係能夠永遠持續下去,結果是“中美體”演變成了“金融恐怖平衡”。雖然二者指的是同一回事,反映的都是兩國經濟的依存關係,但顯然“金融恐怖平衡”在今天更能體現現實的殘酷。
隻要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沒有被替代,隻要中國的經濟結構沒有調整到位,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壓力就會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鎖短期內難以打破。